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广告受众
广告学教程笔记(10

广告学教程笔记(10-12章)倪宁著第十章广告受众一、名词解释1、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的受传者,而从广义上看,一切在信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接受方。
2、广告受众:就是接收广告信息的受众,指在传播过程中广告信息的接受方,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通过媒体接触广告信息的人群;另一层意思是广告主的目标受众,即广告的诉求对象。
二、简述1、受众的特点。
⑴主动性;⑵归属性;⑶自述性。
2、受众的类型⑴积极选择型和随意旁观型;⑵纯粹受众和介质受众;⑶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⑷俯视型受众、仰视型受众和平视型受众3、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⑴信息产品的消费者;⑵享有几个基本权利:①知晓权;②表达权;③反论权;④隐私权;⑤监督权。
⑶接受信息具有选择性;⑷监测和反馈传播效果。
4、广告受众与受众的关系⑴在数量和特性上完全等同。
⑵二者在特性上相同,但广告受众在数量上小于受众。
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媒体组合,尽量避免购买媒体的资金上的浪费。
⑶二者在特性上相同,但广告受众在数量上达于受众。
这说明媒体选择和组合没有达到理想的覆盖面。
⑷广告受众和受众出现交叉;⑸广告受众和受众没有联系。
5、广告受众的特性。
⑴扮演多重角色。
①广告受众是社会成员,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而存在的。
②广告受众是消费者,是市场活动中的核心。
③广告受众又是媒体受众⑵占有主导地位。
;⑶具有互动功能;⑷形成群体特点。
第十一章广告效果的测定一、名词解释1、广告效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即广告传播促进产品销售的增加程度,也就是广告带来的销售效果。
广义的广告效果则是指广告活动目的的实现程度,广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变化的总和,包括广告的经济效益、心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简言之,广告效果就是广告消费者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2、视听率:指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个人或家庭在某一个时间段或者对某一个节目收视收听所占的比率。
3、知名度:是表示某种物品的名称在多大程度上被人们知悉的一种指标,也是能否进一步被理解和产生好感的基础4、达格玛法:1961年,美国学者R・H •格利发表了《根据广告目标测定广告效果》一文,指出所谓的广告效果,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应以信息传播影响消费者心理变化的传播为视点,来考察分析广告效果的发生过程。
广告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
传媒信息,并将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
其他人的人。
受众碎片化
受众碎片化
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
• “80%的收入来源于 20%的客户。”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 图中,红色部分代表20% 的热门产品, 蓝色部分代 表 80%的冷门产品,冷门产品就是那段长长的尾巴。
例子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丰富体验 受尊重的需要 声望、地位、成就
美国军队——“展现 完整的自我” “皇家礼炮”威士 忌—“彰显尊贵”
归属与爱的需要 爱、友谊、他人的接受 安全的需要 安全、掩蔽、保护 生理的需要 水、睡眠、食物 低层次需要
百事——“你 是百事新一代”
好事达保险— “交托在手,放 心无忧”
“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
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
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
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音乐零售商Rhapsody网的长尾案例
“长尾”的前提:网络的出现使交易成本降
低,使商品的摆放空间从有限变为无限,
绝大多数的商品成为那段长尾。
• 长尾理论的前提是商品销售的渠道足够宽,并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建议者:即第一个建议或者想到要购买某种产品或
者接受某种服务的人。
影响者:即他的看法会影响最后的购买决定的人。 决定者:即最后部分或全部地做出购买决定的人。 购买者:进行实际购买的人。 使用者:消费或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人。
影响者
发起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影响者
夏天了,家里需要一台榨汁机。小红说,爸妈我们买一台榨汁机吧。 小红的妹妹附和到,对呀对呀,买一台夏天可以榨各种果汁。妈妈说, 行,给你钱,你俩在京东上买吧。于是小红就在京东上买了一台榨汁 机。家里人经常用它榨果汁。
第十章 《广告学概论》 马工程

第一节广告业发展
一、广告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广告业通过拉动消费促进生产
首先,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原动力。 其次,广告和广告业是拉动消费的有效工具。
(二)广告业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转
首先,广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其次,广告可以部分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再次,广告能够树立品牌。
