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合集下载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江南春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江南春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江南春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诗作,以其描绘江南春天美景而闻名。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的意思是:江南的风光真是美好,我曾熟悉这样的景色。

太阳升起时,江边的花朵红得胜过火焰;春天来临,江水清澈碧绿,宛如蓝色。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解诗意: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大意,知道诗人在赞美江南春天的美景。

2. 学习生字:诗中可能会有一些生字,如“江”、“花”、“红”、“胜”、“火”、“绿”、“蓝”等,需要小朋友学会认读和书写。

3. 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4. 背诵记忆: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意境深远,适合反复诵读,直至能够流利背诵。

5. 扩展知识:可以向小朋友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为什么江南的春天会如此美丽。

6. 情感体验:引导小朋友想象自己身处江南春天的景色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7. 创作延伸:鼓励小朋友尝试用自己话描述春天的景色,或者画一幅江南春天的画,以此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些步骤,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仅能够背诵这首诗,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古诗《江南春绝句》内容注释诗意,赏析及作者简介

古诗《江南春绝句》内容注释诗意,赏析及作者简介

古诗《江南春绝句》内容注释诗意,赏析及作者简介江南春绝句作者:杜牧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

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以七言绝句着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注释: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诗意: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杜牧的江南春古诗

杜牧的江南春古诗

杜牧的江南春古诗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洒脱自然而闻名于世。

他的《江南春》被誉为江南美景的写照,表达了他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惬意。

诗歌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湖水照眼前。

花月正春风,红烛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水流春去欲穷。

江上秋风起,满船明月载酒行。

诗句解析在这首诗中,杜牧将江南的春景描绘得异常生动,旋律优美。

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是江水的潮汐起伏和与海上的明月相生相伴的奇妙景象。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湖水照眼前”,下联写的是江水环绕着溪谷和芳草阁,湖水的倒映在眼前,美不胜收。

“花月正春风,红烛随波千万里”,这句可以看出作者正在品茶赏花,醉饮的生活场景。

诗人的红烛可以随波而漂,表现出人与自然的趋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水流春去欲穷”,这是在强调春江的美丽和疏离感。

在这里,诗人也颇为忧怀。

最后一句“江上秋风起,满船明月载酒行”,表达的是作者对诗歌意境的充分领悟,满船飘荡着的清香酒气,借此表达了对大自然生态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愿。

诗意深厚诗意深厚是《江南春》的明显特点之一。

杜牧的诗意含蓄,深邃隽永。

这首诗的主题是洋溢着春意的江南美景,也反映了作者感性认识自然景观和生活。

又通过诗人对景致的赏析和生活的体验,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和向往。

总结《江南春》是杜牧的代表作,给人美好的诗意和净化心灵的力量,诗句中各种美感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歌在文化思潮上的特征,以充分体现人类与自然、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江南春唐杜牧的古诗全文解释

江南春唐杜牧的古诗全文解释

江南春唐杜牧的古诗全文解释江南春,春意盎然,江南一带万物复苏,春风暖阳洒满大地,万物生长,仿佛整个世界都迎来了新生。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中创作了这首《江南春》古诗,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颇具诗意。

江南春江南春,晓来谁唤算乡人。

这首古诗以“江南春”为开场,直接切入到江南的春季景象中,让人感受到这个美好季节的气息。

作者在这里引用“算乡人”的词句,作为引子,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归乡之情。

枫不作庭燎,月多含食盆。

枫不作庭燎,枫叶落纷纷,落入庭院,却不点燃炉火。

而月亮则像盆中的食物一样充盈,充盈在夜空之中,似乎在暗示着丰盛的寓意。

赋得丈人金丸甲,不遣秋心系砧杵。

这句描述了丈人金丸甲所赋之物,但不使秋天人心受到砧杵的牵绊。

这里可以理解为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坚定执着于自己的信念。

杵在床下磨天翠,菱花茬息初扶绿。

砧杵被藏在床下,磨削出了一片天然的翡翠,而此时菱花茬息,初放青翠,这里描绘出一片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鬻鸠不来不到食,车徒争起砻溪榆。

