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大叶黄杨叶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大叶黄杨叶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斑, 病斑上有黑 褐色的霉状 物 , 嫩梢 和 嫩茎上 的病 斑凹陷呈 菱形 ,有绿色 霉

用化 学农药无疑会污染环境 , 给人们的 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 了美化生 活环境 , 近年来笔者对大叶黄杨叶部的 病虫害进 行了一 系列 的试验 ,效果不 错, 现介绍如下。

移栽时注意选拔健壮植株 , 并及 时 换土 , 施 入一定量的有 机肥 ; 采取科学 的浇水方式进行浇 水 , 浇水要适量 , 连 阴雨天要及 时排水 ; 合理密植 , 适时 修
防 治。田间郁闭潮湿、 雨水多时易发生 纹 枯病 , 可用多 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 防 治。虫害主要有金龟子、金针 虫、 粘
大粒多 , 提高产量 。同时增加 叶面细胞 的密度和细胞壁的强度 , 减轻病 害的发
生和防止早衰。一般每6 6 7 m 2 用9 8 % 磷
工拉绳在行间摇晃植株 , 促使花粉散落 传粉 。 时间上应在散粉盛期于无风晴天
时病斑有的连 成一片 , 成 为不规则 形
状。 ( 二) 大叶黄杨叶枯病
及时清除枯枝 落叶 , 集 中烧 毁或埋
沤制肥 以减少菌源 ; 及时摘除病 叶等 。
( 二) 加强管理
发病初期从幼芽嫩 叶的抽生开始 , 为害杨树叶 片、 嫩梢 及幼茎 , 受 害的叶 片上出现近圆形 、 多角形或不规则的病
收获 , 此期收获单位 面积产量最高。
剪, 修剪后及时清理 。 ( 三) 药剂防治 每年 的6 —9 月份为重点防治时期 ,



大 叶黄 杨 叶部病 害发 生
( 三) 大叶黄杨 白粉病
情 况
大叶黄杨叶 部病害主要有 3 种: 大 叶黄杨 白斑病 、 大叶 黄杨 叶枯病 、 大叶 黄杨白粉病。 这些病易发生在新生枝叶 及顶部叶片 ,严重 影响植株的生长 , 特 别是新栽的大 叶黄杨 , 如 果不注意土壤 的培肥 及管理 , 则发生较 重 , 一般发病

大叶黄杨的养护知识和技巧

大叶黄杨的养护知识和技巧

大叶黄杨的养护知识和技巧
大叶黄杨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其叶片宽大、厚实、深绿色,常常用于修剪成各种形态的造景。

为了让大叶黄杨长得更加健康美观,以下是一些养护知识和技巧:
1.土壤选择
大叶黄杨喜欢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选择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土壤pH值在5.5-7.5之间。

同时,应避免土壤过于潮湿,以免引发病害。

2.浇水与施肥
大叶黄杨的生长速度较慢,因此不需要过多的浇水和施肥。

在生长期间,每周浇水一次即可,冬季可以适当减少浇水量。

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每年施肥2-3次,注意控制施肥量。

3.修剪与造型
大叶黄杨是一种容易修剪的植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剪和造型。

一般在生长期结束后进行修剪,可以剪去枯黄的叶子和过长的枝条,保持树形美观。

若需要修剪成特定的形状,可以使用修剪工具进行精细修剪。

4.防治病虫害
大叶黄杨容易发生叶斑病、根腐病等病害,同时还受到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侵袭。

应及时注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或除虫剂等。

5.保温与遮荫
大叶黄杨是一种喜欢温暖环境的植物,可以在夏季适当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保持通风。

在冬季,可以加强保温措施,避免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

总之,大叶黄杨的养护需要注意土壤、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保温与遮荫等方面,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让大叶黄杨长得更加健康美观。

