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是一种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追求作品的功能与实用性,同时也要注重作品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件作品的完整性。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作品的基础。
无论是陶瓷器、木制品还是金属制品,实用性都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作品需要具备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功能,例如瓷器需要能够盛装食物,木制品需要能够承载物品,金属制品需要能够起到防护或装饰的作用。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作品,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仅有实用性是不够的,作品的审美性同样重要。
审美性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也是人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
工艺美术作品优美的外观、精致的细节、和谐的比例都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例如,精致的陶瓷器可能会让人们感受到其高雅和高贵的氛围,精心设计的家具可以给人带来舒适和美好的居住体验。
审美性使作品具备了超越实用性的意义,从而成为人们追求的艺术品。
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实用性决定作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审美性决定人们是否对作品产生美感和情感共鸣。
实用性为审美性提供了基础,而审美性给予实用性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一个作品只有实用性而缺乏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品,人们难以在使用中产生美的享受。
相反,如果一个作品只有审美性而缺乏实用性,那么它只能存在于理念和想象中,并不能成为人们实际使用的工艺品。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
它们共同为作品的完美呈现提供了保障。
一件工艺美术作品,不仅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功能要求,还要具备美好的外观和审美体验。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协调,使得工艺美术作品具备了价值和意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不可分割的。
实用性是作品基础,而审美性是作品的灵魂。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工艺美术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实用性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通过创作各种艺术品或日常用品,既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而工艺美术的核心就是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瓷器、陶器、纺织品等日常用品还是居家装饰品,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例如,一个花瓶要能够稳定地放置鲜花,一个茶几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支撑力,一个手提包要能够容纳必要的物品等等。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工艺品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实用而又美观的存在。
然而,仅仅追求实用性是远远不够的。
工艺美术还需要具备审美性,才能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审美性指的是作品所具备的美感,包括形式美、色彩美、纹理美等等。
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工艺品不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还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
例如,在制作陶瓷作品时,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装饰来赋予作品更多的美感;在制作纺织品时,设计师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图案来展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追求审美性,工艺品不仅成为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艺术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平衡是工艺美术创作的关键。
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产品,没有任何艺术的意义。
同样,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审美性,而忽视了实用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摆设物,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
只有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工艺品才能真正具备艺术性,并且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在现代社会,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品或日常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这也促使着工艺美术创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将实用性和审美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将工艺品打造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干货《艺术概论》部分名词解释总结

干货《艺术概论》部分名词解释总结名词解释: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早在人类历史初期便已产生。
使用艺术也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实用艺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实体性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静态艺术品。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随摄现代科技发展,还出现了摄影艺术这一一门新兴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使造型艺术更加普及和广泛。
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艺和表演性艺术。
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
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原始人狩猎巫术活动已出现音乐和舞蹈。
也是i当代人们生活中最普及最广泛艺术门类,音乐舞蹈是除艺术家外普通人参与最多的艺术形式。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综合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便是综合性。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最典型的建筑是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立足于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艺术形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享受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核心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首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是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区别之一。
工艺美术追求实用功能,通过各种材料和工艺方法,将艺术与实用结合,为人们提供具有实用性的艺术品。
无论是陶瓷器、家具、纺织品还是珠宝首饰,它们都具备实用性,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作品能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带来实际的使用价值。
但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并不意味着其可以忽略审美性。
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使得作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工艺美术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创造力。
无论是工艺品的线条、色彩、形态还是纹饰,都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满足。
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陈列品,而是能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同时,审美性使得工艺美术超越了实用功能的局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性的创作。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也体现在作品的传承和推广中。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符码,代表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通过对工艺美术的传承和推广,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从而使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实用性使得工艺美术贴近生活,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审美性赋予工艺美术作品艺术之美,给人们带来观赏和情感上的享受。
在实践中,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继续推广和传承工艺美术,使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实用和美感。
