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学院:

姓名:

学号: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摘要: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组,因此整车性能依赖于锂动力电池组的性能。而锂动力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的目的是控制电池组的温度和实现电池组温度均匀分布,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电池的选型、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电池组的确定、电池生热机理研究、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电池组热场计算、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保温加热结构的设计、温度控制策略的设计、软硬件的设计等。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Abstract: The power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is from the battery pack,so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depend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the lithium power battery performance is much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The purpose of lithium powe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and battery temperature uniform distribution.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life,summar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introduces the general process and methods of the design of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Mainly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the battery,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battery heating mechanism research,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battery thermal field calcula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of heating,the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etc.

Keywords: EV;battery pack;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design flow

0 引言

随着全球的能源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政府、各大汽车企业、各种科研机构也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来研究内燃机的替代能源和动力,这大大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组,因此整车性能依赖于锂动力电池组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性能。锂动力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对锂动力电池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温度高低和温度分布均匀性。当锂动力电池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电池内部产生不可逆反应物,加快电池循环使用寿命衰减,当温度达到电池材料燃点时,导致电池组起火;当锂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时,电池的内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可用容量下降。因此,对锂动力电池组进行有效地热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还能防止整车行驶过程中因锂动力电池组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有如下5项主要功能:(1)电池温度的准确测量和监控;(2)电池组温度过高时的有效散热和通风;(3)低温条件下的快速加热,使电池组能够正常工作;(4)有害气体产生时的有效通风;(5)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

1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流程

1.1 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和要求的确定

1)电池类型的确定。考虑整车的动力性能要求以及整车的运行气候环境(比如

在温度较高的南方或者是在温度较低的北方),从现有的电动汽车用电池(铅酸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选出一种电池来作为动力电池。

2)电池数目和串并方式的确定。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辆(如EV、并联HEV、串联

HEV)的电机及发动机的功率分配,利用软件来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出所需要的总数。然后根据电压和电流需求进行分析,得出几串几并的排列方式,同时考虑是否采用模块化进行管理。

3)电池摆放位置和形状的确定。结合车上可装载电池的有效空间,基于有利于

散热的原则初步进行电池的摆放和电池总体形状的设计。由于空间有限,一般选择底板放置,而此处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有效的电池热管理。

4)电池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最优的工作温度范围可以由电池制造者提

供,也可以由电池使用者通过实验来确定。一般来说,铅酸电池效率和最大运行功率在-26℃~65℃范围内增加;氢镍电池电池的工作运行范围应该在0℃~40℃之间;锂动力电池工作运行范围应该在20℃~30℃。

1.2 电池的结构原理及生热机理的研究

对电池的内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研究。然后确定电池的生热机理,比如锂离子电池,它的生热量来源于下面四部分:化学反应热、极化产热、副反应热和焦耳热,锂动力电池副反应几乎没有,所以,锂动力电池主要是化学反应热、极化热和焦耳热。当锂动力电池温度达到70~80℃时,锂动力电池总生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反应热;在70~80℃下放电时,锂动力电池总的生热量大部分来源于焦耳热。

1.3 电池热物性参数的获取

1)电池的生热速率的计算。

车辆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电池工作状态不同,生热速率也不同。电池产生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电池的类型、电池的工作状态(充电/放电)、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以及环境温度条件等。

工程应用中准确获取电池单位体积生热速率q表达式比较困难,这是求解电池温度场的难点所在。目前主要有理论计算和实验两种方法得到q。Bernadi假设电池生热在电池体内均匀分布,建立了一种典型的电池生热模型。

是电池单体体积;I 是充放电电流(A),充电为正,放电为负;E 式中,V

b

为电池开路电压;T 是温度;dE0 / dT 是温度系数(V/ K);是电池单体电压;E

/ dT 分别表示焦耳热部分和可逆反应热部分。

( E-E0),TdE

2)电池的热容量的计算

电池模块的热容量可以按照物理学定义用量热计直接测量得到,也可以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到。根据电池单体中每一种材料的比热,通过质量加权平均的办法可以计算出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电池模块的热容量等于单体热容量乘以单体个数。

为电池单体每种材料式中,Cp为电池单体的比热;m为电池单体的质量;m

i

的质量;C

为电池单体每种材料的比热。

i

3)电池的导热率的计算

电池是各向异性的,各个方向上平均热传导率一般都不相等。电池由很多部件和电解液组成,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量热导率有较大难度。所以一般用简单的理论估算方法,或者用有限元(FEA)方法来计算电池的热导率。

