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编码器调零方法
编码器安装零点位置的找寻和计算

编码器安装零点位置的找寻和计算讲一点编码器的零点确定。
增量值编码器一般每圈提供一个z相(零位)信号,而绝对值编码器每个位置唯一,同样也有一个零位,那么,编码器在使用中如何确定零位呢?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
编码器轴转动找零,编码器在安装时,旋转转轴对应零位,一般增量值与单圈绝对值会用这种方法,而轴套型的编码器也用这种方法。
缺点,零点不太好找,精度较低。
二。
与上面方法相当,只是编码器外壳旋转找零,这主要是对于一些紧凑型安装的同步法兰(也有叫伺服法兰)外壳所用,如图:三。
通电移动安装机械对零,通电将安装的机械移动到对应的编码器零位对应位置安装。
(伺服中带U/V/W信号的多用这种方法,关于这个题目,中国工控网论坛上的波恩网友有一篇很好的介绍,推荐给大家:/Forum/ForumTopic.aspx?Id=20081005121216 00001)四。
偏置计算,机械和编码器都不需要找零,根据编码器读数与实际位置的偏差计算,获得偏置量,以后编码器读数后减去这个偏置量。
例如编码器的读数为100,而实际位置是90,计算下在实际位置0位时,编码器的读数应该是10,而这个“10”就是偏置量,以后编码器读到的数,减去这个偏置量就是位置值。
可重复多次,修正偏置量。
对于增量值编码器,是读取原始机械零位到第一个Z点的读数,作为偏置量。
精度较高的编码器,或者量程较大的绝对值多圈编码器,多用这种方法。
五。
智能化外部置零,有些带智能化功能的编码器,可提供外部置位功能,例如通过编码器附带的按键,或外带的软件设置功能置零。
而我们提供的最新的Easypro?的智能化绝对值编码器,提供了一根外部置位线,将这个线与编码器供电的正电源短触一下,编码器此时的位置就是预先定好的预置位置(预置可以是零,也可以是其他事先约定的位置)。
六。
需要说明的是,绝对值编码器的零位再往下就是编码的循环最大值,无论是单圈绝对值,还是多圈绝对值,如果置零位,那么再往下(下滑、移动,惯性过冲等),就可能数据一下子跳到最大了,对于高位数的绝对值多圈,可能数据会溢出原来的设定范围。
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对位方法

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对位方法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对位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它确保了伺服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对伺服电机编码器进行调零对位时,首先需要明确编码器的作用和原理。
编码器是用来测量旋转角度和位置的装置,通过编码器可以准确地监测电机的位置,实现精准控制。
一、调零对位的原理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调零对位是通过将电机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反馈信号归零来实现的。
在电机停止运动的时候,通过调整编码器信号,使得当前位置被定义为零点位置,从而实现对位。
这样可以确保电机在后续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控制位置和角度。
二、调零对位的步骤1.停止电机运动:在进行编码器调零对位之前,必须先停止电机的运动,确保安全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进入编码器调零模式:根据具体的伺服系统和编码器类型,进入编码器调零的设置界面或模式。
3.调整位置:根据系统的要求,调整编码器信号,使当前位置被定义为零点位置。
4.确认对位:确认调零后的位置是否准确,可以通过系统的显示界面或其他功能进行验证。
5.保存设置:对于一些系统来说,调零对位是一次性的操作,需要保存设置以确保后续操作的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1.在进行编码器调零对位时,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2.在调零对位的过程中,要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因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3.对于初次进行编码器调零对位的操作者,建议在有经验的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4.在进行编码器调零对位之前,需要确保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四、总结伺服电机编码器调零对位是伺服系统中重要的操作之一,它确保了电机位置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介绍的调零对位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操作者正确地进行编码器调零对位操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
伺服绝对值编码器寻零方式

伺服绝对值编码器寻零方式
伺服绝对值编码器的寻零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
1. 机械寻零,这种方式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寻零操作。
例如,
在编码器轴上安装一个机械开关或光电传感器,当轴旋转到特定位
置时,机械开关或光电传感器会被触发,从而确定零点位置。
2. 电子寻零,这种方式通过电子信号来确定零点位置。
编码器
的输出信号会被传输到控制器或计算机中,通过特定的算法和逻辑
判断,可以确定零点位置。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编码器输出信号的
脉冲数来确定零点位置,当脉冲数达到设定值时,即可确定为零点。
3. 光栅尺寻零,光栅尺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装置,可以直接测
量位移。
光栅尺通常由光源和光电传感器组成,通过测量光栅尺上
的光信号变化来确定位移。
在寻零过程中,可以将光栅尺固定在机
械系统上,通过移动机械系统,当光信号变化到特定值时,即可确
定为零点位置。
4. 零位标记,有些编码器会在轴上标记一个特定的位置作为零点。
例如,可以在编码器轴上刻上一个标记线或标记点,当轴旋转
到标记位置时,即可确定为零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编码器和应用场景可能采用不同的寻零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寻零方式,并结合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配置和调试。
编码器调零最简方法

