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夏晓玲+基于“学、赛、岗”交融的电类专业课程魔方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 文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完成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2)(3)成果主要完成人:谭颖、王爱军、马文丽、毛颖、汪铭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谭颖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20负责项目设计与实施;主持省级精品课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撰写国家规划教材、CBI系列教材等王爱军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520 项目实施;组建课程团队;撰写教材、讲义及论文;指导学生获奖;主持教研科研课题马文丽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00 组织调研;主持制定分级教学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主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毛颖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84 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开设CBI系列课程、编写课程讲义汪铭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84 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开设CBI系列课程、编写课程讲义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课题实施以来,以CBI教学理念为指导,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教学理念创新: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David Ausubel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内容为依托,融互动教学与个性化协作、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促进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自主有效学习,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2、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创新:针对学生层次差异定制分级目标,创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实行分级教学,协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3、教学实践创新: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积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①充分拓展教学内容:编写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申报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编撰教材及教辅,提供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鲜活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②立体打造课程教学体系:确立四大模块,开设系列拓展课程、文化讲坛或讲座;③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依托省级精品课程与省级实验教学中心,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研究与实践.docx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果科类:机械学申报等次:三等成果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李军、李爱萍、赵明炯、张健、危淼、赵寒、何军、薛嘉鑫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姓名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军副教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80 项目主持李爱萍副教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80 教学组织赵明炯讲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500 课程设计与实施张健副教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280 评价模式设计危淼助教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500 课程设计与实施赵寒助教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500 课程设计与实施何军高级工程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500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薛嘉鑫讲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500 教学组织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 字以内)(1)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二阶递进项目化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构建了类似德国、瑞士等职教发达国家“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整体性项目实施再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流程和现场环境,以师徒制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应用能力,以企业学徒实践提升学生岗位实践工作能力。
(2)形成了职业特色鲜明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8 个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项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标准和工作流程,使学生不断重复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在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3)形成产品导向的综合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完成的模具设计、制造作品,参照企业产品验收标准,通过答辩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水平性评价。
结合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安全规范等平时表现,给予过程性评价。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 字以内)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校企“二阶项目化师徒制”高技能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通过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师徒制”教学模式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品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等,重点推进《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等8 门项目化课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转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平台搭建、融合职业素质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促进专业建设、带动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毛三艳+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昌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经济学申报等次:三等奖成果名称: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昌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毛三艳 王然 李元杰 王伶俐 黄颖 朱婧 曾芸芸 吴瑶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毛三艳副教授 武昌职业学院 360 主持人王然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李元杰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王伶俐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200 主研人员 黄颖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 朱婧 助教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曾芸芸 助教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 吴瑶 讲师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一、成果主要创新(400字以内)(1)创新了课程体系开发模式范式,在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了“3355”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即3个阶段、3类课堂、5种转换、5大结合。
(2)创新了“任务驱动,情景模拟”为基础的“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层四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赛教互通”教学模式。
