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胃肠道疾病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牛是重要的农业畜牧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对牛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牛的健康,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和预防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 反刍失调反刍失调是牛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粪便稀软、腹部膨胀等症状。

发生反刍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饲料突然改变、不合理的饲喂、感染等。

为了预防反刍失调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饲喂:保证牛的饲喂时间和质量,不要让牛长时间处于饥饿或过度饱食的状态。

- 饲料改变:如需改变饲喂的饲料,应逐渐过渡,不可突然改变。

- 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的干净整洁,减少牛的感染风险。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牛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2. 机械性胃积气机械性胃积气是由于牛胃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而导致胃扩张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牛死亡。

机械性胃积气的发生与牛进食过多或进食不良相关,常见于饲喂浓缩饲料较多的牛。

为了预防机械性胃积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饲喂:饲喂时要控制好饲料的量和种类,避免过量或不良的饲料进入胃内。

- 分食制:为了减少牛进食速度和过量进食,可以采用分食制,将饲料分为几次喂食。

- 定期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牛的消化和气体排出。

3. 胃肠蠕动障碍胃肠蠕动障碍是指牛胃肠道内的蠕动功能异常,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停滞不前。

胃肠蠕动障碍的发生与饲料质量、消化道感染等有关。

为了预防胃肠蠕动障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饲喂:保证牛的饲喂时间和饲料质量,避免饲喂过多蓄积在胃肠道内。

- 饲喂规律:按时饲喂,并且饲喂时间和饲喂方法要一致,不要频繁改变。

- 饲喂添加剂:可适当添加一些促进胃肠蠕动的添加剂,如益生菌、酶制剂等。

4. 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瘤胃内的pH值过低导致牛酸中毒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精神不佳等症状。

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饲喂高产奶牛、改变饲喂方式等有关。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牛是重要的畜牧动物,其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牛常常会遭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侵袭,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本文将介绍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防治措施。

1. 瘤胃消化不良瘤胃是牛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消化不良常见于误饲过多的浓料、不合理的饲喂量或突然改变的饲料种类。

瘤胃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粪便稀烂、体重下降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配制饲料、定期检查和清洁瘤胃。

2. 肠道感染牛肠道感染常由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

预防肠道感染的措施包括强化饮水清洁、加强环境清理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3. 胃复通障碍胃复通障碍是指牛在消化过程中由于胃结构异常或功能紊乱导致食物不能正常通过胃复通。

常见的症状包括呕吐、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查胃复通、保持适当饲喂量和合理配制饲料。

4. 肠梗阻肠梗阻常由于肠道异物、寄生虫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

预防肠梗阻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清理牛舍环境、定期除虫和改变饲料结构。

6. 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瘤胃中酸度过高导致的疾病,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消瘦、厌食等。

预防瘤胃酸中毒的措施包括合理饲喂和补充矿物质。

在预防和控制牛消化系统疾病时,除了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外,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定期检查领养牛的健康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养牛人员应加强养殖管理知识的学习,及时疏导牛的压力,提供适量的饲料和水,并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以提高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

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

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奶牛瘤胃积食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瘤胃积食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奶牛的饲料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了解奶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一、病因奶牛瘤胃积食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相关:1. 饲料不合理饲料过于粗糙、过多或过少都容易导致奶牛瘤胃积食。

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粗饲料过长,储存在干草中的甜贮酸等,都容易导致奶牛瘤胃功能减弱,引发积食。

2.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饮水不畅、饲养环境不良等都是导致奶牛瘤胃积食的原因之一。

3. 饲养环境紧张奶牛在压力大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减弱。

二、临床症状奶牛患有瘤胃积食时,常常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在患有瘤胃积食时,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不愿意进食或者食量减少。

2. 口水增多奶牛患有瘤胃积食时,由于食物在瘤胃中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大量反刍动作,使口腔分泌物增多。

3. 脱水由于奶牛的摄水量减少,或者因为消化道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奶牛脱水情况。

