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腐蚀与防护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腐蚀与防护海洋环境中的金属材料腐蚀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60%至70%的金属材料都是在海洋环境中使用,而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因此研究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原因海洋环境中的金属材料腐蚀主要是由于海水中存在着各种金属所能接触到的腐蚀性物质,例如氧化物、盐类、溶氧等。

海水中的氧气能与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层,从而促进了金属的腐蚀。

同时,海水中的盐类和其他杂质也容易形成腐蚀性电解质,导致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此外,海洋环境还存在着金属间的微生物腐蚀、海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等引起的微生物腐蚀等,这些都加剧了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

二、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腐蚀的危害海洋环境中的金属材料腐蚀问题不仅会使金属材料的寿命缩短,还会对海洋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首先,海洋环境中的金属材料腐蚀问题导致海洋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污染物质的释放,对海洋生物的生态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腐蚀材料会导致海洋设施的安全性下降,给海上油气勘探和钻井等作业带来了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导致环境灾难的发生。

三、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腐蚀的防护措施针对海洋环境中的金属材料腐蚀问题,人们采取了多种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护、电化学防护和涂层防护。

1.物理防护物理防护是利用特殊的材料、形状或者摆设等来降低海洋环境对金属材料的腐蚀率。

例如,在海洋环境中经常使用的海洋设施的材料就要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以减少或者避免腐蚀的发生。

而在海洋设施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的方式,例如采用加厚、缩小或者更改部件的材质等,来防止海水的直接暴露,减少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的发生。

2.电化学防护电化学防护是利用电学反应对金属材料进行防护。

常见的电化学防护方式有如下几种:各种阳极保护、复合保护、形成保护膜等。

例如,通过阳极保护,将金属材料上方设置一个电位更负的金属或者合金,被保护的金属就成为阳极,腐蚀反应就可以减缓,从而防止金属的腐蚀。

我国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研究现状

我国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研究现状

我国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我国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一直是材料科学、海洋工程和防腐蚀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金属材料作为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石油开采、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的主要结构材料,其耐蚀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现状,对于提升我国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使用寿命,降低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研究现状,包括腐蚀机理、影响因素、防护技术和研究进展等方面。

对金属材料在海水中的腐蚀机理进行阐述,包括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和生物腐蚀等。

分析影响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的主要因素,如材料成分、微观结构、海水成分、温度、流速等。

接着,介绍我国目前在金属材料海水腐蚀防护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涂层防护、电化学防护、合金化防护等。

展望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为我国金属材料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我国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研究的发展历程我国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我国开始着手进行海洋环境的腐蚀研究,以支持海洋工程的发展。

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材料的耐蚀性测试和评估,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的基础数据库。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海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海水腐蚀问题日益凸显。

此时,我国的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研究逐渐深入,开始涉及到腐蚀机理的探索和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

研究者们不仅关注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能,更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如涂层防护、电化学保护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金属材料海水腐蚀研究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技术,如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数值模拟等,对金属材料的海水腐蚀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海洋环境下铝合金的腐蚀特点及防护对策

海洋环境下铝合金的腐蚀特点及防护对策

海洋环境下铝合金的腐蚀特点及防护对策【文章标题】:海洋环境下的铝合金腐蚀特点及有效防护对策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愈发突出。

然而,海洋环境中充满了各种腐蚀威胁,其中铝合金材料的腐蚀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海洋环境下铝合金材料的腐蚀特点,并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护对策。

二、海洋环境下铝合金腐蚀特点1. 高氯化物含量:海水中氯离子含量较高,是铝合金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氯离子能穿透铝合金表面形成氧化膜,导致金属内部进一步腐蚀。

2. 脱氧化反应:海水中的氧气和潮湿空气中的氧气会与铝合金中的铝元素反应,形成氧化铝。

这种氧化反应会破坏铝合金表面的保护膜,导致腐蚀。

3. 制造缺陷:铝合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气孔、夹杂物和晶界腐蚀等缺陷。

这些缺陷使得铝合金在海洋环境中更容易发生腐蚀。

三、防护对策1. 表面处理a. 氧化处理:采用阳极氧化方法能形成致密、均匀的氧化膜,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

b. 阻挡剂涂层:涂覆一层阻挡剂,如有机涂层或脱液法,可以隔离铝合金与海水的接触,减少腐蚀。

2. 添加合金元素合金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添加少量的铜、锌或镁等元素可以形成稳定的膜层,抑制腐蚀。

3. 电化学保护a. 阴极保护:通过在铝合金表面铺设阴极保护层,通过电流消耗,保护铝合金不被腐蚀。

b. 电沉积:利用电沉积技术,在铝合金表面沉积一层防护性的金属或合金,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4. 合理设计与使用在铝合金结构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导致局部腐蚀的因素,如电偶效应、接触腐蚀等。

