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探索

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探索

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探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已经从传统的手工制造转向了机器化和自动化生产,而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词汇。

智能制造是指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法进行制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那么,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探索又有哪些呢?一、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1.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自动化生产,这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汽车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而现在更多的过程已经被机器完成,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例如,焊接、涂漆、机加工等工艺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基本上摆脱了人工操作的影响。

自动化生产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资源和加快生产节奏,从而大大缩短了汽车的生产周期。

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工具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汽车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帮助设计师进行所需的计算和设计。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体现在:首先,设计师可以使用虚拟模型和实际模型进行测试,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制造时的浪费,还能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

另外,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也有助于优化设计,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智能零部件制造在传统汽车制造中,零部件是单独制造的,然后再进行装配。

而在智能制造中,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是同时进行的,这样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使得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过程更加精确,而且还能实现定制化生产。

通过引进智能制造的相关技术,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兼容性也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4.智能装配智能制造中智能装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传统的汽车装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很容易出现失误。

而智能装配则可以通过机器视觉和雷达测量,实现自动化的装配。

此外,智能装配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二、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探索除了以上应用,智能制造在汽车工业中还有很多探索和尝试。

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而这些技术在汽车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传统制造到现代化制造,新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整个汽车行业的面貌。

那么,这些新技术都有哪些应用呢?一、3D打印技术在汽车设计中,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在传统生产方式中难以实现的部件,同时还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制造效率。

通过3D打印技术,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出越来越多的车体零件和引擎部件。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用于制造移动通信装备中的零件和管理软件等。

二、机器视觉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还可以加快生产速度。

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产品的质量检测和零部件检测中。

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扫描物体表面,评估其形状和大小,以确保所有零件之间的匹配性。

三、机器人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制造手段之一。

在汽车生产线上,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车体零件的组装和焊接,在细节方面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了整个车辆制造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四、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车辆网络。

物联网技术可以使汽车行驶更加安全、环保和省电,同时还可以使车辆更加智能,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五、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它可以比传统的生产方式更加灵活、高效,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技术还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错误,提高了零部件的质量和精度。

六、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

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它们不仅可以减缓环境污染,还可以大大降低油耗和碳排放,更加契合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这些新技术虽然在汽车制造中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这些新技术只是一个开始,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些新技术也会不断发展,给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前景一、引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汽油车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能源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1.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以电池作为主要能源源头,不产生尾气和废气排放,具有零污染、低噪音等优点。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逐渐增加,充电时间也大幅缩短,进一步提高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既可以利用内燃机提供动力,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电动机辅助驱动,从而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成为了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过渡的重要桥梁。

3.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只排放水蒸气,零排放,具有极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虽然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在商业化应用上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其潜力巨大,被广泛视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三、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影响1. 能源消耗与环境效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汽车行驶过程中对传统燃油的依赖,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推动了整个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传统燃油车企业纷纷加快了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步伐,同时也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新增长点。

3.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

四、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前景1. 支持与市场需求各国领导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包括减税优惠、购车补贴等。

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新能源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中,其潜力更为巨大。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并分析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目前,新能源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太阳能是最为常见的新能源之一。

许多工业企业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设备提供电力。

另外,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二、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潜在优势1. 环境友好: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

这对于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2. 节约成本:新能源的来源广泛,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且不需要进行短缺,因此其成本相对较低。

工业企业在使用新能源的同时,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3. 提升技术水平:将新能源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推动相关科技的发展,促进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这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生产的创新和发展。

三、新能源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1. 制造业:新能源可以为制造业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持续的电力支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 交通运输业: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使用,对于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建筑业:新能源在建筑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能源的利用和管理上。

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地热能供暖等技术手段,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能源浪费。

四、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挑战与解决措施1. 技术难题:新能源在工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技术问题。

目前,新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继续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推动新能源技术的进步。