四、我国广告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一)我国广告业恢复初期的自然成长
1979年11月中宣部 《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 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成为改革开放后广告管理的第 一个文件。
(二)中国广告业 “三密集”定位开启顶层设计
1993年7月,国家工商局、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快广告业发展的规划纲要》
广告法规与管理
1.广告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广告法规与管理
2.广告审查的内容
首先,对广告主的主体资格的审查。
其次,对广告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审查。 3.广告审查的程序
事前 指导
事中 监控
事后 惩处
第二节
广告法规与管理
(二)对广告市场的社会监督
广告社会监督是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依法对 广告进行日常监督,对违法广告向广告行政管理机关进行 举报与投诉,并向相关立法部门提出立法请求与建议。
三、中国特色的广告业发展驱动力 (一)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
1 放开 1979 年 规范 2
2004 年
3
规划 2011 年以 来
(二)西方广告经营模式及理论体系的启发
对广告经营模式的模 仿 对西方营销理论的吸 收和借鉴
(三)市场力量持续推动转型升级
资源型 专业服 务型 资本运 作型 技术型
第一节广告业发展
广告受众

1.人处理信息的流程 DAGMAR理论(达格玛理论) 广告效果的实现过程(广告信息处理过程):
感知(Awareness) → 理解(Comprehention) → 确信(Conviction) → 购买(Action)
2.理想的广告应达到的目标 (1)引起注意 即 E.ST.Elmo Lewis在 (2)引起兴趣 1898年提出的广告效果五 (3)激发欲望 阶段模式AIDMA原则 (4)取得信任 A:attention (5)促进记忆 I:interest (6)形成好感 D:desire (7)触发购买 M:memory
A:action
3.广告信息如何实现广告目标 (1)广告信息的注意 (2)广告信息的理解和吸收 (3)广告信息的信服 (4)广告信息的存取 (5)广告信息对消费者态度形成和改变的 影响 (6)广告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1)广告信息的注意 取得观众注意是广告的第一要务 几个途径: ①加强刺激的新异性 ②增强刺激的强度 ③平衡形式和内容 切勿“买椟还珠”
3.2消费者行为详解
消费者行为分为 外显行为 和内隐行为
消费者行为过程 需求发现与问题认知→信息收集与评估→购买决 策→购买行为(外显行为)→购买后评价
【消费者行为学重要模型——EBK模型】 由恩格尔(Engel)、克莱布威尔(Blackwell) 和 科特拉(Kollat)1968年提出,并于1984年修 正而成的理论框架
THE END
DAGMA模式
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Advertising Results 1961年,美国广告学家R· 科利(Russell H· H· Colley)认为广告的成败与否,应视他是 否能有效的把想要传达的信息与态度在正 确的时候、花费正确的成本、传达给正确 的人。 为此他在著名的《为衡量广告效果而确定 广告目标》一书中提出“为度量结果而确 定广告目标”的方法(Defining Advertising Goals for Measured Advertising Results)即DAGMAR模式(达 格玛模式),也称为科利法。
第十章 广告客体

第二,每条广告都有资助性消费者——出资方的 一群决策者,决定广告是否可以发布的守门员, 他们具有认可广告活动并为此提供资金的权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实际消费者在现实生 活中构成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讯息最终针对的 就是他们。
广告受众包含广告诉求对象,
广告受众是广告的实际客体,
广告诉求对象是广告的目标客体。
三、广告受众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
(一)广告受众的媒介接触行动
购买
意图
未预期到 的情况因 素
购买 决策
决定实施某项购买意图的消费者会 作出5种购买子决策:
例如,小王会作出品牌决策(品牌A) ,卖主决策(经销商2),数量决策(一台 计算机),时间决策(周末),支付方式 决策(信用卡)。
5、购买后反应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一般通过自己 的使用和他人的评判,对所购买的 产品进行检验,把他所觉察的产品 的实际性能与对产品的期待进行比 较,产生相应的反应。
2、信息搜索 消费者形成了某种购买商品的动机后,他意识到 一个问题或需要能够通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购买 得到解决,便开始寻求制定购买决策所需要的信 息。 收集信息的层次:适度收集状态 积极收集状态 信息来源:个人来源,商业来源, 公共来源,经验来源。
总督牌香烟:有20000个滤咀颗粒过滤; 小天鹅洗衣机:7500次运行无故障; 富康轿车:座椅30万次耐久性实验、288小时整 车曝晒考验、50000次车门开启耐久性实验、40 00公里轮侧冲击实验、3800多个焊点逐一撕裂 实验; 九牧王西裤:5600人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一条 。九牧王西裤的件用针分别为:锁边10462针、 缝制针、凤眼330针、打枣500针、拉枣500针、 拉耳800针、针钮160针……
《传播学概论》第十章

