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药剂拌种技术和注意事项 (1)
小麦拌种的技巧

小麦拌种的技巧
小麦拌种是制作面包、糕点以及其他面食的重要工序,以下是一些小麦拌种的技巧:
1. 控制水温:拌种水温要适中,一般在25-30摄氏度之间。
水温过高会导致小麦发酵过快,面团发酵成品品质差;水温过低会延缓发酵过程。
2. 拌麦时间:拌麦时间要适中,一般在5-10分钟左右。
过长的拌麦时间会过度激发面团中的麦粉酶活性,导致发酵过快,影响面团品质。
3. 均匀搅拌:在拌麦过程中要注意面团的均匀搅拌。
可以使用面团机或者手工揉搓面团,确保水分和小麦粉充分混合。
4. 监测面团状态:拌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面团状态,一般面团表面应该有一层干燥的薄膜,且面团具有柔软、弹性的手感。
5. 适量添加酵母:根据配方中的酵母用量,适量添加酵母,确保发酵效果。
过多的酵母会导致面团过度发酵,产生异味。
6. 留足发酵时间:拌麦后要给面团充足的发酵时间,一般在室温下发酵至2倍大即可。
7. 预防皮膜干燥:为了防止面团表面干燥并形成硬皮,可以在发酵过程中覆盖湿布或保鲜膜。
8. 注意温度控制: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室温,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面团发酵。
以上是关于小麦拌种的一些技巧,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麦拌种剂使用方法

小麦拌种剂使用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小麦拌种剂使用方法这事儿。
首先呢,小麦拌种剂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可得搞清楚咯。
先把种子倒在拌种容器里,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加入拌种剂,然后搅拌均匀,让每一粒种子都能沾上拌种剂。
这里可得注意啦,一定要严格按照比例来,可别随心所欲地加,不然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还有啊,拌种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别让拌种剂沾到皮肤上或者吸进鼻子里,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接下来谈谈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要咱正确使用小麦拌种剂,那安全性还是很有保障的呀。
它能有效地保护种子和幼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不是很棒嘛!而且只要按照要求操作,它的效果是很稳定的呢,能让咱的小麦茁壮成长,这多让人放心呀!
再说说应用场景和优势。
小麦拌种剂适用于各种种植环境呀,不管是大田还是小块地都能用。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提前预防病虫害,这就好比给小麦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那些害虫呀病菌呀都无从下手,这不是超级厉害嘛!
咱再来看看实际案例。
就说隔壁老王家的麦地吧,他去年用了小麦拌种剂,那麦苗长得可壮实啦,病虫害也少了很多,最后丰收的时候,那麦粒颗颗饱满,产量可高啦!这效果多明显呀!
咱得说呀,小麦拌种剂真的是个好东西呀,只要咱正确使用,就能让咱的小麦长得又好又壮,丰收在望呀!。
小麦保护性耕作操作要点

小麦保护性耕作操作要点
保护性耕作是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
其核心技术是不对农田进行耕翻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
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防除前茬杂草
田间杂草过多会缠绕免耕播种机的开沟器,使种子入土深浅不一,甚至裸露在地表,造成漏播或出苗不齐,降低播种质量,影响小麦安全越冬。
因此,应在前茬作物生长期间应用化学防除或人工、机械除草方法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2、进行药剂拌种
保护性耕作由于不对土壤进行耕翻容易造成致病性病原菌和地
下害虫的危害加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
用50%的多菌灵粉剂和50%的辛硫磷乳油拌种防虫防病效果较好。
3、重视秸秆粉碎质量
前茬玉米秸秆要进行粉碎,秸秆碎段的长度不超过3公分,抛酒一定要均匀,不能在地表形成拥堆影响开沟器播种质量。
杂草过多的地点应进行重点清理或粉碎。
4、确保播种质量
(1)根据播期、种子的发芽率,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比常规播种要增加5-10%,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
(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深3-5公分,种子落粒要均匀,入土单粒间距误差不超过10%,无断条、无拥堆落粒,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种子播种轮前加分草器。
(3)播种带肥时要保持种肥间距不少于4公分。
小麦拌种标准操作