新能源技术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新能源技术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新能源技术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一、引言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新能源技术逐渐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那么,新能源技术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是什么呢?二、新能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及相关控制技术的汽车,其中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新能源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谓是快速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比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和本田汽车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商,而美国特斯拉公司则成为了目前最成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此外,欧洲也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3.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新能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其中,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有着零排放、低噪音、低成本等显著优势,而燃料电池汽车则将电力和氢气进行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不仅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问题,还可以将氢气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来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

三、新能源技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1.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市场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传统汽车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得到普及,传统燃油汽车的销售量会逐渐下滑,这将会导致传统汽车市场的萎缩。

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跟进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新能源汽车对汽车产业的技术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了汽车产业的技术转型。

技术创新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技术创新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汽车工业也不例外。

技术创新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汽车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还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技术创新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首先,技术创新为汽车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提升。

以智能驾驶技术为例,通过加入高级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汽车可以实现自主导航和自动驾驶。

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还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同时,汽车工艺制造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汽车产品更加耐用、稳定和节能,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其次,技术创新还为汽车工业带来了环保效益。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工业承担着减少尾气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责任。

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明确例证。

普遍采用的动力系统由传统燃油发动机转变为电池和电动马达,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技术创新还促进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兴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

除了性能提升和环保效益,技术创新还推动了汽车工业的智能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已成为趋势。

通过车联网技术,汽车可以通过云端的实时数据分析和交互,提供导航、娱乐、远程控制和车辆诊断等一系列智能化服务。

同时,智能化汽车也为新兴的共享经济和出行服务提供了机会,推动了汽车出行方式的变革。

当然,技术创新也带来了汽车工业的挑战。

首先,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以满足消费者对新技术的需求。

其次,技术创新的快速更新也意味着汽车的更新周期变得更加短暂,这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可能带来生产和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压力。

另外,新兴的技术本身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隐患,如智能驾驶技术的不完善和网络安全威胁等,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解决。

展望未来,技术创新将继续对汽车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背景介绍新能源技术是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其应用和发展已成为推动工业和社会的重要动力。

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更加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广使用新能源技术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发展方向。

二、新能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新能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指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汽车、公交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上,以实现绿色交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新能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在汽车领域上,电池电动车、氢燃料电动车等新能源车型已经逐步普及,成为当前汽车市场和交通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城市公交中心逐步引进新能源公交车,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出行。

三、新能源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新能源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指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家庭能源使用中。

在当前家居领域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清洁能源领域和清洁能源家电领域。

例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生物质燃气等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在新能源家电方面,LED灯、空气净化器、节能空调、太阳能冰箱等家电产品的应用,能够大大减少人类生活中消耗的能源,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居家环境。

四、新能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新能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指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节约能源。

当前,新能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走向大规模化,业已实现替代传统的能源和生产过程。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替代传统发电方式,减少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生物质能设施和燃气轮机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物和非化石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保障工业个十分发展的同时降低生态风险。

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工业有何影响

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工业有何影响

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工业有何影响在当今时代,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逐渐改变着汽车工业的格局。

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它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类型。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汽车工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新能源汽车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器等机械部件上,而新能源汽车则将重点转向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电气系统。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电池材料和技术。

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在不断提升,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也在研发之中。

同时,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也在逐步提高,电控系统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程度也日益增强。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带动了整个汽车工业的技术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促进了汽车产业链的重构。

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中,石油化工、零部件制造等环节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电池制造商、充电桩企业等新的参与者逐渐崭露头角。

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生产和供应成为了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许多大型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迅速崛起,成为了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力量。

同时,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也成为了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投入。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求也推动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改变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供应链。

在市场格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些传统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成功实现了转型。

而一些新兴的汽车品牌则凭借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优势,迅速崛起,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钱兴海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天然气汽车、二甲醚汽车等类型。

基于这一点,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义,并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成果。

然后对多种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醇醚汽车、天然气汽车的技术特点进行优缺点对比,对新出现的新能源汽车方案进行探讨。

