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掌握两则经典故事的内涵和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掌握《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理解两则经典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1.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和故事内容。

1.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哲理和人生观念。

1.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2.1.1 《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时期的文言文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编写。

2.1.2 《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和趣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2.2 课文分析2.2.1 第一则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故事。

2.2.2 第二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描绘了陈太丘与朋友交往中的诚信和礼仪。

2.3 教学步骤2.3.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和特点。

2.3.2 讲解两则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3.3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3.4 讨论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并背诵两则故事。

4.3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故事,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5.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3 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和翻译。

(2)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类似的微型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则文本之间的异同;(3)学会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阐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好阅读的习惯;(3)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敬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理解与应用;2. 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文本内涵;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总结观点,提出问题;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4. 比较分析法:对比两则文本,找出异同,提高理解能力;5. 批判性思维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文本,理解大意,总结观点;3. 讲解分析: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阐述文本内涵;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5. 比较分析:对比两则文本,找出异同,提高理解能力;6.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应用。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和地位;2.掌握《世说新语》中两个典故的故事背景和内涵;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学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世说新语》是一部以讲述人物事迹、历史典故为主的散文书,它记录下了东晋时期各位贤士、文人墨客的言论、轶事和思想。

教学中,我们将以其中的两则故事为例,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

1. 张华让梁景向“头陀”问学《世说新语》中《饮水》一则故事:梁景为人谨慎自守,不为名利所动,常年隐居在先山中宅。

有一日,张华前来拜访。

梁景问道:“现在流行福音(指佛教)于世,人人遇艰难时,都拜注水沙门为救星,你也应该去拜拜。

”张华回答:“我常听人说,南山头陀品行高洁,多灵异之事。

他是胸襟广博,不囿于经义文字之中的一位真正高人,我欲向他请教。

”梁景提出了质疑:“头陀何处可寻?”张华回答:“他就在今日的城西路上。

”梁景道:“这个头陀啊,正是我啊!”张华见后顿时醍醐灌顶,对头陀顶礼膜拜。

通过这则典故可以看出,《世说新语》对于佛教和道教的态度并不是简单的排斥或盲从。

在受困难之际,人们可能会转向宗教,所以形形色色的信仰、世界观都会在这些历史记载中找到一席之地,道德观、生活态度也在这些言论之中得到了广泛反映。

关于张华向梁景求教的这个典故,可以引发学生们对于信仰、智慧、伦理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对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2. 孟子如何看待“黄粱美梦”《世说新语》中《黄粱梦》一则故事:孟子曾有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蝴蝶,飞来飞去,非常自在。

醒了之后,他感到困扰,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不知周之鱼,不可使以水;不知人之将死,不可使以言。

我之化蝶,其梦也与?”这则典故反映了孟子着名的“性善说”,即人天生具有善性,因此在他眼中,现实和梦境并无区别,没有什么是可以神不知而莫不为的。

他认为梦境与现实可以相互描绘、支持,梦境不应该被看做是虚无缥缈的。

通过阅读这则典故,不仅能够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学说,还能够了解古代哲学家对于太虚与现实的看法。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讲解《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文化、笔记小说的兴起等。

3.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如简约、明快、幽默、生动等。

4. 探讨《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如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等。

5. 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选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一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士人阶层的矛盾、虚伪等。

5.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狡猾等。

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二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二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如友谊、忠诚、勇敢等。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及意义。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3)能够解读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古代名士的品格与风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3)解读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解读。

(2)对比分析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感受古代名士的品格与风范。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则故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分享各小组的分析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两则故事中汲取古代名士的品格与风范。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及其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和智慧,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通过分析、讨论,掌握《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3)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及其背景。

2. 《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世说新语》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

2. 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背景和文学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世说新语》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3. 文本解析: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如比喻、讽刺、幽默等。

4.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中。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世说新语》两则,理解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将《世说新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中。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篇篇一《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

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
重他人的美德。
2、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
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
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
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
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方正”一门。
三、 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
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
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
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 轻盈之雅 神似
文化内蕴 韵味
六、 拓展延伸
1、 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作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
-------------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 亲切 家庭氛围:
咏雪 侄子:直率 敏捷 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 聪明 轻松、温馨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
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
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 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
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 :才;到
相委而去 :丢弃 则是无信 :信用 下车引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失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
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
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