小麦拌种是指在播种前将小麦种子与一定的物质(如农药、营养剂、干燥剂等)混合均匀的过程,以达到防治病虫害、增强种子活力和促进生长的目的。
正确的拌种操作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小麦拌种的标准操作步骤:
1. 准备拌种材料:
农药:根据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种衣剂或杀菌剂。
种子:确保种子质量合格,无病虫害,并且是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其他辅料:如营养剂、干燥剂等。
2. 拌种设备:
准备好拌种机或其他适当的混合设备。
确保设备清洁,无残留物。
3. 计算拌种剂量:
根据农药使用说明和所需浓度计算所需的农药量。
根据种子数量和拌种材料的推荐比例计算其他辅料的用量。
4. 拌种:
将计算好的农药和其他辅料均匀地撒在种子上。
使用拌种机或手动搅拌,确保种子与拌种材料充分混合。
拌种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农药和其他化学品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5. 检查拌种效果:
拌种后检查种子上是否有均匀的拌种材料覆盖。
若发现种子上有团聚现象或拌种材料不均匀,需要重新进行拌种。
6. 种子处理后的处理:
拌种后的种子应尽快播种,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下降或种子发霉。
如果是干种子,拌种后应立即播种;如果是湿种子,拌种后应尽快阴干,避免阳光直射。
7. 记录与监控:
记录拌种的时间、剂量、使用的农药和拌种材料等信息。
监控种子在播种后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周日植保:小麦拌种需重视种衣剂的选择

42/植保技术版/·植保农技·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9月降雨量较小,非常适合秋种。
在秋种准备工作中,拌种尤为重要。
小麦拌种能对土传病害,如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有所控制;能有效防治浸染病害,主要有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另外,拌种可以对小麦苗期的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和地上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
种衣剂选择1.种衣剂成分要磨得很细,才能很好地吸附在种子上,很好地发挥防病治虫的作用。
研磨工作需在零下15度的情况下冷链加工,目前国外先正达较好,国内只有南京高正;2.选择流动性较好的种衣剂,种子拌过以后可以自由地流动,不会黏在一起; 3.选择脱落率低的种衣剂,拌种以后再用水泡一下,看水是否变色,若变色,说明种衣剂不好,若不变色,说明种衣剂全吸附在种子上,则种衣剂质量高。
目前种衣剂水平较高的有酷拉斯,成分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其中两个防病,一个防虫;氟唑环菌胺的单剂有根穗宝,混剂有健壮,健壮成分为氟唑环菌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种亲,成分为噻虫嗪,是一种杀虫剂。
碧护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时加入1~1.5g,能促进小麦根强苗壮、抗逆抗病,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三个拌种方案:①酷拉斯+碧护;②酷拉斯+碧护+根穗宝;③健壮+种亲+碧护。
这三个方案都能帮助小麦长根,根长好了,即使有一些病虫害,影响也不会太大。
种衣剂选择的常见误区 误区1:拌种后颜色越艳丽的种衣剂越好。
颜色只是起到一个警戒的作用,是为了区分开种子是否拌过种衣剂,以免拌过农药型种衣剂的种子被人、畜、禽误食。
所以,颜色的深浅与种衣剂的质量无关。
误区2:味越浓的种衣剂,药效越好。
农药味浓,说明添加的农药是高毒的,这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而如果只靠种衣剂和农药拌种来防治地下害虫,是杯水车薪。
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最好的方法是轮作,或是在化肥中混拌杀虫剂,不能单独只靠种衣剂。
后期更需要配合使用相应的叶面喷施相应的杀虫剂来解决叶面鳞翅目类害虫。
如何选择小麦拌种剂及注意事项

