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7,18回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红楼梦第十八回内容

红楼梦第十八回内容

红楼梦第十八回内容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悲恸黛玉之病。

黛玉因思念宝玉,
抑郁成疾,情感之间颇为曲折。

黛玉的病情让宝玉痛苦不已,他不顾
一切地换上药王庙的银丝,为黛玉祈福求愿。

在这一回中,情感之纠
葛愈发复杂,人物之命运也开始起伏不定。

另一方面,薛宝钗对宝玉的感情也是无法调和。

她对宝玉的爱意日
益升温,但宝玉在心中只有黛玉,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宝钗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波澜,她的存在给宝玉和黛玉
之间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时,贾琏之母贾赦在这一回中也逐渐显露出其权谋之心。

她勾结
其他家族,图谋夺贾府产业,使得贾府内部的斗争日益激烈。

这一情
节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戏剧性的元素,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黛玉、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命运逐
渐交织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更加深刻。

整个故事趋向于多
线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

这一回的情节精彩纷呈,为整个
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第十八回的内容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

宝玉的痛苦、黛
玉的悲伤、宝钗的爱意、贾赦的权谋,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难以忘怀的
画面。

这一回的情节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埋下
了伏笔。

《红楼梦》第十八回精彩绝伦,引人入胜,令人期待接下来
的故事发展。

红楼梦第18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18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18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18回中,探春和黛玉在寒舍相谈甚欢,探讨了许多关于妇女地位和自由、忧国忧民、人生等问题。

同时,贾母和王夫人为了家中大事争执不休,甚至牵扯到了一些小人物。

整个回合充满了思考、争端、愁绪和真情。

从探春和黛玉的谈话可以看出,尽管她们是富贵人家的闺中小姐,但她们并不满足现状,而是有一颗强烈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她们认为妇女地位应该提高,人都应该有自由的选择权,并关心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这些话语深深刻画了她们的个性,也突显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而府上的大事却让人看出官场中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氛围。

王夫人为了让丫鬟柳湘莲留在府中,甚至私下出了财,引起了贾母的不满。

两人因此争执不休,连阁里的女孩子都受到了牵连。

这也暴露出了权力斗争中小人物受到牵连的悲惨现象。

整个回合呈现了思想和现实的对决,立足当时社会,展示了不同角色的人生观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同时,对于当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应该不断提高社会公正、个人能力,关注社会现象,勤奋做事,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立足。

红楼梦第18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18回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18回内容概括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

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

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

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

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

贾府上下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道观。

元宵节至,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

宝玉作诗忘了典故,宝钗为其“一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

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该回主要人物简介:1、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

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

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2、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

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她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3、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宝玉的姨表姐。

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有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文批注

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文批注

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文批注《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

小说共120回,描绘了18世纪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和贵族世家的兴衰沉浮。

其中,第十七回是情节发展的关键之一,描写了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和薛宝钗的介入。