4. 发情异常奶牛患有瘤胃积食时,会出现生殖功能异常,表现为周期不规律或者停止发情现象。

5. 呼吸困难当奶牛患有瘤胃积食时,由于瘤胃增大压迫膈肌,导致呼吸困难、喘息等情况。

三、治疗措施奶牛患有瘤胃积食后,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1. 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比例合理,保证奶牛的蛋白质和能量的供应;保证饮水量充足,饲料搭配合理,避免饲料发霉等,有助于预防奶牛患上瘤胃积食。

2.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病例,可采用适量使用缓泻药、祛风散寒药物;对于严重病例,可使用片剂、散剂、滴剂等直接治疗瘤胃积食。

3. 手术干预对于病情严重的奶牛,如瘤胃扭转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清除积食物质,恢复瘤胃功能。

奶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奶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奶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防治措施作者:鲁跃中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3期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兽医门诊工作,对奶牛饲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胃肠道疾病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经验和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奶牛疾病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或同行参考。

1 食道梗塞是食道内腔突然被吞食过大的块状饲料,如胡萝卜、白薯类块根或未被打破和泡软的饼类饲料所引起。

突然发生,食欲停止,头颈伸直、流涎、咳嗽,不断咀嚼,伴吞咽而不能的动作,摇头晃脑,惊恐不安。

可分食道前部与胸部食道阻塞两种情况。

食道前部阻塞可以在颈侧摸到,而胸部阻塞可从食道积满唾液的波动感诊断。

治疗:主要是及时排出食道阻塞物,使之畅通。

包括将阻塞物从口中取出法(将阻塞物向口腔推压,然后一人用手从口腔中取物)。

送入法:将胸部食道阻塞物用食道探子向下推送入胃。

打气法:将胃导管插入食道内然后打气或边插边达到推送阻塞物的目的。

强制运动法:将奶牛头与前肢系部拴在一起,然后强制奶牛运动20~30分钟,借助颈肌运动促使阻塞物进入瘤胃。

预防:主要是饲料加工规格化,块根饲料加工达到一定的碎度可以根除本病。

2 前胃弛缓奶牛的前胃胃壁收缩无力,兴奋性减弱或缺乏。

多因长期大量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食浓厚、劣质、发霉变质糟渣饲料;运动不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继发于瘤胃积食、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生产瘫痪等。

初期食欲减退、胃蠕弱或丧失,反刍次数减少,后期停止,间歇性胀肚。

后期排出黑便、干块,外有黏液、恶臭,有时干稀交替发生,呈现酸中毒症状。

久病不愈者多数转为肠炎、排棕色稀便。

为排出前胃内容物,可用缓泻止酵剂,如硫酸钠、酒精、鱼石脂或豆油1000毫升。

为加强前胃蠕动可投酒石酸锑钾和番木别丁,同时配合瘤胃按摩和牵引运动。

当呈现酸中霉症状时可用葡萄糖盐水、碳酸氢钠、安那咖静注。

3 瘤胃臌气(俗称胀肚)主要是奶牛采食大量的易发酵饲料导致大量气体产生,暖气受阻,引起瘤胃急剧过度膨胀。

原发性的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如:早春第一次放牧或舍饲大量青嫩多汁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或食入腐败变质饲料。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瘤胃酸中毒、胃胀气、胃复酌、痢疾等等。

下面我将介绍这些疾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是胃炎。

胃炎是牛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饲养不当、食物质量不良、饮水不洁等引起的。

预防胃炎的关键是做好牛的饲养管理,饲料要干燥、清洁,饮水要经常更换,定期消毒水槽。

还要控制饲料的数量,避免过度喂养,注意牛的进食速度,避免吃得过快。

其次是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牛进食过度引起的,会导致瘤胃内酸度升高,对牛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瘤胃酸中毒的方法是合理控制饲料的供给量,尽量避免过度喂养。

可以适当给牛补充碱性物质,如氨基酸等,来中和胃液的酸度。

第三是胃胀气。

胃胀气主要是由于牛的消化不良、饲料过度紧致等原因引起的,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牛的死亡。

