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莫里哀与他的《伪君子》
《伪君子》赏析(1)

造出了极妙的喜剧效果: 除了前面提到的夸
张的性格引人发笑外,反复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也 突显了喜剧效果。
3.情节设计: 如第一幕与第二幕的铺垫烘托作用;
艾耳密尔的美人计;
还有剧末,当奥尔贡一家即将被捕,莫里哀 设置的“悬念”。
伪君子的成因
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 际上鄙俗卑劣。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 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 特点而露了马脚。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 导”冒充虔诚。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 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他披着宗教的外 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 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 成为了一个伪君子呢?
答尔丢夫的诡辩伎俩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中高超的人物语言 艺术是该剧的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而 其中最精彩的是答尔丢夫的语言,他的语言 处处体现了一个伪君子的诡辩伎俩:避实就
虚、移花接木、借风行船等。
1.避实就虚
2.移花接木
3.借风行船
总的看来,答尔丢夫的诡辩实际上就是把自 己的罪恶勾当都挂上冠冕堂皇的幌子,这充 分体现了他伪善的特点。他的伪善可谓深入 骨髓,以至于他在撒谎时,自己首先被谎言 感动,然后以及其“真诚”的语调打动他人,因
《伪君子》的喜剧技巧
《伪君子》之所以是不朽的,在于莫里哀的喜剧遵从了古典 主义的原则,却并不墨守成规。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家要遵从 “ 三一律”的创作法则,这对于莫里哀来说是有些束缚手脚的 , 因为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限制毕竟容易导致形式与内容 的单一乏味。可莫里哀不愧为大师,他在艺术处理方面自有
方法,多少弥补了“三一律”的束缚带来的不足.
二、隐含意义
1、从奥尔贡受骗我们可以看出教会的虚伪, 打着宗教虔诚的口号,骗取钱财,蛊惑人 心,作者莫里哀的目的是让人们远离虚伪 的教会。 2、揭示了以奥尔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狭隘 性和妥协性,作者莫里哀希望资产阶级能 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再受害。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

关于《伪君子》的文本赏析内容提要:《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法国文学史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的戏剧研究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经典。
关于此剧的研究文章多不胜数,但笔者发现多数文章研究虽极其深入,但是缺少对文本整体性的把握,不利于对原文的理解。
本文拟从作品结构,扁形人物塑造,创作艺术手法,以及作品喜剧体现悲剧性四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希望对读者理解《伪君子》一剧有所帮助。
关键词:莫里哀伪君子三一律扁形人物讽刺喜剧悲剧性一、�Α叭�一律”的运用何谓“三一律”?“三一律”是指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结构原则,即戏剧创作要遵循“时间一律”,“地点一律”,“行动整一律”三点,布瓦诺的《诗艺》发表于1674年,晚于莫里哀的《伪君子》高乃依的《熙德》以及拉辛的《安德洛玛刻》,可见文艺理论后于创作,所以与其说“三一律”的运用导致文学创作格式化、类型化、僵化,不如说“三一律”对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而言并不是束缚,而是使其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最好形式。
、“时间一律”莎士比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一律”反叛者,但作为文艺上的唯理主义,古典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理性、秩序与法则来纠正文艺复兴以来过分强调个性解放、否定秩序、艺术形式杂乱的现象。
但这种严格的限制也使剧作家们感到难以施展,“时间一律”也因此最难遵守。
但是纵观全文,莫里哀基本上做到了将《伪君子》的剧情控制在一天之内。
全剧每一幕与每一幕之间,每幕中每一场与每一场之间,衔接得非常紧密巧妙,不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之感,作家巧妙地将时间紧凑起来,让观众感觉情节是与看剧时本身所处时间同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
这样,就在既遵守“时间一律”的同时又尽量扩大了剧中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剧作家也就能得以施展。
例如第一幕第三场中,大家正在谈话,达米斯话没说完,桃丽娜说道:“他回来了”,紧接着便是第四幕奥尔贡的出场,这就构成了完美的衔接而让观众减少时间流逝之感。
同时,为了避免戏剧局限在果断的时间内而显得僵化,作家还运用人物的语言来扩大整剧的时间跨度,而不用舞台上具体表现出来。
浅谈《伪君子》

