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设计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的最新应用

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的最新应用

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的最新应用协同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工作模式,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设计流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与智慧,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与项目质量。

以下是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最新应用的六个关键点:1. 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应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及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行业迎来了数字化协同设计的。

数字化平台成为协同工作的核心载体,它不仅允许设计师、工程师、施工方乃至业主在同一平台上实时共享设计数据与模型,还实现了跨地域、跨时区的无缝协作,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沟通效率。

例如,通过Revit、ArchiCAD等专业软件与云平台的集成,团队成员可以同时编辑项目模型,实时查看修改记录,确保设计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2. 多专业协同优化设计协同设计促进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专业间的早期介入与深度协作。

这种跨学科的互动有助于在设计初期识别并解决潜在冲突,避免后期变更带来的成本增加。

借助协同设计平台,各专业可以基于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如结构应力测试、能源效率评估、日照分析等,实现设计方案的综合最优。

这种协同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建筑物在性能、成本、可持续性等方面达到最佳平衡。

3. 客户参与与定制化服务协同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团队内部,也扩展到了客户参与的层面。

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建筑师可以直接与客户进行设计讨论,客户可以在可视化平台上直观看到设计方案的变化,并提出反馈意见。

这种透明度和即时互动,增强了客户的满意度和项目归属感,使最终设计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定制化服务成为可能,建筑设计因此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4. 可持续性设计的集成考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协同设计在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性设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共同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从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系统的设计到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每个环节都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bim技术在给排水领域应用案例

bim技术在给排水领域应用案例

BIM技术在给排水领域应用案例一、背景介绍1. 什么是BIM技术BIM技术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集成了三维模型、数据库、工程计算分析等功能的新型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和优化,从而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2. BIM技术在给排水领域的应用意义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排水需求。

采用BIM技术来设计和管理给排水系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设计施工中的错误和隐患,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未来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二、BIM技术在给排水领域的应用案例1.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设计团队采用BIM技术进行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

通过BIM软件,设计团队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数字化模拟,并对管道布局、泵房位置、阀门设置等进行多维度的优化分析。

设计团队成功将总管道长度减少了20,降低了泵站数量,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并且优化后的系统在日常运营中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2. 给排水系统的协同设计与施工管理在某高校新建项目中,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利用BIM评台开展了系统的协同设计与施工管理。

设计人员可以在评台上实时更新设计方案,而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评台获取最新的设计信息和参数,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监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评台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这种协同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施工质量,减少了设计变更和施工纠纷,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3. 给排水系统的运营和维护管理某市政项目在运营和维护阶段采用了BIM技术。

运营方通过BIM评台实时记录管网的运行情况、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记录等信息,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维护人员可以通过评台直观地了解管道的走向和连接关系,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提高了维护效率。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作者:范海庆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14期文/ 范海庆山东源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给水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给水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在设计环节,要选择先进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设计,以确保给水排水工程的顺利施工。

近年来,BIM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而且优势较为明显,大大提高了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水平,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BIM 技术;给水排水工程;应用1、BIM 技术概述BIM 新技术的应用基础是将每一个构件都看作是单一的元素,是将元素中的几何数据、物理特性、施工要求、价格等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实现对建筑模型的整体数据化,并将此数据化的建筑模型进行整理,形成有效的数据资料库。

对建筑物构件进行数据的整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各个建筑元素几何特征的及物理特性的反映,每个元素还同时能够保留自身与建筑整体的相互联系,实现了建筑系统的完整性及层次性。

建筑工程中给水排水设计具有一定的流程,即方案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阶段。

在此整个流程中,其与建筑自身的寿命周期相一致,当前,BIM 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所应用到的BIM 技术主要是BIM 设计软件以及辅助设计软件,而在施工阶段中对BIM 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施工方案组织及工程量计算。

2、BIM 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优势2.1 技术特点第一,可视化。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更加复杂,会影响施工技术人员的想象和理解。

基于BIM 技术下,促使线条式的构件转变为三维立体实物,一方面方便施工人员读图识图,另一方面加强了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

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生成报表和效果图,而且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均处于可视化状态下。

