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施工控制测量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一、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具体实体物体的尺寸、坐标或角度等信息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例如,在土建工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基坑的深度、宽度和长度来控制土方开挖的进度;在装饰工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来控制砌体施工的质量。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物体影响因素的变化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例如,在钢结构施工中,可以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来把握焊接质量的控制。
3.使用仪器设备:如全站仪、经纬仪、电子水平仪等,借助于高精度测量设备实施控制测量。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提高施工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4.基于GPS的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用卫星定位测量地球表面的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位置和运动,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
二、施工控制测量的要求1.精确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应具备高精度和准确性,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2.实时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应具备及时反馈和控制的能力,以便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方案。
通过实时的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避免造成不可逆的错误和损失。
3.经济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应具备经济性,既能满足测量要求,又能降低测量的成本。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评估,并进行合理的投资和运维成本分析。
4.环境适应性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
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室内,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的环境中,都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5.数据管理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回顾。
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有助于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并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3.1.6内业计算:
外业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选定的起算数据及其评价,选用的计算数学模型,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
3.2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过程如下:
3.2.1已有控制网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时实测部分角度和边长,掌握起算数据的精度情况。
3.2.2根据控制网的用途、工程规模、类型及建筑布置、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的等级;根据测区地形、起算点情况及使用的仪器设备来确定控制网的类型。平面控制可采用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
3.5根据对测区情况的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写出文字说明,整理各种数据、图表,并拟定作业计划。
3.6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审核
4.检校仪器
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
二、埋建测量标志
1.选点
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
(3)判断和检查点间通视情况。
(4)估算控制网的精度。
(5)拟定三角高程起算点及水准联测路线。
3.4控制网优化设计
先提出多种布网方案,测角网、测边网、导线网、边角组合网以及测哪些边、测哪些角等,根据网形和各点近似坐标,利用计算程序进行精度估算,优选出点位中误差最小,相对点位中误差在重要方向上的分量最小,而观测工作量最小的方案。
(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1方向,读定度、分和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观测2、3、4……N方向,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施工控制测量内容

施工控制测量内容
《施工控制测量内容》
嘿,咱今儿来聊聊施工控制测量这档子事儿。
要是你看到一群人在工地上这儿瞅瞅那儿量量,别奇怪,那就是在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呢。
这事儿啊,简单来说就是给建筑施工打个好基础,让一切都能按计划稳稳当当进行。
就说之前我路过一个工地的时候吧,大太阳底下,测量师傅们那叫一个专注。
他们拿着各种仪器,一会儿对着这个点瞄一下,一会儿又在本子上记些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瞧,看到他们有人拿着全站仪,就像个高科技的大玩具,可师傅操作起来那叫一个熟练。
他们要确定每个建筑物的位置、高度、角度等等,每一个数据都不能马虎。
你想想啊,如果测量错了一点点,那房子盖起来可能就歪了,或者管道装得不对劲,那可就麻烦大啦。
这施工控制测量就像是给工地画了一张超级精细的地图,告诉大家这里该怎么建,那里要修成啥样。
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师傅们可得下足功夫。
他们要早早地起来选好测量的点,不能有任何遮挡物,有时候还得费好大劲爬到高处去。
而且测量的时候得特别小心,不能手抖,不能走神儿,一点点偏差都不行。
然后他们还要一遍遍核对数据,生怕出了错。
这就是施工控制测量,看似普通却超级重要的工作。
没有他们的精心测量,哪来我们住的安稳房子和走的平坦道路呀。
所以,下一次看到那些在工地忙碌的测量师傅们,可别小瞧了他们哦,他们可是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默默努力着呢!