第17讲实用性美术的主要特点

第17讲实用性美术的主要特点实用性美术是美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特点如下:1.功能性:实用性美术强调作品的实用性,即其在生活中的功能性。
它注重功能性设计的原则,旨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美感的同时,满足实用需求。
实用性美术作品通常是用来装饰家居或日常用品,如家具、器皿、服装等,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欣赏。
2.实用性与美感的结合:实用性美术追求实用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它不仅关注作品的实用性,也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
实用性美术作品要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以引起观者的兴趣和喜爱。
在设计和制作实用性美术作品时,艺术家要思考如何在功能性的基础上体现出美感,使作品既实用又美观。
3.注重细节和工艺:实用性美术作品注重细节和工艺的精细处理。
艺术家在设计和制作作品时,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同时,工艺的选择和应用也十分重要,艺术家要选择适合的工艺来实现作品的设计构思,通过精湛的工艺技巧来表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4.融合传统与现代:实用性美术作品通常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
它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经典之处,同时又能与现代思潮相结合,展现出新颖的艺术风格。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实用性美术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
5.可持续发展:实用性美术注重作品的可持续性发展。
艺术家在设计和制作作品时,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另外,在作品的生命周期中,也要考虑到其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以确保作品能够长久地使用和欣赏。
总的来说,实用性美术注重作品的实用性和美感的结合,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注重细节和工艺的处理,同时也关注作品的可持续发展。
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美的享受,让人们在实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通过实用性美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美和艺术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谈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徐州工程学院郜斌广一实用艺术是指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的艺术。
通俗地说就是艺术的“生活化”:生产工具艺术化、生产过程艺术化、生产对象艺术化、生产成果艺术化。
实用艺术大体上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来自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源自人民集体智慧,是一种普世的艺术,可以把这种艺术称为“下里巴人”与殿堂艺术家的“阳春白雪”进行区别。
但这并非是实用艺术的“低级标签”,由于实用艺术更贴近生活,其在生活中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且实用艺术不乏传世经典。
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用艺术的审美过程和审美体验中,人们应该如何把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而能够借实用艺术审美体验艺术。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一个统一体。
实用性是基础,审美性是上层建筑。
审美性要服务于实用性,受到实用性的影响、规范、制约。
实用性是艺术的载体,没有载体或者载体缺陷,审美是难以成立的。
这是实用艺术最核心的审美特征。
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典型。
园林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概括与提炼,创造各种理想意境,再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建筑。
公元1637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圆学专著《园冶》问世,其作者是当时苏州吴江的画家计成。
该书指出园林的兴建要始终观察“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体指导思想,核心就是把“实用性和审美性和谐统一”。
苏州园林是大家熟知的园林艺术集大成之作,关键就在“山水”和“人居”中体现了“和谐”。
古人在生活的时时处处都在讲究实用的同时兼顾审美的考虑,和谐让心灵归于平静,体现了朴素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
古代民居建筑内部的大门、窗户、门楣、屏风、梁架、木柱、天棚、藻井、神龛、家具选材根据财力选择紫檀、红木有之,樟木、杂木有之,刨光上油,精细雕刻,浮雕、阴雕、透雕、圆雕,打磨抛光,上色,工序繁多。
当人们从进入大门之时就可以感受到门楣、屏风辟邪扶正之气,梁、柱上楹联、对联、匾额的文曲气,藻井、天棚、家具上传说、故事的教化气息。
谈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谈谈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与实用功能的结合来展现人类创造力与审美追求。
在工艺美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工艺美术的基石。
实用性是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工艺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是其存在的前提。
工艺品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并能够为人们提供实用的功能。
例如,一个精巧的茶具必须满足容量适宜、易于操作、材质安全等实用需求,才能让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验。
因此,工艺品的实用性直接关乎其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然而,工艺美术不仅仅追求实用性,更追求审美上的满足。
审美性是工艺美术的灵魂,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
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其形式美、色彩美、结构美等方面的表现。
工艺美术以独特的技法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工艺品的形式和功能达到一种高度统一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一个精美的陶瓷器不仅仅是一个容器,还是一件艺术品,它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能够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家中,一尊精致的佛像既是信教者的宗教信仰,也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实用性和审美性在工艺美术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实用性为工艺品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审美性则使工艺品的实用性更加丰富和完善。
在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中,工艺美术家要兼顾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要求,平衡二者的关系。
只有在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协调中,工艺品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同时也能够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和艺术的享受。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工艺品的创作中,也体现在工艺品的使用中。
人们在使用工艺品时既追求实用价值,也追求审美体验。
一个漂亮的咖啡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饮用咖啡的需求,还能够为人们的咖啡时间增添一份艺术的氛围,提升生活品质。
而一个实用性欠缺的工艺品可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无法持久存在。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工艺美术的特点与魅力。
浅谈服装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浅谈服装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摘要:服装设计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服装作为一种现代商品,含有工艺美术的性质,即以实用价值为前提。
同时又富有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二者是统一的。
在当今的服装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是紧密相连的,它们相互影响。
关键词:服装设计实用性艺术性关系服装设计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服装作为一种现代商品,含有工艺美术的性质,即以实用价值为前提。
同时又富有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二者是统一的。
所谓实用性,含有保护身体、满足工作及生活需要,适应各种礼仪、季节的性质,也即服装的功能性和可穿性,主要涉及技术性和商业性,如服装所用材料是否贵重、加工技术是否精良、在市场上是否好卖等等。
所谓艺术性,即指在满足了功能性和可穿性这一前提之后的美观的问题。
也是最主要的问题。
服装是立体的,有形的,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与人发生着关系。
既然有形有体,就必然有一个美观的问题,对于着装者来说,必然引起一种心理上的反映。
因而人们也把服装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
