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照翻译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春秋战国【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秋战国【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标签:初中文言文寓言《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注释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穿井得一人》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出处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一、寓言四则◆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积累(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中国战国末期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代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
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的起源。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课文词语积累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 )呼吸,终日..( ),奈何..( )在天中行止( )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 )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穿井得一人》原文含义及启示原文及译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含义及启示《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寓言四则》里。
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基本信息出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1] ,本则录音由梓君朗读[2])。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诫子书》《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古文标准翻译参考译文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诫子书诸葛亮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用自我约束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就会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的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听说了并传播这件事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听到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使唤,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22.《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背诵资料doc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 jí),常一人居外。
【之:的。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居:停留】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等到。
得:得到】译: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听说。
传:传播。
之:代这件事。
得:得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使听到。
】译: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使:使唤。
于:在】译:宋君便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消息】译: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崩塌坠落。
亡:无,没有。
】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坠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耳:罢了。
若:你。
行止:活动,行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译: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果:如果。
耶:语气词“吗”】译:那个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注释:1、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2、而:于是,就。
3、溉汲:打水浇田。
4、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5、居:停留。
6、于:被。
7、及:待,等到。
8、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9、道:讲述。
10、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11、对:应答,回答。
12、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穿井得一人》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出处: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

3.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 同:都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特质。 异:杞人——正面说,居 安思危,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反面看,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太宗——目光长远,居安思危,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难得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 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 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 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 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 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 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忧天地崩坠(崩塌陷落) 因往晓之(开导) 只使(即使)中伤 (伤害) 舍然(“舍”通“释”,解除,消除;消除疑虑的样子)希(通 “稀”,少有)
1.翻译下列句子。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没有一 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奈地坏何?地陷下去怎么办?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溉汲(打水浇田)穿井(挖掘,开凿) 王信之乎(相信)谓魏王 曰(对……说) 2.翻译下列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 知道了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 中得到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如今 赵国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如 无闻 在 像这样,如此 得到, 挖到,挖得 听取传闻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 到个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 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 知道。
,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 气的。你一屈一伸(一举一动),一呼 一吸,整天 ……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
行动,活动 果真 星辰
为何,为什么
那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助词,表疑问语 气,相当于“吗”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 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 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
《列子》
杞人忧天
依托、寄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 亡,无,没有 停止、不再继续 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告知、开导 他 吃 就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聚积的气体
罢了
你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 处容身,以至于整天 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他所担心的事而担心,就去开导他
穿
翻译
得
穿井得一人
• 《吕氏春秋》
一
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挖掘、开凿
穿井得一人
顺接连词
打水浇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的 住 溉,浇灌。 汲水,从井里取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 代词,他
告诉 得到、获得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 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 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了挖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 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指有光亮的物体 坠落 即使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伤害 晓者曰:“地,积块耳
那
奈……何 怎么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聚积的土块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 都是“踩、踏” 四方 你 的意思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它,指地 整天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 很高兴。
传播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都
听说 代词,指丁家 得到,挖到,挖得 人说的那句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这件事
讲述
被
这件事
知道,听说, 这里 “使知道”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 了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