第二,协调性。

建筑施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主要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成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BIM的应用探索 代华军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BIM的应用探索 代华军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BIM的应用探索代华军发表时间:2019-09-10T09:16:38.593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11期作者:代华军[导读] 研究BIM技术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14摘要: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一般情况下,给排水设计和消火栓、喷淋系统设计都包含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

但是,伴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功能正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

BIM技术在信息网络时代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可有效地提高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效率,弥补了传统的给排水设计技术的不足,提高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水平。

因此,研究BIM技术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建设;给排水;BIM技术;应用1导言BIM,简而言之就是建筑信息模型。

BIM是将各个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三维立体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管理,从而组建出建筑信息模型。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具体的建筑阶段,使用者能够随时的查阅有关资源,在这个信息模型当中各个信息并不是单独排列的,是存在一种关系网,所以使用者在具体查阅阶段就会得到资源的共享,可以进一步加强各个环节工作的效率。

2 BIM技术概述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是利用项目数据在其全生命周期内进行设计、施工和运维的业务过程,允许所有项目相关方通过数据互用使不同技术平台之间在同一时间利用相同的信息。

BIM应用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整合建筑设计流程,为引入建筑全生命周期概念对建筑进行全方位管理提供一个集中的数据平台,所有参与方均将各自信息数据提交到BIM平台的信息数据库中,通过构建共享工程数据模型保证调用数据的唯一性和精确度。

在建筑项目给排水工程中,建筑工程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数据都可以存储在BIM模型中,从而使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得以实现。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可以在BIM平台的支持下实现关键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展示其在提高工程效率、优化设计质量和降低工程风险方面的优势。

首先,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案例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

通过BIM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设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整个工程过程。

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中,使用BIM技术可以集成各种工程专业的模型,包括土建、结构、给排水等,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减少设计冲突和误差,提高设计质量。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重复施工和材料浪费。

其次,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还可以优化设计质量。

通过BIM技术,设计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利工程的各项设计参数和要求,通过模拟和分析,找出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在水库工程中,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模拟水库蓄水、泄洪等情况,预测水位变化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影响,从而提前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优化的水利工程的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确保工程在使用阶段的性能和效果。

除了提高工程效率和优化设计质量,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工程风险。

通过BIM技术,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预测工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中,使用BIM技术可以模拟不同的水位、水质等条件下的工程运行情况,分析水力学和水质变化对工程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和运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对工程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效率、优化设计质量和降低工程风险。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给水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

BIM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建模工具,能够实现建筑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协作和管理,为工程师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精准的工作方式。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工程师们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管道、设备等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现场管理与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减少施工中的错误和成本;而在运维阶段,BIM技术可以提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维护信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场景、优势以及在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具体应用,同时展望BIM技术在未来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字数:234】1.2 BIM技术概述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建模和信息管理的方式,协调和优化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的技术工具。

它利用三维视觉化建模技术,可以集成建筑结构、设备、给排水系统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实现建筑工程全周期的协同设计、施工和管理。

BIM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基于模型的协同设计、虚拟建筑模拟、数字化建造、建筑数据管理等内容。

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建筑的结构、构造和设备,有效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冲突,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施工方能够通过BIM的虚拟建造技术,提前识别隐患和优化施工流程,减少施工中的问题和延误。

运维方面也能利用BIM技术获取建筑设备的信息,实现设备定位、运行监控和维护管理的智能化。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工程建造和运维的成本,为给水排水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协同指导模式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协同指导模式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协同指导模式实践严子春,王宝山,张洪伟,赵 炜(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4 -毕业设计过程的重视程度,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在毕业设计指导中,由于指导教师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不尽相同,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往往自成体系、宽严不一,使得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相互比较的现象,不是比好、比优,而是比哪个教师的题目容易做,容易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自己放松了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而在协同指导小组中,很容易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不同协同指导小组之间题目难度、设计要求也不会相差太大,可有效打破教师各自为政的封闭空间,统一要求和共同管理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出差等原因,部分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指导和监管不足。

协同指导模式下,指导教师之间可相互补缺,个别教师的短期不在,不会影响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学生不仅可得到指定指导教师的指导,也可得到其他教师的指导,开阔思路和知识面。