但服装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活动的艺术,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象是无声的音乐、活动的雕塑,它包含着诸艺术的特点,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服装与其他艺术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以人为对象,而且直接把人体作为表现的要素来处理。
在造型上,它直接受人体的限制,并且受材料、色彩、造型样式、制作工艺、环境条件等要素的制约,而且最终要以人的穿着来实现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因此,服装作为一种艺术也需要高度的技术来实现。
亦即,一件服装作品中包含实用性、技术性和商业性,又包含艺术性、审美性和创意性,而这两者往往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一件服装它必须满足实用要求、功能结构要求、商业要求、艺术要求、审美要求及创意性等等。
所有这一切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只有从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方面来看可题,才不会把这个整体分割为互相分离的实用方面与艺术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王丽霞
学号:09
在人类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原始艺术都是实用艺术。
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用物品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直至使少数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纯艺术品,另一部分实用艺术的装饰、美化、观赏、审美的特征也愈加明显。
物质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统一,技术(技巧)与艺术的统一,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这是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用艺术与其他艺术根本区别之所在。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二者密不可分。
任何实用设计首先都应当具有实用性。
实用工艺品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实用工艺品,顾名思义首先应当考虑具有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个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
甚至设计作为观赏用的特种工艺品也不例外,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实用目的,即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以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适应环境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建筑应使人们在居住时感到舒适方便,实用工艺品应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称心如意等。
设计的实用性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例如建筑从整体上看,其主要功能是避风避雨,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在设计中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应以实用为主,审美从属于实用,服从于实用。
如陶瓷茶具、酒具,以及竹编篮子、筐子等,都首先应当让人感到方便适用,然后才谈得上漂亮美观。
因此,实用工艺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首先考虑到使用效果,根据实用特点来进行艺术处理与美化装饰。
这方面,我国古代的一些优秀工艺品堪称典范,例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既是一件新颖独特的青铜工艺品,又是一件方便适用的生活用品。
设计还和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建筑材料从木石砖瓦到钢筋水泥,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和施工,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美学思想的变化。
不仅如此,设计的实用性还往往要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作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等使用价值。
当代设计艺术的创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的需要,然而从设计史上来看,过度的追求实用功能而忽视审美不会被长久的认可。
当功能主义的思想逐渐定型并成为设计界普遍遵循的原则之后,设计为人服务的能力便减弱了,单一的实用功能使设计几乎降到了一般造物的地位。
这种情况下,设计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及对美的追求。
因此,实用艺术又应当具有审美性,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
由于实用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所以它几乎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审美作用,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从而在实用的前提下兼有审美的功能,达到物质与精神统一。
例如,我国数量众多的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名胜风景区的精华,使人们在游览观赏时,不但能够欣赏到自然风光之美,还能领略到传统艺术之美,并进而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实用艺术大多为劳动人民所直接创造,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它是一种最富有群众性的艺术形式,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就如服装,服装最基本的功能是遮体和防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款式和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同性格和不同喜好的人会呈现出不同的穿衣风格,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场合人们也会选择不同的着装。
服饰美可以塑造人体美、勾画出姿态美、创造出风度美。
而人的内在美即精神美,也往往是靠服饰美来提升和增添光彩。
所以人的美,不管是内在美外在美,都离不开服饰美的衬托。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都道出了服饰美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可以说,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历史,与其相随相伴相行的也是人类服饰演变历史,服饰早已在御寒、蔽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物美人美,物我同一”的一门艺术,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组成内容,关注的人群越来越多,追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哪里有生活,哪里就需要服饰美。
因此服装的审美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实用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美育功能必将变得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突出。
因此,实用艺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应当是有机统一的。
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是可以增强实用性。
所以,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
如室内装饰布置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面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摆设的壁挂、字画、观赏工艺品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一个伟大的实用艺术作品应该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悉尼歌剧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歌剧院由一个音乐厅,一个歌剧院,一个话剧院,一个兼放电影的室内小剧场,一个大展览厅,以及录音兼排练室、餐厅及各种辅助用房构成。
因此这些功能是首先要考虑到的。
其次还要考虑的是整个建筑的结构以及支持结构所需要的技术。
悉尼歌剧院在外观整体上看,有由十对壳体组成的三组白色壳状屋顶,两个剧院占用两组大的壳体,另外一组小壳体为餐厅,其中歌剧厅、音乐厅与休息厅并排而立,各由四块巨大的壳状屋顶覆盖,这些壳状屋顶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
值得一提的是,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和歌剧院。
但让这个建筑作品区别于其他建筑的要素便是建筑师约翰·伍重的独特设计。
悉尼歌剧院就像一组洁白的雕塑,如同海边礁石上巨大的贝壳,又像是一组迎风扬帆的船队,与海湾中的片片白帆相互掩映,富有诗意,充满浪漫的色彩,这是每一个去过悉尼歌剧院或者见过悉尼歌剧院照片的人都会有的联想,其它的方面不想作过多的阐述,这里仅从建筑师自身的角度来看,约翰·伍重的想法十分独到,这一想法便是“第五立面”,即在满足东、南、西、北四立面需要漂亮的基础上,还应当有一个从上面看下来也十分优美的“第五立面”于是约翰·伍重按照这一理念设计了壳形的屋顶与巨大的基座。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
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实用艺术应当适用、经济、美观。
就是要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审美的功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甚至把美观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
所以,未来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实用艺术品将会把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努力使各项产品都达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