总之,施工控制测量内容可不简单,就像一个隐藏在工地背后的小魔法师,悄悄地给施工施展着魔法,让一切都能完美呈现。
施工测量控制

第四章施工测量控制第一节工程测量概述及技术标准一、根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测量的基本数据和资料,我方和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复核,以检验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后,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反映,共同予以解决。
二、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我单位将用轴线网控制,轴线使用设计的轴线点,以保证测设质量也减少测设时间。
施工中,采用DS3水准仪控制高程,采用TDJ2经纬仪进行坐标控制,水准测量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来控制,纵向和横向轴线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水准测量误差要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
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总测点的30%。
三、工程施工前,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平面控制网采用轴线网;以护坡轴线为主轴线,以其他建筑物为辅助轴线。
增设点按要求达到二级导线测量的要求。
四、测量工作控制程序五、测量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六、在测量工作中要保护好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以及自行增设的控制网点,在工程完工后根据要求交付业主使用。
第二节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及图示在工程建筑区建立控制网的目的,是要为施工测量放样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工程已有业主及设计单位先期布设的施工控制网作为基本的控制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在直接利用首级控制网点进行施工测量的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方便施工。
还需要对具体的施工部位进行一定的控制点加密,通过国家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各级施工控制的布设等级及施设要求。
一、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梯级布网其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等级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如下图:工程进点后,先期对业主提供的首级施工控制网成果进行局部的检测,检测拟定与先期布设的加密控制网点同步观测,以检测误差为主要目的。
主要方法是在布设加密网的同时,尽量多联测首级网点,且组成一定图形;组网各点之间边、角全部观测,将观测值进行测站平差后,首先检验其图形内自身精度要求(三角形闭合差、边角关系等);合格后再将已知点之间的观测数据与理论数据(业主提供成果的反算值)进行比较。
工程测量:地下控制与施工测量

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概念:洞内控制测量起始于两端洞口处的洞外控制点,随着隧道的开挖而向前延伸, 常用主副导线环的布设方式。
二、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布设方法:如下图所示,主、副导线环中双线为主导线,单线为副导线。主导线 既测角又测边长,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边,增加角度的检核条件。在形成第二闭合 环时,可按图中形式,以便主导线在3点处能以平差角传算3~4边的方位角。主 副导线环可对测量角度进行平差,提高了测角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 精度非常有利。
盾构施工测量 04
四、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法:盾构法是隧道施工采用的一项综合 性施工技术,它是将隧道的定向掘进、运输、 衬砌、安装等各工种组合成一体的施工方法。 其工作深度可以很深,不受地面建筑和交通 的影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是一种 先进的土层隧道施工方法,广泛用于城市地 下铁道等工程的施工中。
竣工测量 05
五、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竣工验收时检测隧道中心线,在隧道直线段每隔50m、曲线段每隔20m 检测一点。地下永久性水准点至少设置两个,长隧道中每公里设置一个。
五、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时,还要进行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应沿中线方向测定底板和 拱顶高程,每隔10-20m测一点,绘出竣工纵断面图,在图上套绘设计坡度线进行比 较。直线隧道每隔10m、曲线隧道每隔5m测一个横断面。
四、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施工测量:盾构施工测量主要是控制盾 构的位置和推进方向。利用洞内导线点测定 盾构的位置(当前空间位置和轴线方向)。 用全站仪指示推进方向,再用千斤顶编组施 以不同的推力,进行纠偏,调整盾构的位置 和推进方向。
四、盾构施工测量
盾构法:盾构的标准外形是圆筒形,也有矩形、半圆形等与隧道断面相近的特殊形 状。如下图所示为圆筒形盾构及隧道衬砌管片的纵剖面示意图。切口环是盾构掘进 的前沿部分,利用沿盾构圆环四周均匀布置的推进千斤顶,顶住己拼装完成的衬砌 管片(钢筋混凝土预制),使盾构向前推进。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为施工提供准确的位置、尺寸和形状等信息。
施工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如果测量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外观不符合设计要求,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加强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施工控制网、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饰装修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
1、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施工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导线网、三角网或 GPS 网等形式,高程控制网一般采用水准网。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应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和施工要求来确定。
2、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控制网,将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和轮廓线在实地标定出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尺寸。
这是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3、基础施工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需要进行基础轴线的投测、基础标高的控制和基础模板的定位等测量工作,以保证基础的位置、尺寸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柱、墙、梁、板等构件的轴线和标高的测量,以及垂直度和平整度的控制。