1.4 传热介质选择

传热介质的选择对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传热介质要在设计热管理系统前确定。按照传热介质分类,热管理系统可分为空冷、液冷及相变材料冷却3 种方式。空气冷却是最简单方式,只需让空气流过电池表面。液体冷却分为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两种方式。对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的电池组作为辅助的功率部件,运行条件不是十分恶劣,采用空冷方式就可能达到使用要求;对于纯电动汽车和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作为主要的功率部件,生热量很大,要想获得比较好的热管理效果,可以考虑采用液冷的方式。

1.5 电池单体或动力电池组仿真模型的建立

1)换热系数的获得

电池模块壁面和传热介质之间的换热系数可以通过CFD 方法或者实验得到。

2)运用FLUENT等热分析软件分析车辆在各种运行工况下,整个电池组采取不

同的通风散热结构、不同的加热/冷却流体(空气和流体)、不同的流动路径

(液体直接或间接接触、气体并行或串行通风)及不同流速及流量时的温度场分布。

由于电池的实际产热情况十分复杂,为了减少电池温度场相关数值计算的复杂性,在仿真计算时常进行相应的简化,即对电池做如下的假设:

◆组成电池的各种材料介质均匀,密度一致,同一材料的热容为同一数值,

同一材料在同一方向各处的导热率相等;组成电池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

率不受温度和SOC的变化影响;

◆电池充放电时,电池内核区域各处电流密度均匀,生热速率一致。

1.6 初步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

1)根据上面对电池组的温度场的仿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电池热管理系统(也就

是说能否自行散热);若需要,则继续确定整个系统的最优散热结构和加热保温结构;然后根据不同风速时的散热仿真效果,估算出系统所需要的风扇、加热器或泵的功率;

2)风机的选择。以空冷散热方式为例,设计散热系统时,在保证一定散热效果

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小流动阻力,降低风机噪音和功率消耗,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可以用实验、理论计算和流体力学(CFD)的方法通过估计压降、流量来估计风机的功率消耗。当流动阻力小时,可以考虑选用轴向流动风扇;

当流动阻力大时,离心式风扇比较适合。当然也要考虑到风机占用空间的大小和成本的高低。寻找最优的风机控制策略也是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之一。3)测温点的数量及位置的确定。电池箱内电池组的温度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

因此需要知道不同条件下电池组热场分布以确定危险的温度点。测温传感器数量多,有测温全面的优点,但会增加系统成本。考虑到温度传感器有可能失效,整个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又不能太少,至少为两个。具体的最合适的测温点可以根据对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温度场来确定一般的设计应该保证温度传感器不被冷却风吹到,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设计电池时,要考虑到预留测温传感器空间,比如可以在适当位置设计合适的孔穴。

4)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策略的制定(包括加热控制策略和散

热控制策略)、软件设计(包括温度采集程序设计和对执行器的控制等)、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主控模块的器件选型与电路设计)、系统调试。

1.7 实验验证及优化设计

通过电池组的传热台实验来验证有限元模型是否准确,评价传热与流动性能,评估车辆在各种工况和气候条件下运行的温度控制策略的可靠性。通过多次实验和设计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这个热管理系统。例如:是否需要通过调整风扇或泵的功率加大流体流量,加快电池表面的换热速率;利用红外线成像实验来验证热管理后的电池组温度的控制是否达到要求。

2 结论

一个设计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以及动力性能,对于更好的发挥电动汽车的性能以及降低车辆的成本很有意义。按照合理有序的步骤设计,能够更加有效地设计出合理的热管理系统,减少设计周期,而且性能优良的的热管理系统一般为多次优化设计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付正阳,林成涛,陈全世.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2005,3(22):119-123.

[2]陈全世主编.先进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李策园.纯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温度场特性研究及热管理系统实现[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14

[4]Ahmad A Pesaran,Steve Burch,Matthew Keyser.An approach for desighing thermai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iectric and hybrid vehicie batterypacks[C].The Fourth Vehicie Thermai Management Systems Conferenceand Exhibition,1999. [5]吴斌.电动汽车电池温度场之分析及应用[D].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1.

[6]王震坡,孙逢春.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4(12):1053-1057.

