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审美性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工艺美术是一种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追求作品的功能与实用性,同时也要注重作品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件作品的完整性。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作品的基础。
无论是陶瓷器、木制品还是金属制品,实用性都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作品需要具备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功能,例如瓷器需要能够盛装食物,木制品需要能够承载物品,金属制品需要能够起到防护或装饰的作用。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作品,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仅有实用性是不够的,作品的审美性同样重要。
审美性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也是人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
工艺美术作品优美的外观、精致的细节、和谐的比例都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例如,精致的陶瓷器可能会让人们感受到其高雅和高贵的氛围,精心设计的家具可以给人带来舒适和美好的居住体验。
审美性使作品具备了超越实用性的意义,从而成为人们追求的艺术品。
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实用性决定作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审美性决定人们是否对作品产生美感和情感共鸣。
实用性为审美性提供了基础,而审美性给予实用性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一个作品只有实用性而缺乏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品,人们难以在使用中产生美的享受。
相反,如果一个作品只有审美性而缺乏实用性,那么它只能存在于理念和想象中,并不能成为人们实际使用的工艺品。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
它们共同为作品的完美呈现提供了保障。
一件工艺美术作品,不仅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功能要求,还要具备美好的外观和审美体验。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协调,使得工艺美术作品具备了价值和意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是不可分割的。
实用性是作品基础,而审美性是作品的灵魂。
我对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和观点论文3

我对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和观点论文(3)我对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和观点论文6、在近几年的大型武术剧目及表演来看从例子里面了解太极拳之美升华到艺术美我们不难明白如何探讨审美特性的问题。
(2)、举例说明已统一的观点去探讨艺术审美特征。
1、关于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的论坛有很多,这个我们已经知道。
艺术是包罗万有的,《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参编的一部《美学原理》教材。
<<隐是很广泛性的问题,而艺术审美特性的探讨多已分类方法去探讨的。
我们通过艺术审美特性的分类不难看到它们有时候都存在着统一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艺术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美的统一,美包含了艺术。
而在佛学当中,一小部分上他包含了真、善、美,而美也只是他的一个分类。
《燕园梦》作者悠哉(杨秋荣)参编的一部《美学原理》教材。
2、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但是,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艺术家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作品除了形象的特征以外,还必须具有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3、不同的观点看艺术审美得出统一的结果。
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因为我在一段时期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在一些案例里面得知,例如我们的教授黄汉平是从事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的,他在和我们上课时提出从文学角度去翻译名著,并不是像翻译家那样直译时从中又看到和提出的不同的,有历史价值和观点甚至找出他们问题所在。
其次我们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从舞蹈中探讨出自由搏击的步伐,而导入截拳道的哲学思想中。
而这些经验常常与我的审视经历大致相同。
从这里可以看到艺术也是统一的。
4、举例部分项目艺术审美特性的统一问题。
在我同与我交流的一些运动武术系的学生们时,我问过他们对不懂武术套路的东西用审美经验只是看看他相对的是否有美感,去评论。
这里面就包含了许多审美套路和统一的问题。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
(1)画面运动性。
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
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
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
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
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
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
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
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论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王丽霞学号:09在人类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原始艺术都是实用艺术。
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用物品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直至使少数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纯艺术品,另一部分实用艺术的装饰、美化、观赏、审美的特征也愈加明显。
物质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统一,技术(技巧)与艺术的统一,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这是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用艺术与其他艺术根本区别之所在。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二者密不可分。
任何实用设计首先都应当具有实用性。
实用工艺品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实用工艺品,顾名思义首先应当考虑具有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个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
甚至设计作为观赏用的特种工艺品也不例外,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实用目的,即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以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适应环境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建筑应使人们在居住时感到舒适方便,实用工艺品应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称心如意等。
设计的实用性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例如建筑从整体上看,其主要功能是避风避雨,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在设计中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应以实用为主,审美从属于实用,服从于实用。
如陶瓷茶具、酒具,以及竹编篮子、筐子等,都首先应当让人感到方便适用,然后才谈得上漂亮美观。
因此,实用工艺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首先考虑到使用效果,根据实用特点来进行艺术处理与美化装饰。
这方面,我国古代的一些优秀工艺品堪称典范,例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既是一件新颖独特的青铜工艺品,又是一件方便适用的生活用品。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

