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伪君子》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伪君子》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莫里哀类型:诗体喜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64年。
《伪君子》

• 《伪君子》就是根据这一戏剧规则创作的,全剧共五幕, 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天之内发生,情节发生只在奥尔 贡家这唯一地点,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这 一点上。
• 2、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 除了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外,最主要是从语言入手,通 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不但令读者、观众发笑,还鲜明地突出 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 再次,作者还通过舞台布臵和动作来表现人物。通过人 物夸张性的、富有戏剧性的动作,使人物性格中的戏剧性 因子闪现出耀眼的光芒。为了造成强烈的讽刺和揭露效果, 作者甚至把答尔丢夫的伪善予以高度的夸张,不但使人物 鲜明生动,也使人物成为一种品格的化身,即类型化人物。
生平
1662.1.5 生于巴黎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1643 组成“盛名剧团”演出 1644 取艺名为莫里哀 1645-1658 带领剧团在法国外省巡回演出 1659起 受路易十四赏识,创作高潮期 1662 与比他小20岁的妻子结婚 1673.2.17 带病表演《无病呻吟》,演出完毕 后几个小时后,莫里哀与世长辞
莫里哀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 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 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 –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 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 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 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 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 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 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莫里哀的伪君子

为了后世法国戏剧创作的典范之一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伪君子》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该 剧的形象和情节被广泛引用和改编,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
电影、电视剧的灵感来源之一
对现代戏剧的影响
2
及时制止。这时,奥尔贡才如梦初醒,认识到答丢夫是个伪君子
3
第三幕:奥尔贡决心揭露答丢夫的真面目。他通过桃丽娜向索菲亚和玛丽 雅娜说明真相。她们不相信父亲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在多次劝说无果之后,
奥尔贡决定采取法律手段
第四幕:法庭上,答丢夫巧言令色,企图逃脱罪责。但桃丽娜以自己的勇 敢和机智,揭露了答丢夫的罪行。最后,法官判决将答丢夫驱逐出城,并
《伪君子》中的戏剧手法
01
人物形象塑造
答丢夫的形象是该剧中最重 要的角色之一。他以自己的 虚伪和欺骗手段,骗取了奥 尔贡一家人的信任。然而, 最终他的真面目被揭穿,暴 露出了他的罪行。这种通过 描绘人物形象来展现其内心 世界的写法,是莫里哀戏剧 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02
情节安排
该剧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答丢夫的伪装和欺骗行为贯 穿始终,使观众对他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当 他的真面目被揭穿时,观众 也会感到震惊和失望。这种 情节安排不仅增强了戏剧的 吸引力,也使观众更容易产 生共鸣
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人
奥尔贡
奥尔贡是本剧中一个比较单 纯、幼稚的角色。他对答丢 夫的虔诚深信不疑,对宗教 的信仰也十分执着。然而, 由于他的幼稚和缺乏判断力, 最终被答丢夫所欺骗。奥尔 贡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 一些人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和
缺乏判断力
桃丽娜
莫里哀《伪君子》

《伪君子》最初上演遭到贵族、教会势力的反对。 莫里哀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才使得全剧公演。 第一次演出/禁演:1664.5.12 第二次演出/禁演:1667.8.5 第三次演出:1669.2.5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达尔丢夫:宗教骗子,无赖,伪善,狡猾,狠毒, 贪图安逸,内心淫恶,虚伪,表里不一,假仁假 义 奥尔恭:刚愎自用,顽固横暴,专制,轻信迷信, 愚昧偏狭,幡然醒悟 桃丽娜:眼光锐利,思维敏捷, 作风泼辣,不畏强权,反封建, 民主思想(低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一、作者简介
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 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 喜剧的首创者。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外祖 父常常带他看戏。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 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 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 动手创作剧本。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 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终年51岁。
揭露了天主教会封建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伪 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成性。 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 危害性。 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取材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 和社会批判精神。
奥:可怜的人!
