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2节 原电池及电动势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概述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是电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电池电动势是指电池在断路条件下产生的电势差,是衡量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可以评估电池的性能并进行比较。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分别是基于伽利略原理的开路电动势测定方法和基于极限电流的极化电流法。
同时,还将介绍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发生的误差。
方法一:开路电动势测定方法开路电动势测定方法是一种基于伽利略原理的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池的内阻和电路中的电流来求得电动势。
实验步骤1.准备好所需实验材料,包括原电池、导线、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等。
2.按照电路连接图将电路搭建起来,确保连接正确。
3.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一个合适的电阻,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4.接通电路,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值。
5.根据伽利略原理的公式,计算出电池的开路电动势。
注意事项•在搭建电路时,要确保电路连接正常,避免接错导线或接触不良。
•选择适当的电阻,以保证电流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保证电动势的准确测量,又能保护实验设备的安全。
可能存在的误差•电路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流和电压的测量不准确。
•电池的内阻可能会影响电路中电流的流动,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温度的变化会对电池的电动势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方法二:极化电流法极化电流法是一种基于极限电流的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池在极限电流下的电压来求得电动势。
实验步骤1.准备好所需实验材料,包括原电池、导线、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等。
2.按照电路连接图将电路搭建起来,确保连接正确。
3.在电路的输出端接入一个合适的电阻,以限制电流的大小。
4.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值,并记录下来。
5.根据极限电流的公式,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
注意事项•在搭建电路时,要确保电路连接正常,避免接错导线或接触不良。
•选择适当的电阻,以保证电流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保证电动势的准确测量,又能保护实验设备的安全。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7.2 电化学电池
5. 正负极
• 电子的流出极叫负极:Zn极 • 电子的流入极叫正极:Cu极
6. 阴阳极
• 阳极(Positive Electrode): 凡是进行氧化反应的电极叫阳极。
• 阴极(Negative Electrode): 凡是进行还原反应的电极叫阴极。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在超氧化物中(KO2),氧的氧化数 为 1 ;
2
在氧的氟化物(OF2,O2F2)中,氧的 氧化数分别为+2和+1。
❖ 在所有的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7.1 基本概念
例:
SiO2: Si的氧化数为+4; Cr2O72-:Cr的氧化数为+6; Fe3O4: Fe的氧化数为 8 ;
Mz+(aq)+ze-
–
离子电极
2OH-(aq) Pt | O2(p)|OH-(c)
金属-难 溶盐电极
AgCl(s) +e-
Ag(s) +Cl-(aq) Ag|AgCl|Cl-
§7.3 电极电势
(Electrode Potential)
7.3.1 电极电势的产生 7.3.2 电极电势的意义 7.3.3 电池电动势 7.3.4 标准电极电势 7.3.5 标准电极电势表 7.3.6 Nernst方程式 7.3.7 Nernst 方程式的应用
MgCl2(s)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7.1 基本概念
2. 失去电子的过程叫氧化,得到电子的
过程叫还原
Zn(s) Zn2+(aq)+2eCu2+(aq)+2e- Cu(s) 局限性:形成共价分子的氧化过程不
第七章 电极电势知识点

第七章电极电势知识点一、解释并记忆1.氧化数(又称氧化值):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电数(即原子所带的净电荷数)的确定是把成键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2.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使元素氧化数升高的过程叫氧化反应。
3.还原反应:得到电子使元素氧化数降低的过程叫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它的还原产物、还原剂与它的氧化产物组成的体系,称为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
5.氧化型物质:在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数较高的物质称为氧化型物质。
