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机场航站区的运营与管理

合集下载

机场日常管理制度

机场日常管理制度

机场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机场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飞行安全和旅客安全,根据《民用航空法》《机场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机场管理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承包单位和为机场提供服务的其他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机场管理主体应当制定并落实机场运营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机场运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条机场管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机场日常管理制度,保证机场设施设备良好、航班正常运行、服务质量提高、旅客满意度提升。

第五条机场管理主体应当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适时修订完善。

第二章机场安全管理第六条机场管理主体应当制定并实施健全机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程序、标准、监督管理等。

第七条机场安全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安全。

第八条机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处理和旅客疏散。

第九条机场应当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对机场运营区域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机场安全。

第十条机场应当建立健全飞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飞行安全,提高保障飞行安全水平。

第三章机场航班管理第十一条机场应当建立健全航班管理制度,保障航班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机场应当严格按照航空公司的运载计划,安排航班的起降和停靠。

第十三条机场应当加强航班信息发布工作,确保航班信息准确及时发布,并保证旅客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机场应当建立健全航班延误和取消的处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旅客满意度。

第十五条机场应当加强对航班飞行情况的监控,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第四章机场服务管理第十六条机场应当建立健全旅客服务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的旅客服务。

第十七条机场应当加强对候机区域的管理,保证候机区域的整洁、安全、舒适。

第十八条机场应当严格控制安检程序,保证安检工作的严谨和高效。

第十九条机场应当建立健全失物招领、投诉处理等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十条机场应当建立健全旅客滞留处理制度,确保旅客的基本权益。

第五章机场施工管理第二十一条机场管理主体应当制定并落实机场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机场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工作有序开展。

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91号)

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91号)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91号《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已经2007年12月1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杨元元 二OO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 机场安全管理第一节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第二节机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三节人员资质及培训第三章 民用机场使用手册第一节民用机场使用手册的编制、批准第二节民用机场使用手册的发放和使用管理 第三节民用机场使用手册的修改第四章 飞行区管理第一节飞行区设施设备维护要求第二节巡视检查第三节检查程序及规则第四节跑道摩擦系数测试及维护第五章 目视助航设施管理第一节目视助航设施的运行要求第二节助航灯光系统的维护第六章机坪运行管理第一节机坪检查及机位管理第二节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第三节机坪车辆及设施设备管理第四节机坪作业人员管理第五节机坪环境卫生管理第六节机坪消防管理第七章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第一节净空管理基本要求第二节障碍物的限制第三节障碍物的日常管理第四节电磁环境的管理第八章 鸟害及动物侵入防范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生态环境调研和环境治理第三节巡视驱鸟要求及驱鸟设备管理 第四节鸟情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 第五节鸟情和鸟击报告制度第九章除冰雪管理第十章 不停航施工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不停航施工的批准程序第三节一般规定第十一章 航空油料供应安全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运行安全管理第三节应急处置第十二章 机场运行安全信息管理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机场运行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第十四章 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民用机场安全、正常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的运行安全管理。

民用机场航空安全保卫管理的要求按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民航规章的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民用机场(以下统称机场),包括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

民用机场运营管理暂行规定(三篇)

民用机场运营管理暂行规定(三篇)

民用机场运营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用机场的运营管理,提高机场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旅客、货物和飞机的运输需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改建或扩建的民用机场的运营管理。

第三条民用机场的运营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社会公众和民航运输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民用机场的运营管理应当注重安全、高效、便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

第五条民用机场的运营管理应当根据航空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航空公司的经营能力,合理规划机场的航班资源和服务能力。

第六条民用机场应当建立健全运营监管机制,承担对航空公司、机场经营人和其他相关方的监管责任,保障机场的正常运营和旅客、货物、飞机的安全与顺畅运输。

第二章机场经营管理机构第七条民用机场的经营管理机构应当具备合法营业资格,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条件。

第八条民用机场的经营管理机构应当设立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第九条民用机场的经营管理机构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第十条民用机场的经营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与航空公司、运输货主和旅客的沟通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十一条民用机场的经营管理机构应当积极主动参与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和做法,推动机场发展。

