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现实性:当代文学作品通常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问题,表达人民的诉求。

2. 多样性: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题材。

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3. 思想性: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创新性:当代文学在表现手法、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

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

5.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文学作品逐渐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许多作家受到国际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6. 大众化:当代文学作品的受众面更广,不仅有专业读者,还有普通大众。

一些作品通过影视、网络等渠道传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总之,当代文学具有现实性、多样性、思想性、创新性、国际化和大众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姿多彩
的文学时代。

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人文理念、文艺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
年代进步、1990年代多元、21世纪网络。

19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进步阶段,文学作品也在逐渐开发冰
封的时代。

文学作品强烈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现实问题。

这一阶段是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它通过独立思考、重新定义文学和反思文学理论的传统,改变了以往逊色和萎靡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契机。

到了199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阶段,文学
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呈现出来。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他们更加关注观念问题,而非这一时期朝政的问题。

一系列小说诞生了,如一个没有大雾的中心城市、白夜行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作家开始创作有想象力的小说,把正常生活转化为奇异而独特的世界。

21世纪升起的网络文学更是给了现代文学带来空前的机遇,
将作品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网络文学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有关。

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出版的瓶颈,让创作在更广阔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总而言之,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断地往前发展,由进步而多元,再到网络的时代。

它是中国文学的新通
过程,创作的新思维,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地拓展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当代文学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历史性的发展。

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当代文学是指在现代时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创作并受到广泛传播和赞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和风格,探索了当代社会、人类心灵以及种种社会问题。

以下是一些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经典之作的范例:1.《百年孤独》-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67年。

这本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书写,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并反映了拉丁美洲历史上政治、家族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2.《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的首部小说,出版于2003年。

该小说以一个阿富汗男子阿米尔为主角,讲述了他与自己童年好友哈桑之间的友谊与遭遇,以及他们在波澜壮阔的阿富汗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3.《1984》- 乔治·奥威尔《1984》是英国作家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

该小说构建了一个集权极权主义社会,描绘了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这个世界里的种种矛盾和抗争,探讨了权力与自由、真实与虚假等重要议题。

4.《麦田里的守望者》-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于1951年出版的一部青少年小说。

该小说以少年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为主角,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和社会现象,探索了孤独、成长、道德等主题,并引起广泛争议。

5.《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以大学生渡边为中心,讲述了他与两个女孩——纳娜和直子之间的纠葛情感,并探讨了爱、死亡、青春等主题。

以上只是当代文学经典之作的几个例子,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品在这个时期涌现。

每一本经典都值得深入阅读和探索,以体味其中蕴含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当代文学在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考和感受的机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一、“当代文学”的称谓及源流(一)“当代文学”的称谓一般的观点,将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大陆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

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末,是对新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有的称谓。

1.当代文学称谓的局限性它片面割断了新中国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有机联系。

它使“当代”无限期延长,缺乏必须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制。

它排斥了同样继承了新文学传统的港台文学。

2.原因当代文学的这种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新文学的属性所带来的,新文学具有如下属性:开放性,指时间没有界限。

整体性,新文学应该包括港台文学。

(二)当代文学的源流作为二十世纪新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来源于新文学的两个文学传统。

1.启蒙文化传统又称为五四新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五四文学的先驱和继承者,他们强调知识分子的先进性,强调文学的独立性。

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抗国家权力支撑的主流意识。

对国民精神启蒙。

2.战争文化传统又称为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一传统植根于延安文艺整风后的解放区作家。

它强调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强调文学的服务性(文学为政治服务)。

这一传统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为工农兵服务为战争胜利服务党内党外形式延安文艺整风二、当代文学的分期(一)一元化的文学时代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2.“文革”文学(1966—1978年)(二)多元化的文学时代1.后启蒙文学(1978—1989年)2.大众化文学(1990—1999年)3.图像化文学(2000年以后)三文学史的三个层面(一)文学资料和史实(二)文学鉴赏和评价(三)思维训练和价值判断讨论思考一你对中国1949到1978年的历史怎么理解和看待?第一章一元化文学时代的文学思潮一、从第一次文代会到三次文艺批判(一)第一次文代会首先是会议的报告内容其次是会议的参加者再次是会议的意义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以斩钉截铁的口吻宣布:“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丶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十七年文学时期)、(文革文学时期)、(新时期)。

3.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到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对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鼓励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起到了重大作用。

4.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的思想斗争主要有(对电影《武训楼》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批判)(对胡风思想批判)。

5.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正确方针。

6.1966年2月,江青与林彪勾结在起,经过精心策划,炮制了所谓《纪要》,这是他们企图从文艺问题上打开缺口,进而实现其慕党夺权的罪恶阴谋。

7.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天安门诗歌运动),预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春天的到来8.《保卫延安》是作家(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背景,着力型造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英雄战士的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形象,具有开创意义9.《红旗语)中的主要人物是(朱老忠)这是当代文学中相当成功的(农名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