编码器调零最简方法
编码器调零?嘿,那可不是件难事儿!咱就直接说说最简方法。
首先,找到编码器上的调零按钮或者接口,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那关键的指南针一样重要!如果找不到,那可就抓瞎啦!接着,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可千万别瞎捣鼓,不然搞坏了可就悲催了。
在调零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就好比走钢丝一样,稍不注意就可能掉下去。
调零过程中的安全性那是相当重要啊!要是不小心弄出个电火花啥的,那可不得了。
所以,一定要确保电源断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稳定性也不能忽视,要是调完零后一会儿准一会儿不准,那还不如不调呢!就像开车的时候,方向盘要是不稳,那得多吓人啊!
编码器调零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精准的位置控制就离不开编码器调零。
这就好比是射击比赛中,精准的瞄准才能打出好成绩。
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啊,能提高精度,减少误差,让设备运行得更加顺畅。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次,一个工厂的设备出现了问题,经过检查发现是编码器不准了。
技术人员进行了调零操作后,设备立马恢复了正常,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这就像给生病的人吃了一剂良药,立马就精神了。
所以啊,编码器调零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最简方法。
电动阀门编码器调零方法

电动阀门编码器调零方法
电动阀门编码器调零方法如下:
1. 确定阀门编码器的零位位置,即阀门关闭状态下的编码器值。
2. 确定电动阀门的正向旋转方向,即阀门打开时编码器数值增加的方向。
3. 打开控制系统,进入编码器调零模式。
4. 将电动阀门旋转至关闭状态,并记录下当前编码器数值。
5. 按照步骤2中确定的旋转方向,将电动阀门旋转至打开状态,直到编码器数值达到预设的最大值。
6. 再将电动阀门旋转至关闭状态,并等待编码器数值稳定。
7. 将编码器数值与步骤4中记录的数值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表示调零成功;如果不相等,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
8. 根据调整的结果,重新设置编码器的零位位置。
9. 完成调零后,测试电动阀门的开关动作,确保其按照预设的值进行操作。
请注意,具体的调零方法可能因不同的电动阀门和编码器型号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调零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请确保按照设备说明书或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正确操作,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指导。
多圈绝对值编码器调零对位方法

多圈绝对值编码器调零对位方法
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旋转角度的装置,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角度信息。
调零对位方法是指在使用编码器时将其零点对准参考位置的过程。
以下是多角度全面完整的回答:
1. 机械对位,在安装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时,通常需要进行机械对位。
这包括确保编码器轴与被测物体的旋转轴对齐,以及调整机械结构使得编码器能够准确读取旋转角度。
2. 电气对位,在电气对位阶段,需要连接编码器输出信号到相应的控制系统或数据采集设备。
在此阶段需要确保信号线路连接正确,信号电平稳定,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3. 软件对位,在使用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时,通常需要进行软件对位。
这包括根据厂家提供的指南,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将编码器的零点位置设定为参考位置。
这通常需要在控制系统或者编码器读数软件中进行相关设置。
4. 校准和验证,一旦进行了机械、电气和软件对位,就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
这包括通过旋转被测物体,观察编码器读数是否准
确,并进行必要的校准调整,以确保编码器能够准确反映被测物体
的旋转角度。
5. 定期维护,为了保持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
进行维护和校准。
这包括清洁编码器表面,检查连接线路是否良好,以及校准和验证编码器的零点位置是否保持准确。
总之,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的调零对位涉及到机械、电气、软件
和校准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并严格执行相关步骤,以确保编
码器能够准确地提供角度信息。
伺服电机编码器如何调零

伺服电机编码器如何调零伺服电机编码器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的位置。
调零是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的操作,它可以确保电机在正常运行时保持准确的位置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调零伺服电机编码器。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调零之前,需要确保电机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没有通电。
另外,请查阅设备的技术手册以了解调零过程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第二步:进入调零模式启动电机控制器,进入编码器调零模式。
具体的操作方式因不同控制器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通过按动某个特定的按钮或者输入特定的命令来进入调零模式。
第三步:调零操作在调零模式下,根据设备手册的指导,选择调零操作。
通常有两种调零方式:软件调零和手动调零。
•软件调零:通过电脑或者控制器的设置界面来实现调零操作。
在程序中指定一个位置作为零点,系统会将这个位置对应的编码器值设为零点。
•手动调零:在调零模式下,手动将电机旋转到一个已知的零点位置,然后按下确认按钮进行保存。
第四步:测试与验证完成调零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调零操作正确无误。
可以通过手动操作电机或者运行预设的程序来检查调零效果,确保电机能够准确地返回到零点位置。
注意事项•在调零过程中,务必小心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错误。
•调零前要确保所有相关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避免发生意外。
•如遇到问题或调零失败,应及时查阅设备技术手册或联系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成功地调零伺服电机编码器,确保电机系统正常运行并保持准确的位置信息。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增量编码器调零方法