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原文批注。

这一回以贾宝玉入梦为开篇,梦见了自己、秦钟和黛玉变成泥土,从而暗示了三人的命运多舛。

宝玉对于自己的婚姻也产生了疑问,觉得自己应该与黛玉结为夫妻,而不是与薛宝钗。

接下来,书中再次提到了贾府的父辈曾经丢失的宝物的情节,以及寻找宝物的故事。

这个宝物一直以来是家族的心病,也成为了宝玉的心结。

作者通过这个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家庭的延续和衰落。

在国子监中,宝玉与秦钟一起读书。

秦钟是一个聪明机智的男孩,宝玉非常喜欢他。

然而,这里也描写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迷离感情。

宝玉对黛玉深有好感,但是在考虑到家族的传统和现实的情况下,他不得不与薛宝钗结为夫妻。

与此同时,薛宝钗的形象也在本回逐渐展现。

她是一个出色的女孩,聪明伶俐,受到大家的喜爱。

宝玉的母亲贾母非常欣赏薛宝钗,并希望宝玉能够与她结成姻亲。

然而,宝玉对薛宝钗并没有特别的感情。

回到贾府后,宝玉与黛玉相遇,她们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加深。

黛玉向宝玉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宝玉对她的感情也更加明确。

随后的情节中,贾府准备了一场壮丽的诗会,许多人参加,其中就包括了黛玉和薛宝钗。

诗会上,宝玉表演了自己的才艺,引起了全场的赞叹。

黛玉触景生情,对宝玉的表演感到非常欣赏。

然而,薛宝钗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并赢得了宝玉的称赞。

这时,宝玉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谁才是自己真正的爱人。

第十七回是《红楼梦》中情感纠葛最为复杂的一回,也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点。

通过宝玉的内心矛盾和感情选择,作者展现了封建贵族家庭中婚姻问题和命运不可抗拒的主题。

在这一回中,黛玉、薛宝钗和宝玉之间的三角关系逐渐显露。

黛玉是宝玉的初恋对象,而薛宝钗则是宝玉将要与之结为夫妻的人。

红楼梦第十八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第十八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第十八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的第十八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本文将对该回的原文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原文如下:这里的由头,却是薛宝钗的杨妃宴席上一桩灵异之事,仍从刘姥姥算命说起。

刘姥姥起先说宝玉灾星缠身,如刷蜡烛主,后来他见报喜表说宝玉是福星,主贵聚祥瑞,贵得有仪式连朝拜祭上。

现破费家购床帐坐具器皿收好,念一掷干尽,及至正院人弱手软嘴散半者休要。

又解转玉,投烟波池。

女婿的奶奶家请他相看,他的奶奶坐了世的。

宝玉的奶奶还见了两意。

至东府果然换珠围红羽扇,说笑片刻,犹只是俏儿,不免有几句笑闹,色相顽皮。

忽报薛姨妈来看宝玉,宝玉忙迎出来。

至於目下打趣,不必细说。

洞李知道,待从金銮殿对宰辞就知。

薛姨妈坐了,宝玉偏有些东西,遂命人去开库房中取。

薛姨妈便命人详细打点,颇有些东西。

这里看了,不言语,指手画脚,随口问道:“这是他奶奶的旧杂病,请教是什么病?你可知道?我为这事走了一趟。

”宝玉听见说是弥留之病,不由的又忧愁了。

解析:这一回以薛宝钗的杨妃宴席上一桩灵异之事为由头,然后通过刘姥姥的算命来展开。

刘姥姥一开始说宝玉有灾星缠身,但后来又改口说宝玉是福星,主贵聚祥瑞。

接着是描述刘姥姥为宝玉择吉日,购买了床帐坐具器皿。

然后是描述玉的奶奶和宝玉的奶奶对待刘姥姥的态度有所不同。

之后是薛姨妈来看宝玉,宝玉找人去开库房取东西给薛姨妈。

薛姨妈问宝玉这些东西是不是他奶奶的旧杂病,并表达了对此事不满的情绪。

宝玉听到这些后感到忧愁。

这段原文通过描写和对话展现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心态的转变,同时也预示着后续发展。

宝玉面临的是灾星和福星的交替,以及奶奶们对待刘姥姥的态度。

这些情节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总结:红楼梦第十八回以薛宝钗的杨妃宴席上一桩灵异之事开始,通过刘姥姥的算命带出了宝玉的命运之谜。

在这一回中,描述了刘姥姥为宝玉进行择吉日和购置床帐坐具器皿等事宜,以及宝玉和薛姨妈的对话交流,展示了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心态的变化。

