七年级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方案
《守护生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分析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
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
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通过讨论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
有助于学生思考讨论针对性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思路分析导入阶段学生通过例举不良生活习惯,了解学生生活习惯的现实情况,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讨论阶段通过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总结归纳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地震”的自救自护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总结归纳出怎样爱护身体,怎样养护身体。
导行阶段通过例举体现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升华到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面临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价值的理解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3.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守护生命》。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警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例如,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场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刚刚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学问目标如何守护生命,如何养护精神二、能力目标学会如何爱惜身体,懂得安全自,护把握自救自护的方法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增添安全意识、自我爱护意识,明确生命是宝XX的,既要爱惜身体,也要充实精神、养护精神。
重点:爱惜身体,守护精神难点:正确面对挫折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制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动:阅读教材P111运用你的阅历,回答:(1)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答案提示:(1)请同学依据自己实际回答。
(2)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关怀他人;为了GJ的繁华、民族的振兴……一、生命的追问1.教师: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学习;也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养育后代;也有人为了关怀他人而活,为了幻想而活,甚至为了转变世界而活。
还有人说,活着是为了美食,为了美景;现实中,也有人为了金钱,为了权力而活。
人为什么活着?人们的回答或许各不相同。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
2.阅读教材P112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共享,回答:(1)学生共享《雷锋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悟。
(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谈谈你的思索,并和同学沟通共享。
答案提示:(1)感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勇于承当自己的责任,让XX春在奉献中闪光。
(2)人活着,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9.1守护生命》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培养他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命的宝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面对困境和挫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面对困境和挫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生活实例素材3.小组讨论指南4.情景模拟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何宝贵的?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如一个青少年在困境中如何自我保护,引导学生关注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困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讨论指南,就如何自我保护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自我保护的方法。
初中道法守护生命教案设计

初中道法守护生命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认识到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命的脆弱和坚强。
2.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3. 保护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坚强。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3. 如何让学生掌握保护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课件:生命的脆弱和坚强的图片、视频。
2. 教学素材:关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文章、故事。
3. 安全知识资料:保护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生命的脆弱和坚强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 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认为生命是脆弱的还是坚强的?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10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文章、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2.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生命、敬畏生命?3. 总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三、保护生命安全(15分钟)1. 讲解保护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巧,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范溺水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3. 情景模拟:模拟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
四、守护生命(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生命,如关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防范危险等。
2.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守护生命?3. 总结:守护生命需要我们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守护生命的感悟。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守护生命的认识和做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和坚强,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doc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守护生命》是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该框的内容实质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三、学情分析意外伤害是青少年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当前,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需的自救自护常识。
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四、教学过程1.播放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上)2.导入新课:海伦·凯勒的故事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这么一个生活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在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和爱着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世界!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
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她没有放弃生命,依然肯定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 了解基本的援救和自我珍爱方法。
3. 学会在危机情况下珍爱自己,同时也能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自我珍爱和援救方法。
2. 难点:在紧急情况下岑寂应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诠释教学观点。
2. 准备一些基本的援救包,以便学生可以实际操作。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室内容。
4. 设计一些互动性的问题,以便在教室中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新课教学1. 守护生命起首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举例说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风险。
2. 珍爱自己生命,必须增强自我珍爱认识(1)举例说明如何在遇到危险时,机智求助,珍爱自己。
(2)通过一些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自我珍爱认识。
3. 守护生命需要掌握自我珍爱的方法和技能(1)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何避免网络陷阱?(2)通过一些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掌握自我珍爱的方法和技能。
三、教室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和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如何机智应对各种危险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指导。
四、教室小结及作业安置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安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守护生命的作文,反思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五、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是奇特的,珍惜自己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今年春季某市降水较多,一些地方发生洪涝灾害。作为中学生,洪水来了,下列自救方法中不可取的是(B)
A.按预定路线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B.自身通过游泳转移
C.爬上楼房高层、大树等处,等待救援
D.利用船只、木排等做水上转移
z3.守护生命要求我们(D)
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不做过激行为
(2)听听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建议。
答案提示:(1)(2)略。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将教学设计制作成PPT
学生更直观了解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直观、生动
知识模块二 养护精神
探究五:教材P102图片展示
(1)图片分享:入团宣誓,远离黄赌毒,健康上网。
(2)你能再收集一些类似的图片吗?
(3)这些图片共同的主题什么?
答案提示:(1)(2)略;(3)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我们要养护我们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P103探究与分享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初一的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命的守护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初一的学生对这些又懵懂不清的,又是充满好奇的。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危,为了学生的健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探究七:教材P104探究与分享
(1)你所在地区有哪些传统手工技艺?它们有失传的危险吗?
(2)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你会考虑在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中选择一种,努力成为传承人吗?为什么?
(1)据实回答,:刺绣、木版年画、剪纸、皮影……有些传统手工技艺有失传的危险。
(2)会,因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2)我会不做,要把生命安全做在第一位。
探究四: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
(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命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火灾:________,交通事故:________,地震: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方法,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答案提示:(1)(2)略。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节 守护生命
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注内心感受
3.自救自护方法
二、养护精神
1.关注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不完全爱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3.精神文化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播放相关视频)
观看视频,思考: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情景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全课设计了两视频
两段音乐
观看或欣赏音乐
设置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2)要注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D)
①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②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③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④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
答案提示:我觉得第一位女生说法不对,第二位女生说法正确,因为关注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建议改掉一些环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探究三:教材P101上面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答案提示:(1)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答案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真纯、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③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④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一天的生活里,你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吃饭,睡觉,上课,活动……这些在你的一天的时间里各占多大的比例?请你绘制并完成你的“生活花瓣图”。并思考:
(1)在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方面,你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国,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爱护身体
探究一: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 守护生命
姓名
蒋兆兴
工作单位
临桂庙岭初中
年级学科
初一政治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的幸福的各种可能。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这节课,让我们思考一些有关生命的课题。
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考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