另外,指导教师之间协调配合落实好毕业设计期间的考勤制度,有利于督促学生集中时间、精力用于毕业设计,保障毕业设计质量。

二、指导方法、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协同配合协同指导模式不仅是教师之间的协同指导,还包含指导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指导手段的协同配合。

(一)统分结合,统一指导结合个体辅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对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与计算等内容一般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由于每位同学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存在差异,设计中也存在不同的疑问。

因此,可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设计阶段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难点和问题,可从设计院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或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小组学生、甚至是该设计方向的全部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每天针对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安排指导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及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多种方法并用采用协同指导模式,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毕业设计,既便于学生们随时交流与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部分设计参数的选取可通过教师讲解工程实例和学生查阅相关实际工程资料获得。

第章--给排水工程CAD

第章--给排水工程CAD

第章–给排水工程CAD1. 概述给排水工程CAD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进行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给排水工程CAD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错误,提高施工质量。

2. 软件介绍给排水工程CAD软件是一种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用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绘图和施工。

常见的给排水工程CAD软件包括AutoCAD、Revit、SketchUp等。

3. 设计流程给排水工程CAD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资料:收集给排水工程的相关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工程图纸、施工规范等。

2.建立模型:根据收集的资料,利用CAD软件建立给排水工程的三维模型。

3.设计管道:在模型中进行管道的布局和设计,包括管道的走向、管径、连接方式等。

4.检查设计:利用CAD软件的检查功能,检查设计中的错误和冲突,并进行修改。

5.出图:根据设计结果,利用CAD软件生成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图纸。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给排水工程CAD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软件:熟练掌握给排水工程CAD软件的操作,包括绘图、编辑、标注等功能。

2.了解工程:熟悉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施工要求,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3.注意细节: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走向、管径、连接方式等细节,以避免设计错误和施工中的问题。

4.协作沟通:给排水工程CAD设计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因此需要与其他设计师、工程师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5. 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个给排水工程CAD的应用案例:某城市一项给排水工程,需要设计一个直径为1000mm的雨水管道,长度为500米。

设计人员利用给排水工程CAD软件,建立了雨水管道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管道的布局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CAD软件的检查功能,避免了设计中的错误和冲突。

最终,设计人员生成了详细的施工图纸,并成功完成了施工。

其他就是关于给排水工程CAD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设计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协同设计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协同设计是公司重点关注的一项重要的设计方式,是借助服务器的共享平台,采用CAD的“外部参照” 功能,将设计过程中的文件根据各专业的设计要求,拆分成若干模块文件后再组装,可由多人共同进行同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方式。

工作方法上为模块式流水作业的方法,各专业绘制工作主要在模型空间中进行,成图工作在图纸空间进行。

本文通过对畲江碧桂园二期九号楼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阐述给排水专业中协同设计的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协同;参照;模块;分层Abstract: Collaborativ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design company to focus on, is the use of shared server platform, using CAD "XRef" functio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fil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design, split into several module file after the assembly, by the common people of design work the same way a project. Method for modular assembly-line work method, the professional drawing is mainly in the model space, mapping work in paper spa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cases of Yu Jiang Biguiyuan two building No. nine, explain to drainage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in specific operation flow design and relate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Key words: collaborative; reference; module; stratificatio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协同设计是借助服务器的共享平台,采用CAD的“外部参照” 功能,将设计过程中的文件根据各专业的设计要求,拆分成若干模块文件后再组装,可由多人共同进行同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方式。

工作方法上为模块式流水作业的方法,各专业绘制工作主要在模型空间中进行,成图工作在图纸空间进行。

为了提高我们的在设计中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修改和各专业的对图工作,公司对协同设计重点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通过近两个月的探索和运用,至今协同设计在设计的操作上已初见成效。

工程概况畲江碧桂园二期九号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畲江碧桂园内,为二类高层普通住宅,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面积 18232.84m2,占地面积 1480.47m2 ,地下 1 层,地上18层,建筑总高 55.70m。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红线以内的:生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空调冷凝水系统及消防给水系统。