合理的设计和使用能够减缓铝合金腐蚀的发生。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海洋环境中,铝合金的腐蚀问题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铝合金腐蚀的特点和防护对策,我们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延长铝合金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腐蚀抗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铝合金的防护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海洋工程需求。

五、总结本文对于海洋环境下铝合金的腐蚀特点及防护对策进行了全面评估。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研究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研究

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研究一、前言金属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及镁合金的制备与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特别是海洋环境中,暴露在风吹日晒、潮湿、海水侵蚀的金属材料,更易发生腐蚀现象,不仅会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而且还会给海洋经济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海洋环境腐蚀的原因海洋环境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主要来自于海水中的盐。

海水中的氯离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尤为明显。

此外,海洋环境中的氧和水分子也会参与金属材料的腐蚀反应。

海水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三、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现象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现象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普通腐蚀、局部腐蚀、应力腐蚀、海洋生物腐蚀等。

1、普通腐蚀普通腐蚀是最常见的一种腐蚀现象,主要表现为金属表面逐渐变薄,出现斑块和坑穴。

由于海水中的氯离子和氧气等对金属表面的作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2、局部腐蚀局部腐蚀是海洋环境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腐蚀现象。

局部腐蚀常常发生在金属材料表面的无损区域,而对金属表面形成腐蚀坑。

局部腐蚀通常由于盐分、流体动力学、金属表面形状和材料缺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

3、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一种由于材料所受的应力而引起的腐蚀过程。

在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会受到外来应力,例如流体的冲击或者机械载荷的作用。

这些应力会在金属表面产生微小的裂纹或者缺陷,从而加速材料的腐蚀过程。

4、海洋生物腐蚀海洋生物腐蚀是由海洋生物如海藻、蛤壳等产生的物理、化学过程所引起的一种腐蚀现象。

在海洋环境中,这些生物通常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通过分泌酸性物质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

四、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防腐措施为了减缓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目前常采用的防腐措施主要有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和电化学防护。

1、物理防护物理防护主要包括保护涂层、阻氧层和阻隔层等。

完整版海水腐蚀情况讲解

完整版海水腐蚀情况讲解

海水腐蚀情况海水腐蚀的原因浸入海水中的金属,表面会出现稳定的电极电势。

由于金属有晶界存在,物理性质不均一;实际的金属材料总含有些杂质,化学性质也不均一;加上海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和海水的温度等,可能分布不均匀,因此金属表面上各部位的电势不同,形成了局部的腐蚀电池或微电池。

其中电势较高的部位为阴极,较低的为阳极。

电势较高的金属,例如铁,腐蚀时阳极进行铁的氧化;电势较低的金属,例如镁,被海水腐蚀时,镁作为阳极而被溶解,阴极处释放出氢。

当电势不同的两种金属在海水中接触时,也形成腐蚀电池,发生接触腐蚀。

例如锌和铁在海水中接触时,因锌的电势较低,腐蚀加快;铁的电势较高,腐蚀变慢,甚至停止。

海洋环境对腐蚀的影响盐度海水含盐量较高,水中的含盐量直接影响水的电导率和含氧量,随着水中含盐量的增加,水的电导率增加但含氧量却降低。

海水中的盐度并不和NaCI 的行为相一致,这是因为其中所含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能够在金属表面析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沉淀,对金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河口区海水的盐度低,钙和镁的含量较小,金属的腐蚀性增加。

海水中的氯离子能破坏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后者在水解时产生氢离子,使海水的酸度增大,使金属的局部腐蚀加强。

电导率海水中不仅含盐量高,而且其中的盐类几乎全部处于电离状态,这使得海水成为一种导电性良好的电解质。

这就决定了海水腐蚀过程中,不仅微观电池腐蚀的活性大,同时宏观电池的活性也大。

研究表明:随着电导率的增大,微观电池腐蚀和宏观电池腐蚀都将加速。

溶解氧海水溶解氧的含量越多,金属在海水中的电极电位越高,金属的腐蚀速度越快。

但对于铝和不锈钢一类金属,当其被氧化时,表面形成一薄层氧化膜,保护金属不再被腐蚀,即保持了钝态。

此外,在没有溶解氧的海水中,铜和铁几乎不受腐蚀。

(常压下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一)酸碱度一般来说,海水的pH升高,有利于抑制海水对钢铁的腐蚀。

但是海水pH远没有含氧量对付腐蚀的影响大,尽管表层海水pH比深层海水高,但由于表层海水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含氧量远比深处海水高,所以表层海水的腐蚀性远比深层海水要强,这与实际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

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研究

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研究

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研究一、内容概述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海水是一种复杂的环境,其中包含大量的离子和微生物,这些因素对金属的腐蚀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腐蚀电位是指金属在特定条件下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金属的耐蚀性能。