6.还原型物质:7.氧化还原半反应:电对物质间的共轭关系式又称氧化还原半反应。
9.原电池: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10.电动势(符号E):是指正、负极之间没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势差。
11.电极的标准状态:通常将温度为298K,组成电极的各离子浓度为1mol/L,各气体压力为100kPa 时的状态,称为电极的标准状态(用上标“θ”表示)二、简答题1.简述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答:确定氧化数的规则有:1)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一般为+1;在二元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
3)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一般为-2;在过氧化物中的氧化数为-1;在氟氧键中氧的氧化数为+2,如OF2中。
4)简单离子的氧化数等于该离子的电荷数。
5)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原子在化合态时的“形式电荷”数。
6)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复杂离子(即多原子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2.简述氧化数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
答:(1)得失电子守恒,即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总数。
(2)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总数相等。
3.应用能斯特方程时需注意哪些事项?答:应注意:1)计算前,首先配平电极反应式。
2)组成电极的物质中若有纯固体、纯液体(包括水)则不必代人方程中;若为气体则用分压表示(气体分压代人公式时,应除以标准态压力100kPa)。
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位

第三类电极及其反应
电极
电极反应
Fe3+(a1), Fe2+(a2)|Pt Cu2+(a1), Cu+(a2)|Pt Sn4+(a1), Sn2+(a2)|Pt
Fe3+(a1)+e- →Fe2+(a2) Cu2+(a1)+e- →Cu+(a2) Sn4+(a1)+2e- →Sn2+(a2)
4. 可逆电极
例如: ① H2( p )+Cl2( p )→2H+(a+)+2Cl-(a-) ② 1/2H2( p )+1/2Cl2( p )→H+(a+)+Cl-(a-)
E1 E
RT 2F
ln
a2a2
rGm (1) 2EF
E2 E
RT F
ln
a a
E1 E2
rGm (2) EF rGm (1) 2rGm (2)
表面电势Χ
从10-4cm将单位正电荷通过界面移到物相内部所作的功。 无法测量。
内电位
把单位正电荷在真空中从无穷远处移到离带电物相内部所 作的功,无法测量。
1. 内电位与外电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
Φ=Ψ +X
表面电势是由于液相中极性 分子在带电物相表面定向形成 偶极层引起的。 或者由于金属表面层中电子密 度不同出现的偶极层造成的。
丹尼尔电池
可逆电池电能的来源——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桥梁公式:
( r G)T ,P,R Wf,max nEF
( r Gm )T ,P,R
nEF
zEF
可逆电池电能的来源——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07章_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8 8 2Cd( 汞齐) SO 4 H 2O(l) CdSO 4 H 2O(s) 2e 3 3
阴极:
8 8 电池反应 : Cd( 汞齐) Hg 2SO 4 (s) H 2O(l) 2Hg(l) CdSO 4 H 2O(s) 3 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 r , max
当可逆电池的反应进度=1mol时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1/6
化学反应设计成电池做功和热机做功区别
根据热力学原理,恒温恒压下,1mol反应进度放热化学反应对外能 放出的热是Qm为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 r Hm 。
这一热量通过热机对外做 功或发电
目前最高能量转化 率40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6/1/6
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的必备条件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电池都是可逆的 当电池电动势E >E外 ,电池对外放电, 其反应为: 正极反应: 2H+ +2e → H2 负极反应: Zn -2e → Zn2+ 电池反应: Zn +2H+ → Zn2+ + H2 当E < E外 ,对电池充电,其反应为: 正极反应: Cu-2e → Cu2+ 负极反应: 2H+ +2e → H2 电池反应: Cu+2H+ → Cu2++ H2
由 rGm和rSm 两个量,就可以容易地求得:
E Δr H m ΔrGm TΔr Sm zFE zFT T p (7.6.5)
E
这个rHm 是在没有非体积功的情况下,恒温恒压反应热。 因为电动势容易精确测定,所以按上式求
Zn
Cu
HCl 不满足充、放 电反应互为可逆 反应,因此,这 个电池不是可逆 电池。 P-319
7.电池电动势及极化现象

阴极 ( 正极 ) 反应:Cu 2+ (a2 ) + 2e → Cu(s) ( 还原,得电子 )
Ø满足物质的量平衡及电量平衡; Ø纯液体或纯固体应标明相态; Ø离子或电解质溶液应标明活度,气体应标明压力。
11
电极和电池的国际惯例表示法