协同设计具体流程绘制给排水内容前工作打开CAD,新建一空白CAD文件,通过XREF命令打开外部参照管理器将0图层设置为当前图层,点击附着,选择需要附着的文件,以四层平面为例,在这里,我们需要附着的文件为建筑四层轴线图、平面图以及结构四层柱网图,见左图。

选中所需文件后点击打开,会出现如下图画面。

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下参照类型中附加型和覆盖型的区别以及路径类型中完整路径、相对路径、无路径三者的区别。

外部参照方法(XREF)以附加形式创建嵌套关系,是将文件A附加到文件B中,之后,将文件B附加到文件C中。

文件C中包括文件A与B。

外部参照方法(XREF)以覆盖形式创建非嵌套关系,是将文件A覆盖到文件B中,之后,将文件B覆盖到文件C中。

文件C中只包括文件B。

如果在项目当中,有多个模块文件须要进行相互联系协调,则采用覆盖(非嵌套)文件。

在这里,我们采用附加型参照类型。

路径指的是确定外部参照位置的文件完整指定的层次结构。

完整路径包括本地硬盘驱动器号或网络服务器驱动器号。

最准确的路径,但缺乏灵活性。

相对路径是使用当前驱动器号或宿主图形文件夹,指定的层次结构。

灵活性大,可以将图形集从当前驱动器移动到使用相同文件夹结构的其它驱动器或电脑中。

无路径指附着的外部参照没有保存的路径信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一般采取完整路径,以保证参照的准确无误。

由于建筑绘制每张平面图时,均必须设置相同的插入点,一般以系统默认的世界坐标系的0,0,0为插入点,保证参照每张平面图时都在同一点上。

故我们插入点亦使用系统默认的世界坐标系0,0,0为插入点,比例也采用系统默认的1,1,1。

将以上模块参照入空白图后,我们得到如下图形。

接下来,需要将该图中给排水图纸所不需要的内容关闭,如房间名、沉箱、内标注、门窗编号、建筑绘制的雨水地漏等。

将建筑模块文件中房间名模块另存为给排水房间名模块文件,按同样方法将房间名模块参照进该图中,以便后期可以调整房间名称位置,以免与所绘图形发生重叠。

按照给排水图纸命名规则,将以上图纸文件另存为SK-9-S_4F。

至此,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下一步将进行给排水图纸的绘制工作。

标准层给排水及消防平面图的绘制建筑平面四层为该建筑标准层。

将SK-9-S_4F复制一个名为SK-9-SX_4F文件,用于消防图纸的绘制。

我们首先绘制该层给排水平面图。

在SK-9-S_4F中,分别绘制给水、污水、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管道及相关配件,卫生器具等,这与我们以前旧的绘图方法并无大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所绘的图需要被建筑等专业参照,故我们需要将我们绘制的内容严格分层。

本案例中使用天正给排水软件进行绘制,故各部分内容,如立管、立管标注、横管、水表、套管、水龙头、管堵等都按给水、污水、废水等不同类型管道各自置于各自动生成的层内。

如左图。

如若不使用天正给排水绘制,则需要人为设置不同的层,至少将各类立管、套管与其他内容分别置于不同的图层内,以便建筑等专业参照及提资。

建筑只需参照我们的立管,因此在参照我们的模块图后需要关闭除立管层外的其余图层,关闭图层前后如下。

关闭图层前关闭图层后由于为了避免各类管道之间混淆,还需将给水、污水、废水、雨水、冷凝水管道分别置于不同图层内,且设置不同的线型、颜色等,以便分辨。

特别注意的是,无论用哪种方法绘图,都不应在0图层上绘制任何内容。

但是本层绘制工作还未完成,接下来我们输入WBLOCK命令,将看到如左图画面,点击选择对象,将我们所绘制的给排水内容选中,然后返回到该画面,在对象栏下选择“从图形中删除(D),基点选择(0,0,0)点,然后在文件名和路径下选择正确的路径,文件命名为S-9-S_4F。