第三章航班资源管理第十二条民用机场应当根据国家的航班资源分配计划,统筹安排航班起降时间和空域资源,合理优化繁忙时间段的航班计划,提高运行效能。

第十三条民用机场应当建立健全航班运行控制中心,及时获取航班信息和实施调度,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民用机场应当建立健全航班调配和协调机制,及时与航空公司进行合作,优化航班计划,提高航班运输效率。

第十五条民用机场应当建立健全航空公司运行监测和考核机制,保障航空公司的公平竞争和运行安全。

机场航站楼运营管理方案

机场航站楼运营管理方案

机场航站楼运营管理方案引言机场航站楼是一个航空公司和旅客的重要枢纽,它不仅是旅程的起点和终点,还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便利设施。

为了实现高效、安全、顺畅的运营,机场航站楼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运营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机场航站楼运营管理方案,以提高运营效率和乘客满意度。

1. 人员管理航站楼的人员管理是运营的核心。

为了确保航站楼的正常运行,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培训。

以下是人员管理的关键要点: -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

- 设立一个高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 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2. 设施设备管理航站楼的设施设备是保证运营的基础。

为了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以下是设施设备管理的关键要点: - 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

-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

- 配备专业的设备维修团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

3. 安全管理航站楼的安全管理是运营的首要任务。

为了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以下是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点: - 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安全职责。

-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配备安全监控设备和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服务质量管理航站楼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乘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点: - 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咨询和投诉处理。

- 通过定期的乘客满意度调查,了解乘客的需求和意见。

- 培训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

5. 运营数据分析航站楼的运营数据分析是优化运营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问题和优化运营流程。

以下是运营数据分析的关键要点: - 收集运营数据,包括航班准点率、候机时间、乘客流量等指标。

第四章 飞行运行管理工作程序 第一节 飞行运行管理工作程序

第四章 飞行运行管理工作程序 第一节 飞行运行管理工作程序

第一节飞行运行管理工作程序航空公司飞行的运行管理工作是通过飞行签派机构按照飞行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飞行四个阶段即飞行的预先准备阶段、飞行直接准备阶段、飞行实施阶段和飞行讲评阶段。

这四个阶段是组织与实施飞行的有效工作程序。

一、飞行预先准备阶段飞行预先准备是组织飞行的重要环节,各公司运行计划席位按照所属飞机分别管理次日航班运行计划和飞行动态,并管理公司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动态信息。

公司总部运行计划席位负责全面监控次日航班运行计划和飞行动态。

航空公司的飞行预先准备工作通常应于飞行前一日进行,每次飞行都应当预先进行充分准备,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拟定飞行签派方案,保证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

1.次日计划的编制航空公司次日的飞行计划,由飞行运行控制部门的计划席位负责编制。

编制次日航班计划时,应保证能够得到下列信息:(1)航班正班计划;(2)加班包机不定期航班计划;(3)专机飞行计划和其他非赢利航班飞行计划;(4)飞行机组计划;(5)乘务组计划;(6)飞机排班计划;(7)航班所飞航路、国家的飞越申请批复;(8)航班所飞机场的使用权的批复。

次日航班计划编制完成后,向各航务代理机构拍发次日航班计划(PLN)。

拟定飞行计划应依据下列信息:⑴班期时刻表;⑵运输部门提出的加班和包机任务;⑶有关部门布置的专机及其他飞行任务;⑷航空器的准备情况;⑸飞行队空勤人员的安排情况;⑹气象情况、航行情报、航线和机场各种设备的保障情况;⑺有关机场的燃油供应情况;⑻机长提出的飞行申请。

拟定好的飞行计划经批准后,应于飞行前一日十五时前以飞行申请单形式向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提出申请,并且通知本公司内部的各保障部门(飞行申请单见图表4-1)。

