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默写《世说新语》两则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世说新语》两则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默写《世说新语》两则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生僻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阐述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分析文章的审美价值和哲学思想。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模仿《世说新语》的写作风格,进行课堂练笔。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练笔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翻译《世说新语》两则,巩固所学内容。
2. 搜集其他《世说新语》的名篇,进行自主学习。
3. 写一篇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两则故事的重点字词解释。
2.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3 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3.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3.2 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4.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4.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古代文化氛围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解决字词解释问题,了解故事情节。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探讨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5.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分析文本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5.6 情感体验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5.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8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背诵两则故事,翻译并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句子。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资源9.1 教材:《世说新语》9.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教案、辅导书等。
十、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案进行不断的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世说新语二则》这两篇文言文分别从长辈对晚辈的尊重鼓励,和晚辈对长辈的维护两个角度出发,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风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课前准备【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和步骤】学习《咏雪》一、导入:学生课前三分钟朗读描写雪花的句子。
二、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学生诵读,教师点拨优劣。
(二)学生读注释,注意古今异义,了解作者,说出课文的大意。
(完成第一和第四题)1、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2、《咏雪》译文:《咏雪》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故事;(2)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关联和异同;(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体会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3)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故事;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说新语》两则;2. 参考资料:相关注释、译文、解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1.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兴趣;1.3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ories.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理解故事内容;2.2 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疏通文字障碍;2.3 学生总结两则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关联和异同;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分析评价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4.2 学生举例阐述,教师点评;4.3 学生评价两则故事中的传统美德,如诚信、友善等。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行为;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两则故事。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和翻译。
(2)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类似的微型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选篇,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篇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篇中的词汇和句式。
引导学生体会选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选篇一的内容讲解。
分析选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寓意。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选篇一,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阅读选篇,进行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第三章:《世说新语》选篇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篇中的词汇和句式。
引导学生体会选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选篇二的内容讲解。
分析选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寓意。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选篇二,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阅读选篇,进行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第四章:小组讨论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选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选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展示。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讨论主题。
各组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程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拓展讨论。
第六章:文学鉴赏与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2 教学内容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选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世说新语》优秀教案篇一导学目标1、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导学重点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导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
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朗读《咏雪》。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四、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质疑: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2、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提高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准备教材:《世说新语》选集。
投影仪: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包含文本内容、图片和问题讨论。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2.2 文本讲解讲解第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讲解第二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2.3 文本分析分析两则故事的文学特点,如对话、描写、寓言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2.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2.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感悟。
教师总结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文学价值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学特点的掌握情况。
3.3 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了解学生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和教育启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感悟文章,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世说新语》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其文学特点和价值。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4.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内容
世说新语两则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
4
课时
第
1
4
课时
课
型
普通课
教学目标
1.
借
助工具书认知生字词并理解其意。
2.
通过理解疏通背诵课文,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外,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的评价。
3.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
入门不顾”
,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疏通背诵课文,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
课本、教
辅资料、教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让你们背了一首曹操的《龟虽寿》都会背了吧?(会),我们通过那首诗可以感受的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曹操晚年之后,将他的位子传给了曹丕,但是这个曹丕呢并非善类,他即位后一直对才华横溢的弟弟心怀忌恨,更想借机杀了他,所以就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不然就砍了他,最终
同样,今天我们再来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少年,下面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大声诵读课文(板书)
二.走进作者及作品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原为8
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
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语言简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咏雪》选
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诵读课文,理解重要字词
1.
老师范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句子的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点。
3.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并提出,教师引导点拨其意,并初步疏通所在句子的意思。
“内集”、“俄而
、“欣然”、“何所似”、“差”、“拟”、“未若”、“因”四
疏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在理解所有字词含义的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尝试自己疏通句意。
老师点拨。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诵读、词义及翻译。
二.归纳总结
1.
古今异义
1
)与儿女谈论文义
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古义,差不多,大致;今义,不相同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2.
特殊句式
1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撒盐空中差可拟。
2
)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3
)省略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剖析文章,感悟主旨
1.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融洽、温馨、轻松、欢快等
2.
文中“兄子”和“兄女”分别是怎样对白雪进行比喻的?
1
)撒盐空中差可拟
(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
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
)未若柳絮因风起
(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3.
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4.
感悟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第三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一课,文中的“我”对我的朋友万方失信了,然而文章结局却出乎意料,她居然原谅了“我”,那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篇朋友间是否讲信用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
二.诵读课文,理解重要字词
1.
老师范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句子的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点。
3.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并提出,教师引导点拨其意,并初步疏通所在句子的意思。
“期”、“去”、“乃”、“至”、“戏”、“不”、“委”、“惭”、“顾”等
四
疏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在理解所有字词含义的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尝试自己疏通句意。
老师点拨。
第四课时
一.
检查诵读、词义及翻译
二.归纳总结
1.
古今异义
1
)陈太丘与友
期
行。
期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2
)太丘舍
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去
3
)相
委
而去。
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托
4
)下车
引
之。
引
古义:拉
今义:
引导
5
)元方入门不
顾
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管
2.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3.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则是…
”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省略句
待君久不至,已去。
省略主语,应该是“(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探究性学习
1.
人物形象分析
按照交代、开端、高潮、尾声的顺序讲解,老师引导学生剖析文章,透析人物性格。
2.
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他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言简意赅,内容凝练。
“期日中”是前提,“
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的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
法。
1
)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
允许人家道歉。
)
4.
本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从反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5.
感悟主旨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
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要讲诚信。
生介绍,师补充
尽量让学生多读,达到熟能成诵
让学生自己找出特殊字词句
活跃课堂气氛
学会归纳
师边讲解边板书,引领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分析问题
教会学生概括主旨的格式:通过讲述赞扬/
表现了…..
板书设计
(咏雪)
雪天论诗
撒盐空中
出题回答
柳絮因风起
赞美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父友:言而无信
(问)
开端
元方:懂礼识义
(答)
针锋相对
据理驳斥
父友:言语无礼
(怒:非人哉)
正直不阿
高潮
聪慧明理
元方:义正词严
(曰:无信、无礼)
父友:知错能改
(下车引之)
尾声
元方:童真无邪
(入门不顾)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激情,活跃课堂气氛备课组长审核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