打开该图形文件,使用PURGE命令清除多余的图层和块。

然后利用XREF命令将该模块文件参照进该层的框架文件中。

如遇到某一模块不能拆离或绑定时,可将此模块删除(erase),再清除图块(purge),然后保存后关闭此图,重新打开后附着再绑定。

模版的细化程度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及项目负责人的要求划分。

如项目比较复杂,则模块可酌情分为给水平面、污废水平面、雨水平面、空调冷凝水平面等。

至此,该层给排水平面绘制告一段落。

标准层消防给水平面亦参照给排水平面绘制方法进行绘制。

注意消防立管需单独置于一图层。

其余各层给排水、消防平面的绘制参照第3.1条操作方法,制作其余各层给排水、消防图形框架文件。

将S-9-S_4F、S-9-SX_4F文件分别复制重命为S-9-S_2F、3F、5F……RF、S-9-SX_2F、3F、5F……RF的文件。

分别参照进相应的相应的给排水、消防框架文件中。

然后双击参照进来的模块,出现如左图内容。

点击确定即可在块编辑中对给排水管网及相应配件进行绘制及调整。

对模块的编辑画面如下。

在块的编辑中能进行复制、删除、镜相、移动等各种操作。

编辑结束则选择保存编辑内容。

该层给排水平面绘制告一段落。

消防给水平面绘制同上。

做完这些后,再将标准文件中的图框复制进框架文件调整至合适位置即可,注意,图框中图名以及图号留空须按具体楼层填写。

文件的重载、拆离及卸载将一个或多个外部参照标记为“重载”。

这个选项将重新读取并显示最新保存的图形版本。

在设计过程中,如若参照的建筑或结构专业或本专业模块文件有修改,则在CAD右下角会出现如左下提示:此时点击“重载……”或进入外部参照管理器,选择需要重载的文件,进行重载亦可。

如下图。

从图形中拆离一个或多个外部参照,从定义表中清除指定外部参照的所有实例,并将这个外部参照定义删除。

只能拆离直接附着或覆盖到当前图形中的外部参照,而不能拆离嵌套的外部参照。

无法拆离由另一外部参照引用的外部参照或块。

卸载一个或多个外部参照。

已卸载的外部参照可以很方便的重新加载。

与拆离不同,卸载不是永久地删除外部参照,它仅仅是不显示和重新生成外部参照定义,这有助于提高当前应用程序的工作效率。

如遇无法重载或绑定的文件,则可将无法绑定的模块文件拆离掉,然后用PURGE命令清除多余的图块,再重新附着该模块文件。

系统图、目录及说明的绘制编制平面图绘制完全后,参照平面图绘制相关给水、污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消防给水的系统图,编制给排水及消防图纸目录,编制给排水及消防设计说明等说明性文件,绘制完全,将其分别保存为SK-9-GPS及SK-9-XFS。

文件的打印待确定建筑、结构专业出图后,设备专业即可出图,出图前拆离无用模块、清理无用的图块及图层,整理图面成图。

进行检查图面及打印设置正确无误后,在将图纸发布到“页面设置中指定的绘图仪”进行正式图打印。

注意,打印设置中需将关闭的图层设置为不打印或冻结,以免打印出的图纸将无关内容显示在上。

文件的绑定图纸打印完全之后,需要将设计文件绑定归档。

仍以四层给排水平面图为例,如下图。

将所有外参进来的模块全部选中,然后点击绑定,会出现如下画面:绑定类型选择绑定,单击确定即可。

绑定成功后,所使用的外部参照及其依赖命名对象(例如块、文字样式、标注样式、图层和线型)成为当前图形的一部分,不再根据外部参照源文件的改变而改变。

绑定成功后将该文件保存至成品文件中,此文件用于存档。

协同设计的优势及欠缺分析优势(1)避免了各专业平面图的不同、尤其是墙柱、轴网及主定位尺寸。

(2)减少工作量。

通过程序控制将设计过程中因修改产生的连锁反应降至最低程度,并使相关设计者随时可以跟踪设计进程:减少了专业间的多次重复插图,随时更新,保证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一致;(3)将设计工作划分更为明细,可使过去只能一人完成的工作划分后可由多人同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