因此研究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对于了解海水环境中金属腐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海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及其浓度分布,包括氯离子(Cl)、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等。

这些离子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和浓度变化对金属的腐蚀电位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研究了海水温度、pH值、盐度等环境参数对金属腐蚀电位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会导致金属腐蚀电位的变化,从而影响金属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

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金属表面形态对腐蚀电位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如镀层、阳极氧化等)下的金属腐蚀电位,发现表面形态对金属的耐蚀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还分析了金属成分、合金元素等因素对腐蚀电位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属成分和合金元素的选择是影响金属在海水中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海水环境中金属腐蚀行为的基本规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金属结构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海水中的腐蚀性离子和微生物等因素会对金属结构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研究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了解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电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金属结构的腐蚀行为。

通过研究不同金属元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为金属结构的选材、设计和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腐蚀电位还能够反映出金属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化学反应程度,从而为金属材料的性能优化和耐蚀性增强提供指导。

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研究

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研究

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研究主要内容:一、介绍海洋环境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二、耐蚀合金钢的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三、耐蚀性能评价方法四、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进展五、研究结果及对现有问题的讨论六、提高耐蚀合金钢耐蚀性能的方法探讨七、结论一、介绍海洋环境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作用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长期受到海水中的激进化学环境和海洋生物的腐蚀作用。

海水中的氯离子、氧、二氧化碳、硫化物等物质会导致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加快。

此外,生物污垢和微生物的附着也会促使金属材料的腐蚀,对海洋结构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潜在威胁。

二、耐蚀合金钢的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耐蚀合金钢是一种特殊的钢材,其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抗蚀性能,同时具备了普通钢的强度和可焊接性。

这种特性使得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工程结构、海上船舶等。

耐蚀合金钢的应用可以有效减缓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

三、耐蚀性能评价方法在研究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失重法、电化学方法、表面分析方法等。

失重法通过计算金属材料的质量变化来评估其腐蚀程度。

电化学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及其他电化学参数来研究材料的耐蚀性能。

表面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等,可以观察材料的表面腐蚀情况。

四、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进展针对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研究,近年来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通过改变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提高了耐蚀合金钢的耐蚀性能。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涂层和涂覆技术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耐蚀合金钢的耐蚀性能。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了解了海洋环境中耐蚀合金钢的腐蚀行为,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五、研究结果及对现有问题的讨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耐蚀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金属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

金属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

金属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结构破坏。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产品,大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报废,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金属腐蚀,英国许多军舰在港口等候更换冷凝管,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

后来由于G.D.本戈和R.梅等人对黄铜冷凝管的脱锌作用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改进了冷凝器的设计,又用新材料代替黄铜,才解决了这个腐蚀问题。

1935年,国际镍公司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赖茨维尔比奇,建立了F.L.拉克腐蚀研究所,对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海水腐蚀和海洋大气腐蚀的试验。

20世纪70年代,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荷兰等国为了开发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协作研究了近海钢结构的腐蚀问题,特别是腐蚀疲劳问题。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关于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很多。

中国在1949年之后,金属腐蚀和保护的研究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腐蚀原理浸入海水中的金属,表面会出现稳定的电极电势(表1)。

由于金属有晶界存在,物理性质不均一;实际的金属材料总含有些杂质,化学性质也不均一;加上海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和海水的温度等,可能分布不均匀,因此金属表面上各部位的电势不同,形成了局部的腐蚀电池或微电池。

电势较高的部位为阴极,较低的为阳极。

电势较高的金属,如铁,腐蚀时阳极进行铁的氧化:Fe→Fe2++2e-释放的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使氧在阴极被还原:O2+2H2O+4e-→4OH-氢氧离子经海水介质移向阳极,与亚铁离子生成氢氧化亚铁:Fe2++2OH-→Fe(OH)2它易与海水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后者经部分脱水成为铁锈Fe2O3·H2O,它的结构疏松,对金属的保护性能低。