[7]车杜兰,周荣,乔维高.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设计方法[J]汽车工程师,2009.10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相应政策做的研究分析,同时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产业政策和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消费者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专注,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领域也相对有限,本文通过对比总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市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John R.Wilson和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 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其中有日本学者Max 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Yoichi 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Masonori 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doc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烟台职业学院 2013年7月

目录 一、专业信息 (1)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1) 三、毕业条件 (2) 四、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 (2) 五、典型工作任务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3) 七、课程描述 (6)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10) 九、考核评价 (10) 十、教学条件保障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1.专业代码:580420 2.学历层次及学制:专科三年 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对口高职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新能源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身心素质健康; (2)具有良好的适应企业或行业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知识要求 (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 (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 (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 (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 (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 (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要求 (1)职业能力 A.职业核心能力 ①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

国七大城市新能源汽车进展概况 [简介] 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各地的新能源产业联盟都已呼之欲出。省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将协调一汽集团、大学、东北师大学等单位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对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供重点资金支持。在,以新能源轿车的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的五洲龙为核心,新能源产业链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包括整车、充电设备、相关核心零部件以及相关资源的产业基地也初现端倪。 相关企业新能源车研发进展: 比亚迪汽车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商业化双模电动车F3DM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上市,已经从去年(2009年)6月开始面向普通消费者。比亚迪经过数年技术攻关,研发出了满足低成本要求的铁电池,使得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缩短了DM双模电动车商业化的进程。 五洲龙公司目前正加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动力控制器技术历经7年,先后进行了八代技术创新,目前的最新产品已经拥有两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五洲龙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至2015年各类环保客车产量达到1.5万台,产值90亿元,税收6.5亿元。 比克电池表示已经开始重点研发锂电池在汽车等领域的使用;市海太阳实业也表示将致力于高能锰汽车电池的研发,准备国外汽车厂商合作推出混合动力汽车。 重点发展的新能源车型:以混合动力轿车及客车为主。 近几年目标:大力发展汽车、机械装备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措施:市发改委已经起草了《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向各部门征求意见,具体出台时间未定。方案暂定在2010~2015年期间,对购买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单辆补贴金额按节能率和减排量具体确定,补助总量预设上限。

答案《_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一)

《—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技术满分:10 0.0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1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1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7、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1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2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 2 部分: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30 分)) 2.1、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2、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2.3、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4、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5、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2.6、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7、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8、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9、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2、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4、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5、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6、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7、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8、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9、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20、

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毕业论文

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毕业论文 目录 第1章研究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1) §1.1研究的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第2章国外汽车新能源技术研究现状 (2) §2.1国外的相关研究 (2) §2.1.1政府高度重视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 §2.1.2政府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 (2) §2.2国的相关研究 (3) §2.2.1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3) §2.2.2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重大发展 (3) 第3章汽车新能源的类型 (5) §3.1纯电动汽车 (5) §3.1.1纯电动汽车的类型 (5) §3.1.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6) §3.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 §3.2.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类型 (6) §3.2.2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比较 (8) §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9) §3.3.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9) §3.3.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10) §3.4气体燃料汽车 (11) §3.4.1天然气汽车 (11) §3.4.2液化石油气汽车 (11) §3.5生物燃料汽车 (12) §3.5.1甲醇燃料汽车 (12) §3.5.2乙醇燃料汽车 (12)

§3.5.3二甲醚燃料汽车 (12) §3.6氢燃料汽车 (12) §3.7太阳能汽车 (13) 第4章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比较与发展 (14) §4.1各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分析与展望 (14) §4.1.1纯电动汽车 (14) §4.1.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4) §4.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5) §4.1.4 气体燃料汽车 (15) §4.1.5生物燃料汽车 (16) §4.1.6氢燃料汽车 (16) §4.1.7太阳能汽车 (16) §4.2能量转换效率的比较 (17) §4.3减少耗油量的比较 (17) §4.4减少碳排放的比较 (18) §4.5各种能源方案优缺点中和分析 (18) §4.6电动汽车的应用缺陷和瓶颈 (19) 第5章电动汽车应用的解决方式 (20) §5.1整车充电模式 (20) §5.1.1常规充电 (20) §5.1.2快速充电 (20) §5.2更换电池模式 (21) §5.2.1电池租赁 (21) §5.2.2电池的快速更换 (21) §5.2.3电池的维护 (21) 第6章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23) §6.1整车充电中的慢速充电方式可以充分利用 (23) §6.2换电池模式属于能源新物流模式 (23) §6.3无线快速充电将成为最理想充电方式 (23) §6.4快速充电大量发展将带来电网谐波污染 (23) 结论 (24)