飞行签派室应根据本部门的飞行计划和代理其他航空公司的飞行计划一并填入飞行动态记录表中(飞行动态记录表见图表4-2)。

2.飞行计划的批准权限航空公司飞行计划的拟定,应当同有关航务管理机构、机场管理机构协调后申请批准,其批准权限:⑴定期或不定期的国际飞行,超出民航地区管理局所辖范围的定期航班飞行、通用航空飞行、科学实验飞行及其他特殊飞行计划报中国民航局审批;⑵定期航班飞行(包括补班)计划、通用航空飞行,在民航地区管理局所辖范围内的报所在民航地区管理局审批,并报中国民航局备案;⑶定期飞行(包括加班、包机、公务、调机、航线训练飞行等),由航空公司决定,在民航地区管理局所辖范围内的飞行报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超出民航地区管理局所辖范围的飞行还应报中国民航局备案;⑷急救、本场的训(熟)练、试飞等飞行由航空公司决定,报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⑸专机飞行任务由中国民航局将直接或者通过民航地区管理局下达给航空公司,专机飞行的组织与实施按专机飞行规定进行;⑹国境地带飞行、海上飞行、特殊地区飞行的批准权限按照上级指示和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航空公司的架构和运行

第四章航空公司的架构和运行

第四章航空公司的架构和运行航空公司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它的架构和运作方式对于保障航空业务的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航空公司的架构和运行。

一、航空公司的架构航空公司的架构通常可分为四个层次:高层管理层、营运部门、支持部门和运行部门。

1.高层管理层:高层管理层包括主席、总裁、首席执行官等,并设有董事会。

高层管理层主要负责决策制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重要工作,他们对整个航空公司的运作起着决策和指导的作用。

2.营运部门:营运部门是航空公司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航班计划、航班调度、机队运营等工作。

该部门通常包括航班调度、机队管理、航务管理、客户服务等子部门。

航班调度负责航班计划和调度,确保航班的顺利运行;机队管理负责机队的选购、维护和管理;航务管理负责航空公司与机场、地面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客户服务负责乘客的服务和满意度管理。

3.支持部门:支持部门主要包括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行政部门等。

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包括航空公司的收入和支出的核算;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工作;行政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和办公室事务。

4.运行部门:运行部门主要包括飞行操作、机务工程、安全管理等。

飞行操作部门负责飞行员的选拔和培训,飞行任务的组织和监控;机务工程部门负责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监管。

二、航空公司的运行航空公司的运行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航班管理、地面运营和空中运营。

1.航班管理:航班管理是航空公司运营的核心环节,包括航班计划、航班调度和航班执行等。

航班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制定航班的数量和时间表;航班调度是指按照航班计划,对航班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确保航班的准时起降;航班执行是指对航班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航班的顺利进行。

2.地面运营:地面运营是航空公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航空公司与机场、政府相关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民航机场运营与管理

民航机场运营与管理

民航机场运营与管理1. 引言民航机场作为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航班起降、旅客和货物运输服务等。

民航机场的运营与管理对于航空旅客的出行、货物的运输以及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民航机场的运营与管理。

2. 民航机场运营2.1 营业计划民航机场的运营需要编制详细的营业计划,包括飞行计划、旅客服务、货物运输、地面设施的维护等内容。

通过制定合理的营业计划,机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2.2 航班调度航班调度是民航机场运营的重要环节。

机场需要根据航空公司的需求,合理安排航班起降时间和航线,保证航班之间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2.3 保障服务民航机场需要提供旅客和货物运输的保障服务,包括安检、行李管理、机场工作人员配备等。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机场可以提升旅客体验和运输效率。

3. 民航机场管理3.1 空域管理民航机场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空域管理,确保航班起降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空域管理包括飞行管制、航空通信、雷达监控等。

3.2 地面设施管理机场的地面设施管理包括跑道、停机坪、航站楼等设施的维护和改进。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地面设施,可以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3 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是民航机场管理的重要部分,包括安检、防火、航空器维护等。

机场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航班和旅客的安全。

3.4 运营监控与评估机场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监控和评估体系,对机场的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4. 民航机场未来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民航机场运营与管理也在不断创新。

机场可以利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2 环保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民航机场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环保问题。

机场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4.3 航空市场的变化随着航空市场的不断发展,民航机场也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

航站区管理制度

航站区管理制度

航站区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为规范和加强航站区的管理,保障旅客、航空公司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航站区的安全和秩序,根据《民用航空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适用于航站区内包括航站楼、停机坪、行李处理区、弱电车辆维护区及其他与民用航空联通运行有关的专用公共区域的管理。