通过测量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偏差,确保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5、装饰装修施工测量在装饰装修阶段,要进行墙面、地面、顶棚等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测量,门窗洞口的位置和尺寸测量,以及各种装饰线条的定位测量等,为装饰装修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6、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竣工平面位置、高程、外形尺寸等的测量,绘制竣工图,为工程的验收和交付使用提供资料。
二、影响施工测量质量的因素施工测量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人员的素质测量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测量质量。
第二节 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第二节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一、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11-1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 ′o ′y ′为施工坐标系,x o 、y 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 ′x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 ′P 、y ′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 P 、y P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P P o P P P o P y x y y y x x x(11-1)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图11-1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ααααcos )(sin )(sin )(cos )(o P o P P o P o P P y y x x y y y x x x(11-2)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施工控制测量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进行地面信息 采集,能够获取地形、地貌、建筑物等信息。在施工控制测 量中,遥感技术可用于施工区域的地形测绘、土方量计算等 方面,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总结词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结合了摄影测量和计 算机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 测量。
VS
纵横断面测量是确定道路的标高 和横截面的形状,为土方量计算 和施工提供依据。
道路边桩测量
道路边桩测量是在道路两侧确定 道路边缘的位置,用于道路施工 中的边坡放样和排水设施的定位。
桥梁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桥梁墩台定位测量
桥梁墩台定位测量是确定桥梁墩台在施工控制网中的位置,确保 墩台的位置准确。
桥面施工测量
目的
施工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放样的精度和准确性,为施工施。
施工控制测量的重要性
01
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控制测量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
到工程项目的质量。通过精确的施工控制测量,可以确保施工放样的精
度,避免因定位误差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
某高速公路的施工控制测量
总结词:安全可靠
详细描述:在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测量技术为道路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控制网,对 高速公路的线形和坡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有效避免了施工误差和质量问题。同时,加强测量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某跨海大桥的施工控制测量
观测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范,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确保控制点的精度满足要求。
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平差计算和坐标转换等,目的是求得 各控制点的精确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β—导线测角中误差; mD—导线边长中误差。
当导线精度要求不高时,如四、五等导线 亦可采用近似平差。
第五节 高程控制网
• 目的 目的:确定水准点的高程,为工程建设 的施工放样和建筑物沉降变形的监测提 供高程基准 •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图上设计水准点的分布和水 准网的图形(路线走向)、实地选定水 准点的位置,埋设水准标石、实施水准 测量外业观测、进行内业平差计算、编 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 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选择起始方向(如A);
二、角度观测
1. 观测方法:方向观测法 观测方法:
C A B E D
盘左:照准起始方向, 配置水平度盘,读数; 顺时针依次照准各目标, 直至归零,即: A—C—D—E—A 盘右:照准起始方向, 读数; 逆时针依次照准各目标, 直至归零,即: A—E—D—C—A
各测回起始方向的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3.起算方位角 起算方位角 • • 测区附近已有控制网时,由已有网传 递方位角。 无已知控制网成果可利用时,一般用 天文测量方法测定三角网某一边的天文 方位角作为起算方位角或用陀螺经纬仪 测定真方位角作为起算方位角。 方向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测定一条 边的磁方位角作为起算方位角。
•
第三节 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
1
S13
3
一、三角网中的数据类型: 三角网中的数据类型:
•起算数据――为了得到所有点的坐标,必须 起算数据――为了得到所有点的坐标 为了得到所有点的坐标, 已知的数据。包括:网中某一点的坐标x 已知的数据。包括:网中某一点的坐标x1、y1, 某一边长度S 及其坐标方位角α 某一边长度S1及其坐标方位角α12。 •观测元素――在各三角点上进行观测得到的 观测元素――在各三角点上进行观测得到的 数据。一般是水平角(方向值)或边长。 数据。一般是水平角(方向值)或边长。 •推算元素――根据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平 推算元素―― ――根据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平 差值推算出来的数据。包括:三角网中各边长、 差值推算出来的数据。包括:三角网中各边长、 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 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
4. 成果检核 • (1)三角形的闭合差检核 • 三角形闭合差
wi = ai + bi + ci − 180°
• 三角形闭合差的限值
w限 = ± 2 m
3
式中 m 为该等级三角网限制的测角中误差。
(2) 测角中误差检核 测角中误差计算:
mβ =
[ ww] 3n