(3)创新了考核考评方法,即由学校、企业、行业考评为基础,多方联合、多方评价的课程考评模式。
(4)本成果提出的人培模式对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界定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七种能力即七种角色。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把“以岗定学、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技能大赛要求相融合。
培养目标:能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连锁、物流等行1业从事服务、作业、管理第一线相关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省级一等奖(3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学校
1
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丁仲鹃奚春睿雷雅燕朱红董宝财
昆明医学院
2
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王世普梁宇姚绍文李彤柳青
云南大学
3
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讨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石磊王力宾李兴绪费宇雷健敏
伊继东武友德吴雁江魏红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
8
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惠民姚孟春赵龙庆赵乐静廖春华
西南林学院
9
培养云南省“云药”产业需要的中药类系列人才专业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李庆生贾勇钱子刚郭兆刚杨国祥
云南中医学院
10
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增强教学实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段平华沈紫拉杨丽萍王晓芸杨润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赵金元施福昆李鸿昌鲍宏光
大理学院
58
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秦国政张宏叶建州苗晓玲李世辉
云南中医学院
59
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钱金栿段利华林椿榕李鸿昌李彬
刘清李利华瞿勇强韩晓华李建京
昆明医学院
16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
李昭明张卫平火寿平杨立峰王一帆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17
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国疆旷锦云石福荣林云胡琦
云南财经大学
18
优秀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优秀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尊敬的教育部门,我谨向您提交我校教师申请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请表。
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成果及其具体表现,以及相关材料支持。
一、基本信息1. 姓名:2. 性别:3. 职称:4. 工作单位:5. 联系电话:二、教学成果描述1. 成果简介:(提供一段简要介绍教学成果所涉及的课程和学科,并突出成果的创新和影响力。
)2. 成果背景:(描述教学成果实施前的现状和问题,说明为什么进行该项教学改进或创新。
)3. 成果目标:(阐述教学成果的目标,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4. 成果方法:(详细介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课堂互动等,以及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
)5. 教学效果:(对教学成果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加、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等等。
)6. 成果特色:(强调教学成果的独特性和创新点,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的优势。
)7. 成果可持续发展:(展望教学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继续推进该项成果的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成果展示材料(提供授课录像、学生作品、教学设计等相关材料,以支持教学成果的申请。
)四、总结与展望1. 教学成果总结:(对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包括创新点的突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2. 教学成果展望:(对今后教学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包括推广该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等。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申请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请表,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感谢您的审阅和评估,期待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电工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电工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代表XX学校电工专业团队,向贵单位申报教学成果奖。
本次申报的教学成果为《电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以下是申报内容的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电工专业是我校工程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面向未来社会对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团队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电工专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创新课程设置,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 引入现代化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项目内容1. 课程改革我们团队对电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跨学科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电工专业的应用领域。
2. 实验教学设备更新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团队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
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还提供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亲身体验电工专业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实践项目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并组织了一系列与电工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这些项目包括学生实习、参观实践、科研竞赛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
这些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演示、教学案例分享等。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四、项目成果通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本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教学成果奖申报表范例

教学成果奖申报表范例教学成果奖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争取教学成果奖,教师需要认真填写申报表,详细描述自己的教学成果。
下面是一份申报表范例:一、申报人基本情况姓名:XXX 性别:女出生年月:19XX年XX月学历:博士职称:教授工作单位:XXX大学联系电话:XXXXXXXXXXX 电子邮箱:***********二、教学成果概述1.承担课程情况在过去的五年中,我承担了以下课程:(1)本科课程:XXX(学时X,学分X),XXX(学时X,学分X)等;(2)研究生课程:XXX(学时X,学分X),XXX(学时X,学分X)等。
2.教学成果(1)本科教学成果:XXXXX;(2)研究生教学成果:XXXXX;(3)教材编写:XXXXX。
3.教学方法和效果(1)采用了XXXXX教学方法,使学生的XX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2)通过XXXXX课堂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3)对学生进行了XXXXX评估,发现学生的XX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4.教学评价(1)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2)教学评估得分均高于学院平均水平;(3)多次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师奖、学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三、教学成果影响1.教学成果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影响(1)XXXXX;(2)XXXXX。
2.教学成果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1)XXXXX;(2)XXXXX。
四、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清单1.申报表(本表)一份;2.教学成果材料一份,包括教学成果公示、评价、获奖证明等;3.个人简历一份。