大叶黄杨病虫害及防治和治疗

大叶黄杨病虫害及防治和治疗

炭疽病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 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根腐病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积水。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
防治策略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栽培管 理、定期喷洒药剂、生物防治等。
防治意义
有效控制大叶黄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 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观赏价值。
02
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叶斑病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或25%丙环唑乳油5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定期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
要点一
定期修剪
要点二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对大叶黄杨进行定期修剪,去除病枝、弱枝,保持树体通 风透光。
通过修剪,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概率。
05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药物,避免药物残留问题
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01
在选择农药时,应优先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减
03
推动智能化监测与预警 系统建设,提高防治效 率
0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性病虫害 挑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大叶黄杨病 虫害防治方向与挑战
总结
当前大叶黄杨病虫害 防治取得显著成果

大叶黄杨病虫害及防治

大叶黄杨病虫害及防治

大叶黄杨病虫害及防治日期:目录•大叶黄杨常见病虫害识别•病虫害对大叶黄杨的影响•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方法•大叶黄杨病虫害预防措施•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展望与建议大叶黄杨常见病虫害识别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央灰白色,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

叶斑病炭疽病根腐病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造成叶片枯死。

植株根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030201吸取植株嫩枝、叶片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叶片畸形、卷曲。

蚜虫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吸食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红蜘蛛固定在植株枝条、叶片上,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枝叶萎缩。

介壳虫病虫害对大叶黄杨的影响病虫害会导致大叶黄杨的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生长。

对生长的影响生长缓慢病虫害会影响大叶黄杨的正常发育,导致形态和结构异常。

发育不良病虫害使得大叶黄杨的茎干和枝条变得脆弱,易受风折。

易受风折枝叶残缺病虫害会导致大叶黄杨的枝叶残缺不全,影响其外观美感。

叶色异常病虫害会导致大叶黄杨的叶色发生变化,如变黄、变红或出现斑点等。

枝条弯曲病虫害会导致大叶黄杨的枝条弯曲变形,影响其形态。

对外观的影响产量下降病虫害会直接影响大叶黄杨的产量,导致产量下降。

品质下降病虫害会导致大叶黄杨的产品质量下降,如色泽、大小等方面不符合要求。

对产量的影响大叶黄杨病虫害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强大叶黄杨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管理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植物检疫及时清除大叶黄杨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病源的滋生。

清洁田园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将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综合治理病虫害。

天敌引入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等,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大叶黄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叶黄杨是一种常用的观叶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和荫蔽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叶黄杨栽培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病虫害威胁。

本文将介绍大叶黄杨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1、黄杨叶斑病黄杨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黄杨病害,主要病发于春季和秋季。

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并且逐渐扩散,最终导致黄叶脱落。

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湿润造成的,因此,正确控制树冠湿度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预防方法:(1)综合治理:及时清除落叶和病叶;加强植株养护。

(2)叶面喷洒药剂:宜使用无毒、无嗅、易降解的湿润剂或杀菌剂等。

(3)冬季抹树:在植株冬季休眠阶段进行抹树处理,可大幅降低病害发生率。

2、黄杨霜霉病黄杨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病发时黄杨叶面会覆盖一层白灰色霉层,导致叶片萎缩、干枯。

预防方法:(1)清理落叶落枝,避免垃圾、杂草等在叶片上停留,保持树冠空气流通。

(2)提高排水能力:发现有积水情况,应及时排水。

(3)可使用雷维菌等专业霜霉病杀菌剂来处理叶片。

3、黄杨根腐病黄杨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症状为根部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湿度过大,土壤缺氧、流动性差等因素。

预防方法:(1)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保持土壤通风性,避免水分积聚。

(2)选择适宜的土壤:避免在酸性或盐分过高的土壤中种植黄杨。

(3)及时发现病情,进行治疗。

二、虫害防治1、红蜘蛛红蜘蛛是发生在黄杨上比较常见的虫害,这是一种细小的蜘蛛,主要会吸血树内的营养汁,从而导致黄杨的叶片出现黄斑、干枯等症状。

预防方法:(1)树冠喷洒杀虫剂:选用有效成分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在黄杨病虫害高发期进行喷洒处理。

