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更可怕 一辩稿

合集下载

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怕立论

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怕立论

谢谢主席,谢谢在场各位!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真小人比伪君子更可怕。

开宗明义,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辩题的含义。

“真”意为真正的,“小人”指喜欢明争暗斗,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隔岸观火、落井下石之类坏事的人。

小人的特征有喜欢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拍马奉承、阳奉阴违等等,“真小人”顾名思义,是真正的小人,具有小人特征且所做行为卑劣阴险。

“伪”意为假,“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伪君子”则是假的君子,指表面具有君子特征,实质和真正的君子有一定差距,但不一定是小人的一种人。

接下来的立论中,我方将主要就是小人的一类伪君子做阐述,行为达不到小人一类的伪君子可怕程度更轻,所以论证真小人比实质是小人的伪君子更可怕即论证我方观点。

辩题中的“比”和“更”则说明的是一种比较关系,即两者都很可怕,但我方并不否定伪君子的可怕性,只是论证真小人可怕的程度要更深一些。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客观上来看,真小人行动起来无所顾忌,而伪君子有所顾忌,所以真小人的破坏力更大。

著名作家柏杨认为,伪君子迫于道德压力,必须做一些善良举措,还有起码的公共道德和羞耻心。

尽管行善不是伪君子的本意,但他仍然会做一些善意的事情,不会做出大的恶事。

真小人则不然,早已不在乎礼义廉耻的他们,无耻起来毫无约束,肆意妄为,经常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大恶之事,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伤害度远超于伪君子,自然也就更加可怕。

如果用病毒来比喻的话,伪君子只是处在潜伏期,而真小人则是到达发病期了。

潜伏期和发病期的病毒哪一种更可怕呢?自然是后者,也就是真小人更加可怕。

其次,从主观上来看,伪君子有可能发展为真君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社会的良好风气,而真小人则不会。

伪君子按照基本的道德标准和符合礼义廉耻的方式做事,在过程中可能会唤起自己良知的觉醒,从而改变为真君子,但真小人已经不在乎道德规范,又怎么会改变呢?社会方面我们可以做个极端的假设,如果某范围内的人全都是伪君子,这个社会上的基本秩序还维持着,还有可能在过程中感化一些人使其成为真君子,但全都是真小人的话,那这个社会已经彻底小人化,没有道德没有规则没有约束力,也就无药可救。

宁当伪君子不做真小人

宁当伪君子不做真小人

宁当伪君子不当真小人谢谢主席,评委,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开宗明义,真小人即为道德品质低下之人,且容易发现。

而伪君子则为内心品质低下而表面上如君子一般品质高尚之人,相较而言不容易被发现。

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伪君子尽量遵守社会规则,不管他本身愿不愿意。

而真小人的真就体现于眼里没有规则。

两者何者更坏及程度难以比较。

鉴于比较性辩题,因此,在两者本质坏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我方评判的标准是,何者作恶的可能性更大。

我方坚持认为宁当伪君子不当真小人。

首先,伪君子和真小人比较起来更容易“回头”,他们至少在心里还有没有泯灭的良心或者其他做人原则,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要受人不齿的,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那些所谓值得同情或是原凉的真小人就是从外到内都充满罪恶,伪君子在本质上极坏,但是,他们有一个软肋。

那就是,还知道要脸面,在暗地里可以为非作歹,但是在公开的场合,伪君子是不敢胡来的。

伪君子害怕社会舆论的监督,所以只要加强舆论的监督,让伪君子们生活在聚光灯下,他们就没有了作恶的机会。

时间一长,没准转变成好人也说不定呢。

其次,伪君子比真小人更有道德的约束。

伪君子有一个很大的软肋就是好面子,所以他们在表面上将会是道德品质的尊崇者与推行者,甚至有可能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之事,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

然而真小人他们的可恶之处就在于真,毫无廉耻的,赤裸裸的表现自己的恶。

越恶越好,越恶越光荣,恶是天经地义的。

在他们心里毫无道德的约束,也就极大的增加了作恶的可能性。

最后,我想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邪念私欲,完全坦坦荡荡的君子。

人总会有一些难以抑制的私欲,然而君子的可贵之处就是用外在道德约束住他的邪念而不付诸于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伪君子和君子是一样的,只不过君子的道德底线高于伪君子。