预防胃胀气的关键是合理饲喂,避免过度紧致和高精料的饲料。

饲喂时要细心观察牛的食欲和排粪情况,一旦发现牛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要及时调整饲料,并及时就医。

第四是胃复酌。

胃复酌是由于牛饲料中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消化道感染,会导致牛的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

预防胃复酌的方法是定期做好饲料的检验,尽量避免饲料中含有细菌或寄生虫危害的情况。

饲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最后是痢疾。

痢疾是由于牛饮食不洁引起的消化道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牛脱水、腹泻等症状。

预防痢疾的方法是保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定期更换饮水,定期消毒饮水设备。

饲料也要保持干净,避免含有细菌和寄生虫。

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病率。

及时观察牛的饮食状况和身体健康情况,定期做好饲料和水的检验,以及定期消毒,可以有效防治这些疾病的发生。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还提供了大量的肉类、皮毛和其他副产物。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一些疾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严重影响奶牛的产量和健康。

因此,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养殖效益,我们需要了解并有效治疗奶牛的主要疾病。

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这些细菌通常从受感染奶牛的乳房分泌物中传染给健康奶牛。

症状包括乳房肿胀、红斑和分泌物变稠。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清洗乳房。

预防的方法包括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卫生以及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

2. 肠胃炎肠胃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肠胃问题。

而奶牛的肠胃解剖结构使其更加容易发生肠胃疾病。

症状包括粪便异常、缺乏食欲、腹泻和腹胀。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调整奶牛的饮食。

预防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饮用水器和饲料箱以及逐渐改变奶牛的饮食,使其更加适合其肠胃系统。

3. 阴道炎4. 爪病爪病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它是由于长时间的膝跖和活动不足,导致爪部滑脱、角质坚硬等问题而引起。

症状包括步态异常、脚受伤和疼痛。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进行清洁。

预防的方法包括检查奶牛的爪部健康,及时修剪、清洁爪部,并为奶牛提供宽敞的场地进行活动。

5. 呼吸道疾病在预防和治疗奶牛疾病时,兽医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对奶牛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此外,农民还应注意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卫生,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减少奶牛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9篇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9篇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9篇第1篇示例:奶牛是农民朋友们经常养殖的一种家畜,其产出的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奶牛在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牛奶的品质和产量。

了解奶牛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奶牛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奶牛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乳房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乳房炎会严重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奶牛还容易患上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进而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奶牛还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炎症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奶牛的这些主要疾病呢?首先要做好的是预防工作。

在日常养殖中,要保持奶牛圈舍的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秽物。

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饲养管理,保证其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提高其免疫能力。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对于乳房炎这样的常见疾病,可在日常养殖中加强对奶牛乳房的清洁和护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要注意合理配饲,避免饲料过于粗糙,定期检查饲料是否发霉变质。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闭的环境,以减少病原体传播。

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要定期检查奶牛的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统情况,避免患上感染性疾病。

当奶牛确实患上了疾病时,我们也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对于一般的轻微疾病,可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对于严重疾病,要请兽医进行诊断,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要选择正规的兽医药品,避免使用劣质药物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对奶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要注意对患病奶牛进行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健康奶牛。

牛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牛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262023.65 治疗5.1 隔离消杀犬疥螨病的传染性强,要隔离患犬,将患犬单独饲养,禁止与其他健康犬接触,并及时治疗和对犬舍及用具进行消杀,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犬。

常用药物有速灭菊酯、双甲脒、敌百虫等,对物品进行喷洒或浸泡,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不可多种药物混合使用,避免中毒或失效。