基于能源国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

基于能源国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 摘要2009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油价上升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壓力,美日欧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研究。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还不清晰,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平稳健康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对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于能源国情;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前言 近年来,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世界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上世界环保组织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受到了行业发展与社会上资源分配发展的重视。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巴西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的展开了研发与实践。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种类、技术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动力燃料的选用上,各国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制定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及技术发展路线,对于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环保节能型能源汽车转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 1.1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未来汽车保有量将保持进一步增长的态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汽车产业仍将会保持一种较快的增长势头,这必然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另外,由于汽车尾气等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也正在困扰着发展中的中国,如果不采取措施甚至会更加严重污染环境。传统能源的短缺和有限性,凸显了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 第一,中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初步构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2009年3月,正式了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目标之一,就是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合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在代用燃料汽车方面,已基本确定了因地制宜发展的方针政策。 第二,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拥有较好的社会基础。目前,中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球的90%以上,电动自行车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国内动力电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tuation an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bout new energy vehicle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和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寻找能够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了重要解决问题途径。为了对新能源汽车有所了解以及认识新能源汽 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在此进行介绍,并且谈谈新能源汽车的种类等. Abstract Since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and pollution issues facing to find new energy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described here, and new energy vehicle types.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dvelop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世纪,全球能源与环境形势异常严峻,有关资料统计,到2012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而全球石油储量能过在维持约40年,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各行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可以宽泛的理解为了燃用汽油和轴的传统动力汽车以外的第三排放环保汽车,对我国这个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压力大的国家来说,大力发展能源汽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2002—200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而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大,自1993

2019年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技术分析

2010年新能源汽车种类及其技术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2 、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

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各企业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推广的机会。 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的发展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的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1T11:20:45.8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朱虹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开始注重发展环保生活的理念,在如今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更好的市场空间。 身份证号:12010619840902xxxx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开始注重发展环保生活的理念,在如今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更好的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将混合动力以及电力作为在汽车驱动动力,取代了传统以柴油、汽油等消耗性资源为动力的发展形式,符合环保低碳的发展理念。在如今提倡环保的社会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虽然已经广泛的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关于它是否能真正取代传统能源动力汽车,仍然是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技术;发展前景 1我国新型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2003年起,中国正是启动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商发展现状如下。 1.1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汽集团作为我国资历最老,经验最足的汽车制造公司,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实力。因此,接受国家下达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任务时,一汽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电动车部,奔腾B70、奔腾B50就是这一专业部门研发的成果。一汽集团运用自身的技术手段,结合社会的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创新改造,能够切实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实用价值。 1.2北京福田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北京福田汽车公司彻底贯彻落实国家下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项目,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力度的同时,开始尝试对各类新能源的实践应用。目前北京福田汽车公司研发出的新源汽车主要有两种新型动力模式,其中以电力为能源的有欧马可、奥铃等车型,以混合动力为能源的汽车有蒙派克等车型。北京福田汽车公司从低碳节能角度出发,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创新,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新型汽车之中,满足人们的需求。 1.3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奇瑞集团就是以节能小型汽车进入人们的视线,在汽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在全球提倡新能源汽车的环境下,奇瑞集团凭借自身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优势,加强了对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制订了更为完善的研发体系。以电力为基本能源,研发出新型动力电池,并且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奇瑞集团在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 2.1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需突破 目前,我国在研发新能源汽车方面只是改动了汽车的动力系统以及汽车底盘中的传动系统,而并没有对其他的一些比如说影响舒适性的行驶系进行改进,这种感觉就像是当年xx集团老总造汽车的思路,把两个摩托车捆绑在一起就是汽车,但事实不是这样,当我们对最开始的第一步迈出,就应该多找问题,使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尽快的缩短,还有我个人觉得应该多做一些耐久性的试验并且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就目前这种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如果我们对一些核心技术不尽快突破,加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一些电控系统技术上的差距,有很大的难度进行弯道超车。到时候就成了咱们拿着原材料去换人家的技术,和之前的传统汽车工业毫无差别。所以应该在EMB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及三相驱动电机系统等作出突破性的进展。 2.2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匮缺 我国继2014年对很多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出台,国家通过经济补贴的形式去促进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研究及量产。但是车辆量产了,但是相关的一些配套设施却不能跟上量产的节奏,这也就势必会使得人们对新能源汽车不认可,从而影响其普及。比如我如果买了纯电动汽车的话,我家或者单位周边有没有充电桩,是否对我做其他事情不造成影响,因为咱们如果买纯电动汽车的话就会对基本的两个问题考虑到,其一,续航里程;其二就是充电所需时间。一般人们是对充电所需四个小时这个问题很忌惮,在那等四个小时是啥概念。还有就是,如果买了纯电动汽车,那么是否有足够的充电桩去让我使用,会不会我过去之后还得排队,这排队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加油加气的时间所能比拟的。所以纯电动汽车进行商业化运营所面临的极大具有挑战的问题就是这些。还有现在的纯电动汽车如果有问题发生,一般都得由厂家进行指导维修,所需维修时间大大增加,所以专业的维修网点也必须得配套。所以纯电动汽车如果想在国内有很好的市场,那就需要统筹解决很多的问题,必须快马加鞭的进行改良。 3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低碳经济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能源汽车必定会在未来汽车领域中占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口众多,是能源消费大国,汽车的发展与我国能源的消耗有着直接的关系,新型汽车的发展对我国能源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02年开始下达研发任务开始,截止到去年年底,已经生产出15万辆新型能源汽车,根据推算,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超过500万辆。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汽车市场中占有绝对的比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和电动力车型,根据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将以发展电动力为主,促进我国有特色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电动力的研发上,将对电池蓄力、电池安全性、电池成本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创新,更好的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4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政策 新能源汽车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性体系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汽车工业类别,仅靠地方和企业的微薄力量,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有关政策进行引导和管理,建立完整的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体系,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补贴,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从而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稳定的发展。 4.1实施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因此需要投资较多的资金,而且很难实现一两个单位进行独立的开发,主要是技术开发需要一个周期性,而技术开发是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大,在五年之内一般基本很难得到回报,所以一般的企业不会深入进行技术开发。这