(2)加强植株营养:黄杨缺乏营养容易遭受获得虫害,在肥料管理时要注意增加氮肥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养分供给。

2、黄杨鱼蚊黄杨鱼蚊是一种常见的蚊虫,主要会寄生在黄杨的根部,吸取根部汁液,从而导致黄杨枯萎。

大叶黄杨病虫害

大叶黄杨病虫害

大叶黄杨病虫害大叶黄杨病虫害前言病害1. 黄杨叶片凋落病病因:黄杨叶片凋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叶片上的病菌感染导致叶片发生凋落。

症状:叶片开始从叶尖逐渐出现黄化、枯萎,然后整片叶片逐渐凋落。

防治措施: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及时清除感染的枯叶和凋落的叶片,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良好,避免叶片湿度过高。

2. 黄杨叶斑病病因:叶斑病由真菌引起,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症状:叶片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初期为黄色,逐渐扩大变为褐色,严重时叶片会提前凋落。

斑点表面会有黑色霉菌形成。

防治措施:在植株生长期及时进行施肥,保持植株的正常生长顺序。

保持植株周围的卫生环境,定期清除落叶和病斑叶片。

虫害1. 大叶黄杨盾蚧特征:盾蚧幼虫体色淡黄,成虫体色为灰绿色,躯干呈盾状。

症状:幼虫寄生在大叶黄杨叶片的背面,摄取叶片的汁液,造成叶片黄化,甚至萎缩。

成虫则寄生在树干上,群体繁殖,粪便会覆盖树干。

防治措施:可使用对盾蚧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应注意使用时遵循标签说明,保证安全使用。

2. 大叶黄杨叶蝉特征:成虫体型较小,呈椭圆形,体色为绿色,触角较长。

症状:叶蝉的幼虫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上出现斑状或线状的损伤。

成虫则以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导致叶片黄化、干枯。

防治措施: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捕食性昆虫。

也可使用针对叶蝉成虫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预防措施1. 选用健康的大叶黄杨苗木种植,保证初始健康;2. 定期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3. 经常清理栽培区周围的落叶、病斑叶和虫卵等;4. 注意植株的养分供应、水分管理,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

以上是大叶黄杨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在种植大叶黄杨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植株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大叶黄杨几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几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几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叶黄杨是常见的园林景观树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路边绿化等场所。

然而,在生长过程中,它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美观度。

本文将介绍大叶黄杨几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1. 叶枯病叶枯病是一种感染大叶黄杨叶片的真菌病害。

感染后,叶端开始枯黄并向下蔓延,最终全株叶片萎蔫死亡。

引起此病害的真菌为吸叶革菌和其它无性菌。

防治方法:① 移植健康的大叶黄杨苗木。

② 保持环境卫生,清除叶片、枯枝等杂物。

③ 药物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福美双德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2. 煤斑病煤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为真菌,主要以叶片为害。

病害初期,形成不规则黑褐色病斑,随后逐渐扩大,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形成大面积黑斑,严重影响木本植物的美观度。

防治方法:① 及时清除落叶,避免叶片叠加覆盖。

② 保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增加植物的光照和空气流通,以减缓病害的发生。

③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乙硫菌灵水分散粒剂用于喷雾防治。

二、虫害1. 咀嚼叶缘的蛀虫蛀虫是大叶黄杨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们以成虫和幼虫的形式出现。