红楼梦第十七回课件

红楼梦第十七回课件

宝黛初 见
总结词
一见钟情,情感萌芽
详细描述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见,彼此产生了好感。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美丽动 人,聪明伶俐,而林黛玉则被贾宝玉的英俊潇洒所吸引。这一情节标志着两人情感的萌芽。
情感深化
总结词
相互倾心,情感升温
详细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交往逐渐增多,两人相 互倾心。贾宝玉常常陪伴在林黛玉身边,关心她的感受和需 要。林黛玉也对贾宝玉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之间的情感 逐渐升温。
详细描述: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个性鲜明,通过精细的描 写和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语言和行 为特点,让读者印象深刻。
详细描述:红楼梦的心理描写非常丰富,深入挖掘了人 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物的情感、思想和动机,让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详细描述: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背景和价值观,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心理描写,展 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大观园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林黛玉在大观园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 纠葛,她的诗词和情感在大观园的背景下得到了 充分的表达和释放。
大观园与其他人物的命运关联 大观园中的人物命运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大观 园的建筑和布局也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命运 走向。
贾宝玉的成长与转变
宝玉的性格特点
多情
宝玉天生多情,对周围 的人和事都充满关爱和
主要人物及关系
主要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等。
关系分析
本回主要展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贾府子弟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长辈之间的关系。通过游览大观园和才情 比试的情节,进一步加深了人物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同时,贾政作为贾府的主事者,体现了他在家族中 的权威地位。

红楼梦第十八回具体概括

红楼梦第十八回具体概括

红楼梦第十八回具体概括
第十八回《林黛玉的结婚》几乎可以说是完成了《红楼梦》的整体张力,在这一回中,林黛玉与曹雪芹的母亲宝玉在一起安排了林黛玉的婚礼,然而由于林黛玉与王熙凤深厚的亲情,对王熙凤的宠爱,她承受了很大的痛苦,重重地拒绝了这一婚礼。

宝玉和其他家庭成员想要劝说林黛玉,但是林黛玉的性格坚强顽强,最终她还是维持了她的立场,她只肯把事情拖到未来,因此,孙绣在没有婚礼的情况下,照常住在贾宝玉家里,表面上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实际上只是避免了一些物质上的变化。

后来,王熙凤和宝玉经过多轮斡旋,最终还是把林黛玉嫁给了孙绣,而且,和林黛玉新婚前说的一样,王熙凤想要实现林黛玉的愿望,在婚礼上向孙绣进贡了两颗珠子,作为林黛玉的嫁妆。

第十八回描述了林黛玉的结婚完全结束,也标志着少年时代的结束,从现在开始,林黛玉将把精力放在应对宫廷的重要事务上,完成宝玉和王熙凤的期望,另外,宝玉也终于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贾府的母亲的位置,主持各项事务。

最终,第十八回以林黛玉嫁给孙绣这件大事宣告了《红楼梦》的收官。

它也证明了林黛玉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下也能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也证明了宝玉有能力改变因循守旧和施行纪律,以及尽责的母性。

这一回体现了文心阁里众多的原则,比如勤奋,正义,坚持理想,仁慈,以及活出自我的价值,以及追求奋进、勇敢与真诚,所有这些
精神听从智慧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也让这一回成为《红楼梦》中最有意义,最令人感动的一回。

红楼梦第18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

红楼梦第18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

红楼梦第18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红楼梦第18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

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

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

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

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

贾府上下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道观。

元宵节至,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

宝玉作诗忘了典故,宝钗为其“一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

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

红楼梦第18回解读准备省亲,除了园林建筑,院落楼宇,还要采办与之相配套的几案桌椅、各种帐幔帘子、陈设玩具古董,都要一处一处合式配置,在这里,通过贾政听取贾琏的汇报,我们知道,原来连这样一些东西,每一种都是成百上千套的规模,可见花费之多。

随着采买的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以及“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的到来,还有一位来历神秘的人物----妙玉也被接到了贾府。

至此,“十二钗”已陆续都出场了...为准备省亲几乎动员了所有的人,包括平时“懒政”的王夫人也是“日日忙乱”。

大约从年初开始吧,直到十月底,“筹备”工作才算有了头绪:将各色物件齐备:除了各色古董文玩,采买来的仙鹤、孔雀及各种小动物也都安排了专人饲养,学戏的女孩子们排了二十出小戏,小尼姑道姑也学会了几卷经文咒语...直到这时,贾政心里才稍微踏实了点儿。