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钱兴海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天然气汽车、二甲醚汽车等类型。基于这一点,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义,并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成果。然后对多种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醇醚汽车、天然气汽车的技术特点进行优缺点对比,对新出现的新能源汽车方案进行探讨。最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个人预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类型发展前景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 Automotive Industry Qian Xinghai Summary:Since the 1990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tension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supplies, the rise of oil prices and the voic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D of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vehicle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are more and more taken into account. Current new energy vehicles separate into categories, such a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Hydrogen 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Ethanol Fuel Vehicle, Biodiesel Fuel Vehicle, Natural Gas Fueled Vehicle, Dimethyl-carbinol Fuel Vehicle, and so on. Above all, it will define “new energy vehicle” in this article. Next, it will summarize new energy research both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utomotive industry. It will also comp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with the different new energy vehicles, such a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Hydrogen Fuel Vehicle, Ether Fuel Vehicle and Natural Gas Fueled. In the end, there will be a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Keyword:New Energy Vehicles Category Prospects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学院: 姓名: 学号: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摘要: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组,因此整车性能依赖于锂动力电池组的性能。而锂动力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的目的是控制电池组的温度和实现电池组温度均匀分布,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电池的选型、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电池组的确定、电池生热机理研究、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电池组热场计算、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保温加热结构的设计、温度控制策略的设计、软硬件的设计等。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Abstract: The power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is from the battery pack,so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depend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the lithium power battery performance is much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The purpose of lithium powe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and battery temperature uniform distribution.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life,summar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introduces the general process and methods of the design of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Mainly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the battery,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battery heating mechanism research,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battery thermal field calcula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of heating,the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etc. Keywords: EV;battery pack;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design flow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发展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全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找寻能够代替石化能源来作为动力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汽车的一些特点和分类进行了粗略的总结,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畅想。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力汽车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背景 起初各个国家开始尝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 因为石油价格持续飙升造成能源紧缺,次要原因是石油价格与日俱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车、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放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继而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并且尝试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等。不过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模式都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纯电动汽车才能够满足代替石油消耗的根本目标。面对全球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国都开始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作为保持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全球碳排放标准的推出强化了主要国家推动纯电动汽车