成虫咬叶子空心,而幼虫则嚼食叶缘,造成大面积叶子食损。

防治方法:① 手动捕捉和清除成虫和幼虫。

② 悬挂黄色粘贴纸,利用光吸引和附着杀死虫子。

③ 在发现虫害早期,可以使用50%氯虫硫磷乳油或40%磷有机乳剂进行喷雾防治。

2. 银叶蚜银叶蚜是一种吸食大叶黄杨植物汁液的小型昆虫,它们通常生长在植物的叶片上,导致叶片变黄、弯曲、卷缩和伸长。

多个银叶蚜聚集在一起,容易诱发病毒传播和蜜露漏滴。

防治方法:① 手动清除银叶蚜。

② 使用辅酶A和斑驳双杀等残杀类药剂,用于喷洒此类害虫区域。

综上所述,大叶黄杨病虫害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预防病虫害,清理环境、加强肥料、保持植物健康,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发生病虫害时,要及时选用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充分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喷药技能和生态环保原则。

大叶黄杨病虫害

大叶黄杨病虫害

大叶黄杨病虫害引言大叶黄杨(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常见的绿化植物,广泛应用于公园、庭院和景观工程中。

大叶黄杨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大叶黄杨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助园艺爱好者更好地保护大叶黄杨。

病害1. 根腐病根腐病是大叶黄杨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该病由真菌引起,侵袭大叶黄杨的根部,引起根部腐烂并导致植株死亡。

根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过湿、通风不良和水分管理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防治措施:合理排水,避免土壤过湿。

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根部受潮。

控制灌水量,避免过度浇水。

使用含有根部保护剂的土壤改良剂。

2. 黄化病黄化病是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之一。

该病造成大叶黄杨的叶片变黄,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

黄化病主要由环境因素、营养不良和病原微生物等引起。

防治措施:为大叶黄杨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

注意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定期施肥,保证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及时清除病叶,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 锈病锈病是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之一。

该病主要由锈菌引起,会造成大叶黄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锈斑,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防治措施:定期修剪植株,促进通风,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使用符合规定的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避免过度灌溉,保持适宜的湿度。

清除感染严重的叶片和枝干,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虫害1. 黄杨天牛黄杨天牛是大叶黄杨的常见害虫之一。

成虫体型较大,叶片上留下的吃食痕迹为其较常见的特征,严重时会影响大叶黄杨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防治措施:定期检查植株,如发现害虫,及时手动摘除或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保持树冠通风畅通,防止害虫的聚集。

使用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手段。

2. 大叶黄杨蚜虫大叶黄杨蚜虫是大叶黄杨的常见害虫之一。

这种蚜虫寄生在大叶黄杨的叶片上, sucking plant sap,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和变形。

防治措施:定期检查植株,如发现害虫,及时手动摘除或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使用适当的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要点一、生活习性:大叶黄杨属无患子目黄杨科植物。

灌木或小乔木,花期3-4月,果期6-7月。

喜光,稍耐阴,有一定耐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微碱土壤中均能生长,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分枝也多。

常见品种有金边大叶黄杨,银边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金心大叶黄杨等。

二、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煤污病、立枯病、蛾类、红蜘蛛、蚧壳虫、天牛、绢野螟等。

1、大叶黄杨叶斑病,也称大叶黄杨褐斑病。

症状:为害大叶黄杨的嫩叶、老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斑,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有浅褐色同心轮纹,边缘深褐色稍隆起,病斑内密生细小黑色霉点。

病斑透过背面,只是背面颜色比正面稍浅。

病斑干枯后与健部裂开,直至形成穿孔。

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严重,病斑扩大,出现落叶。

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用光合素+扫斑800倍喷雾,连续2次,间隔7天。

避免栽植过密,透气,可以减少发病几率。

2、大叶黄杨枯萎病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毁灭性病害,其特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症状:患病的大叶黄场最初只是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叶片枝条呈青枯失水状。

发病后期,叶片呈黄白色,染病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

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八两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

防治措施:用地彩1500倍灌根,再用光合素+四霉素1000倍喷雾。

3、大叶黄杨茎腐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

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生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原因:引起大叶黄场茎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该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

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随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茎部为害。

尤其在高温低洼地区,发病较为普遍。

防治措施:使用禾林道根腐灵1000倍灌根,再用光合素+辛菌胺800倍喷雾.4、大叶黄杨疮痂病症状:大叶黄杨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