浅谈《伪君子》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部十分生动有趣的喜剧,故事篇幅虽短,但语言精辟,内容生动,主题深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主人公答尔丢夫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他的十分“高明”的骗人伎俩使得富商奥尔贡及其母亲对他十分信赖。
奥尔贡对他十分痴迷,他被答尔丢夫的虚伪蒙蔽了眼睛,竟要亲手撕毁女儿已经定下的婚约,要把她重新许配给答尔丢夫。
但答尔丢夫看上的却是奥尔贡的续妻欧米尔,当欧米尔为了女儿的婚事想向答尔丢夫求情时,他对欧米尔诉说了自己的爱恋。
他的虚伪无耻被奥尔贡的儿子达米斯看见,盛怒之下,他把事情告诉了刚好走来的父亲,但答尔丢夫使用苦肉计再一次赢得了奥尔贡的信任。
不仅如此,他还用计谋使奥尔贡赶走了亲生儿子并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
转眼间,他从一个贫困的教士变成了一个富翁,他获得了奥尔贡的全部财产。
最终,欧米尔巧施计谋,使奥尔贡亲眼看见答尔丢夫向自己调情的丑态。
奥尔贡终于醒悟,要把答尔丢夫赶出去。
答尔丢夫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目。
为了报复,他把奥尔贡藏匿的政治犯文件向国王告密。
但英明的国王早已看出破绽,他故意假装相信了答尔丢夫,但早已设下布局,在答尔丢夫回去逮捕奥尔贡时命人就地捕捉了他,并赦免了曾经功勋卓著的奥尔贡。
奥尔贡十分感激不计前嫌的瓦赖尔,重新把女儿许配给他。
故事便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伪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和欺骗性。
主人公答尔丢夫即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他披着虚伪的外衣,口中宣扬“苦行主义”。
他时常带着教鞭和苦行衣,但一顿能吃下6个人吃的东西,他养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
作者在这里巧用笔法,极大地讽刺了答尔丢夫的虚伪。
若是一个真正的苦行者,那日子肯定过得十分清苦,哪来这一身的肥肉?他当众把募捐来的钱施舍给穷人,忏悔不该弄死一只跳蚤,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奥尔贡的好感,因此才有混入奥尔贡家的机会。
他表面上仁慈正义,但实际上却内心狠毒狡诈。
被揭穿后,他不念恩情,竟狠心报复,想置人于死地。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典主义文学是17 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 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三一律” 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 ,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 ,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 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 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评析莫里哀与他的《伪君子》

《伪君子》的评析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三一律”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著作。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莫里哀是沿用了古典主义一贯的“三一律”创作方法,这使得整个场景布局简单,情节也紧凑,是莫里哀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传承。
这部戏剧有的地方情节搞笑,不论结尾是否勉强,都是以喜剧的形式收场的。
但是,由舞台表演起家的莫里哀太知道了,悲剧的震撼效果要远远比喜剧大得多,于是在奥尔恭差一点被答丢夫算计得倾家荡产的情节之中,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当时的悲惨情景描绘在观众们的眼前,使人精神上产生极大的共鸣。
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意蕴下的喜剧,即表达了莫里哀对人生对理想的美好期待,又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黑色幽默,莫里哀戏剧中的喜剧成份是作为情节的一部份而存在的,因此它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反衬悲剧部份的深刻性,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伪君子》这部剧丝毫不给人突兀的感觉,反而显得情节跌宕紧凑,故事耐人寻味。
浅析莫里哀的《伪君子》