以上就是一份教学成果奖申报表的范例,申报人需要认真填写每一部分,并准备好相关材料。
希望本范例可以对广大教师申报教学成果奖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书

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书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谨向贵委员会提交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书,以展示我在教育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
本申请书旨在探讨我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创新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对教学成果、方法和评估的详细描述。
I. 背景介绍本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 教学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创新教学方法:1. 项目化学习:通过将课程内容转化为项目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 反转课堂:通过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视频教程,学生可以在课堂前预习相关知识。
课堂时间被用于讨论、解答问题和进行实践活动,更大程度上利用了师生互动。
3. 科技辅助学习: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教学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估和即时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III. 教学成果评估为评估项目的效果,我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1. 成绩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对比实施项目前后的学术成绩和进步情况。
2. 学生反馈调查:通过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项目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 学业辅导记录:经常与学生交流,记录课堂和作业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IV. 教学成果根据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和学生的反馈,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 学术成绩提升:根据分析数据显示,在实施项目后,学生的平均分数提高了10%。
2. 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多地参与讨论,并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能力提升:经过项目化学习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V.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成绩、学习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鄂州职业大学 成果科类:电子信息类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基于“学、赛、岗”交融的电类专业课程魔方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鄂州职业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夏晓玲 汪建立 郑敏 万胜前 严峻 张璟 江宁 李文华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夏晓玲 副教授 鄂州职业大学 488 项目申报、目标定位、教学模式改革汪建立 教授 鄂州职业大学 380 教学设计、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郑敏 副教授 鄂州职业大学 420 社会调研、项目设计与实践
万胜前 副教授 鄂州职业大学 488 教学考核评价改革、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严峻 讲师 鄂州职业大学 506 推广应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张璟副教授 鄂州职业大学 512 理论研究、项目设计与实践 江宁 工程师 武钢球团厂 288 社会调研、项目设计与实践
李文华 高工 鄂州钢铁厂 288 社会调研、项目设计与实践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进行了“学、赛、岗”交融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一个单元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进行了技能比赛,以比赛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将学生带到“校中厂”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顶岗,让学生与实际岗位零距离接轨。
将教学、比赛和顶岗三者短时间内灵活交替。
2.进行了教学项目魔方化教学设计。
设计了示范项目、模仿项目、学练项目、考核项目、比赛项目、顶岗项目六个项目,这六个项目代表魔方的六个面且相互支撑,承载了整个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学习实践空间,且能灵活旋转。
3.建立二维考核评价模型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一个维度是学生的能力(A)、知识(B)和素质(C)三个方面,另一个维度是课堂教学(X)、技能比赛(Y)和顶岗(Z)。
综合成绩用D表示。
D=A50%+B30%+C20%。
其中A=X20%+Y50%+Z30%;B=X50%+Y20%+Z30%;C=X10%+Y30%+Z60%。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1.本成果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形成了“学、赛、岗”交融的教学模式,创新了魔方项目化教学设计,创建了面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的二维考核评价模型,解决了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模式、教材及教学内容、课
程考核体系等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成果应用3年培养了应
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1128人成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在改革与创新实践中出版了《Protel 99 SE 电路设计与制板项目式教程》、《单片机小系统设计与制作项目教程》等教材5部;
3.公开发表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EI检索2篇,申报专利五项;
4.在改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根据此成果教师们全面更新了《数字电子技术》和《电视机检测及维修》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同时建设了《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电路的制图与制板》、《PLC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等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以上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
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带动专业群中电气自动化专业被遴选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
6.近三年来,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二等奖10项。
教师获湖北省信息化大赛二等奖1项,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
7.团队教师执教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的课程改革理念得到更新,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夏晓玲、汪建立两名课程负责人被聘为校级课程改革评审专家,郑敏、万胜前、张景三名课程负责人被聘为院级课程改革评审专家。
汪建立老师被省教育厅聘为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电子电气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信息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并受聘担任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评分裁判。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1)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
成果在我院经过3年的应用,培养了1128名技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就业率由92%提高到98%,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由90%提高到95%, 毕业生起薪平均由2500元提高到近4000元。
职业技能鉴定级别与鉴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率及创新率等都显著提高。
(2)在鄂州职业大学的应用
成果在本校机械工程学院及计算机学院应用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3)在其它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
成果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助推了我校与湖北师范大学联办本科,同时,该成果在湖北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推广应用与实施后,效果明显。
成果应用效果好,辐射受益面较广,对高职相关专业课程改革起到示范作用,对专本联合办学起到了推进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