如何选择小麦拌种剂及注意事项目前吴桥县小麦正值播种期,备播过程中小麦拌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农户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拌种剂。
一、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选用25%甲·克悬浮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100;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5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均匀撒施后再翻地播种。
二、土传、种传病害1、小麦全蚀病。
选用二氯异氰尿酸进行土壤消毒,每亩500克药剂拌20公斤细土均匀撒施。
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
2、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2015年吴桥县小麦此类病害危害严重)。
大力提倡生物药剂使用比例,主要选用100亿枯草芽胞杆菌50克或1000亿枯草芽胞杆菌20-30克拌麦种15公斤,其持效期长,可有效解决纹枯病、根腐病危害。
常规化学药剂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麦种10-15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晾干后播种;或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毫升兑水2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堆闷6小时,晾干后播种。
同时对于以上病害可以选择较为常见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严重地块返青期还要进行喷雾处理)。
三、蚜虫采用吡虫啉拌种或包衣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蚜虫发生程度,推迟蚜虫发生期,是防治关口前移,保证农药零增长的科学举措。
选用70%吡虫啉可分散粒剂70克兑水150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搅拌均匀,吸收晾干后播种。
四、注意事项对于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种类选用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
操作规则: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小麦药剂拌种技术

小麦药剂拌种技术小麦是我县的主要夏收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栽培条件、品种布局等因素的改变,小麦病虫的发生日趋加重,尤其以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发生最为严重,给我县小麦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是小麦病虫防控工作的第一仗,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等多种病虫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实施小麦药剂拌种,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率,促使苗全、苗齐、苗壮,还可减轻来年春季发病程度,夺取小麦丰收,是一项经济、方便、安全的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切实搞好我县小麦药剂拌种工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拌种前进行种子处理1、晒种:晴天将种子摊露于阳光下晒2—3天,并经常翻动,通过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提高种子生活力,促进种子发芽。
2、选种:晒种后对种子进行筛选,除去种子中的小粒、破粒、草籽、杂物及带有病虫的籽粒,保证播种用的种子大小整齐均匀、无病虫。
二、药剂拌种技术1、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粉锈宁)拌种技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200克药剂拌100公斤麦种的比例,进行干拌。
拌种时,将晒干的麦种和药剂按比例分别秤好,然后分层将种子和药剂装入盆或桶等容器中(以一半为宜),充分拌匀后,即可取出播种,随拌随播,不能久放。
2、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拌种技术用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以60毫升药剂加水1500-2000毫升调成药液,拌100公斤的比例进行拌种。
拌种时,将晒干的麦种和药剂按比例分别秤好,先将称好的药剂按比例加水调配成药液后,再将配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拌匀,使药剂充分均匀的分布在种子表面上,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3、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拌种技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是内吸性较强、活性较高,同时具备胃毒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对蚜虫有较高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期,能防治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
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以200毫升药剂加水1500-2000毫升调成药液,拌100公斤的比例进行拌种。
小麦拌种技术