电势较低的金属,例如镁,被海水腐蚀时,镁作为阳极而被溶解,阴极处释放出氢。

当电势不同的两种金属在海水中接触时,也形成腐蚀电池,发生接触腐蚀。

例如锌和铁在海水中接触时,因锌的电势较低,腐蚀加快;铁的电势较高,腐蚀变慢,甚至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2 溶解氧 • 海水中溶解氧,是海水腐蚀的重要因素。 • 正常情况下海水表面层被空气饱和; • 氧的浓度随水温一般在(5~10)×10-6cm3/L 范围内变化。 • 由表4-4可见,盐的浓度和温度愈高,氧 的溶解度愈小。
表4-4 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4.2.1.3 海水的电化学特点
4.2 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
•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0%,海水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且 具有腐蚀性的天然电解质。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km, 海域广阔。 • 沿海地区的工厂常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器的 铸铁管在海水作用下,一般只能使用3~4年; • 海水泵的铸铁叶轮只能使用3个月左右; • 碳钢冷却箱内壁腐蚀速度可达1mm/a以上。 • 海洋开发受到重视,海上运输工具、海上采油平台, 开采和水下输送及储存设备等金属构件受到海水和 海洋大气腐蚀的威胁愈来愈严重; • 研究海洋环境中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护有重要意义。
6)海洋生物 • 海洋生物在船舶或海上构筑物表面附着形 成缝隙,易诱发缝隙腐蚀。 • 微生物的生理作用会产生氨、CO2和H2S 等腐蚀物质,如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 S2- ,会加速金属腐蚀。
4.2.3 海水中常用金材料的耐蚀性
• 金属材料在海水中的耐蚀性差别很大; • 钛合金和Ni-Cr合金耐蚀性最好; • 铸铁和碳钢耐蚀性较差。 • 不锈钢的均匀腐蚀速度很小; • 在海水中易产生点蚀。 • 常用金属材料耐海水腐蚀性能表4-6。
1)多数金属,除特别活泼金属镁及其合金外,海水中的腐蚀 过程都是氧去极化过程, 腐蚀速度由氧扩散过程控制。 2)大多数金属(铁、钢、锌等),在海水中发生腐蚀时,阳 极过程的阻滞作用很小, 海水中Cl-离子浓度高,海水中用 增加阳极阻滞方法来减轻海水腐蚀的可能性不大, 添加 合金元素钼, 才能抑制Cl-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改进材 料在海水中的耐蚀性。 3)海水电导率很高, 电阻性阻滞很小, 对海水腐蚀,微观电池 的活性较大, 宏观电池活性也较大。在海水中, 异种金属 接触引起的电偶腐蚀有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舰船的青 铜螺旋桨可引起远达数十米处的钢船壳体的腐蚀。 4)海水中金属易发生局部腐蚀破坏。如点蚀,缝隙腐蚀, 湍流腐蚀和空泡4.2.1.1 盐类及导电率 • 海水为腐蚀性介质,特点是含多种盐类,盐分 中主要是NaCl,常把海水近似地看作质量分 数为3%或3.5%的NaCl溶液。 • 盐度是指1000g海水中溶解固体盐类物质的总 克数,一般海水的盐度在3.2%~3.75%之间, 通常取3.5%为海水的盐度平均值。 • 海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很高,占总盐量的 58.04%,使其具有较大腐蚀性。 • 海水平均电导率为4×10-2S/cm,远超过河水 和雨水的电导率。
4)温度 海水T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提高约 10%,海水中金属的腐蚀速度将随之增加。
• 但T升高, 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下降,每升高10℃, 氧的溶解度约降低20%,使金属的腐蚀速度略有 降低。 • 温度变化与海洋生物有关。海水温度与金属腐蚀 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5)流速 许多金属发生腐蚀与海水流速有较大关系。 对铁、铜等金属存在V临界,V>V临界,金属腐蚀明显 加快。 • 含钛、含钼不锈钢,高速海水中抗蚀性能较好。
2)pH值 海水pH在7.2~8.6之间。pH值可因光合作用 而稍有变化;在深海处pH值略有降低, 不利于金 属表面生成保护性的盐膜。 3)溶解氧 海水中的溶解氧是海水腐蚀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受氧去极化作用控制。 • 溶解氧含量随海水深度不同而变化. • 海水表面与大气接触含氧量高达12×10-6cm3/L。 • 海平面至-800m深处,含O逐渐减少并达到最低值; • 海洋动物要消耗氧气;-800m再降-1000m,溶氧 量又上升,接近海水表面的氧浓度,因为深海水 温度较低、压力较高的缘故。
4.2.4
防止海水腐蚀的措施
1)研制、应用耐海水腐蚀的材料 如钛、镍、铜及其合金,耐海水钢(Mariner)。 2)阴极保护 阳极法。 腐蚀最严重处用护屏保护,或用牺牲
3)涂层 除防锈油漆外,还可用防止生物沾污的双 防油漆,对潮汐区和飞溅区某些固定的钢结构可 用蒙乃尔合金包覆。
4.2.2 影响海水腐蚀的因素
• 海水中盐类,溶解氧、海洋生物和腐烂的有 机物,海水的湿度、流速与pH值等都对海水 腐蚀有很大的影响。 1)盐类 NaCl为主, 海水中盐的浓度与钢的腐 蚀速度最大的盐浓度范围相近, 当溶盐浓度 超过一定值, 因氧溶解度降低, 金属腐蚀速 度下降, 见图4-8。
图4-8钢的腐蚀速度与NaCl浓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