第三條航站区的管理依法属于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飞行区、地面区和维修区的管理依法属于航空港主管部门。

第四條航站区负责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其予以执行和监督。

第二章航站区开放时间和地点第五條机场客运航站楼的开放时间,由机场经营管理单位根据机场精细化管理要求,并按照民航总局规定执行。

第六條航站区设立的地点,应当根据航站楼设施的功能、面积以及旅客、航空公司和其他单位的需求,经机场管理公司批准设立。

第三章航站区的使用第七條航站区属于公共资源,根据公共资源的性质,有权使用航站区:(一)机场经营管理单位使用航站区,包括对航站楼的管理、对飞行区、地面区和维护区等的管理。

(二)航空公司和运输企事业单位的飞机使用航站区,包括停泊、滑行、起降等。

(三)其他地面服务提供者使用航站区,包括机坪上的地面服务设备、航空油料、行李、快递等服务。

第八條有权使用航站区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航站区的设施和功能分配,并应当按照规定的使用标准使用航站区。

第九條已经达到使用标准的航站区,不得擅自减少使用标准,应当保持与规定标准相符。

第十條有权使用航站区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航站区出租或变相出租,并应当与机场经营管理单位签订相关使用协议。

第四章航站区的保护和维护第十一條使用航站区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保护和维护航站区的设施和功能,不得有以下行为:(一)私自拆卸、改变航站区设施和功能分配。

(二)乱涂乱画、占用航站区,妨碍航站区正常使用。

(三)非法使用航站区设备、设施和资源。

(四)其他损害航站区公共资源的行为。

第十二條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对航站区进行改造、扩建等时,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管理单位的要求,提供协助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报批手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 如果机场有两条平行的跑道且间距较大,一般将航站区布 置在两跑道之间
8
9
• 若机场具有两条呈“V”字形的跑道,为缩短飞机的离港、 到港时间,通常将航站区布置在两条跑道所夹的场地上。
10
11
12
• 如机场交通量较大,乃至必须采取三条或者四条跑道时, 航站区位置可以参考如图。
13
14
3
• 航站区:航空 运输业务(旅 客和货物)的 陆、空交换区 域的统称。由 旅客航站、货 物航站、机坪、 航站区管制中 心、供应服务 设施、航站交 通及停车场等 区域组成。
4
航站区的规划
规划原则: 1.与机场总体规划相一致。 2.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使其规模与旅客运输量相
适应,各区域容量平并具有未来扩建发展的余地。 3.相对于飞行区和机场的其他功能区的间距、方位合理。 4.航站区陆侧应便于交通组织,并与城市地面交通系统有良
的转运车是可以升降的,这样靠近飞机后乘客即可直接登
机,而无需动用舷梯车。
特点:航站楼只要设转运
车门位即可,因而可降低
基建和设备(登机桥等)
投资,提高航站楼利用率,
增加了对不同机位、机型
和航班时间的适应性,航
站楼扩展方便,等等。但
利用转运车,使旅客登机
时间增加,易受气候、天
气因素影响,舒适感下降。
54
51
优点
• 可通过卫星建筑的增加来延展航站楼空侧;一个卫星建筑 上的多个门位与航站楼主体的距离几乎相同,便于在连接 廊道中安装自动步道接送旅客,从而并未因卫星建筑距办 票大厅较远而增加旅客步行距离。
缺点
• 首先是不好扩建。扩建时,要么拆掉旧的,再建一个直径 更大的圆形建筑,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经济的。
第四章 机场航站区的运营
•机场航站区的规划 •航站楼 •航站楼机坪
思考
• 航站区和航站楼一样吗?
2
航站楼:又称航站大厦、候机楼、客运大楼、航
厦,是机场内的一个设施,提供飞机乘客转换陆 上交通与空中交通的设施,方便他们上下飞机。 在航站楼内,乘客购票后需办理报到、托运行李, 并经过安全检查哨及证照查验方能登机。
许多机场并非单一地采用上述基本布局或方案, 而是多种基本型式的组合。
55
• 判断以下候机楼是哪种水平布局的 种类,或者水平布局的组合?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 单层方案
二.竖向布局
• 一层半方案
• 二层方案
• 三层方案
67
• 采用单层方案时,进、出港旅客及行李流动均在机坪层进行。这样, 旅客一般只能利用舷梯上下飞机
优点:进一步扩充门位时,航 站楼主体可以不动,而只须扩 建作为连接体的指廊。
缺点:当指廊较长时,部分旅 客步行距离加大;飞机在指廊 间运动时不方便。
一个指廊适合6~12个机位,
两条指廊适合8~20个机位。
机位超过30个时,宜采用多条
指廊。
50
卫星型
• 是在航站楼主体空侧一定范围内,布置一座或多座卫星式 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通过地下、地面或高架廊道与航站楼 主体连接。卫星建筑物上设有机门位,飞机环绕在它的周 围停放
• 在对圆形建筑旁两架相邻飞机进行地面服务时,往往非常 拥挤
• 未来的大翼展飞机必须停在距圆形卫星较远的地方,才能 满足飞机间距的要求
52
• 如图,圆形建筑旁和矩形建筑旁对飞机作地面服务时的情 况比较。显然,矩形建筑旁的飞机地面服务更好安排,更 有秩序。
53
转运车型
• 这种型式下,飞机不接近航站楼,而是远停在站坪上,通 过接送旅客的转运车来建立航站楼与飞机之间的联系,有
47
• 线型
航站楼水平布局的种类
• 指廊型
• 卫星型
• 转运车型
48
线型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水平布 局型式。 航站楼空侧边不作任何变 形,仍保持直线,飞机机 头向内停靠在航站楼旁, 旅客通过登机桥上下飞机。
• 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场客 运量较少,因此普遍采用 这种水平布局.
49
指廊型
• 为了延展航站楼空侧的长度,指廊型布局从航站楼空侧边 向外伸出若干个指形廊道。廊道两侧安排机门位。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纽约肯尼迪机场
34
法国戴高乐机场
35
伦敦希斯罗机场
36
东京羽田机场
首尔仁川机场
37
38
德国慕尼黑机场
39
外形、民族、地方特色或者象征意义
40
41
42
43
航站楼的具体规划过程
• 确定设计旅客量 • 估算面积 • 制定总体布局方案 • 提出设计方案
航站楼
• 航站楼是航站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地区或国家 的窗口。航站楼通过各种服务与设施,不断地集 散着旅客及其迎送者。
• 国际机场航站楼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的大门, 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 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地域或名族特色并作豪华的 装饰。
15
16
广州新白云机场
17
18
19
20
21