治愈后的病犬也要隔离观察20天后才能与其他健康犬接触。

5.2 清洁消毒药物治疗前先进行清洁消毒,将患处被毛去除,可用硫磺皂水将全身清洗干净,去除污垢皮屑,清除痂皮,擦干吹干。

再用甲酚皂溶液消毒患处,用棉球吸干。

5.3 药物治疗轻度感染的病犬每3天用硫黄皂洗澡,或进行药浴,擦干后涂抹硫黄软膏,直至痊愈,注意不要让病犬舔舐到药物。

病情较重的病犬注射伊维菌素,以每公斤0.02毫升比例注射,5~7天后再注射一次。

对于皮肤皲裂严重的重病犬,注射伊维菌素外,再使用高锰酸钾1%溶液消毒擦拭患处后,喷洒虫螨净,7天一次至痊愈。

剧烈瘙痒的重症犬可以联合使用扑尔敏、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伤口破溃的病犬要配合使用抗生素,避免细菌感染。

犬疥螨病主要发病于眼睛、耳朵和鼻子。

鼻部发病可造成呼吸困难,可使用青霉素片和鱼肝油混合后涂抹鼻部,一日3次,可抑制炎症发展。

眼部发病可导致视力模糊,清水洗净后,滴加红霉素滴眼液,可以消杀疥螨,还可以减轻炎症。

耳部发病可使听力下降,可将棉籽油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以3∶1的比例混合滴耳,轻轻按摩使混合液充分浸润耳道患处,根据具体情况,2~3天使用一次。

5.4 药浴治疗药浴能让药物与螨虫充分接触,更好发挥药物的杀灭寄生虫的作用,可应用西药杀虫剂如甲脒类、氯苯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浴,但有开放性伤口的不能使用,以免中毒。

可使用中药苦参、百部、大飞扬、板蓝根、地肤子、银花藤、蛇床子、蒲公英等,煎制后进行药浴,药浴止痒效果好,也会有清热解毒消红肿的作用。

6 预防6.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犬只个体卫生和犬舍卫生,保持犬舍光照和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兽医门诊工作,对奶牛饲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胃肠道疾病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经验和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奶牛疾病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或同行参考。

1 食道梗塞
是食道内腔突然被吞食过大的块状饲料,如胡萝卜、白薯类块根或未被打破和泡软的饼类饲料所引起。

突然发生,食欲停止,头颈伸直、流涎、咳嗽,不断咀嚼,伴吞咽而不能的动作,摇头晃脑,惊恐不安。

可分食道前部与胸部食道阻塞两种情况。

食道前部阻塞可以在颈侧摸到,而胸部阻塞可从食道积满唾液的波动感诊断。

治疗:主要是及时排出食道阻塞物,使之畅通。

包括将阻塞物从口中取出法(将阻塞物向口腔推压,然后一人用手从口腔中取物)。

送入法:将胸部食道阻塞物用食道探子向下推送入胃。

打气法:将胃导管插入食道内然后打气或边插边达到推送阻塞物的目的。

强制运动法:将奶牛头与前肢系部拴在一起,然后强制奶牛运动20~30分钟,借助颈肌运动促使阻塞物进入瘤胃。

预防:主要是饲料加工规格化,块根饲料加工达到一定的碎度可以根除本病。

2 前胃弛缓
奶牛的前胃胃壁收缩无力,兴奋性减弱或缺乏。

多因长期大量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食浓厚、劣质、发霉变质糟渣饲料;运动不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继发于瘤胃积食、臌气、创伤性网胃
炎、生产瘫痪等。

初期食欲减退、胃蠕弱或丧失,反刍次数减少,后期停止,间歇性胀肚。

后期排出黑便、干块,外有黏液、恶臭,有时干稀交替发生,呈现酸中毒症状。

久病不愈者多数转为肠炎、排棕色稀便。

为排出前胃内容物,可用缓泻止酵剂,如硫酸钠、酒精、鱼石脂或豆油1000毫升。

为加强前胃蠕动可投酒石酸锑钾和番木别丁,同时配合瘤胃按摩和牵引运动。

当呈现酸中霉症状时可用葡萄糖盐水、碳酸氢钠、安那咖静注。

3 瘤胃臌气(俗称胀肚)
主要是奶牛采食大量的易发酵饲料导致大量气体产生,暖气受阻,引起瘤胃急剧过度膨胀。

原发性的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如:早春第一次放牧或舍饲大量青嫩多汁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或食入腐败变质饲料。