3,讨论权 受众享有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的权利。 对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4,隐私权 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 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 受侵害的权利。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 有权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要求 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以及不非法获得。 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 权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扰,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 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窥探。
部分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体规定商业电视台必 须开设“开放频道”(open channel),允许 一般大众自主参与。 电视观众的个人或团体可以根据排队原则 (queuing principle,先来后到,先到先得), 按申请时间的先后顺序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 德国早在1993年就已经有八个联邦州的三十 多个城市有线电视台开设了此类开放频道。
巴伦指出,当时的大众媒介垄断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 公众使用媒介传播所需信息和观点的权利,因此应当 在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增加公众对媒介的接近权。 巴伦认为,“媒介接近权”是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 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而 且,“为确保大众的言论自由,也必须由宪法确认大 众‘接近’媒介的权利”。也就是说,“一般社会成 员可以也应该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 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 赋予了传播媒介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台湾:公民新闻运动 公共电视.tw/:“你的公共电视” PeoPo公民新闻/:“你的小 故事就是我们的大新闻”。 CALL IN节目:TVBS《2100全民开讲》
广告受众名词解释

广告受众名词解释
广告受众是指广告宣传的对象或受众群体,也被称为目标受众。
广告受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潜在消费者:指可能会购买广告产品或服务的人群。
2. 现有消费者:指已经购买过或正在使用广告产品或服务的人群,广告宣传的目的是维持他们的忠诚度,增加回头率。
3. 决策者:指有决策权的人群,他们可以决定是否购买广告产品或服务,如企业管理者、采购负责人等。
4. 影响者:指能够对广告受众产生影响的人群,如媒体、意见领袖、网红等。
5. 群体:指受众按特定属性或需求划分为的群体,如年龄、性别、职业、地理位置等。
广告宣传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广告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广告受众

广告受众——消费者广告受众就是接受广告信息的受众。
首先,它属于传播学范畴,具有受众的一般意义。
另一方面,它又是特定的,指传播过程中的广告信息接受方。
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通过媒体广告接触的人群;即为广告的媒体受众,广告是一种非人际的信息传播种类,需要运用一定的媒体,由媒体种类定义受众则可以包括报纸广告受众、电视广告受众,户外广告受众等等。
另一层则是广告主的目标受众,及广告诉求对象。
即为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的选择特性决定了其要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来确定某项广告活动特定的诉求对象。
包括一般消费者、组织市场中的机构代表、商品经销中的采购决策人。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消费者了。
广告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就看广告是否能够吸引众、打动受众,所以,广告受众是广告活动的核心,是广告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广告活动所有内容的策划和设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告管理者的所有努力,都是以广告受众为中心来进行的。
广告主对商品、广告的把握以广告受众的需求喜好为转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工作更要首先考虑广告受众,他们的工作成效也要受到广告受众的检验,广告管理者需要竭诚为广告受众服务。
所以,广告受众在整个广告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因为广告就是做给广告受众看的,广告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购买时的不同心理:老年人:他们一般都比较谨慎小心,他们特别重视商品的适用和实惠,常喜欢传统花色的商品,觉得早年间的商品如何如何的好。
一般说来,他们购买商品,一是心情急迫,二是挑选精心,三是动作缓慢,若对他们出言不逊,会引起强烈的反感。
广告对他们的影响远不如对年轻人的影响明显。
中年人:他们头脑中的价值观念较强。
他们对商品既要求美观、牢固、方便,又要求经济、实用。
同时,未来价格的预期对他们的消费者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当预期价格将上升时,他们大量购买,造成需要量增加;当预期价格要下降时,他们可能压缩眼前的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传播的类型主要有:
