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读书笔记
《伪君子》读书笔记中文400字

《伪君子》读书笔记中文400字
《伪君子》是一部非常具有深度和思考价值的作品。
它揭示了人类的心理变化,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本书的主人公小罗伯特是一个内心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伪君子的人。
但是,他被外表的限制所束缚,他永远都不能释放他内心真正的自我。
小罗伯特通过他对社会文明的反叛,试图用自己仅存的灵魂,寻找自我真实的归属感。
充满政治思考的他,大胆地把自己内在的想法浓缩到文字里,以此来表达他的立场,由此也能够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他的内心状态。
如果说,小罗伯特找到了他自己的真实,那么,书中的主旨也就自然的显现了出来:人们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抛开社会规范,勇于发问自己内心的真实,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挚的伪君子的精神。
伪君子读书笔记

伪君子读书笔记伪君子读书笔记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伪君子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伪君子读书笔记1法国的古典主义是17世纪形成并繁荣的,而《伪君子》的创作背景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
《伪君子》又名《答儿丢夫》是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答儿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全剧讲述了答尔丢夫这一伪君子,以教士的身份进行一系列的欺诈伪善行为,最终被揭穿的故事。
《伪君子》这篇在当时社会反复遭禁的“人间喜剧”作品,却是真是的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针砭时弊,具有极高的战斗力,矛头直指教会的虚伪性和危害性。
让人读起来不觉感到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的滑稽可笑,令人深思。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主人公答儿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贵族,后来破落了,流落到巴黎后,他利用宗教来谋出路。
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的过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儿恭的信任。
这种虚伪的外表和他的实际情况是根本不相配的。
从外貌上看,他“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没有一点苦行者的样子。
桃丽娜早就指出: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
在奥尔恭家,他一个人能吃六个人吃的东西,每天大嚼松鸡和羊腿,酒足饭饱之后,在睡意绵绵中走到自己房间,躺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答儿丢夫出场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勾引欧米尔,行为被发现,反而嫁祸于人,结果使愚蠢的奥尔恭受了骗,反把自己的儿子赶出家门。
最后当虚伪骗不了人的时候,他就露出凶像,他串通法院,以执行“契约”为名,要赶走奥尔恭,还向国王控告奥尔恭是政治犯,妄图把他置于死地,达到永远霸占他的财产的目的。
幸亏国王明察秋毫,将答儿丢夫绳之以法。
一、《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服从与塑造答儿丢夫伪善的性,并且还一系列典型形象。
首先,答儿丢夫是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他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伪君子》读书笔记读后感