继发于食道阻塞,瓣胃弛缓和阻塞、真胃溃疡和扭转、创伤性网胃炎等。

一般起病急,腹围迅速增大、左侧肷窝最明显,叩诊呈鼓音,听诊瘤胃初期蠕动增强,以后转弱,甚至消失。

治疗以排出瘤胃积气和止酵为主,并结合输液等全身疗法。

病轻时可将奶牛牵到前高后低的坡地上,高抬奶牛头以手牵舌诱发暖气和用拳按摩瘤胃相配合。

病重时可施瘤胄穿刺放气,放气开始要慢慢进行,防止脑贫血的发生,术前可注射强心药。

放气后半小时可口服止酵药物。

如:鱼石脂、酒精、蓖麻油、茴香油。

可用浓盐水、静注安那咖,兴奋胃肠机能。

4 真胃变位
真胃位于右侧第8~11肋骨稍向上方,离开这个位置即为变位。

大多数病例是通过腹底部移入左侧腹下。

奶牛妊娠期间由于膨大的子宫从腹底将瘤胃抬高并将真胃向前
左方推移到瘤胃左侧下方,分娩后,重力突然解除,瘤胃下沉,而真胃不能立即恢复原位,导致该病发生,它与真胃弛缓有关。

病牛食欲减少、消化紊乱,粪少呈糊状,显著的病症是酮尿,但血糖正常。

右侧腰窝下陷,左侧腹第11肋骨下方膨大,后肢踏步、踢腹。

直检可发现瘤胃背囊向正中移位。

而右侧空而无压力。

真胃左方变位采用左腹壁切口,真胃“n”字形穿线,腹底正中固定术进行治疗,均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术部脱毛后,清水洗净皮肤,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灭菌纱布拭干后用5%碘酊棉球消毒,70%酒精棉球脱碘,最后盖以创巾。

在左髂部距最后肋骨5 cm,腰椎横突下方8~??10 cm??处向下平行于肋骨依次切开皮肤、皮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暴露腹腔,切口长15~16 cm。

术者右手伸入腹腔,在瘤胃与腹膜之间摸到左方变位的真胃(真胃呈囊状,内常有较多气体及液体),并尽量将其拉出腹壁切口,用大块纱布包裹以免手指划破真胃。

然后用带有长胶管的针头,穿刺真胃放气减压、排液(穿刺要避开大的血管),以便于真胃的整复固定。

真胃的腹底固定:在腹底脐部右侧5 cm处剃毛、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皮肤2~3 cm。

术者手握大针(拳紧握,否则大网膜向手里窜,影响操作),针尖以食指指腹保护,以防止划破腹腔脏器,伸入腹腔后向前下方紧贴腹壁直达脐部右侧皮下切口的前端穿出,然后术者再持小针,伸入腹腔后向后下方紧贴腹壁直达脐部右侧切口的后端穿出,两线端对齐后剪去缝针,助手(或术者左手)向外牵拉缝线的同时,术者的右手伸入腹腔用手掌向下推送真胃使胃大弯紧贴腹底部,在确信真胃复位正常,固定线对内部脏器无缠结、牵拉到位的情况下,对两线进行打结固定。

剪去线尾,皮下切口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切口行3针结节缝合。

闭合腹壁切口:腹腔内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用4号缝线连续缝合腹膜,缝合时先用2把止血钳分别夹持腹膜创缘,以利于缝合操作,缝合完毕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

然后用12号缝线依次连续缝合各层肌肉,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

皮肤切口行结节缝合,打结。

前切口内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打结后术部用碘酊棉球涂布消毒,然后打结系绷带,以防感染。

5 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的防治奶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经验,一般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防治,患病奶牛均可康复,早期治疗,可减少饲养效益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