10.有“三红一创”之称的作品分别是粱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

柳青的《创业史》11.写出下列人物形象所属的作品名称:梁三老汉(创业史)余水泽(青春之歌)、严志和(红旗谱)、甫志高(红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1.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写出了短路爱情小说《在悬崖上》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宗璞D.王蒙( C )2.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正确的是A.1956年7月B1958年7月C.1960年7月D1962年7月( D)3.江姐是哪部长篇小说里出现过的人物A.《红旗谱》B.《创业史》C.《保卫延安》D.《红岩》( A)4.《红日》的作者是A.吴强B.杜鹏程C.曲波D.冯德英(B)5.最早出现的反映我国农村合作化道路的长篇小说是A.《不能走那条路)B.《三里湾》C.《山乡巨变》D.《创业史》(C)6提出“写中间人物论”的人是A、周扬B.胡风C邵荃麟D.郭沫若(C)7.提出“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人是A、洪子诚B、易中天C、陈思和D、王晓明(B)8.“样板戏”的提出者是A、张春桥B、江青C、王洪文D、姚文元( A)9.姚雪垠在当代文学史土的最大贡献是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A.《长夜》B、《李自成》C、《星星草》D、《少年天子》(C)10.《山乡巨变》的作者是A丶浩然B、柳青C、周立波D、赵树理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包括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多个方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不仅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还关注社会变革、人性困境、历史记忆等重要议题。

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品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体现了人民的真实感受和命运抉择。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关注了少数群体、社会边缘人士和弱势群体的命运,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多样。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形式,还涌现出了新的文学形态,如网络文学、微型小说、实验性文学等。

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更能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更加开放和多元,给予了作家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独特而多样。

它既有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有追求个体自由和内心探索的后现代文学。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例如,一些作家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繁荣。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价值观和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两个较为常见的概念,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很有必要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本文中,将分步骤阐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历程。

第一步:定义
现代文学一般指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作品,包括了现代主义文学、战争文学等流派,以及如杜甫、白居易等唐代大诗人的现代评价。

而当代文学则更为广泛,一般指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文学作品,经过了民主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等多个发展阶段,融汇了各种风格和主题。

第二步:特点
现代文学的特点是:反传统,重艺术性,追求个性。

这是因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反传统寻求突破成为主要趋势。

同时,艺术至上的思想也逐渐升华,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象征主义、超验主义等元素。

而当代文学的特点则更多元,多样化,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文体和文化跨界,媒介化和互联网化,个性和身份探寻。

第三步:发展历程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等流派为现代主义的兴起垫定了基础。

而随着一战和二战的爆发,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怀疑和不信任逐渐加深,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而当代文学则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新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到后后现代主义,又或者是从“内向”的主题到“外向”的关注点,不断探索着新的方式和内容。

总之,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是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部分,它们二者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和自身情感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和深入挖掘这些文学作品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第三阶段:90年代
目录
9 0年代初基本的文化特征: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 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 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 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 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 发现与主动认同。
目录
9 0年代的文学的“无名”特征: 首先是8 0年代文学思潮线性发展的 文学史走向被打破了,出现了无主潮、 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 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国 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 精神传统以及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 格局更为稳固。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目录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第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 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 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促使 文学创作从宏大叙事模式中摆脱出来,转向 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被称 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 生。
目录
小结:当代文学的发展流程
革命叙事——文革叙事——精英叙事 ——个人化叙事
目录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当代文学的真正“复苏”,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 “伤痕文学”为标志的。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 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这时期的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 在5 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 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可以说是“五四” 传统的精神主题在当代的再现。

目录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自战争开始,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 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 “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 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一、填空题1.1966年2月江青伙同林彪炮制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简称纪要。

2.1977年刘心武发表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3.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4.1983年发表的美食家被认为是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5.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

《商州初录》6.1977年,枫叶红了的时候和曙光的问世,标志着话剧创作的再生。

7.高行健的野人被作者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是高行健多声部复调戏剧的试验。

8.巴金《随想录>,价值主要在于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

9.徐迟发表于1978年第一期人民文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

二、名词解释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号至19号在北平举行。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出席代表824人,解放区周扬、国统区茅盾。

这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会议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会议中“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理念被明确命名,这就为中国当代文学确定了方向。

2.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的名称来源于黎弘1957年6月11日在南京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评论布谷鸟又叫了的文章题目叫做第四种剧本。