Zn(s) | ZnSO4(a1)┆CuSO4(a2) | Cu(s) Ø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并按顺序应用化学 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各个相的物质、组成(a或p)及相 态(g、l、s) Ø符号“|”表示电极与连接溶液的接界; Ø符号“┆”表示可混液相之间的接界; Ø符号“”表示液体接界电势已用盐桥等方法消除。 Ø当同一液相中有一种以上不同物质存在时,其间用 逗号“ , ”隔开。
2+ + + = M − Ag + Ag − Ag ,sln + Ag ,sln − Zn ,sln ) φ φ φ φ φ φ ( ) ( ) ( ) ( ) ( ) ( 右
{ −{ φ ( M
=
φ ( Zn 2+ ,sln ) − φ ( Zn ) + φ ( Zn ) − φ ( M 左 ) + 系统研究的内容
电化学反应的平衡 研究电化学系统中没有电流通过时系统的性质,即 有关电化学反应平衡的规律。 Nernst方程 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研究电化学系统中有电流通过时系统的性质,即有 关电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超电势
1
法拉第定律
def ∆nB ∆ξ νB
通电于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的改变量 Δξ 与通过的电量Q成正比,与反应电荷数z成反比。
2+ − + − φ Zn φ Zn φ Zn ( ) ( ) ) ( 左
07章2_可逆电池

又因为电动势的测量精确度高,所以由此计算 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远较直接量热法测得准确。 因而在热力学研究中,对于可安排成电池的化 学反应,总是通过测量E和(∂E/∂T)p以求得△rGm , △rHm ,△rSm。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1-2
(-) H2(p)→2H+(aH+)+2e(+) Cl2(p)+2e-→2Cl-(aCl-) →2HCl(a)(2)
净反应:H2(p)+Cl2(p)→2H+(aH+)+ 2Cl-(aCl-)(1)
能斯特方程:
E1 E
$
RT zF
ln
aH aCl
2
2
aH aCl
2
2
aB a a a v v m a m
RT RT vB E ln( aB )平 ln K B zF zF
G zE F $ G RT ln K
$ r m $ r m $
$ $
RT $ E ln K zF
$
$ $
$ r Gm 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在 处于平衡态,只是
E 与 K 所处的状态不同, 处于标准态, E K
v v v
返回
2013-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E与a(活度)的关系
(1)
a a
2 H
2 Cl
aH aCl
2
a m m
一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1-2
E , rGm 和 K $ 与电池反应的关系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七章电化学基础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六、电导测定的应用
2. 难溶盐或微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很难用普通的滴定方法测 定出来,但是可以用电导的方法测定。用一已预先测定了电导率的高 纯水,配置待测微溶或难溶盐的饱和溶液,测定此饱和溶液的电导率 κ,则测出值为盐和水的电导率之和,故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3. 在科学研究及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纯度很高的水。例如,半导 体器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清洗用水若含有杂质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甚至变为废品。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表7-2 25 ℃时几种浓度KCl水溶液的电导率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
四、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科尔劳施 (Kolrausch)对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 导率Λm与其浓度c的平方根呈直线关系,即科尔劳施经验式:
第七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第三节 可逆电池及原电池热力学 第四节 电极电势 第五节 不可逆电极过程 第六节 电化学的基本应用
第一节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电解池与原电池
电化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实现这 种转换的特殊装置称为电化学反应器,分为电解池和原电池两类。电 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而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三节 可逆电池及原电池热力学
四、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1.可逆电池的电动势E与电池反应的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ΔrGm的关
在恒温、恒压且电池可逆放电过程中,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变化量等 于系统与环境间交换的可逆电功,即等于电池的电动势E与电量Q的乘积。 根据法拉第定律,每摩尔电池反应的电量为zF,故
第三节 可逆电池及原电池热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g2Cl 2 / Hg) 0.2415V.