叶面最初出现直径1~2毫米圆形或近椭圆形斑点,后期病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叶片和新梢被侵染时,表面出现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隆起的病斑,如疮痂状,中央灰白色。

后期在病斑中央产生1~2个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

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最终导致枝条枯死。

病原是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真菌。

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中,或病菌与病残体遗留的病菌一起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5月份遇适宜条件即传播侵染,防治要在5月底至6月初进行。

蝼蛄、叩头虫、线虫等均可传带病菌扩大为害。

植株过密、生长不良、管理粗放以及风、雨、水等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染。

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措施:光合素+扫斑+势赢1000倍喷雾,连续2次。

5、大叶黄杨轮纹病又称冬青粗皮病,病原为大茎点菌,属真菌。

是大叶黄杨的一种重要枝干病害。

主要侵染大叶黄杨枝干,也侵染叶片。

枝干感病初期,在皮孔上形成圆形黑褐色坚硬的扁平瘤状物,直径1-10mm,中央灰白色,边缘变为黑褐色隆起,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

次年病斑中间生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的分生孢子器。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被害枝干、叶片上越冬。

次年4-5月份产生孢子,7-8月份产生孢子最多,病斑可连续2-3年产生大量孢子。

防治措施:秋季清园,喷石硫合剂。

发病时用光合素+四霉素800倍喷雾。

6、大叶黄杨疫霉根腐病又称冬青卫矛根腐疫病、大叶黄杨疫腐病,病原为密色疫霉,属真菌类。

感病初期叶片失水萎蔫,由绿色渐变为灰绿至灰白色,枝条枯死;根部首先是毛根变褐腐烂,进而侧根、主根腐烂,木质部腐朽造成整株死亡。

常造成整段黄杨绿篱萎蔫死亡。

在湿度相对较大时,在干基部病部常见白色菌层,极易折断。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能存活多年。

6月份后遇连日阴雨,或地下水位高、易积水的地段易发病。

立地条件差,或栽植地阴蔽,长期光照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发病常重,极易导致快速死亡。

防治措施:使用禾林道根腐灵800倍灌根。

叶片喷雾禾林道助剂+扫斑800倍液。

7、大叶黄杨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正面,叶背也时有发生。

病斑圆形白色,周边为放射状,严重时,小病斑合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擦去白色粉层,可见到黄色斑。

造成叶片皱缩,病稍扭曲,提早落叶。

白粉病病原为真菌,病原以菌丝和子实体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6—7月高温高湿、种植过密有利于病害发展。

到秋季又出现发病小高峰。

使用光合素+理白1000倍喷雾。

8、大叶黄杨炭疽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黄褐色小点,病键交界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大,后期发病部位发黄,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排列成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状,常常造成叶枯,提早落叶。

每年以夏秋季节发病最重。

一般在植株伤口较多、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氮肥施过量、植株生长细弱的情况下病情加重。

使用光合素+炭科1000倍喷雾。

9、日本龟蜡蚧。

属同翅目蜡蚧科。

危害严重时,寄主新稍及叶背布满虫体,常引发霉污病,致使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5月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蚧壳内,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初孵若虫爬到叶片上危害,固定刺吸汁液,其后分泌蜡质物,逐渐形成星芒状蚧壳。

危害1个多月后,雌雄若虫的蜡质蚧壳发生明显变化。

雄若虫2龄,于9月上旬羽化为雄成虫,交配后死亡;雌若虫3龄,随着虫体各次蜕皮陆续从叶片上迁移到枝条上危害,受精后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

使用禾林道蚧壳虫套餐800倍喷雾,或穿透剂+快彪600倍喷雾。

10、二点叶螨:属真螨目叶螨科。

可危害100多种花卉、树木、果树和农作物。

刺吸危害叶片,叶片出现退绿黄点,造成叶片无光泽,早脱落。

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0代左右,7—8月份高温、干旱少雨时繁殖迅速,危害猖獗,易发成灾。

