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 及保健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小儿保健推拿话术

小儿保健推拿话术
一、概述
小儿推拿是一种应用推拿手法对小儿进行保健调理和治疗的传统疗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下面整理了一些小儿保健推拿的常用话术方便家长学习和应用。
二、常见保健推拿话术
1. 背部推拿
•话术一:轻轻用掌心从小儿的背部中段向两侧推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小儿的背部疲劳感。
2. 肚部推拿
•话术二:顺时针方向用手掌轻轻按摩小儿的腹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缓解小儿腹胀不适。
3. 脚部推拿
•话术三:轻轻揉捏小儿的脚底,特别是脚心处,有助于促进小儿的血液循环,缓解小儿的疲劳感。
4. 手臂推拿
•话术四:轻轻拉伸小儿的手臂,配合揉捏手部穴位,有助于缓解小儿手部僵硬感,促进手部循环。
5. 头部推拿
•话术五:用指腹轻轻揉捏小儿的头部,特别是头顶部位,有助于缓解小儿的头痛和头晕症状。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儿保健推拿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力度轻柔:推拿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大过小导致不适。
2.频率控制:不宜频繁推拿,一般每次10-15分钟为宜。
3.观察反应:推拿后观察小儿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推拿。
以上是小儿保健推拿的常用话术及注意事项,希望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有效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小儿推拿按摩与保健方法

避免过度进补
不要盲目给孩子进补,以免造 成孩子身体负担或引发其他问 题。
遵循个体化原则
每个孩子的体质和情况都不同 ,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 合适的饮食调养方案。
误区提示
不要认为某种食物或药物对孩 子有奇效而过度食用,也不要 轻信偏方或秘方而忽略正规治
疗。
05 保健方法之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原则及建议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消化系统问题
小儿脾胃功能相对较弱 ,容易出现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
呼吸系统问题
小儿肺脏娇嫩,容易受 外邪侵袭,导致感冒、 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
神经系统问题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 完善,容易出现夜啼、
惊风等问题。
免疫系统问题
小儿免疫系统功能较弱 ,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和 细菌,导致发热、出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形成自 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 位。
心理调适方法介绍
沟通交流
01
与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及时给
予解答和引导。
情感支持
02
在儿童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
们建立自信心。
游戏疗法Βιβλιοθήκη 03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调整
注意事项
推拿按摩时要避开骨骼突 起处和皮肤破损处,同时 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调 整手法和力度。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儿腹泻。通过推拿按摩腹部相 关穴位如天枢、中脘等,配合摩 法和按法,可有效缓解小儿腹泻
症状。
案例二
小儿感冒。通过推拿按摩背部相 关穴位如肺俞、风门等,配合推 法和拿法,可帮助小儿发汗解表
小儿推拿手法 及保健