桃:两个人现在总算都好啦,我先去禀报太太,说您听见她病好了,有 多关切。
(二)第一次对话
答尔丢夫:(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 哎哟!天啦,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 把这块手帕接过去。 桃丽娜:干什么? 答尔丢夫:把你双乳遮起来,我不便 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 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 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 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 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 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
外国文学第12章 《伪君子》

9
莫里哀虽然站在古典主义的立场,但是他从来 没有完全沉溺到古典主义的学说里;恰恰相反,他 一开头就对古典主义保持着独立的立场。他和古典 主义诗学的等级和艺术局限性是格格不入的。在莫 里哀的两个独幕喜剧———《夫人学堂的批评》和 《凡尔赛的临时演出》中(这两个喜剧是由于围绕 着他的剧本《夫人学堂》展开热烈论战而写的), 他坚决反对古典主义戏剧体裁的等级区分,否定当 时流行的所谓悲剧优于喜剧的见解,他宣布说,创 造好的喜剧要比创造悲剧难得多,因为“使正经人 发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评论文章 《〈伪君子〉里的场景与背景》节选 过去有研究者认为,在莫里哀的戏剧中场景和 背景是无关紧要的。在《〈伪君子〉里的场景与背 景》一文中,昆汀· M.霍普分析了《伪君子》的 场景和背景,认为它们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古典 主义的剧场里,场景和背景的作用在拉辛的戏剧中 所受到的关注要远比在莫里哀的戏剧中多。拉辛大 多数的悲剧里的情节都是不能与某些表现力强的背 景分开的:比如祭坛、神殿、大海、海港、迷宫、 苏丹皇妃们的闺房,以及一个仿佛囚禁了其居住者 的宫殿。
7
场景和背景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不如在莎士比亚 的喜剧中那么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性。而且,地点、 气候、季节,以及其他一些围绕着一出戏剧的环境 因素,在古典主义的剧院里很明显地没有在强调地 方特色的浪漫主义的剧场和强调人是环境产物的自 然主义的剧院里那么重要。就算要问莫里哀喜剧里 的地点主题是否存在,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一出 戏剧必然是发生在某个地方,而且故事情节的必然 性通常都需要涉及一些地点和背景。
5
在拉辛的戏剧里,场景还有着一种唤起情感的 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之为回忆起一个黑暗的过去 或者预言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就像《安德洛玛克》 的过去是火烧特洛伊,《米特里达特》虚幻的未来 则是罗马帝国。拉辛的很多最值得记忆的台词往往 都能唤起或者暗示场景。这些对于场景的有声望的 暗示,更多的是属于英雄探险的世界以及宏伟的帝 王将相的世界,而不属于喜剧的设置。当然,场景 在喜剧里也是重要的。我们只要回忆一些莎士比亚 的喜剧,比如《冬天的故事》里的地点就在宫廷和 乡村之间移来换去。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读后感《〈伪君子〉读后感》读完莫里哀的《伪君子》,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充满讽刺与荒诞的奇妙之旅。
这部作品里的达尔杜弗,那可真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伪君子”形象。
他表面上装得无比虔诚,嘴里念叨着宗教的箴言,可背地里却干着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就说他刚出场的时候吧,穿着那一身破旧的长袍,摆出一副苦行僧的模样,声称自己已经把世间的一切虚荣都抛在了脑后。
他对奥尔恭一家那叫一个热情,特别是对奥尔恭,那谦卑的态度,那恭敬的言辞,让奥尔恭简直是把他当成了圣人。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达尔杜弗的真面目就一点点地暴露出来了。
他先是对奥尔恭的妻子百般勾引,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在没人的时候,那眼神、那表情,哪里还有半点虔诚的影子?全是欲望和贪婪。
还有他对待奥尔恭的财产的态度,那叫一个心急。
表面上说着钱财乃身外之物,可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怎么把奥尔恭的财产据为己有。
当奥尔恭决定把所有的财产都送给他的时候,他那假装推辞,实则迫不及待的样子,真是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他的阴谋被揭穿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羞愧和悔恨,反而还在那里狡辩,试图继续蒙混过关。
他的那些借口和谎言,简直是漏洞百出,可他却还能说得振振有词,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乏像达尔杜弗这样的“伪君子”。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人。
