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咏雪》)一、出示目标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1、了解《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给加点字注音:谢太傅.fù差.可拟.chànǐ柳絮.xù撒.盐空中sǎ雪骤.zhòu无奕.女yì2、听读课文,掌握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组讨论: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温馨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部编版

8.《世说新语》两则第一课时《咏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划分语句的停顿。
②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准确熟练翻译全文。
③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④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①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②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通过联想获得体验。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引导赏析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同桌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研学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雪花是仁慈的上帝在严寒的冬天送给我们的特殊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吸引着多少人追逐、倾倒、吟诵、歌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和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雪吧。
播放PPT(图片及咏雪的古诗句),请同学们齐读诗句。
今天,我们学习《咏雪》一文,看文中才子才女是如何咏雪的,我们和他们比试比试如何?二、PPT出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三、处理“预习找疑自学”中存在的问题:1.文学常识识记:谁来填出答案?①一生读填答案;②其他同学参考自己的《导学案》评价或纠正。
③PPT出示明确。
《咏雪》一文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朝代、人物)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中也有许多(古代早慧儿童)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所记多为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言辞隽永为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2.字音字形:PPT出示生字词,谁能够读准字音?①一生独立读,同学评价或纠正;②全班同学齐读二遍;③二生在读中演板默写,同学评价或纠正;PPT出示明确正确读音。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课文中出现的“梁园”、“咏絮”等成语和词汇,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举例:“梁园”指的是古代梁国的花园,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欣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咏雪》选自《世说新语》,通过描绘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这篇文章是了解古代文人审美情趣和修辞手法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雪的美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朗读与赏析: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在本节课中能够透彻地理解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雪花,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雪的美妙和古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李凤翔一、课题《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语文上册二、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二则由文言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构成,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咏雪》是关于谢道韫巧答谢太傅,而《陈太丘与友期行》则是关于陈元方巧辩陈太丘朋友的故事。
本课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课文中对重点字词都进行了注释。
本课为学生以后学习的文言文打下思维模式的基础,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和句式。
由于句式简单,学生多阅读,结合注释,可以很快掌握文章大意。
三、学情分析1.整体文言文知识积累匮乏,语文基本知识较为零碎,不系统。
2.文言文接触较少,所以文言文思维单一,思维不够灵活,不够深刻。
难以融入到课文中与课文中人物共情。
3.学生学习能力强,在文章注释的帮助下,能够大致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目标预设1.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文,通过注释来把握文章的主旨,逐步形成文言文的语感。
同时让学生大致了解两则故事及其主旨。
2.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进而培养学生们对文言文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反复阅读,学习课文中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
4.了解“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文言文字词的意思,注重积累和运用,增强文言文文化底蕴。
5.让同学们认识到古代的青年才智,缩短他们和古人的距离。
进一步感受古代的文化底蕴,古人生活乐趣和文化修养。
四、重点、难点1.讲述相关文言文基本知识和文言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品析佳句,积累文言文词语和基本句式。
3.咏雪两个佳句的品析。
4.融入课文中,读懂古人的智慧故事,体会古人的诚信、智慧、尊重别人的美德。
五、设计思路和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背景下,语文课本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和课文共同探讨的过程,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人物,融入角色,体味课程中人物的情感,从而拉近学生和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
寓教于学。
先引导学生阅读借助注释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详细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详细教案正文:谢太傅韩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学习目标:1、情感及价值观:了解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理解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
3、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4、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概括性格,揣摩作者意图。
5、教学方式:讲授法、自主学习与师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一、引语:同学们,从小学升入初中以来,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初中语文课与小学语文课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中考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无论是从能力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需要适应中考的节奏。
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也给我们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尤其是在作文、阅读和文言文这三块内容上,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
以上三部分内容,将成为我们日后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跟随老师认真的进行学习,老师也有信心将你们都培养成能说、会写、饱读诗书的小才子和小才女。
二、导入提到小才子,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中国古代很多有关神童的故事,比如:文彦博灌穴浮球、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以及最著名的孔融让梨等等。
他们都在很小的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刚才提到的孔融,发生的时间则是在“让梨”之后.(通过讲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而引出《世说新语》)。
三、介绍作品、作者及相关背景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个故事,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孔融在小时候是如何的机智聪慧,而这个故事的出处,就是南朝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也将学习两则《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有关神童的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不仅能够领会到他们的机智,也能够学习到很多的传统美德。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教学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文学家。
字季伯。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
3、走近亲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下雪的情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雪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首先,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仍显得不够熟练。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大生字词的复习力度,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咏雪》的阅读与理解;《咏雪》中的生字词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了解作者及其背景;体会文章的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思想感情体会: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
举例:
-重点讲解“霰”字的古义和今义,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
-通过对比喻“撒盐空中”的解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描绘事物特点时的效果。
-通过谢道韫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东晋时期的文化特点。
-深入分析文章中对雪的赞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这次创作活动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修辞手法使用不够恰当,有些创意较为局限。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实践中,我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指导,引导他们拓宽思维,激发创造力。
《咏雪》教案【优秀5篇】

《咏雪》教案【优秀5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雪(学生答)。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
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PPT2出示文题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三、诵读课文:(5分钟)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u俄而&e雪骤zh&ou差可拟ch&anǐ柳絮liǔ_&u无奕y&i王凝之n&ing谢道韫y&un2、指一生读字词3、指一生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解读课文:(15分钟)(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
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
(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
谢朗----粗率。
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