小儿推拿常例手 法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
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 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 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 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捏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 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
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
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
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 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运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 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 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 转止泻等说法。
【拿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 法
【运土入水】
复式操作 法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 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利尿,清湿热,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
【运水入土】
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 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摘要:一、小儿推拿简介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三、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五、结论正文: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是小儿推拿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节脏腑气血,使机体达到平衡。
小儿推拿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
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
三、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如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1.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
2.穴位选择上有时也和成人不同,但整体的特点就是轻和快。
3.小儿推拿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小儿哭闹。
4.小儿推拿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五、结论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是小儿推拿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和推拿医师应该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为小儿服务。
小儿保健推拿PPT课件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运法、捏脊、捣法。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水底捞明月 • 打马过天河 • 黄蜂入洞
特定穴 extra points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 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
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 百脉汇于两掌”。
四大特点
• 疗效确切 • 简便易行 • 毒副作用极小 • 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Child Massage Manipulations And Commonly-used Points
Manipulations 手法特定
Commonly-used Points 穴位特定
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
小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腹泻、便秘 呕吐、疳积、厌食
其他
发热 婴幼儿腹泻 肌性斜颈
发热
• 清天河水 • 高热:退六腑
发热分型
(一)外感发热: (二)肺胃实热: (三)阴虚内热:
(一)外感发热: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清热——清肺经、清天河水; 疏风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
(二)肺胃实热: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2.颈项部被动旋转:扶患儿头部,向患侧 旋转。
3.牵拉扳颈: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 一手扶住头顶,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 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 数次。4.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来自突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 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 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 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龟尾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服从: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向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服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用。
主治:发烧、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吐逆、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划分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服从: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课堂提醒您临床上常用医治消化体系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服从: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土入水】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 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利尿,清湿热,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
【运水入土】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 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次。 【作用】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 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
二、小儿发热推拿法(加强版)
• 若前面效果不佳,体质较强者可加一下手法: • 1、退六腑。(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尺侧推100300次) • 2、掐揉二扇门。(100-500次)发汗为止。 • 3、擦百会,倒捏脊。 • 4、放血泻热。指端,耳尖,或肘静脉,腘窝静 脉。
三、小儿腹泻推拿法
• 1、补脾,补大肠(指三关)。(旋推或直 推300-500次) • 2、捏脊柱3次,捏三提一2次. • 3、上推七节骨(100-300次)虚证及寒泻。 • 下推七节骨(100-300次)湿热、伤食泄泻。 • 4、揉龟尾。(100-300次) • 5、揉足三里。(100-300次) • 6、摩腹揉脐。(5分钟)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 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 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 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
一、小儿日常推拿保健法
• 1、旋推脾经(大拇指螺纹面), 补肾经(由小指根至指尖推) • 2、捏脊三次,捏三提一两次。 • 3、摩腹揉脐3-5分钟。 • 4、揉足三里搓腿2分钟。 • 5、揉涌泉搓脚2分钟。 • 6、四大手法:开天门(推攒竹)、 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 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指按法
掌按法
【摩法】
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
简单亲子游戏,身心健康无忧
简单亲子游戏,身心健康无忧
简单亲子游戏,身心健康无忧
每晚十分钟,简单又轻松。 孩子身心健,全家乐融融。
二、小儿发热推拿法(基础版)
• 适用于发热初期,正气较强,精神尚可。 • 1、洗温水澡。 • 2、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 后高骨(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 骨下凹陷中)。(5分钟) • 3、清五经。(掌面向指端方向推50-100次) • 4、清天河水。(腕横纹至肘横纹正中100-300 次) • 5、海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
四、小儿通便简便推拿法
• 1、摩腹揉脐。(5分钟) 2、下推七节骨(100-300次) 3、揉龟尾。(100-300次) • 4、捏脊柱3次,捏三提一2次 • 5、揉足三里。(100-300次)
五、小儿止汗推拿法
• 1、补脾经。(旋推或直推300-500次) • 2、补肺经。(无名指尖至指根直推300500次) • 3、泻心肝火。(食指中指尖直推300次) • 4、补肾经。(小指根至指尖直推300-500 次) • 4、揉肾顶。(100-300次)
常忧世人罹患苦 血汗甘洒方寸地
精研华夏岐黄术 桃李天下广悬壶
小儿推拿保健 及
常见病治疗
重庆医专中医学院 姚彦旭
1 2
推拿对婴幼儿的意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常例及复式手法
3
4 5
小儿日常保健推拿法 简单亲子游戏介绍 小儿常见病推拿法
6
孩子最需要的人生第一件礼物—— 爱。。。。。。
小儿推拿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
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 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捏法】 捏法正位手势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 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 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 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 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 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 转止泻等说法。
【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 力提捏筋腱。
•
谢谢!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
【擦法】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
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
开 天 门
推 坎 宫
运 太 阳
掐 总 筋
分 阴 阳
拿 肩 井
【黄蜂入洞】
【位置】 【操作方法】 【作用】 【主治】 两鼻孔即是此穴。 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次。 宣肺气,通鼻窍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
【水底捞明月】
【位置】 内劳宫周围。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 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 运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 【作用】 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捣法
• 以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 关节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 法。
– 实为“指击法”或“叩点法”。 – 腕关节放松。 – 取穴要准确,而且要有弹性。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 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 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 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 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