小麦拌种技术小麦拌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增产菌拌种:播种前取适量增产菌,对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后再拌入麦种中。
用增产菌拌种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每亩地的麦种可拌入50毫升增产菌。
2.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和促进分蘖的作用,用其拌种可以夺取小麦高产。
每亩地的麦种拌入500克根瘤菌,一般可增产10%~15%。
3.矮壮素拌种:用矮壮素拌种具有控旺、抗倒伏的效果。
播种前取50%的矮壮素250克,对入5千克水,搅拌均匀后喷酒在50千克麦种上,然后堆闷4小时,待药液被麦种充分吸收后播种。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小麦拌种技术供参考:1.杀菌剂拌种:可以有效预防小麦的病害发生。
如果当地小麦苗期病害发生较重,可以用杀菌剂拌种。
具体的用药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小麦品种进行选择。
2.杀虫剂拌种: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麦蜘蛛等。
如果当地小麦苗期虫害发生较重,可以用杀虫剂拌种。
3.微肥拌种:微量元素肥料拌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可以用钼酸铵、硼砂等进行拌种。
4.生长调节剂拌种: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小麦的生根发芽和壮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可以用赤霉素、复硝酚钠等进行拌种。
在小麦拌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拌种时间:一般在小麦播种前进行拌种,最好提前几天进行,以便让药液充分被麦种吸收。
2.用药量:用药量大小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和小麦种子出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拌种。
3.拌种方法:不同的药剂拌种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应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例如,有的药剂需要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有的需要先拌乳剂再拌粉剂。
4.随拌随播:小麦用杀菌剂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阴干后立即播种。
不可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播前拌种技术和注意事项
小麦已进入秋播季节,做好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的关键。
而搞好小麦拌种彻底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和夺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障。
一、小麦播前药剂拌种的技术措施
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麦拌种主要防治对象:1、土传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
这些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在小麦拌种后种子开始萌芽时病菌就可以侵染。
2、系统侵染病害,主要有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病菌从种子萌发侵入生长点,随小麦植株生长进行系统侵染。
穗期表现为害症状。
3、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和金针虫,它们在秋苗期和返青后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
据调查,小麦地下害虫在我市每年都有发生,尤其是前茬多为玉米、花生、甘薯等旱作物,食料丰富,有利于地下害虫发生和繁殖,发生普遍而严重。
药剂拌种的方法有:
1、地下害虫的防治
在播种前用药拌麦种和处理土壤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措施。
拌种处理: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
可选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即100斤种子用药100克,兑水2-3公斤,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处理土壤: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
也可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兑水1―2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随后翻入土中。
2、腥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
采用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麦锈病、全蚀病、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
(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按麦种重量的 0.5%的药量干拌(即每亩40克,拌小麦8公斤左右),防治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一袋(10毫升),加水0.8-1斤,拌种50-70斤,或2.5%氟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同时可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 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可防治白粉病、叶锈病。
(2)、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区,可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用全蚀净一袋(20毫升),先兑水 300-500毫升,可拌20-25斤种子,拌均后闷种6-12小时(有利于药剂发挥并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3)、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
矮病的发生危害,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4)、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各地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或拌种剂,其用量一般是复配(混合)剂中单剂的有效成分与单独使用时相同。
3、提倡使用包衣种子
种子包衣是一项把防病、治虫、消毒作为一体的种子处理技术,不仅可以避免病虫为害,并且由于种衣剂中不仅有有利于生产发育的养分、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而且所有包衣的种子还具有发芽、出苗快、生长发育好、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作用。
二、小麦播前药剂拌种的注意事项:
做好小麦播前药剂拌种,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确保小麦苗全、苗壮的有效措施。
但小麦播前药剂拌种如果技术不当,不仅起不到防病、防虫效果,还可能导致小麦出苗缓慢、出苗不齐,甚至影响到麦苗正常生长。
一般情况下,小麦播前药剂拌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当发地病虫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
如果当地小麦苗期虫害发生很轻,病害发生较重,只用杀菌剂拌种即可,不必使用杀虫剂;如果病虫害混合发生,既要用杀虫剂拌种、还要用杀菌剂拌种;如果地下害虫发生较重,靠药剂拌种可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应采取拌种和土壤处理办法防治小麦虫害。
2、准确掌握农药用量。
防治小麦地下虫害,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防治小麦腥黑穗、全蚀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可用15%的粉锈宁可湿粉剂和6%的立克秀悬浮剂拌麦种。
有的农户在小麦药剂拌种时凭“估计”用药,盲目加大用药量。
实践证明,小麦在用粉锈宁、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时如果用量过大,会对小麦造成明显药害,导致小麦出苗推迟,生长缓慢,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缺苗断垄,因此应特别注意。
3、注意拌种方法。
小麦用辛硫磷等拌种,应先将农药兑水稀释,再与麦种拌匀,覆盖堆闷后播种。
小麦用五氯硝基苯、粉锈宁和立克秀拌种,应先将种子用清水喷至湿润,然后将药剂均匀地混拌在种子上,随后立即播种或阴干后播种。
如果既要用杀虫剂拌种,又要用杀菌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随后立即播种。
4、随拌随播,不可久置。
小麦用杀虫剂拌种后,一般堆闷2―3小时,最多5―6小时,待药剂被麦种吸收后随即播种。
一般小麦用杀菌剂拌种后,应随即播种或阴干后立即播种。
有的农户在小麦药剂拌种后堆闷时间过长,或拌种后久置不播,也会对小麦造成药害。
如果小麦用杀菌剂拌种后在日光下摊晒,则会显着降低防病效果。
5、是要严格按照拌种操作规程,防止人畜中毒,最好实行统一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