那么如果一个伪君子能够控制住自己的邪念便不再是伪君子,而是一个有毅力的君子了。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宁当伪君子不当真小人。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曾经有一个学者在公共场合发出这一观点,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观点认为,“真小人”属于那种扒皮见骨,什么货色一目了然,明显的;而“伪君子”则是扒皮难见骨,层层伪装,隐性的。

隐性的比可见性的危害要大,可见性的可以预防,隐性的不可预防。

再说了,现在不是崇尚“真善美”吗?最起码,真小人这里占了一个真字,勉强算是一种道理吧!所以便有人决定“宁做真小人,不作为君子”了。

果真如此吗?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小人”,什么是“伪君子”。

“真小人”,没有道德束缚,坏事做绝,丧尽天良,什么事都能干都敢干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任何羞愧之心。

对于那些真小人来说,虽然没有伪君子那种防不胜防的阴险,但是善恶、是非之辩在他那里却完全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良知已经泯灭了。

善与恶,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不同。

礼仪廉耻被他当作垃圾一样丢到一边。

人们忍受着恶却不知道那是恶,不知道应该反抗。

就像韦小宝一样,从小就在青楼里长大,因此在他眼里,并不认为那里是一个多么肮脏的地方。

甚至走在街上见到别的女子也会认为是与他娘一样的,在他幼小的心里,人们除了永世沉沦之外,别无所托。

“伪君子”,外君子而内小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伪君子常常会表面得体大方,正派高尚,道貌岸然,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风度,实际上虚伪、卑鄙无耻、不择手段的人。

他可以一面用最肮脏龌龊的语言诋毁你侮辱你,一面又信誓旦旦赞不绝口的向你示好;伪君子是有忌讳的,他至少要使自己的小人行径不至于被马上揭穿,以此稳住民心。

因此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有道德约束的。

岳不群作为小说家金庸塑造的“伪君子”的形像,早已深入民间。

当代的一些国人,可能基于历史原因对于伪君子有着莫名的恐惧,对所有那些宣讲道德仁义、礼仪廉耻、道貌岸然的人都怀着一种佣仆似的惶恐心理。

“真小人”与“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不同的是“伪君子”有一层华丽的外衣,“真小人”彻头彻尾没有遮掩。

真小人伪君子结辩稿

真小人伪君子结辩稿

真小人伪君子结辩稿第一篇:真小人伪君子结辩稿结辩稿谢谢主席。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南部应不应该集中供暖的问题,而我方认为:应该。

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南方人民有对集中供暖的需求。

每年的寒冬,我们都会看到网络上南方人对冷天气的控诉。

而近年来,我们也常看到各地都有“1992年来的最寒冷天气“,”近30年同期最强的冷空气过程“等新闻。

如果供暖不到位,南方的湿冷天气相对于北方来说也更能引发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我们不能用供暖期短这样的数据与北方对比,因为南方的冷,不止与温度有关,还与湿度等指数联系。

所以应不应该供暖?当然应该。

针对今天的辩论,我们有几个问题需要理清。

一个是“能不能做“不代表”应不应该做“。

我们承认,如果按照传统的集中供暖形式,能源问题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所以在开始就已经提出,” 我方倡导一条全新的集中供暖的道路“。

但我们却相信,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三峡建造时最初时不也是有种种困难吗?这些都也许是”不能做“的原因,却不能成为”不应该“做的理由。

其次就是应该供暖,但一定是集中供暖吗?我方在这里讨论时,从头至尾的出发点都是人民的需求。

分户式多是采用空调或电暖气,很容易造成不通风,温度不均等问题影响舒适度。

而扬起的粉尘和病菌更是容易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

其次,这种供暖方式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担的。

相比之下,集中供暖可以避免温度不均,呼吸道疾病的问题。

而集中供暖又可通过政府补贴与企业红利将成本摊平,让更多的家庭可以承担。

所以中国南部应该供暖,也应该是采用集中供暖。

政府应该正视南方的供暖问题,加强补贴,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具将一些南方省份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建设规划,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投入建设资金,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但这不意味着这只是政府的单向支出。

从长远来看,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热源利用效率,降低居民取暖的安全隐患。

其实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所有,都是为人民谋福祉,解决民生需求。

虚伪不是好事辩论稿四辩

虚伪不是好事辩论稿四辩

虚伪不是好事辩论稿四辩虚伪不是好事辩论稿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作为辩论赛的四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舞台上为虚伪不是好事这一立论做出回应。