该螨有吐丝拉网习性,常在叶背主脉附近丝网下栖息。

10月份进入越冬。

使用八方满宁+光合素800倍喷雾。

11、棉蚜:繁殖力强,1年高达20代、世代交替,夏天4~5天就可繁殖一代,4~5月间产生有翅胎生雌蚜,飞到大叶黄杨上危害,并继续孤雌生殖。

晚秋10月间产生有翅迁移蚜从大叶黄杨上迁到越冬植物上,产生有性无翅雌蚜和他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使用八方尚猛+光合素800倍喷雾,连续2-3次,间隔3天。

12、扁刺蛾: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木附近浅土层中做茧化蛹过冬。

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

成虫夜间活动,有强趋光性;白天隐伏在枝叶间、草丛中或其他荫蔽物下。

卵多散产在叶背面,卵期6~8天。

使用瑞功1500倍、八方锐马1500倍喷雾。

13、卫矛矢尖盾蚧:又叫卫矛矢尖蚧,为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

主要危害卫矛科植物,特别是大叶黄杨、卫矛上发生严重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茎枝及叶片上越冬。

雌虫4月下旬至5月下旬产卵,产卵孵化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其产卵孵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一代发育较整齐,雄幼虫分泌白色、柔软的絮状蜡质物,在蜡质外壳下生长发展,蜕皮进入预蛹期,再蜕皮为蛹,化蛹后变为成虫,羽化后停息片刻即可爬行或短距离飞行,飞出蜡质介壳与雌成虫交配,交配后雄成虫死亡。

防治措施:用快彪+穿透剂600倍喷雾,或使用禾林道蚧壳虫套餐800喷雾。

14、大叶黄杨尺蠖,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

危害方式: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

1-3龄幼虫食叶肉使其呈网状,4-6龄幼虫食量大增,初从叶缘开始取食,叶片成大小不等的缺刻状,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吃光,幼虫吐丝下垂,迁移其他枝条继续为害。

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过冬。

次年4月中、下旬过冬蛹开始羽化出成虫,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旬开始孵化第一代幼虫,初孵幼虫群居为害,2龄后分散,有假死性,受惊即吐丝下垂或坠地卷曲在地面上;第2代幼虫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3代幼虫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一般第二三代幼虫危害严重,常将树叶吃光。

9月则陆续入土深2至3厘米处化蛹过冬。

使用八方锐马1000倍,胜爽800倍喷雾。

15、双斑锦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沟胫天牛族。

以幼虫蛀食根颈木质部,可将全部木质部蛀空,导致树体因营养中断而全株枯死,发生严重时造成大片大叶黄杨枯死。

如发现大叶黄杨出现不明原因的大片枯死,应首先怀疑是否双斑锦天牛危害,可把枯死植株连根拔起,折断根部,观察是否有双斑锦天牛钻蛀。

双斑锦天牛一年1代,以幼虫越冬。

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少数幼虫可持续到6月上旬化蛹。

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结束。

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孵化结束。

幼虫危害到11月中旬以后逐渐停止取食,陆续越冬。

防治措施:使用禾林道清蛀套餐600喷喷雾枝条,要求喷透,或用透翠杀虫套装。

配合攻钻灌根效果更佳。

三、大叶黄杨日常养护要点:1、定期清理枯枝烂叶,保持通风透气,不要栽植过密。

2、秋季喷石硫合剂一次,春季喷一次。

3、浇水时不要让根部长时间有积水,会造成烂根。

一般春秋20-30天一次,夏季10-15天一次水。

遇到大雨注意排涝。

4、发生病害往往是因为栽植过密,营养不良导致的衰弱,所以定期施肥,让植株健壮,可以降低发病几率。

5、警惕枯萎病、天牛、根腐病等致命性病虫害,会造成枯死。

勤检查,发现及时用药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