产业普及的动力的欲望,由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业进程所带来的污染给地球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务必在未来三十年内尽可能的将碳排放量的指标降到合理 水平,而减低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很显然比赚钱来的更为迫切更为紧急。推广和普及纯电动汽车是非常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降低碳排放量,减缓人与自然矛盾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煤炭、 石油、太阳能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了因为它们的储藏量不断减少以外,更加严重的是经过科学家仔细科研发现,这些能源在使用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的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类对未来社会发展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一辆可供人们实用的电动汽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的1873年的英国,发明者是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这比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戴姆勒发明以汽油作为动 力的汽车还早了至少10年以上。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 一辆最为搭载货物的货车,只是用于日常生活运送货物需要,使用的技术是运用化学原理将锌、铁、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成为一次电池。然后再从一次电池发展成二次电池,这样看起来视乎稀松平常,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当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范本」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范本」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本文简介:摘要: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是一项全球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日趋严重。而汽车行业作为21世纪的时尚产业,应立足当前所面临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与能源消耗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的创新数据为基础,在城市视角下探究了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技术,以供相关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本文内容: 摘要: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是一项全球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日趋严重。而汽车行业作为21世纪的时尚产业,应立足当前所面临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与能源消耗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的创新数据为基础,在城市视角下探究了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技术,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视角;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在节能减排理念的影响下,更应从技术层面入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力度,找准技术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护航。可见,就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并提出未来的新发展方向,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城市视角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 汽车产业是构成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现已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必不可缺的一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汽车以石油为燃料,这种石油型汽车虽然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的损耗。基于对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成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开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领域的一股新潮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更、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着影响,而汽车的开发必须要和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面对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环境能源

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应用

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应用 摘要: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也是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车联网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使新能源汽车更易实现控制。本文首先概述了车联网技术及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汽车设计;应用 1车联网技术概述 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主要是根据汽车的具体位置、行驶速度、行驶线路等信息所构成的一个交互的网络平台。以汽车作为中心原点,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再加上车内的网络、每辆车的网络以及车跟控制中心的网络,组成了一张网络连接和信息交互的网,从而让人们在开车出行的时候更便捷、安全、绿色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汽车进行比较后发现,新能源汽车可以对车进行联网控制,主要是对汽车的电池、整车电控、公交系统运营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主要是运用的无线网络,对信息进行传播,从而车载终端和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串联;云的接入为的是与道路基础设施串联;然后4G网络的连接,呈现了车载终端与云平台的串联。新能源车车联网的每一个传感器将电池、运行数据进行获取,并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对数据进行控制与传输,从进行车内的通信。为了进行车与车车与路之间进行串

联,我们还需要运用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入,让附近的所有车辆和道路环境来创建车载网络。为了进行车载网络内车辆交通信息的共享这一功能,我们需要接入云,将道路基础设施通过云平台获得的资料传输到车载终端,然后将现实的具体情况传送给云平台。在新能源汽车中进行车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汽车的的建设,同时还会为构件和谐汽车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新能源汽车中运用车联网技术可以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车联网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最后,车联网可以帮助现实社会中拥堵的现象,并未汽车社会提供了全新技术手段的支持。 2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2.1新能源汽车电控一体化 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是车载电控一体下系统,主要是进行信息的采集、管理与控制、方便操作以及集中显示,电控技术还可以充分的满足车载数据的接入与管理、进行处理和远程配置的车联网云服务平台。“e控”系统是在2014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来的,其主要是对整个车的系统进行控制、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能,从而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操作、动力系统的动态配置、能耗管理、远程数据分析以及在线配置等功能。这个系统的开发与运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控一体化技术障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让我国新能源汽车更上了一个档次。 2.2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

国内七大城市新能源汽车进展概况 [简介] 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各地的新能源产业联盟都已呼之欲出。吉林省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并将协调一汽集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对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供重点资金支持。在深圳,以新能源轿车的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的五洲龙为核心,新能源产业链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包括整车、充电设备、相关核心零部件以及相关资源的产业基地也初现端倪。 相关企业新能源车研发进展: 比亚迪汽车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商业化双模电动车F3DM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上市,已经从去年(2009年)6月开始面向普通消费者。比亚迪经过数年技术攻关,研发出了满足低成本要求的铁电池,使得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缩短了DM双模电动车商业化的进程。 五洲龙公司目前正加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动力控制器技术历经7年,先后进行了八代技术创新,目前的最新产品已经拥有两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五洲龙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至2015年各类环保客车产量达到1.5万台,产值90亿元,税收6.5亿元。 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表示已经开始重点研发锂电池在汽车等领域的使用;深圳市海太阳实业有限公司也表示将致力于高能锰汽车电池的研发,准备国外汽车厂商合作推出混合动力汽车。 广州 重点发展的新能源车型:以混合动力轿车及客车为主。 近几年目标:大力发展汽车、机械装备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措施:广州市发改委已经起草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向各部门征求意见,具体出台时间未定。方案暂定在2010~2015年期间,对购买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单辆补贴金额按节能率和减排量具体确定,补助总量预设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