《伪君子》读书笔记《伪君子》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于1664年首演。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对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伪君子的真面目。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一、框架与重点内容《伪君子》共分为五幕,每幕都有多个场景。
整个故事发生在巴黎市中心的一座贵族府邸中。
主要人物有:奥尔贡、玛丽亚娜、达达朗、赛丽曼娜和克雷央特。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奥尔贡被一个伪装成虔诚基督徒的骗子所迷惑,对他崇拜有加。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骗子,奥尔贡不惜与女儿的反对方进行斗争。
最终,奥尔贡揭穿了骗子的真实面目,并意识到自己被伪君子所欺骗。
二、重点金句在《伪君子》中,有许多精彩的对白和金句。
其中,我最为喜欢的一句是:“上帝赋予人理智,而人类往往在最荒唐的时刻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
”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觉得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愚蠢和局限性。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
三、读书心得在阅读《伪君子》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部作品对于人性的揭示和批判。
莫里哀通过奥尔贡和达达朗这两个角色,揭示了人类对于权力和欲望的追求是如何扭曲他们的判断力和良知的。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伪君子,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善于利用别人的善良和虚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学会看透人性的复杂性和欺骗性。
此外,《伪君子》也让我思考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情感所左右,而忽视了理智的重要性。
然而,正如莫里哀所言,“上帝赋予人理智,而人类往往在最荒唐的时刻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情感所左右。
四、推荐同类图书及作者《人类群星闪耀时》(作者:刘慈欣):这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人类在面对未来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读后感《〈伪君子〉读后感》读完莫里哀的《伪君子》,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充满讽刺与荒诞的奇妙之旅。
这部作品里的达尔杜弗,那可真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伪君子”形象。
他表面上装得无比虔诚,嘴里念叨着宗教的箴言,可背地里却干着各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就说他刚出场的时候吧,穿着那一身破旧的长袍,摆出一副苦行僧的模样,声称自己已经把世间的一切虚荣都抛在了脑后。
他对奥尔恭一家那叫一个热情,特别是对奥尔恭,那谦卑的态度,那恭敬的言辞,让奥尔恭简直是把他当成了圣人。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达尔杜弗的真面目就一点点地暴露出来了。
他先是对奥尔恭的妻子百般勾引,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在没人的时候,那眼神、那表情,哪里还有半点虔诚的影子?全是欲望和贪婪。
还有他对待奥尔恭的财产的态度,那叫一个心急。
表面上说着钱财乃身外之物,可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怎么把奥尔恭的财产据为己有。
当奥尔恭决定把所有的财产都送给他的时候,他那假装推辞,实则迫不及待的样子,真是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他的阴谋被揭穿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羞愧和悔恨,反而还在那里狡辩,试图继续蒙混过关。
他的那些借口和谎言,简直是漏洞百出,可他却还能说得振振有词,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乏像达尔杜弗这样的“伪君子”。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人。
那是在一次社区的活动中,有一个人表现得特别积极,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嘴里说着各种好听的话,什么要为社区做贡献啦,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啦。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可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
可后来慢慢发现,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想要在社区里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从而在选举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他在背后搞小动作,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
对于那些对他有好处的事情,他就抢着去做;对于那些麻烦的、没有好处的事情,他就躲得远远的。
当有人发现了他的真面目,指出他的问题时,他也是百般抵赖,还试图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伪君子》读后感

《伪君子》这部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这部作品中,莫里哀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伪君子的形象,他的名字就是“达尔丢夫”。
达尔丢夫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的外表看似高尚,实则内心充满了虚伪和贪婪。
他利用他的伪装,欺骗了许多人,包括他的朋友和家人。
然而,他的虚伪并没有逃过莫里哀的眼睛,他用他的笔,揭示了达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莫里哀的笔下,达尔丢夫的形象生动而鲜明。
他的虚伪和贪婪,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伪装,被揭示得无处可逃。
他的行为,被批评得毫不留情。
他的内心,被剖析得深入骨髓。
这样的描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同时,我也被莫里哀的勇气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伪君子的形象是被社会接受的,甚至被一些人追捧的。
然而,莫里哀却敢于挑战这种社会现象,他用他的笔,揭示了伪君子的真实面目,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虚伪和贪婪。
这种勇气,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读完《伪君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伪君子的真实面目,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
同时,他的勇气,也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我相信,莫里哀的作品将会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思考人性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伪君子读后感_心得体会

伪君子读后感_心得体会
《伪君子》是一部由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通过对中国旧社会
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深
受触动,也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伪君子,是指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阴暗狡诈
的人。
他们虚伪地装出一副正直的样子,却在背后进行种种丑恶的
勾当。
这种人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屡见不鲜,他们可能是政治家、商人、官员,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谋取私利,不择手段,让人唾弃。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对伪君子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旧社
会的腐败和黑暗。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这种伪君子的现象在当今社
会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人,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社会
现象。
读完《伪君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社会也
是多变的。
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外表,更不能被他们的伪装所
迷惑。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蒙蔽,更要学会辨别伪君子,远离他们的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伪君子》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明白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才能更好地
面对现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伪君子读后感_心得体会