工艺美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理解和认识工艺美术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实用性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通过创作各种艺术品或日常用品,既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而工艺美术的核心就是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首先,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瓷器、陶器、纺织品等日常用品还是居家装饰品,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例如,一个花瓶要能够稳定地放置鲜花,一个茶几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支撑力,一个手提包要能够容纳必要的物品等等。
只有具备实用功能的工艺品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实用而又美观的存在。
然而,仅仅追求实用性是远远不够的。
工艺美术还需要具备审美性,才能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审美性指的是作品所具备的美感,包括形式美、色彩美、纹理美等等。
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工艺品不仅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还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
例如,在制作陶瓷作品时,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装饰来赋予作品更多的美感;在制作纺织品时,设计师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图案来展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追求审美性,工艺品不仅成为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艺术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平衡是工艺美术创作的关键。
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实用性,而忽视了审美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产品,没有任何艺术的意义。
同样,如果一个作品过于追求审美性,而忽视了实用性,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件摆设物,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
只有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工艺品才能真正具备艺术性,并且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在现代社会,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品或日常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这也促使着工艺美术创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将实用性和审美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结合,将工艺品打造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1、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指造型艺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来感受的。
2、瞬间性与永固性。
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所谓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供多次欣赏,甚至流传千百年。
再现性与表现性。
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摄影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等。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

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性顾名思义,艺术设计,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为人类造物的活动,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造物行为。
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最后将艺术的形式和美感通过我们的生活展现出来,从而使之有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艺术设计源于生活,且反作用于生活,两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
功能1.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功能,是指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应发挥的作用,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根本属性。
慰藉一词,带有安慰之意,艺术设计的慰藉功能则是体现社会价值的一种载体,肩负起就设计领域来说应该具有的抚慰、安慰作用。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产业,进而有了功利性,大概不会有人否认其真正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是具有双重性的,不仅是有了功利性,同时也是社会的。
它所具有的社会目的性通过作为“人类与世界调解的工具”这一面貌展现VI设计的,它具有多种的复合价值。
所谓VI设计,一般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大内容。
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禁用规则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
慰藉功能的体现实际上是为了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一方面,人们在享受着艺术设计的成果之后而身心放松,减缓压力,抚慰了焦躁的情绪以及舒缓了疲惫和不安;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为达到这一目的从而采用了适应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外在手段。
然而,艺术设计是要通过物质手段来体现的,慰藉功能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且具有多重性,其目的旨在人,此人并非个体,而是整个人类群体,从而进一步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正如李泽厚先生认为的那样:“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
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此外,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种: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艺术的特征审美性名词解释

艺术的特征审美性名词解释艺术的特征:审美性名词解释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和表现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活动,它以各种形式和媒介来展现美的体验。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艺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审美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审美性,并对其中几个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美学(Aesthetics)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它涉及到艺术的本质、美的概念以及审美活动和价值的评价。
美学探讨了艺术如何唤起观众的情感,如何创造美的效果以及美的标准和标准的起源。
通过研究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对美的追求。
2. 形式美(Formal Beauty)形式美是艺术中的一种审美特征,它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组织,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形式美是独立于作品的主题或内容的,它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表达方式和形式的完美性。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中,形式美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比例等元素来实现。
而在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表演艺术中,形式美则体现为音乐的旋律、舞蹈的步伐、角色的互动等。
3. 内容美(Content Beauty)内容美强调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表达的意义。
它通常与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象征等因素有关。
艺术家通过内容美来传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表达。
内容美可以是抽象的,探讨一种情感或理念,也可以是具象的,描绘具体的人物和事件。
无论怎样,内容美都为观众提供了对作品的连贯性和深度的理解。
4. 独特性(Uniqueness)艺术作品的独特性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它展示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独特性可以体现在作品的形式、主题、技术或创作过程中。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因此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观众通过欣赏作品的独特性来感受到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这也是他们与作品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5. 可感知性(Perceptibility)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可感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的特征
审美性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所以,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眉的秀丽,这些名山大川的自然美,虽然从原因来看,都是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漫长历史中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建立,但是,这些天然风景之美,毕竟都是大自然造就的。
艺术美却不同,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
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艺术品。
正因为这样,我们听一首乐曲,看一幅绘画,读一本小说,看一部影片,都会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快感,获得了一种审美享受。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
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
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
虽然艺术欣赏的特殊性在于直观感受性,即由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引起人的美感,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在这种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已经融合了真、善、美的内涵,只不过它是通过艺术美直接体现出来罢了。
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同样,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艺术的审美性和“丑”的关系。
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
恶、丑。
生活中“丑”的东西,一旦进入了艺术,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将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在生活中既可以找到美的现象又可以找到丑的现象,在艺术中却一概都以审美性表现出来。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
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意义。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
各种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每个艺术门类在运用形式美的规则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规律。
然而,这些形式美的法则又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艺术贵在创新,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
小结: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