蝠 鲼
单层方案
• 采用一层半方案时,出港旅客在一层办理手续后到二层登机,登机时 可利用登机桥。进港旅客在二层下机后,赴一层提取行李,然后离开。
44
一.水平布局
航站楼的布局
三个问题:
集中与分散 航站楼空侧对停靠飞机的适宜性 航站楼陆侧对地面交通的适宜性
45
集中式
• 优点: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共用所有设施,投资和维 护、运营费用低;便于管理;占地较少。有利于航站 楼开展商业化经营活动。
• 缺点:但当旅客流量很大, 航站楼规模也很大时,可 能会给空侧、陆侧的交通 组织和旅客、行李在航站 楼内的处理带来难度,进 而影响旅客的通过能力和 舒适程度。
好的衔接。 5.航站区空侧应根据飞机运行架次、机型组合、地面保障服
务设施等因素合理规划,使飞机运行安全、顺畅、高效。 6.航站区应地市开阔、平坦、排水条件好,并尽可能少占地。 7.注意航站区的群体建筑效应,注意绿化、美化和保护航站
区及周围环境。
5
航站区的位置选择
• 交通量不大的机场,大都只设一条跑道。此时, 航站区宜靠近跑道中部。
46

单元式
• 优点:加速了整个机场的旅客通过能力,每个航站楼及 停车场等设施都能保持合理规模,旅客在航站楼内外的 步行距离也能保持合理的长度。
• 缺点:每个单元航站楼都 要配置几乎相同的设施, 规模经济效益差。如果单 元航站楼之间相距较远 (如福特·沃尔斯机场最远 的两单元相距竟达 4.5km),会给中转旅客 和对机场不熟悉的旅客带 来极大不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