伪君子读后感_心得体会
《伪君子》是一部揭示人性丑恶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伪君子
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
读完这部小说,让
我深有感触,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中的伪君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表面上看起
来正直、善良,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心机深重、阴险狡诈的人。
他为
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这让我深刻地意
识到,人的表面和内心往往是截然不同的,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外表。
其次,小说中的伪君子也让我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现实生
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善良的人,但实际上却隐藏着自私、虚伪的一面。
这让我明白了,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满了
各种矛盾和冲突。
我们需要学会看清人性的本质,不被表面的伪装
所迷惑。
最后,小说中的伪君子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
们要学会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要学会辨别善恶,看清人性的本质。
同时,也要学会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
轻易被他人的言行所左右。
总的来说,读完《伪君子》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提高对人性的警惕和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能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明智地看待人际关系,不被伪君子所蒙蔽。
伪君子读后感_心得体会

伪君子读后感_心得体会
《伪君子》是一部讽刺现实的小说,通过对人性的揭露和对社
会的批判,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利益时的虚伪和丑恶。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有感触,也有了一些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许是我们身边的人,或许
是我们自己。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言谈,揭示了人们在追求
利益时的虚伪和伪善。
他们表面上道德高尚,内心却充满了欲望和
贪婪。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伪君子。
他们表面上彬彬有礼,内心却阴暗不堪。
他们利用他人,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
我们往往会被他们的伪装所蒙蔽,不自觉地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这
让我意识到,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
同时,小说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善良和正直是多么珍贵。
在伪
君子的世界里,真诚和善良往往会被视为软弱和愚蠢。
但是,正是
这些品质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温暖和信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
应该努力保持真诚和善良,不被世俗的伪装所侵蚀。
总的来说,读完《伪君子》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伪所迷惑;要珍惜真诚
和善良,不被世俗的伪装所侵蚀。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而不是伪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莫里哀《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他擅长在发扬古典主义的同时把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融合进作品里,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着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伪君子》作为莫里哀的代表作,里面蕴含了很多其它剧作家所没有的创作特性,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伪君子》讲述的是一个虚伪圆滑,又自私狠毒的传教士在一个老实木讷的富商家里坑蒙拐骗,最后被发现并受到惩罚的故事。