增量编码器调零方法增量编码器是一种线性预测编码器,其输入是过去的序列数据,输出是一个概率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增量编码器常常用于序列预测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然而,当输入序列的长度很长时,增量编码器的响应可能会出现漂移或噪声,影响其预测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增量编码器调零方法,用于调整增量编码器的参数,使其在输入序列长度很长时仍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调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基尼不变量调零方法:基尼不变量是衡量序列长度的一个指标,其定义为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当序列长度很长时,基尼不变量会减小,此时可以使用基尼不变量调零方法来调整增量编码器的参数,使其预测性能与基尼不变量为零。
2. 线性基尼不变量调零方法:线性基尼不变量调零方法与基尼不变量调零方法类似,但其目标是找到一个线性关系,使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与基尼不变量为零。
线性基尼不变量调零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增量编码器的参数来实现。
3. 增量编码器调零方法:增量编码器调零方法是指通过调整增量编码器的参数,使得其预测性能与基尼不变量为零。
增量编码器调零方法通常使用迭代法或随机游走等方法来找到最佳的参数值。
除了调零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解决增量编码器漂移或噪声问题,例如基于梯度下降的优化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调零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预测性能。
增量编码器在序列预测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输入序列长度很长时,可能会导致预测性能下降。
因此,调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调整增量编码器的参数,使其在这类应用场景中仍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编码器的调零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 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 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上升沿和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
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EnDAT,BiSS,Hyperface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EEP 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并存入编码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编码器内部EEPROM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的单圈位置检测数据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编码器和伺服驱动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日系伺服的编码器相位之所以不便于最终用户直接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向用户提供这种对齐方式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方法。
这种对齐方法的一大好处是,只需向电机绕组提供确定相序和方向的转子定向电流,无需调整编码器和电机轴之间的角度关系,因而编码器可以以任意初始角度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且无需精细,甚至简单的调整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性好。
如果绝对式编码器既没有可供使用的EEPROM,又没有可供检测的最高计数位引脚,则对齐方法会相对复杂。
如果驱动器支持单圈绝对位置信息的读出和显示,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如果用户连绝对值信息都无法获得,那么就只能借助原厂的专用工装,一边检测绝对位置检测值,一边检测电机电角度相位,利用工装,调整编码器和电机的相对角位置关系,将编码器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相互对齐,然后再锁定。
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自行解决编码器的相位对齐问题了。
个人推荐采用在EEPROM中存储初始安装位置的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好,便于向用户开放,以便用户自行安装编码器,并完成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整定。
正余弦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普通的正余弦编码器具备一对正交的sin,cos 1Vp-p信号,相当于方波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AB正交信号,每圈会重复许许多多个信号周期,比如2048等;以及一个窄幅的对称三角波Index信号,相当于增量式编码器的Z信号,一圈一般出现一个;这种正余弦编码器实质上也是一种增量式编码器。
另一种正余弦编码器除了具备上述正交的s in、cos信号外,还具备一对一圈只出现一个信号周期的相互正交的1Vp-p的正弦型C、D信号,如果以C信号为sin,则D信号为cos,通过sin、cos信号的高倍率细分技术,不仅可以使正余弦编码器获得比原始信号周期更为细密的名义检测分辨率,比如2048线的正余弦编码器经2048细分后,就可以达到每转400多万线的名义检测分辨率,当前很多欧美伺服厂家都提供这类高分辨率的伺服系统,而国内厂家尚不多见;此外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的C、D信号经过细分后,还可以提供较高的每转绝对位置信息,比如每转2048个绝对位置,因此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可以视作一种模拟式的单圈绝对编码器。
采用这种编码器的伺服电机的初始电角度相位对齐方式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信号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波形,直到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种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C信号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 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最终使2个过零点重合,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对齐。
由于普通正余弦编码器不具备一圈之内的相位信息,而Index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在此也不作为讨论的话题。
如果可接入正余弦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C、D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C、D信号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3.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1.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2.转动电机轴,验证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正余弦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1.将正余弦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C、D信号解析出来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
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编码器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单圈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正余弦编码器、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