那是在一次社区的活动中,有一个人表现得特别积极,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嘴里说着各种好听的话,什么要为社区做贡献啦,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啦。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可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可后来慢慢发现,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想要在社区里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从而在选举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他在背后搞小动作,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
对于那些对他有好处的事情,他就抢着去做;对于那些麻烦的、没有好处的事情,他就躲得远远的。
当有人发现了他的真面目,指出他的问题时,他也是百般抵赖,还试图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伪君子》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塑造:《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明而富有个性。
莫里哀通过细腻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展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伪君子。
他们有虚伪的面孔、狡猾的心思,表现出矛盾的情感和行为。
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为戏剧增添了趣味和张力。
喜剧效果:《伪君子》是一部喜剧,莫里哀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将社会现实中的虚伪和荒谬暴露出来。
他通过对伪君子的揭露和嘲讽,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笑声。
喜剧效果既使观众得到欢乐,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伪君子》关注的是社会伪善现象,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伪面孔。
莫里哀通过戏剧展示了社会中各种不同层次的伪君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引起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运用了精彩的对话和台词,充满机智和智慧。
对话内容生动有趣,语言幽默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莫里哀卓越的文学才华。
通过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莫里哀成功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冲突。
深刻的道德思考:《伪君子》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戏剧,它也提供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伪君子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莫里哀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并对真诚和道德价值进行了探索。
这种道德思考使得《伪君子》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性戏剧,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伪君子》以其人物塑造、喜剧效果、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话和台词的精彩构思以及深刻的道德思考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为莫里哀的作品增添了光彩,并对戏剧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要情节梗概
《伪君子》又译《达尔丢夫》或《达尔杜弗》。 (建议:《莫里哀戏剧六种》,李健吾译,上海译文2008年版本。
柏奈尔夫人 欧米尔(续弦) 克雷央特
奥尔恭
达米斯 达尔丢夫
(妻舅)
玛丽亚娜
瓦赖尔 (情侣) 桃丽娜(侍女)
情节:争吵、毁婚、露馅、反目、报复
四、主要人物形象
虔诚(表面)
伪பைடு நூலகம்(实质)
《可笑的女才子》
本剧嘲笑巴黎贵族社会故做风雅的浮夸风气。两 个从外省来到巴黎的资产阶级女子玛德隆和卡多丝, 崇拜贵族社会咬文嚼字,故做风雅的沙龙风习,装腔 作势,满口雅语,受到两个冒充贵族的仆人的捉弄。 她们为自己有一个市民父亲感到惭愧:“我真替 他惭愧。我很难相信我是他的亲生女儿,我想总有一 天会发生一件意外的事,把我的本来的高贵的出身发 现出来。”
桃:他用过晚饭,有了困的意思,就走进他的房间,立刻躺到暖暖和和 的床上,安安逸逸,一觉睡到天明。 奥:可怜的人! 桃:太太临了听了我们的劝,决定叫人给她放血,紧跟着没多久,她就 觉得好多了。 奥:达尔丢夫呢? 桃:他照样精神抖擞,为了抵偿太太放掉的血,滋补他的灵魂,抵抗所 有的罪恶,早点的时候,喝了满满四大杯的葡萄酒。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 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从当 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 作剧本。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 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终年51岁。
莫里哀的声誉
莫里哀生前写剧讽刺宗教,得罪了教会。死后教会不准 他的遗体安葬在教会墓地。经莫里哀的妻子向国王求情, 准予安葬在公墓围墙外面的乱坟堆。他的坟墓被教会挖掉。 巴黎人民爱戴莫里哀,民众打着火把为他送葬。 法兰西学院在莫里哀身前不承认他的业绩。在莫里哀获 得世界声誉后,在学院大厅塑了莫里哀的半身石像,下面 写着:
苦修
贪吃贪睡
圣人