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或内向 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 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主要是个人 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或者两 个个体系统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群体是指在追求共同 的目标或兴趣中相互依赖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人,包括家庭、朋友等直接群体 和具有共同社会属性的间接群体。群体 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 就是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运 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 会上一般大众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 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行为阶段 行动
二、广告受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所产生的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 意志等心理过程,体现了人类心理 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能力
能力是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 动,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 征。
(二)气质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 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 特点。 巴普洛夫--兴奋,沉静,活泼,安静。
(二)家庭传播环境
家庭的媒体传播环境分物质和精神 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构成信息传播过程中传的方 面 家庭环境构成受的方面
二、不同媒体的受传
(一)读者的阅读方式 (二)观众的收视方式 (三)听众的收听方式 (四)网民的上网方式
三、受传的制约因素
(一)接触媒体的时间
一般说来,人的时间有三种: 1.制约时间 2.必需时间 3.闲暇时间
(二)心理活动的认知过程
1.感觉 感觉是对刺激物的反应。人们对 相同的事物、同样的情境,往往会产 生不同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三种感觉 过程在起作用: (1)选择性注意。这种过程的特点 就要求广告诉求时尽量能引起消费者 的注意。
(2)选择性曲解。消费者注意的刺激,并 不一定就予以接受。 (3)选择性记忆。对于接触过的信息,人 们一般只记住那些符合自己的态度和信念 的信息,而其他则可能被遗忘。 A、记忆过程:识别、保持、再认识、回想;
(四)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 作用
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2.享有的几个基本权利 (1)知晓权。或者称为知情权, 指能够获得知悉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 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 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
(2)表达权。有权通过一切合法 手段和渠道,把自己的思想、观点、 认识和见解等,运用各种方式如言论、 著述、创作等表达出来。 (3)反论权。这种权利涉及受众 接近大众传媒的权利。
(四)心理活动的意志过程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有两个基本的特征。 1.有明确的购买目的 2.是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的过程(推 动和制止)
表7-1消费者心理反应模式
模式
阶段AIDA模式来自效果层次模式 创新采用模式 沟通模式
认识阶段 知晓→
情感阶段 兴趣→欲望 →
知晓→认识
知晓→
显露、接受→ 认识反应
喜欢、偏好、 兴趣→评估→ 态度→意图→ 坚信→ 购买 试用 行为
二、受众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受众
从狭义上来说,受众是大众传播 信息的受传者;而从广义上看,一切 在信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接收方,都 可以称为受众。
(二)受众的特点
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受众具有 下面几个特点: 1.主动性 2.归属性 3.自述性
(三)受众的类型
1.积极选择型和随意旁观型 2.纯粹受众和介质受众 3.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4.俯视型受众、仰视型受众和平视型 受众
(二)识(解)码能力 (三)兴趣与偏好
四、广告意识
广告意识是社会公众对广告传播 的认识、看法和评价,直接影响一个 受众能否成为广告受众。
第三节 广告受众的心理特征
一、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过程
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过程,一 般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 程三个部分。
(一)需要和动机
1.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 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 内部状态,是机体对延续和发展生命 所必需的客观事物的需求和愿望的反 映,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 求和欲望在脑中的反应。
广告的目标受众主要有三种类型: (1)一般消费者。即为满足个人 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消费大众,由 个人和家庭组成,是广告活动的主要 传播对象。
(2)组织市场中的机构代表。由 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等组织用 户构成一个产业或组织市场,广告需 要面对这一市场用户进行诉求。 (3)商品经销中的采购决策人。 指针对流通行业的广告活动所诉求的 对象。