将待测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
参比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反应: AgCl(s)+e Ag(s)+Cl (aq)
Ag + (aq)+e- Ag(s)
电极符号: Ag∣AgCl∣Cl-
T=298K时,标准电极电势为0.2223V 饱和电极电势为0.2000V
M活泼
M不活泼
如果溶解 > 沉积则如图a; 如果沉积 > 溶解则如图b。 都会形成双电层, 产生电势差, 称之为金属的电极电势。 用 (氧化态/还原态)表示, 例如 (Cu2+/Cu)等。
双电层
Mn+稀 Mn+浓 溶解 >沉积 沉积 >溶解 M Mn+(aq) +ne-
值越大, 氧化能力越强; 值越小, 氧化能力越弱。
原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 势,用E 来表示。 规定: 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的电 极电势减去负极的电极电势。
E = 正-Leabharlann 负Eθ= θ正-θ负三、原电池的电极电势
(4) 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实际应用中只需知 道它们的相对值,我们人为地选择某一电极为标准, 规定电极电势为零,而把其他电极与此标准电极构成 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势。
Sn4+(c1),Sn2+(c2) | Pt (+)
⑥ 参与电极反应的其它物质也应写入电池符号中。
Cr2O72-(c1), H+(c2), Cr3+(c3) | Pt (+) (-) Pt | O2(p) | H2O,OH- (c1)
半反应与常见电极类型
⑴ 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Cu2+ + 2e- = Cu Cu(s)∣Cu2+(c) ⑵ 气体电极,须加惰性电极(Pt or C)
θ rGm =-212.31kJ mol-1
化学能→热能
氧化还原反应都有电子转移,但不能产生定向 移动的电流,能否设计一种装置将其转化为定 向移动的电流,即能否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呢?
生活中的电池
普通干电池
充电干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手机电池
Cu-Zn原电池装置
接通内电路
Cu2+
/Cu
金属导体如 Cu、Zn 惰性导体如 Pt、石墨棒
原电池的图式表示
如Cu-Zn原电池的电池图式为:
(-) Zn (s)│Zn2+(1.0mol/L) ||Cu2+(1.0mol/L)│Cu (s) (+)
原电池符号(电池图式)的书写方法:
① 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②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表示; 同相不同物种用“,”分 开; 溶液、气体要注明cB, pB;盐桥用“||”表示 。 ③ 若电极反应无金属导体, 用惰性电极Pt或C (石墨)。
三、原电池的电极电势
(5) 使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应注意的事项
测定方法:(-)标准氢电极 待测电极(+)
①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即:
(
H
H2
) 0
② 规定所有电极反应都写成还原反应的形式,即: 氧化态+ ne- =还原态,共同比较电对获得电子的能 力,因此又称标准还原电对。其标准电极电势表示为 θ(氧化态/还原态) 。
2H+ + 2e- = H2 Pt(s)∣H2(p)∣H+(c)
半反应与常见电极类型
⑶ 不同价态的离子电极,须加惰性电极
Fe3+ + e- = Fe2+ Pt(s)∣Fe3+(c1), Fe2+(c2)
⑷ 金属及其难溶盐电极
AgCl + e- = Ag + ClPt
Ag(s)∣AgCl(s)∣Cl-(c)
【例】将标准氢电极与标准银电极组成原电池,经测 量标准氢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为+0.7996V。试计算标准银电极的电极电势。
解:由题意知: θ负 = θ氢电极= 0.000V
θ正 = θ银电极 根据 Eθ= θ正 - θ负 = θ正 - 0.000V 则有 θ正 = Eθ= +0.7996V
浓差电极
由两种不同浓度的某金属离子的溶液分别与该金属所形 成的两个电极,也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叫浓差电池。
图为由Ni2+浓度分别为1.0010–3 mol/L和1.00 mol/L 的两种溶液组成的浓差电极。
浓差电极
电池反应为: 负极: Ni(s) Ni2+(稀溶液) + 2e 0 2+ (Ni /Ni) 0.28V 2+ 正极: Ni (浓溶液) + 2e Ni(s) 总反应: Ni2+(浓溶液) Ni2+(稀溶液) E 0.0888V
=
=