好色、阴险狠毒
清贫
贪财
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
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 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 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 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社会)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 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 教倾向。
缺陷:1. 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 ,无法展示广阔的社会风貌。
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不丰富。 3.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莫里哀的创作
莫里哀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30年,创作喜剧近30
部。 一、风俗喜剧(1659-1663) 嘲笑社会浮夸风气,抨击封建道德和夫权思想。 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
作
品
《冒失鬼》《情怨》 《可笑的女才子》 《太太学堂》
《伪君子》 《堂璜》 《恨世者》 《吝啬鬼》 《史嘉本的诡计》 《贵人迷》《没病找病》
二、创作背景:禁演与反禁演
《伪君子》最初上演遭到贵族、教会势力的反对。莫 里哀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才使得全剧公演。 第一次演出/禁演:1664年5月12日。剧本只有三幕, 莫里哀在凡尔赛宫演给路易十四看。受到教会的攻击。路 易十四的忏悔教师、巴黎大主教亲自出面向国王提出控告。 保守势力的代表王太后也反对《伪君子》的演出。路易十 四不得不下令禁止公演。有一次国王问孔德亲王,人们为 什么对莫里哀的《伪君子》这样不满?孔德亲王回答: “莫里哀戏里演的就是他们本人,所以他们就不能忍受。”
教会并不罢休,贴出告示,凡看《伪君子》或听这出戏朗诵 的人,一律驱逐出教。所以一时间再没有人敢看《伪君子》,莫 里哀气得大病一场。
第三次演出:1669.2.5
1669年1月,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缔结“教会和平条 约”,宗教迫害有所收敛。莫里哀抓住时机,第三次向国 王上《陈情表》,请求撤销禁演《伪君子》的成命。路易 十四批准了这一请求。 1669年2月5日《伪君子》正式公演,莫里哀取消了第 二稿的修改,恢复了原样,主人公又叫答尔丢夫,只是答 尔丢夫的装束由僧侣黑袍改为世俗的打扮。
奥:可怜的人!
桃:两个人现在总算都好啦,我先去禀报太太,说您听见她病好了,有 多关切。
(二)第一次对话
答尔丢夫:(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手帕) 哎哟!天啦,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 把这块手帕接过去。 桃丽娜:干什么? 答尔丢夫:把你双乳遮起来,我不便 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 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 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 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 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 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
《贵人迷》
本剧讽刺贵族社会附庸风雅。大富商茹尔丹想当贵族, 当不了本国的贵族,就做土耳其的假贵族。他要哲学老师 为他写情书造句: 美丽的侯爵夫人,你的美丽的眼睛我爱得要死。 我爱得要死,美丽的侯爵夫人,你的美丽的眼睛。 你的美丽的眼睛我爱得,美丽的侯爵夫人,要死。 要死你的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侯爵夫人,我爱得。 爱得你的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侯爵夫人,我要死。
华山派掌门“君子剑”岳不 群 ——金庸笔下的“伪君子”
学习目标:
了解莫里哀及其创作情况; 掌握《伪君子》的情节内容、主要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答尔丢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普遍意义。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情节梗概 四、人物形象
五、艺术特色
六、拓展与练习
一、作者简介
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 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 剧的首创者。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外祖父 常常带他看戏。
奥尔恭的盲目崇拜
达 尔 丢 夫 的 贪 吃 贪 睡
奥尔恭:盲目崇拜、不辨真假、一意孤行、迂腐 桃丽娜: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聪明、机智、勇敢 达米斯:急躁 玛丽亚娜:懦弱、无主见
名家评价
伏尔泰:《伪君子》“暴露了伪善行为的一切丑恶, 起过许多良好的作用。” 普希金:“《伪君子》是不朽的,它是喜剧天才最 强烈的紧张劳动的果实。” 别林斯基:“一个能够在伪善的社会面前狠狠地击 中虚伪这条多头毒蛇的人,就是伟大的人物!《伪君子》 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忘记的!”