《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原名约翰巴蒂斯特伯克兰,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戏剧的奠基人。
伪君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伪君子主要讲的是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听信了小人答尔丢夫假话,把答尔丢夫当成圣人,并自己的一切秘密及财产交给他。
答尔丢夫不但靠自己的花言巧语令奥尔贡把揭露真相的儿子赶出了家门,而且还骗得奥尔贡把女儿嫁给他。
最后,由于答尔丢夫对奥尔贡的妻子图谋不轨,奥尔贡终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可是答尔丢夫已经拥有奥尔贡的房产,并且掌握了能置奥尔贡于死地的证据。
然而英明的王爷发现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阴谋,不但免了奥尔贡的罪,而且还把答尔丢夫送进了监狱。
整个故事至此圆满地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
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特点而露了马脚。
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
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
例如在文中,欧米尔——奥尔贡的妻子假意爱上了答尔丢夫并且表示没有勇气违抗上帝做出这种事时,答尔丢夫说:“有一种学问,它可以用动机的纯洁来补救行为上的恶劣。
这里有种诀窍,太太,我可以慢慢教给您;”,又说奥尔贡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他们的谈话他还认为是给他“增光露脸”。
可见其的不顾廉耻。
从此,答尔丢夫的名字就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同义语。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
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答尔丢夫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答尔丢夫嘴脸。
在同答尔丢夫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文中另一个主要的人物,不是奥尔贡,也不是奥尔贡的儿子女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君子》的评析
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
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
“三一律”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著作。
2、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省的落魄贵族,流落巴黎寻找发财机会。
当时,外省有不少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莫里哀后来在《贵人迷》中再次描写到这样的骗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在《伪君子》中,为了答尔丢夫的出场,莫里哀特地设计了两幕没有主人公答尔丢夫的戏,在这两幕戏中充斥着奥尔贡家人的争吵与矛盾,而这争执的原因就是还未出场的答尔丢夫。
关于答尔丢夫,奥尔贡的家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以柏奈尔夫人为代表,认为他是一个“圣洁的人”;而桃丽娜和达米斯。
则认为其是一个“卑劣”“虚伪至极”的人。
随着第三幕的拉开,谜团被慢慢揭开:答尔丢夫一上场,就对仆人劳朗说:“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让人看到达尔杜弗是一个多么无私的君子。
然而,他的行为却无一不证明着这个人极端伪善的本质。
纵使他一再的对外宣称自己的苦行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极度贪婪,有旺盛的口腹之欲:他的食量有六人之多,一个人可以“吃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看到桃丽娜就掏出一条手帕让她盖住胸部,因为“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
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不但接收奥尔贡提出的他与玛丽亚
娜的婚事,企图拆散玛丽亚娜和她的未婚夫瓦尔赖;挑拨奥尔贡与达米斯的父子关系,获得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更过分的是他还勾引奥尔贡的妻子欧米尔;在自己的伪善面纱被撕下之后就无耻的陷害奥尔贡一家……种种行为表明答尔丢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
在整部喜剧中,达尔杜弗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变化或领悟,毫无个性可言。
他在整出戏剧的中的表演就是为了表现伪君子这一人类共有的虚伪本质。
他性格完全单一,一直伪善,没有任何其他的特点,可见达尔杜弗被模式化了,是所有伪君子的典型代表②。
3、喜剧手法与闹剧手法的密切结合
戏剧第四幕第五场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是富于喜剧色彩的安排。
达尔杜弗的表白愈是坦率,就愈是令人发笑,因为观众知道他的话都被奥尔贡听到了。
欧米尔既在对达尔杜弗讲话,也是在对丈夫讲话,而且为了让伪君子暴露,设法挑逗他,以便让丈夫觉悟。
她和达尔杜弗在捉迷藏。
可是这回奥尔贡倒是沉的住气,始终没有露面,急的欧米尔又是咳嗽又是敲桌子,提醒丈夫她是在做戏。
最后,奥尔贡等达尔杜弗出去张望之际钻了出来,藏在妻子背后,直到达尔杜弗动手脚,才迎上去,让达尔杜弗吻个正着,至此,喜剧效果也达到高潮。
三、写作立场
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写作立场可以从三方面来解析。
第一,对以达尔杜弗为代表的宗教人士,没落贵族的伪善恶习的赤裸裸的揭露和讽刺。
③这样的写作立场在作品《唐璜》、《恨世者》中也有体现。
这类作品
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教徒、没落贵族,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虚
伪,作者对此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第二,对资产阶级的贪婪、愚昧、虚荣等劣根性的开导式的嘲讽。
④奥尔贡结交达尔杜弗是因为其自称是虔诚的教徒,而且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不惜把自己
的女儿嫁给他。
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三,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热情赞美。
在《伪君子》中,仆人桃丽娜社会地位不高,但却很聪明,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言善辩,替人打抱不平,为人真诚,
善良可爱,光鲜照人。
莫里哀是一位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作品《伪君子》符合“三一律”的要求,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写作立场清晰明了。
他本人是古典主义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古典主义作品的典范。
参考文献:
①、②:刘浥泓《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莫里哀的<伪君子>文学评析》》
③、④:张炜、李晓卫《从<伪君子>解读莫里哀的写作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