正- 负 + (H /H2) - (Zn2+/Zn) 0.000V-θ(Zn2+/Zn)
∴ (Zn2+/Zn) = -Eθ = - 0.76V 答: (略)。
参比电极
在实际测定中,常用易于制备、使用方便且电极电势稳定的甘汞 电极或氯化银电极等作为电极电势的对比参考,称为参比电极。
国际上统一规定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电 极,并规定任何温度下,其电极电势为零。
三、原电池的电极电势
(4) 标准电极电势的测定:
标准氢电极: 氢电极电极反应: 2H+(aq) + 2e氢电极半电池符号: H2(g) 标 准 氢 电 极 装 置 图
Pt | H2(100kPa) | H+(1.0mol· L-1)
Ag
AgCl
Fe3+ Fe2+
Cl-
例:写出如下原电池的图式
如铜锌原电池
()Zn ZnSO4 (c1 ) CuSO 4 (c2 ) Cu( )
铜银原电池
( )Cu Cu (c1 ) Ag (c 2 ) Ag( )
铜氢原电池
2
( )Pt H 2 (p ) H (c1 ) Cu (c 2 ) Cu( )
若反应写作 Cu2+ + Zn→Cu + Zn2+ EΘ =1.1037V; 若反应写作 Cu + Zn2+→Cu2+ + Zn
EΘ =–1.1037V;
原电池电动势的正负号代表了氧化还原 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三、原电池的电极电势
(1) 电极电势 ( ):每个电极上半反应的电位差。
双电层理论: 金属在其盐溶液中, 溶解和沉积形成动态平衡: M(s) 溶解 Mn+(aq) + ne沉积
甘汞电极
电极反应: Hg2Cl2 (s) + 2e2Hg(l)+2Cl-(aq) 电极符号: Pt | Hg(l) | Hg2Cl2(s)|KCl(c)
标准甘汞电极: c(Cl ) 1.0mol L1
(Hg2Cl 2 / Hg) 0.2628V;
饱和甘汞电极: c(Cl ) 2.8mol L1
原电池: 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u-Zn原电池组成
一般由电极、导线、盐桥等组成。
电极: 分为负极和正极。 由电极导体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负极: Zn片和硫酸锌溶液 失电子即电子流出的一极 如: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Cu片和硫酸铜溶液 得电子即电子流入的一极 如: Cu2++2e-=Cu(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锌片(负极) → 铜片(正极) 电流流向:铜片(正极) → 锌片(负极) 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Cu-Zn原电池组成—盐桥
什么是盐桥? 饱和的KCl溶液和5%琼脂做成的冻胶 (冻胶的作用是防止管中的溶液流出,K+和Cl-能 在冻胶内自由移动。)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①构成闭合回路,代 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②平衡电荷(中和Zn2+过剩和SO42-过剩,保持两 个半电池溶液的电中性)。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三、原电池的电极电势
(5) 使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应注意的事项
③ φ小的电对对应的还原型物质还原性强; φ大的电对对应的氧化型物质氧化性强。 ④ φ 的大小与半电池反应的写法无关。 例如:Cl ( g) + 2e2 1 Cl2(g) + e2 2Cl - (aq) Cl- (aq) φ =1.3583 V φ =1.3583 V
2+ -3 0.05917 c (Ni )( 稀 ) 0.05917 1.00 10 E E0 lg lg 0.0888V 2+ n c(Ni )(浓) 2 1.00
酸度计就是利用了浓差电极的原理对溶液中的氢离 子浓度进行测量。
四、电动势E与ΔrGm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恒温恒压下,系统对环境所做的最大 非体积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对于原电池 来说,系统对环境所做的非体积功只有电功。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半电池又称电极。在两电极 上发生的半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均称为电极反应。 两个电极反应之和即总反应称为电池反应。 Cu - Zn 原电池中: 负极反应:Zn - 2e → Zn2+ (氧化半反应) 正极反应:Cu2+ + 2e → Cu (还原半反应) 电池反应:Zn + Cu2+ ═ Zn2+ + Cu (总反应) 半反应通式: [氧化型]+ ne Zn2+ /Zn 电对 电极 [还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