第二次演出/禁演:1667.8.5
《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莫里哀为了公演时减少 阻力,对剧本做了一些修改,将宗教人士答尔丢夫改为半僧半俗 的巴纽夫,然而遭到最高法院院长的禁止,他派出警察将观众赶 出剧场,然后封闭大门。
莫里哀当即派人去最高法院交涉,并上书国王,请求支持。 他说:“如果答尔丢夫之流得逞,那我就无须在想写喜剧了。” 国王接到莫里哀的陈情表,见双方态度都很强硬,不敢明确表 态 ,把事情拖了下来。
《悭吝人》
本剧揭露资产阶级拜金 主义的本性,取材古罗马喜 剧《一坛黄金》。刻画了一 个爱财如命的富商、高利贷 者阿巴公。
阿巴公是一个典型的吝 啬鬼。半夜起来偷吃自己牲 口的马料。见面打招呼: “我借给你一个早安。”
三、舞剧喜剧与滑稽剧(1670-1673)
嘲笑贵族资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 风格轻松揶揄 代表作: 《贵人迷》、《没病找病》(《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
拓展与思考:
1、《伪君子》艺术特色。 2、“伪君子”与“真小人”哪一个更可怕? 3、莎士比亚与莫里哀喜剧的异同。
【作品评析】 艺术特色
1.成功的间接描写。
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冲突集中,层次分明 。 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
4.喜剧中插入悲剧因素,使喜剧冲突更加紧张尖锐 。
5. 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 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 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丢夫的总和。”
电影改编《达尔丢夫》
电影改编《答尔丢 夫》(Tartuffe,德国 导演:F.W.茂瑙, 1926):这是早期黑白 片,默片,导演依靠音 乐和173段对白字幕来 演绎莫里哀的《伪君 子》。
(三)达尔丢夫贪色
与欧米尔说话,总要动手动脚,却表示:“我对您可并没 有丝毫恶意,却多半是由于一种热忱的冲动。” 紧握对方的手 指尖,“只是因为我热烈得太过分了。”把手放在对方膝上, 只是“摸摸您的衣服,这料子多么绵软!”对方将椅子退后, 他就将椅子前移,伸手去摸对方的帽子,口里叫道:“天啊! 这花边可真细致,现下的手工活可说是巧夺天工” “您那美丽 眼光包含着的无法形容的温暖击退了我内心顽强的抵抗;禁食、 祈祷、眼泪,任什么也抵挡不住这种温柔,我的全部心愿都移 转在您的美貌多姿上面。”(三幕三场)“一种芳香川流不息 地输进了我的全身毛孔里面。”(四幕五场)
富商阿诺德向他的养女阿妮斯灌输封建道德,想把她 培养成一个百依百顺愚昧无知的理想太太。他说: “但愿她是愚昧无知到极点。只要她会祷告上帝,爱 我,织织缝缝也就够了。” 阿妮斯不服,爱上了年轻人贺拉斯,与之结婚。夫权 思想破产。
二、讽刺喜剧(1664-1669)
讽刺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 代表作:《伪君子》、《悭吝人》。
咬文嚼字的语言
镜子:“丰韵的顾问”。 椅子:“谈话的舒适”。
跳舞:“赋予我们脚步的灵魂”。
玛德隆:“快点把‘谈话的舒适’搬来。”
卡多丝:“先生,您不要这样坚决拒绝这张靠背椅 的请求啊,它向您伸着双臂已经有一刻钟了;稍稍 满足一下它想拥抱您的意愿吧。”
《妇人学堂》
本剧提出了婚姻问题,妇女地位、女子教育问题,抨 击夫权思想。
《史嘉本的诡计》
本剧歌颂仆人的聪明才智。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仆 人与主人地位平等,他们很有见解,站在正义一边,胜 利总是属于他们。 史嘉本是个仆人,他设计从两个老财迷父亲手里骗 到钱,帮助自己的小主人。他是一个平民英雄,比主人 高尚、能干,见义勇为。 本剧充分体现了莫里哀喜剧的人民性,受到巴黎人 民的欢迎。
(一)奥尔贡向桃丽娜打听家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