式中,w为各三角形的角度闭合差;n为所测 三角形的个数。 实际得出的测角中误差mβ 应小于设计要求 的测角中误差。否则应检查原因,首先在角 度闭合差较大的有关各测站上进行重测。
二、工程精密导线的测量方法
1. 角度测量 用测回法观测。奇数测回测左角,偶数测回 测右角。左、右角分别取中数。
角度观测注意事项: 角度观测注意事项:
• 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配 置度盘位置。 • 检查左、右角之和与圆周角的闭合差 ∆=β左+β右 – 360 º ∆不应大于表2-8的规定(P.22) • 为了消除旁折光影响,一个测站的全部 测回数,至少应分配在两个不同的时间 段观测。
上章回顾 第一章 绪论
• 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是精确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 置和和高程。控制测量是进行各项测量的基础。 置和和高程。控制测量是进行各项测量的基础。 • 铁路公路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学在具体工程中的 应用,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应用,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 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安 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监测方面, 全监测方面,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 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制 定各种工程建筑物养护、 定各种工程建筑物养护、维修方案等提供重要的 依据。在科学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变形机理, 依据。在科学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变形机理,验 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 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
2. 全圆方向法记录计算
水平度盘读数 测站 测回 目 盘左 标
(°′ ) °′
右 左 右 左—右 (左+右)/2 方 归 零方向值 盘右 2c (″) ″ 8 55.3 56.0 47.0 (″) ″ 9 +9.9 90 01 00.2 48.6 50.2 32.0 +11.9 148 46 54.6 58 45 52.4 向值 (°′″ °′″) °′″ 10 (02.2) 0 00 00.0 (°′″ °′″) °′″ 11
第四节 精密导线
一. 工程精密导线的布设 原则
1.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 布设成直伸的导线闭合环。 2.导线边所在位置应便于测距。 3.导线点彼此之间通视良好,减弱折光的影响。 4.尽量布置长边,以提高测距的相对精度并使 导线点数减少。 5.导线点所在位置应便于放样和连测。 6. 导线点位置应尽量避开地质不稳定的地方, 并避免施工的干扰。
三、基线测量
1.方法 方法:光电测距,基线尺测距。 方法 2. 光电测距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基线两端的高差不宜过大,一般 h < 0.2 D • 测距边直接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 宜选在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的上 空; • 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四等及 以上的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m以上; • 测线应避开高压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
31.2 30.5 30.2 29.4 28.6 58.1 59.0 59.9
+6.4
193 26 34.4
103 25 32.2
+12.8
248 40 35.8
158 39 33.6
+10.4
90 01 04.2
3. 方向观测注意事项
(1)选择最有利的时间观测,通视良好,成象清晰、 稳定。 (2)注意旁折光的影响。 (3)在每半个测回中,照准部只按一个方向转动。 (4)微动螺旋必须以旋进方向照准目标。测微器以 旋进方向使度盘分划线重合。 (5)认真消除视差。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不得重 新调焦,以免引起视准轴的变动。 (6)仪器(包括三脚架)不要受阳光直接照射。 (7)观测过程中,照准部水准管不得偏离中心位置 一格。 (8)水平角观测的结果超过限差时,应在原度盘位 置上进行重测。
第二节 三角测量基本原理
按坐标正算方法可得: 按坐标正算方法可得:
α 13 = α 12 + ∠ 213
x 3 = x1 + S 13 ⋅ cos α 13 y 3 = y1 + S 13 ⋅ sin α 13
其中: 其中:S13 按正弦定理计算
X
2
α
12
S12 α13
S 13 = S 12
sin ∠123 sin ∠132
2.边长测量 .
根据测量设计所需的精度,结合仪器设备 条件,采用光电测距方法往返观测,或按不 同时段观测。
测距精度 1/200 000 1/150 000 1/100 000 测距仪精度等级 І І、ІІ І ІІ 1/50 000 І、ІІ ІІІ 往返测回数 4 4 2 3 1 2
3.数据处理 3.数据处理
一、 三角网的设计和选点
1. 主要内容 • 地形图上选择点位,布置网形; 地形图上选择点位,布置网形; • 精度估算(与控制网形状有关); 精度估算(与控制网形状有关) • 现场踏勘布点。 现场踏勘布点。
2. 三角网的基本图形
•
三角锁
•
中点多边形
大地四边形
3. 选点布网的基本要求 • (1)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受地形限 制时,个别角亦不应小于25°。 • (2)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观测,不受 旁折光影响; • (3)测距边应满足相应测距方法对地形等因 素的要求; • (4)控制点应便于长期保存和寻找,点位应 有利于控制网的加密、扩展。 • (5)要考虑三角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施工放样 的特殊需要。
各测回 的平均值
(°′″ °′″) °′″
(″) ″ 4 06.6
(″) ″ 5 05.2
(°′ °′) °′ 6 270 00
(″) ″ 7 54.6
1
2 A
3 90 01
12
04.4 00.3 C 148 47 00.7 B D 193 26 2 38.6 42.0 E 248 40 42.5 10.3 A 90 01 08.4 09.4 270 00 42.2 68 40 36.6 37.6 13 26 00.5 328 46
• 本章解决控制测量外业问题 • 本章基本目标: 本章基本目标:
• 了解:控制测量的方法。 了解:控制测量的方法。 • 理解:起算数据、观测元素、推算元素。 理解:起算数据、观测元素、推算元素。 • 掌握:控制网的布设、外业观测的方法。 掌握:控制网的布设、外业观测的方法。
•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 三角网布设要求、全圆方向测回法 三角网布设要求、 观测水平角、精密导线测角要求、 观测水平角、精密导线测角要求、 精密水准仪及精密水准测量步骤。 精密水准仪及精密水准测量步骤。 • 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 • 方向法观测水平角计算。 方向法观测水平角计算。
二、起算数据的获得
1. 起算边长 • 测区内已有国家三角网, 测区内已有国家三角网 ,且精度能够满足 要求,可直接利用其作为起算边长。 要求,可直接利用其作为起算边长。
• 已有网边长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或无边长可 利用时, 可采用光电测距或GPS GPS基线法直接 利用时 , 可采用光电测距或 GPS 基线法直接 测定三角网的某一边或某些边的边长作为起 算边长。 算边长。
180° m
( j − 1) + i ' ( j − 1) + m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