最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个人预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类型发展前景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 Automotive IndustryQian XinghaiSummary:Since the 1990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tension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supplies, the rise of oil prices and the voic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D of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vehicle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are more and more taken into account. Current new energy vehicles separate into categories, such a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Hydrogen 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Ethanol Fuel Vehicle, Biodiesel Fuel Vehicle, Natural Gas Fueled Vehicle, Dimethyl-carbinol Fuel Vehicle, and so on. Above all, it will define “new energy vehicle” in this article. Next, it will summarize new energy research both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utomotive industry. It will also comp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with the different new energy vehicles, such a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Hydrogen Fuel Vehicle, Ether Fuel Vehicle and Natural Gas Fueled. In the end, there will be a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vehicles.Keyword:New Energy Vehicles Category Prospects目录致谢 (22)第一章绪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提高和近年来国际能源供应尤其是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投入,以替代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以日本、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丰田、宝马、通用、本田、大众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研发成功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天然气汽车、二甲醚汽车等类型。

日本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同时大力推动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欧洲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方面都有设计,在产业化领域也大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

其他国家也积极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巴西在生物燃料汽车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目前最大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汽车应用国家之一;挪威和加拿大积极发展氢能源,都提出了建设“氢高速公路”计划,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上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在部分领域也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目前我国在混合动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方面远远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在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在纯电动汽车甲醚汽车方面,我国已经成功研发一系列轿车和客车产品,并进行了示范运行和产业化发展尝试,步入了国际领先行列。

在产业化应用领域,我国己经开始推广乙醇汽油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和天然气汽车,其中乙醇汽油汽车和生物柴油汽车逐步扩大了试点范围,但受到非粮食生物能源发展滞后的限制,我国在推广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汽车方面仍相对落后;而天然气汽车发展相对顺利,在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规模进入世界前列,但是也存在应用地区和应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义,并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成果。

然后对多种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醇醚汽车、天然气汽车的技术特点进行优缺点对比,对新出现的新能源汽车方案进行探讨。

最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个人预见。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回顾2.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晚,目前尚没有被统一认可的定义。

按照定义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广义新能源汽车和狭义新能源汽车两种。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是指使用了除汽油和柴油等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既包括了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也包括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如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

这种定义涵盖了目前新型动力汽车,主要可以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又称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HV或FCV,又称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等。

狭义新能源汽车的定义缩小了汽车动力来源范围。

按照2007年公布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按照这个定义,甲醇汽车、天然气(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汽车、乙醇汽油汽车等均被排除在外。

狭义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新能源汽车中科技含量高、燃料清洁的技术,这样的分类方法有助于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

但是这样的分类方法也将很多有潜力的代用燃料汽车如乙醇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排除在外,可能造成公众对这些代用燃料的能量效率和环保效果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利于这些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

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狭义新能源汽车都属于新兴技术、技术要求和成本都比较高,短期内很难进行产业化,而代用燃料汽车如天然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在能量效率和环保方面存在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汽车新兴市场来说,这些代用燃料汽车具有成本较低、技术过渡相对容易的优点,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汽车技术革新的过渡性技术。

因此,本文所定义的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广义新能源汽车定义,即包括天然气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等在内的所有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

2.2 国内外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回顾2.2.1 国际相关研究由于除少数领域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属于新兴汽车技术,目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

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探索的领先者,在技术研发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的研发体系。

在研究重点方面,日本偏重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美国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方面落后于日本,技术研发的重点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应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乙醇燃料汽车;欧洲在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氢燃料汽车领域都有涉及,氢燃料汽车是欧洲研发的重点,其中既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包括氢内燃机汽车,此外欧洲在生物柴油汽车产业化应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理论研究领域,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通常都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和推广项目,因此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所的产业分析、技术分析、项目成果与评估报告等形式,其成果一般发表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际会议上,如2007年北京清洁能源技术研讨会。

美国在新能源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领域。

John R. Wilson & 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通过对氢能源的制取、运输、氢能来源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方面的作用,认为尽管氢能源是不会直接造成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能源,具有很大的潜力成为石油燃料替代品,但是大规模应用氢能源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因此美国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

Joseph Romm(2004)在对Freedom CAR项目的评估中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最早也只能在2030年开始普及,美国能源部应当氢能源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创性技术突破研究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