在我看来,虚伪确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和态度。

我将从道德、社交关系以及自我成长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首先,虚伪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行为。

在我们的社会中,道德价值观是构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石。

虚伪的人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中常常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违背了诚实、正直的道德底线。

与虚伪者接触的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撒谎和虚伪而受到伤害甚至背叛。

长期以往,这些伤害将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真诚的相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远。

因此,我们应该呼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坚守道德原则,远离虚伪的行为。

其次,虚伪会对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社交交往中,人们渴望真实的情感表达和真诚的对待,而不是虚假的掩饰和伪装。

虚伪的行为只会让人感到伪善和违背了真实的沟通。

虚伪往往是因为担心和他人产生冲突或对自己的评价产生负面影响而做出的伪装。

但是,这种伪装只是一时的,一旦被揭穿,就会影响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反,真诚和坦率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只有真诚相待,人际关系才能更加融洽和谐。

最后,虚伪也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一个虚伪的人往往会失去与自身的真实情感和态度相契合的机会。

虚伪者在虚假的面具背后隐藏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长时间下来,他们会失去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意图,我们才能够真实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成长和完善自己。

虚伪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错失前进的机会。

在结束之前,我想强调一点:诚实、真诚和坦率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随意伤害他人的情感或是没有界限地表达自己。

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并适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虚伪是以欺骗为手段的行为,而真诚是一种以真实为基础的价值观。

只有坚守真诚和诚实,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和稳定的社会。

虚伪是好事吗?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虚伪是好事吗?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虚伪是好事吗?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们认为虚伪不是好事。

虚伪是指表面上做出的某种行为或言语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

虚伪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好处,但长远来看,它会破坏人际关系,损害信任,导致社会不稳定。

虚伪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败坏,更是一种社会伦理上的败坏,因此我们强烈反对虚伪。

首先,虚伪会破坏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诚信和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虚伪,就会破坏这种基础。

人们不会相信虚伪的人,也不会和虚伪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虚伪会损害信任。

信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相互合作的前提。

如果人们不能相信对方的言行,就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这样的社会是不稳定的。

虚伪会降低人们对彼此的信任感,破坏社会的稳定。

最后,虚伪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虚伪的人常常会以虚假的言行获取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虚伪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那么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

因此,虚伪不是好事,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虚伪。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们认为虚伪不是好事。

虚伪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问题和困扰。

虚伪的人可能会在一时得到一些好处,但长远来看,虚伪只会让人们失去信任和尊重。

因此,我们强烈反对虚伪。

首先,虚伪会破坏自己的形象。

虚伪的人常常会说一些不真实的话,或者做一些不真实的事情,这样会让人们对他们的品格产生怀疑。

一个虚伪的人不仅会失去信任和尊重,还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和自信。

其次,虚伪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虚伪的人常常会说一些让人听起来很好的话,但实际上却与自己的内心不一致。

这样的言行会让人们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导致社会不和谐。

只有诚实和真实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虚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诚信和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虚伪,就会破坏这种基础。

辩论:真小人VS伪君子 正方

辩论:真小人VS伪君子  正方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个辩题看似关系简单明了,但由于在场各位我相信没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小人和伪君子,同时我们不会被教育如何去做一个真小人和伪君子,换句话说,我们对真小人和伪君子缺乏一个深入的认识。

所以,今天我给大家阐述论点前想先花些时间聊聊真小人和伪君子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我们被教育应该学会互利共赢,因此正常情况下人是不会去做坏事的。

什么是坏事?对社会或他人有害的事情称之为坏事——对自己可是没有好处的哦!好,我们互帮互助的事干多了,好人这次便产生了!但好人会不会干坏事?会!因为我们听说过好心办坏事对不对,但这是无心之失,并且好人知错会改!但社会的发展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人会铤而走险于是心生歹念——通过做坏事来谋取自身利益。

这时我们有2个事实前提需要明确:1现代文明社会对做坏事的惩罚远比做坏事带来的收益要大。

2基于第一个事实,所有想通过做坏事获益的人都不会希望有人知道自己干了坏事。

清楚这两个事实前提后,我们便有真小人和伪君子这两种身份词的诞生,而他们都是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人。