作者首先批评了当时极为流行的3种公式化概念化描写工农兵的剧本,提倡忠实地描写生活、真正写人的第四种剧本。

第四种剧本反对公式化概念化,勇敢地突破当时许多作家不敢也难以逾越的人性人道主义禁区大胆描写语言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

3.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得名于1978年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文学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反映文革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最宝贵的,宗璞我是谁,韩少功月兰。

伤痕文学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4.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1979年人民文学发表的茹志鹃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性标志。

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反思历史经验教训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5.、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

改革小说侧重反应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

记录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在当时被称为新人形象塑造。

蒋子龙1979《乔厂长上任记》开改革文学的先河。

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6、寻根文学:于1985年前后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

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

寻根小说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的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8.归来者诗群:是因这样那样的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隐失在诗坛,在拨乱反正中得以平反重又提笔归来的诗人创作群体。

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共同点是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自觉的在创作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艾青。

9、朦胧诗:首先提出朦胧诗的是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一篇批评文章。

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的特征因此成为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80年代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朦胧诗顺应了时代潮流改变了以往为群体代言的抒情传统,肯定自我价值,表现出对个性解放的诉求。

体现出自我抒情的个性化特点。

具有强烈的干预生活的精神,既有社会抒情也有个人抒情,具有宏大叙事的特征。

代表人物有食指舒婷顾城梁小斌等。

(大题)朦胧诗思想上的特点白洋淀诗派7.先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

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

先锋小说:是指80年代在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影响下出现的一个文学潮流。

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

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等人。

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8.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

在创作方法上与写实为主,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呈现原生状态。

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和无奈。

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代表作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

10、新历史主义小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体现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想的作品。

他以解构的方式在历史的废墟上进行历史化的重建,其历史观明显带有后现代意味。

新历史主义小说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证明历史的混乱与虚妄;嘲弄历史的所谓本质和规律;认为原生态的历史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统一的分期和规律;营造了大量充斥着偶然性,荒谬性和神秘性的文本情节迷宫。

受新历史主义的启发小说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相对性和片面性有清醒的认识。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苏童《1934年的逃亡》。

三、简答题1.京剧现代戏对传统形式的变革表现在什么方面。

第一,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第二,随着写实布景地采用,使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曲中施行,戏剧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第三,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理论提炼生活与刻画人物,并突出他们各不相同的鲜明个性,使生旦净丑等行当,不得不打破,戏曲脸谱不得不取消这种现代人物的描写方法与写实布景相结合,引起对程式化工作的重新选择或创造,从而使传统的表演体制被彻底突破。

第四,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感受、情绪和个性,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被引进,具有表现力的新唱腔、新版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被创造出来,原来“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也由此发生重大的变化。

2.先锋小说的特点先锋小说淡化乃至取消小说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意义传达,让位于话语欲望的尽情释放和叙述技巧的炫目演示。

这些小说普遍运用元小说的手法,消弭了传统小说的真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真实观,使小说成为开放的文本,充满不确定性。

这些小说放弃了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将人物时间空间等因素都加以抽象化。

使之成为作者手中随意操纵的符号,以致文本最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3.8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一,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和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二,简明扼要地没有多余描写充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三,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缺席式的叙述。

四,不具有想象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五,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或无所适从的尴尬生活情境。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生活。

4.马原小说叙述特点第一,本身的重视体现在它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小说完全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了通往意义和价值的道路。

第二,马原的小说采用元叙事的手法带来了所谓裸露的叙述。

在这种叙述姿态和叙述策略之下小说写作的神秘性被取消虚构性得到强调,传统文学中的真实观被摒弃。

第三马原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不追求事件的逻辑联系也没有情感和情绪的联系,而是若干个兀自独立的片断,他们往往被叙述者强行组合在一起。

5.高行健对戏剧的探索高行健的探索戏剧源于他对另一种戏剧观念的探索,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歌舞哑剧武术面具魔术木偶杂技都可以融于一炉而不只是单纯的说话的艺术这是高行健构建一种戏剧思想的基点。

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这是高行健戏剧思想的意义。

他坚持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不只以长篇大段的对话为主要创作手段。

他坚持戏剧剧场艺术,演员表演才是剧场艺术的生命所在,他提供的路径是从戏剧的源头捡回丢失的戏剧手段。

高行健的戏剧主张和戏剧实验试图在“现代剧场里重新肯定戏剧这门艺术历来具有的戏剧性和剧场性。

”他很看重在戏剧过程中展示差异形成对比。

6、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1.主要在于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对历史与人生做出深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

2.巴金根据自己的亲历经验,选择真实而典型的材料从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层探究文革发生的原因,使随想录反封建主义基本主题十分突出。

3.随想录显示了作者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这种深刻的自身精神对于刚从文革阴影走出的文坛具有启示意义。

4.找回散文曾失落的真诚品格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