2.动机 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它的内 在动力系统,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动机作为活动的能力,具有三种功能: (1)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 (2)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 (3)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活动的 力量
• 动机――需求(层次)
• 强度――刺激(色彩、对比、感染力)
• 催化剂――好奇心(新产品、新媒体、新
创意、 新手法。新视觉)
3.几种理论 (1)马沙连的经济理论--认为消费者购买 商品,大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希 望以最低成本或获取最高效用,评估商品比 较理性化。 启示--凸现优点,有力承诺。 (2)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认为形成人们 行为的真正心理因素大多是无意识的,也是 不可预见的。同时人类也有很多欲望受到抑 制,有很多需求与生俱来,天生就具备通过 某种方式获得满足的本领。 启示--诱发、强化欲望 。
(三)遵从
个人与他人或群体意见、观念和 态度之间寻求一致性的倾向,就是遵 从。由这种倾向性导致的行为,就是 遵从行为。 遵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 到信息和规范方面的压力。 权威的意义。
(四)角色
角色是人们期待某一特定社会位置上 的个人所具有的一种行为模式。从个人的 角度看,它是人所处的一种地位以及由此 决定的态度与行为的复合体。对于群体心 理过程来说,角色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 似乎社会群体心理分析过程的一个阶段。 角色是系统而稳定地影响广告传播的一个 重要因素。 例:名星的使用
(二)广告受众的特性
1.扮演多重角色。 首先,广告受众是社会成员,是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而存在的。 其次,广告受众是消费者,是市 场活动中心的核心。 再次,广告受众又是媒体受众。
2.占有主导地位 3.具有互动功能 4.形成群体特点
第二节 广告受众与信息传播
一、媒体传播环境
(一)社会环境
社会的媒体传播环境指媒体分布、 传播条件、管制等多个方面。主要通过 这样几个指标来体现:大众传播媒体方 面,有报纸杂志的种类、数量、销量、 发行范围、方式、份数等;有广播电视 发射台的数量、频道(率)、覆盖域等。 这是衡量社会的媒体环境优劣的主要内 容。
(4)隐私权。指受众享有个人独 处,私生活与公众利益和事物无关时, 不受新闻媒体干扰,个人名誉和利益 不受伤害的权利。 (5)监督权。受众有权监督大众 传媒的运作和传播者的行为。
3.接受信息具有选择性 4.检测和反馈传播效果 在传播活动中,受众还具有互动、 反馈的地位和作用。
三、广告受众的含义及其特点
传播者。即信源,传播行为的引 发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 受传者。即信宿,讯息的接收者 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但与传 播者能够形成互动。 讯息。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 信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 号如语言、文字和图像等组成。
媒体。讯息的载体,指传播 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 息的反应或回应,是受传者能动性 的体现。
(一)广告受众的含义
所谓广告受众,就是接收广告信息 的受众。首先,它属于传播学的范畴,具 有一般受众的意义。但又是特定的,指在 传播过程中广告信息的接受方,包括两层 意思。一层意思是通过媒体接触广告信息 的人群;另一层意思是广告主(广告信息 发送方)的目标受众,即广告的诉求对象。
1.广告的媒体受众 从传统媒体来看,主要有大众传 播媒体和小众传播媒体。可依据传媒 来划分. 2.广告的目标受众
例:在美国电视业,共有2000多个频道, 每个家庭一般能收看到100个左右的频道。 美国常见的电视专业频道有:CNN新闻频 道、CNBC财经频道、HBO电影频道、ESPN 体育频道、Court TV法庭频道、Disney 儿童频道、History历史频道、 Discovery发现频道、Travel旅游频道、 Knowledge知识频道、FOOD食品烹饪频道、 Weather天气预报频道和TV Guide电视节 目导视频道等。
(三)性格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 为方式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是 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
三、广告受众的社会心理特征
(一)模仿--社会化学习 (二)感染
感染是一种群众性模仿,即把感 情或者行为从人群中的一个参加者蔓 延到另一个参加者,是群体行为赖以 存在、发展的另一种刺激。
感染有两种: 1.情绪感染 指的是把一群人的情感统一起来, 使个人放弃平常抑制其行为的社会准 则,个人行动主要由自己的情绪发动。 2.行为感染 是指以行为方式从一个人向另一 个人乃至许多人的传播。
3.表象
• 知觉的记忆和思维留存。 • 运动表象,逻辑表象,情感表象,情绪表 象等等。 •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 理)
4.学习 学习是指经验(直接、间接)所 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改变--印象,行为。 学习的动因--驱使,刺激,需要, 诱导等等。
(三)心理活动的情绪过程
广告受众的情绪,往往通过神 态、表情、语气和行为等表现出来, 形式可能多种多样,表现程度也有明 显的差异。但总的来看,可分成三大 类:积极的、消极的和双重的。 例:酒吧,商店的音乐调节功能(快、 慢)
3.广告受众与受众的关系 广告受众与受众有联系但也有区别。 广告受众与受众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1)在数量和特性上完全等同 (2)二者在特性上相同,但广告 受众在数量上小于受众。这种情况需 要进一步做好媒体组合,尽量避免购 买媒体的资金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