这两身份词都是用来描述这些心生歹念的人。

这里又有一个概念:身份。

身份是指自身以及他人给予的一种社会地位。

要聊身份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概念:叫身份确认!玩过狼人的朋友应该比较好理解,身份的确认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即你个人与社会对你身份认识相统一的过程。

听起来有些绕,我举些例子:我说我是白痴,社会不认同,我不会因此被抓去精神病院,因为我是疯子这个身份未被确认;同理我犯法被抓但我拒不认罪,这时我依旧有申诉的权利,因为法律上说我还是个嫌疑犯,因此一个身份的确认必须是社会和个人对自己认识统一的过程,同样真小人和伪君子也有这个身份被确认的过程。

现在回归辩题:宁做真小人还是伪君子这个辩题是给那些想做坏事的人做个选择,而我们做选择往往都要根据后果来选择。

现在看回定义:真小人人格卑鄙,伪君子外貌正派,还是卑鄙。

区别在于:伪君子树立了一个君子形象来包装自己,而真小人没有。

【最新精选】辩论素材-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

【最新精选】辩论素材-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

伪君子就是那种表面得体大方,正派高尚,处处退让,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而保持风度,实际上虚伪、卑鄙无耻、不择手段的人。

岳不群作为小说家金庸塑造的“伪君子”的形像,早已深入民间。

岳不群有“君子剑”的美号,他的言行举止,无不得体大方,处处退让,教人佩服,谁知外表这样完美的人,才是最好恶贪婪的人。

伪君子: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道貌岸然、口是心非、出尔反尔、得志猖狂四条兼备者。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

2识别伪君子真小人容易识别,笑里藏刀的那种。

伪君子则是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简单说,就是给他一块砖,他还一块玉;给他一块玉,他还一块砖。

本质就是不符合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礼仪。

(给马还羊,平等互利。

)须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意。

小人恨你是因为没给她要的利益,所以出恶言语。

伪君子总是讨好你,是为了麻痹你,要你给利益,甚至得寸进尺。

得不到也一样出恶言,比小人还厉害,能说你好话就能说你坏话。

【为人中庸是正道】3古人云伪君子再虚伪,也比真小人好得多真小人涂门饰演的“真小人”左冷禅【词语】:真小人【注音】:zhēn xiǎo rén【释义】:指品德低下的人。

宋理宗时,梁成大为御史,谄媚事史弥远,欲去魏了翁﹑真德秀,谓"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乃伪君子"。

事见《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辨析】:小人和伪君子的概念常常混淆在一起。

标志性人物: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五岳盟主左冷禅有人认为小人直截了当,伪君子来阴的。

因此小人比伪君子好。

但是直截了当行恶的,并不是真正的小人,而是性情直接的愣头青。

在现实中,伪君子是在意颜面和道德的,就算谋利也会考虑颜面和道德。

真正撕破脸是很少的,因为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坑人一次,被发现就当不成伪君子了。

而且现实中就算真心行善也不会被当君子,所以基本没有伪君子做大恶。

反倒是小人,处处可见,不管防备不防备,要整你都没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很现实的辩题。

开篇名义。

真小人是
指容易被发觉做事不择手段,卑鄙无耻的人,伪君子是指表面上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相对来说不容易被发现。

鉴于此次是比较性辩题,我方
的比较标准是,哪个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更大,哪个就更可怕。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个人角度来看,由于伪君子很善于隐藏,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让人们被他们表面的君子形象所迷惑,愿意与他亲近,降低了对他的防御。

一旦
伪君子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撕开了自己伪善的面具,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这种伤害要远比陌生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要强烈的多。

与此同时,有些伪
君子会一次又一次的暗中对别人下手,由于他的伪善面具,很少有人能联
想到他就是幕后黑手,于是伪君子就能一次又一次的对别人造成伤害。


真小人本身就容易被发觉,别人与其接触都会有戒心。

容易防范。

就算真
小人下手成功了,第二次也很难再下手,所以我们说,伪君子更可怕。

第二,从社会角度来看,真小人容易被发觉,所以人们都会对他们有戒心。

而伪君子由于伪装的好,所以很难被发现,很难被防范,而在社会中,伪君子
的面具迫使人们去怀疑疏远身边的人,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在伪君子的影响下泯灭殆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冷
漠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