这句描写了鬻鸠因为食物的缘故不至而飞,而后面车夫却在砻溪榆争争扰扰的起身,生活的繁忙与单纯自由形成鲜明对比。

前村小妇红帕头,挽作行云师似诅。

这句描述了前村小妇人物形象,戴着红色头巾,仿佛在挽留云朵不离去一般,有种留恋与努力不放弃的情感。

山市空锁寄余真,一宿云根常渺忽。

此处描绘山市被关闭,关着诚实的余真这一形象,与云根常常忽隐忽现的特性形成了对比。

这里似乎暗合着一种事物与人情的流转变幻。

裁书白麻疏井漾,缣缃浮幕缝灯芜。

这句描绘了书页上的白麻布裁纸,井水泛起涟漪波动,而缣缃浮幕缝着灯芜,形成一种淡淡的沉静之美。

开门九十六,条条大坂舞腰裾。

这里描述大门开启,九十六门之开启,条条大坂是在寓意草间细长的曲径,舞腰裾形象生动,描绘出一种乡村喜庆气氛。

握素沐鲂倚峤阯,长条写月忍相思。

最后两句描写了握素沐鲂倚倚靠在山峰之上,长条写月如墨悄悄隐去,似乎在表达一种朦胧中的思念之情。

《江南春》的诗意翻译

《江南春》的诗意翻译

《江南春》目前分别有宋代诗人寇凖创作的一首七绝,以及唐代诗人杜牧的各
自作品,这两首诗分别诗意翻译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店铺总结了这两首诗
的具体赏析。

《江南春》,七绝古诗,作者寇凖。

原文:
《江南春》
(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⑴杳(yǎo )杳:深远的样子。

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⑵白蘋(pín):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开白花。

⑶汀洲:水边的小洲。

⑷柔情:范雍《忠愍公诗序》作“愁情”。

全诗译文:
渺茫烟波,一望千里;东风吹拂,散布着白蘋的香气。

夕阳西下,我站在水边瞭望,心中的柔情绵绵不绝,与春水相似。

《江南春》,七绝古诗,作者杜牧。

原文: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酒旗:酒幌子,酒店门前悬挂的旗子一样的标志。

(3)南北朝时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南朝,当时佛教盛行,寺院广布。

全诗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
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下载文档
润稿
写作咨询。

江南春 全文及注释

江南春 全文及注释

江南春全文及注释江南春江南春,又称江南奇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诗歌。

下面是全文及注释:青梅如豆三千株,春水桃花绕村庄。

摇曳楼台红似火,繁花烂漫日如长。

晚霞映照三山翠,渔船唱晚上江梁。

江南早春风景好,依稀记得那年阳。

注释:青梅如豆三千株:青梅是指还未成熟的梅子,如豆形容其大小。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里盛开的青梅树,林立如豆,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春水桃花绕村庄:春水指江南的河流,桃花盛开,与春水相映成趣,环绕在村庄周围,形成了浓郁的春意。

摇曳楼台红似火:楼台摇曳,红色如火,形容花开得极其盛茂,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繁花烂漫日如长:繁花盛开,花的美景延续了一整天,给人以长久的感受。

晚霞映照三山翠:晚霞的光辉照耀在江南的三座山上,使得山峦显得翠绿欲滴,给人以绮丽的感觉。

渔船唱晚上江梁:渔船在江梁上掠过,垂钓人们的欢唱声随风传来,给人以平静愉悦的感觉。

江南早春风景好:这句话概括了整篇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江南早春美丽风景的赞美之情。

依稀记得那年阳: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恋之情。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方式展现了江南早春的美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诗意的世界。

整篇诗歌通过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展现出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注释部分对一些生词和含义进行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同时,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没有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通过文字的精确表达和细腻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歌带来的美好感受。

总之,江南春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对江南春天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诗意,令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唤起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六年级上18古诗三首《江南春》

六年级上18古诗三首《江南春》

六年级上18古诗三首《江南春》《六年级上 18 古诗三首〈江南春〉》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极富韵味和意境的古诗,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人开篇就展现了一幅辽阔而绚丽的江南春景图。

千里江南,处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在这里,“千里”并非实指,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极言江南地域之广阔,春色之无边。

那欢快啼鸣的黄莺,那娇艳欲滴的花朵,那郁郁葱葱的绿树,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而在那依水而建的村庄和傍山而筑的城郭之中,酒旗在春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江南的繁华与热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诗将笔触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文景观。

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兴建了众多的寺庙。

“四百八十寺”同样是虚数,形容寺庙众多。

这些寺庙如今依旧矗立在江南的大地上,在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岁月的沉淀。

那烟雨朦胧中的楼台殿宇,不仅增添了江南春天的神秘色彩,更让人不禁联想到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这首诗短短四句,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长长的画卷。

它既有江南春天的明艳与热闹,又有其背后的深沉与凝重。

杜牧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诗词的魅力。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通过学习《江南春》,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高超的语言艺术,体会到他如何用寥寥数语描绘出如此生动的画面。

其次,这首诗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诗中的词汇和意象丰富多彩,如“莺啼”“绿映红”“酒旗风”“楼台”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写作和表达的水平。

再者,它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江南春景的美丽和独特,让我们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诗意。

杜牧《江南春》赏析

杜牧《江南春》赏析

杜牧《江南春》赏析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一《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第一、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第二、情景引入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一)前两行——晴景、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山郭:山城。

2、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
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
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

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

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

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