在叙述模式上,莫里哀沿用了古典主义一贯的“三一律”创作方法,整个场景布局简单,故事情节紧凑,是莫里哀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的传承。
莫里哀是由舞台表演起家,因此他非常明白悲剧的震撼效果要远远比喜剧大得多,于是在奥尔恭差一点被答丢夫算计得倾家荡产的情节中,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当时的悲惨情景描绘在观众们的眼前,使人精神上产生极大的共鸣,而又瞬间转笔,将即将成定论的悲剧转为喜剧的收尾。
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意蕴下的喜剧,由此,既能表达莫里哀对人生理想的美好期待,又非常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那么在这部剧中,莫里哀运用了怎样的艺术特色呢?
一、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真性情
第三幕中,夫人欧米尔为了达米斯兄妹的事情约见答尔丢夫,女仆桃丽娜前去相请,由此答尔丢夫出场与读者见面。
答尔丢夫一出场便是“故意大声地吩咐仆人”,待走到桃丽娜面前后,他的第一个动作便是“赶紧从衣袋里摸出一条手帕”,说“哎哟!天啊!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把这块手帕接过去,把你的胸脯遮起来,我不便看见。
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
这两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在一二幕中作者用大量的对话描述充分的写出了他在寄居家庭里的地位和破坏作用,而这里作者只用两处动作和语言上的细节便将答尔丢夫的伪善本质暴露得淋漓尽致,真可谓“一条手绢出卖了伪君子”。
二、对比烘托显示人物内在性格
如果说答尔丢夫是骗子的典型,那奥尔恭和柏奈尔夫人可以说是愚昧的典型。
奥尔恭虽然是一位富商且曾为国王英勇效力,但他的致命弱点却是盲目迷信,爱听谄媚之语,甚至于“答尔丢夫的芝麻大小的举动,在他看来都像是奇迹”,他的良知被答尔丢夫的伪善深深地愚昧迷惑着,甚至于想要将自己的财产交给这个伪善者。
答尔丢夫和奥尔恭,一个用伪善行骗,一个愚昧且情愿地受骗,两者的强烈对比将内在性格展露无遗。
而另一组鲜明对比则是在女仆桃丽娜和小姐玛丽亚娜两者间,剧中桃丽娜随身为女仆,却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智谋,她机智勇敢,正直善良,大胆大胆泼辣但又不失分寸,可以说是这部剧中正面人物的典型,而相比之下,玛丽亚娜则显得胆小懦弱,他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不敢将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也因此差一点面临与心爱之人分离并被嫁给伪善者的悲剧结局。
桃丽娜与玛丽亚娜的对比也可以说是作者对年轻未嫁的女性形象的认知和分析。
三、夸张描写凸显事件闹剧本质
在第一幕中,柏奈尔夫人在一开场便把自家亲人全部数落了一遍,最后绝不忘强调一个道德典范“答尔丢夫”,而奥尔恭一回家便询问家里发生的事,而他关心的并不是夫人的病情或是亲人的状况,而是答尔丢夫现在的状况,还不停的向克雷央特讲述他和答尔丢夫如何相识,达尔丢夫是如何的完美虔诚,整个就像一财主向人夸耀自家财产如何丰厚。
这一连串夸张的语言描述向观众毫无保留的强调了奥尔恭的愚昧,也与后面奥尔恭发现达尔丢夫丑陋嘴脸后的气愤形成鲜明对比,给这部喜剧蒙上了深深的闹剧色彩。
在第二幕中,瓦赖尔与玛丽亚娜见面本是为了商量如何反对将玛丽亚娜嫁给答尔丢夫,然而两人却为了一句故意说出的气话吵了很久,离开返回又离开,循环多次终于在桃丽娜提醒下开始商量解决方案。
在这里,作者用闹剧的手法夸张的表现了恋爱中青年的心理状态。
四、小环境设计衬托戏剧氛围
在剧中,共出现了三次偷听,而这三次偷听都运用了小环境来衬托氛围,将观众带进可信的环境中。
第一次偷听是奥尔恭与玛丽亚娜谈悔约之事,桃丽娜从小套间里出来偷听;第二次是答尔丢夫向欧米尔求爱,达米斯在小套间里偷听;第三次是欧米尔为揭穿答尔丢夫伪善面孔,让奥尔恭躲在桌子下下偷听。
这三次偷听分别通过小套间和桌子将环境进行分割,使环境与偷听内容互相结合,更能衬托戏剧氛围,尤其第三次偷听,奥尔恭看到答尔丢夫对自己的妻子无礼,看到答尔丢夫的真面目后,他“气呼呼的爬出来一把抓住答尔丢夫”,将他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三次偷听中的小环境描写无一不为这戏剧增添了闹剧氛围。
五、间接描写引导观众进入戏剧状态
在这部剧中,第一幕便出现了几乎所有主体人物,然而作为主要人物的答尔丢夫在第三幕中姗姗来迟,但这并没有影响整部戏剧的代入效果,因为在一开始,作者便通过间接描写将答尔丢夫的形象展露在读者面前。
读者只需阅读第一幕中柏奈尔夫人和奥尔恭对答尔丢夫的吹捧和全家其他所有人对答尔丢夫的憎恶便可以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种间接描写非常好的将答尔丢夫此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在主要人物不出场的情况下将观众快速带入戏剧氛围,同时显得干净利索,为本剧增添了神来一笔。
使本剧显得更有特色,更能出类拔萃。
以上谨是本人的阅读后感,关于莫里哀的这一经典剧作,还有许许多多的特色方面值得探讨,希望在日后能对它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