又请贾母进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贾政才正式提交了书面申请。

于是很快得到了朱笔批复:次年的正月十五,恩准贾妃省亲!圣旨一下,贾府上下更加寝食难安,“年都没有好生过”。

脂批“借省亲写南巡事”。

有细心的研究者,从贾家是以曹家为原型背景的判断基础上,查阅相关清史档案,康乾时期,宫中没有过姓曹的贵妃,当时似乎也没有类似“省亲”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外桃源(匾额)名园筑何处,仙境 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 宠,宫车过往频。 (林黛玉作)
再看林黛玉的五律。首联“名园筑何处,仙境 别红尘”,异军突起,文意有势不可当之势。 颔联“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平中见奇, 写出了贾府沐浴皇恩的气象。颈联“香融金谷 酒,花媚玉堂人”,对元妃的颂扬恰如其分。 尾联出句“何幸邀恩宠”,虽然也是议论,但 结合了对句“宫车过往频”的描述,画龙又点 睛,赞颂之情溢于言表而又情愫舒缓,很符合 元妃雍容华贵的特点。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 宝玉痛悼秦钟。大观园造成,因闻塾师赞 宝玉对对联有歪才情,贾政带门下清客参 观大观园时便带上宝玉,命他为大观园各 处景观拟匾。在贾珍的引领下,贾政同宝 玉在众清客的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并 为园中题匾额和对联。因众人知道贾政有 意要借此机会试宝玉,便有意用一些俗套 来敷衍。在这次的游园中,贾政对宝玉题 的匾额和对联虽加指责,但心中比较满意。
红楼梦第18回评析
▪ 此回描述贾妃元春省亲,来到富贵豪 华的省亲别墅心情十分愉快,自己带 头题了一诗后,命众姐妹也即席赋诗 一首,特别要亲兄弟宝玉就“潇湘馆 ”“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 ”四处景观各赋五言律一首。虽然这 些诗跟书中其他诗词曲赋一样都出自 曹雪芹之手,但却是曹氏根据特定人 物的性格和才情设计出来的,它们是 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读者可能 不大重视这些诗词,这就深入理解小 说内容,领会人物性格,鉴赏艺术特 点来说,是一种损失。
▪ 旷性怡情(匾额)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 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 畅神思? (迎春作)
▪ 万象争辉(匾额)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 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 生光辉。 (探春作)
▪ 文章造化(匾额)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 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 造化功。 (惜春作)
凝晖钟瑞(匾额)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 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 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 (薛宝钗作)
先来看薛宝钗的七律。首联就写出磅礴大 气,写出了她对荣华富贵生活的向往。颈 联即事抒情,紧密切合环境气氛。尾联既 赞颂了元妃率先所题之诗,又顾及众姐妹, 同时表达了自谦之情,十分得体,反映出 薛宝钗巧于周旋、八面节在小说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小说中主
局、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 法能使结构繁复、景物众多的大观园很快地就在 我们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这 说家的地方。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 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 物尽数解去。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 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 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 不及,也要动气。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 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 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贾府 上下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 道观。元宵节至,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 景为题作诗。宝玉作诗忘了典故,宝钗为其“一 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 。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
红楼梦里各个人物的住处及名称
宝玉 怡红院 黛玉 潇湘馆 宝钗 衡 芜苑 迎春 紫菱洲 探春 秋爽斋 惜 春 藕香榭 李纨 稻香村 妙玉 栊翠庵 史湘云 来探亲时和黛玉同住 秦可卿 (贾珍)天香楼 贾母和贾政(王夫 人)夫妇还有王熙凤(贾琏)夫妇、 薛姨妈(薛蟠)母子都住在荣国府里 ,贾赦夫妇另住在一个黑油大门的院 落里头。
下面试将这几首诗的艺术特点,结合人物 性格作一些分析。
▪ 宝钗善于投人所好,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而 且这种歌颂很符合当时情景的需要。黛玉虽不 很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场面,但她也想大展身 手,纵是应景之作,也想写得有一点水平,所 以两首诗均为上乘。而懦弱的迎春,其诗果然 空洞。精明的探春自知不能与黛玉宝钗“争衡 ”,自谓“奉命何惭学浅微”以获得他人原谅 。凡此种种,切合“诗如其人”的古训。这样 地对待和理解小说中的这些诗作,才不辜负曹 氏的艺术匠心,也才算距真正读懂这部“封建 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境界又近了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