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和平中学顾玉清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学识。
较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学生终身享受不尽的财富。
为此,我能够与科代课组的教师一道,在《小学生较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中,能够依照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存有计划,存有措施的全面落实课题的实行步骤,课题研究必须达至的目标基本能够同时实现。
在研究中,能够按时出席教师培训自学,转型教学观念,认清形势和业务能力。
能够将课题研究密切与课堂教学结合,力争在品德学科课中培育学生较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中不搞出一刀切,一锅煮,对他们也就是“分层大力推进,分类指导”,使优秀生犯罪行为在充份发展,使中等生的较好犯罪行为在旧有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创造力后生的较好犯罪行为不“滑坡”,并有所提高。
为此现将第一阶段的总结如下:一、课题简介我们科任组分担了《小学生较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能够把学生较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能够为按时出席学校非政府的课康培训自学,不断积极探索,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能发生改变转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能够融合教学对学生展开较好犯罪行为培育的尝试,能够融合教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接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的具体实施1.搞好开题前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各班学生的情况,我能够按时出席课题研究工作。
2.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能够按时出席课题组非政府的有关的理论自学,经常与每一位课题教师入行沟通,提高科研认识,在学习现代学生良好行为教育理论的同时,通过网络了解各地的教育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使自己从思想上认识了课题的重要性,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能够积极主动出席学校非政府的教师教育理论的自学,明晰课题研究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研究阶段性总结

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大英县玉峰镇小学校德育办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人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我校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激发他们为塑造完美幸福的人生而从小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的激情,组成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强大“教育场”,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一定能多方面地培养出较强行为动力水平的好习惯,并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地成长。
开题以来我校把这一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参研人员的职责、分工,保证课题研究覆盖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个层面,形成课题研究网络。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陪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的研究(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4)、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5)、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6)、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活动课程(1)开学初我校各班都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活动,深化学生的晨诵、午读、暮醒的时效性,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优秀范文5篇)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本学期,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根据实际,制定有效计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平常的教学中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所以,我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二、对照计划,实施有效措施1、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作保障35分钟的上课时间对每一位教师都是考验,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上课我观察到,经常有学生忘记带课本、练习本、笔、尺子等课上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经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还有的孩子下了课不管自己的课桌上有多乱,先跑出去玩,等上课铃响后再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然后才慢吞吞的收拾、准备自己的上课用品;还有的孩子物品也带全了,杂乱的堆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翻个遍,还时不时的有东西掉下去。
确定了以上三个问题,针对计划当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开始的第一周,我先就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的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上课不允许铅笔盒再发出声音;练习本在下、课本在上,然后用铅笔盒压好,摆出文具。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多措并举确保课题顺利实施为保障课题研究得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强领导①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
由徐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主任高新美为副组长,全面组织调控课题研究得开展情况.②实行“课题骨干教师交流制度"。
精挑细选养成教育经验丰富得老师组成课题骨干小组,先期参与课题研究得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负责汇总课题研究中得困惑及经验,共同研讨解决办法.2、健全制度学校领导制定了《课题研究奖惩制度》、《课题研究案例撰写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并将教师得课题研究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3、重视培训理念就是行动得先导。
为了更好得开展课题研究,我校特别重视课题组成员得培训工作。
培训得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经验聚焦两大方面.理论方面重点学习得就是著名教育专家林格主编得《怎样培养习惯》一书;经验聚焦方面,我们一就是学习前辈在习惯养成方面得经验做法,二就是通过网络搜集其她学校得借鉴性经验做法;三就是通过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实践活动,潜移默化育习惯1、努力培植丰富得文化环境良好得校园环境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得隐形阵地,对学生得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得作用。
我们得具体做法就是:①营造习惯培养得物质环境。
我们努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得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得可利用资源。
教学楼内得内容更就是丰富多彩:大厅用醒目大字雕刻着“为幸福人生奠基”得办学理念;教学楼道内有“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每个班级根据自身不同得特色构想建起不同主题得走廊文化:诗词长廊、成语长廊、对联长廊等特色鲜明,寓意深刻。
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得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②营造习惯培养得精神环境。
我们得做法就是:一就是通过“国旗下得讲话”讲习惯养成得意义、方法等;二就是各班每月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下半年课题总结《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编号为《JXKT-ZH-04-036》,目前课题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
自开展研究以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研究小组也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本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在本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在新学期开学后,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了教育理论著作和儿童心理学著作,统一了思想,提高了理论研究水平,明确了研究方向和各自承担的职责。
我们专题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刘心武的《善的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崔丽华的《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等。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课题组成员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观看了卢勤的家庭教育关盘。
组织学生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
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还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提升了理论素养。
二、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进展情况我们始终以课堂为阵地切实开展课题研究研究工作,我们每月组织1-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每次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互动,有提升,有报道。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边课题研究,边研究,边总结”的研究策略,先后举行了3次校级研讨活动,为课题研究教师提供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并在活动中促进课题的理论提升。
还多次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和策略(一)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良好的心理孕育良好的行为。
为此,我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阶段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阶段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阶段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们德育组按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实验方案,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素养。
(1)首先我们组织全体德育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德育组课题实验方案和刘所长推荐的文章并且不定期举办沙龙,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使我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特别是刘所长让我们深入学习的《创新教育十年书稿》更是让我们对于开展新德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让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但是,我们的社会现状却是,每个家庭的孩子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一味要求他人,忘却完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差;有些孩子甚至把游戏厅网吧当成了感情寄托的地方。
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养成习惯与德育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因为大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大家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特别高。
在方案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德育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
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
在确定实施方案的时候,我们德育组成员根据学生特点,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各个阶段德育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内容及要求:本学期,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安全行为习惯,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汇报一下。
(点击)二、注重习惯培养,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提高。
首先是文明礼貌习惯,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学生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多措并举确保课题顺利实施为保障课题研究得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强领导①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
由徐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主任高新美为副组长,全面组织调控课题研究得开展情况.②实行“课题骨干教师交流制度"。
精挑细选养成教育经验丰富得老师组成课题骨干小组,先期参与课题研究得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负责汇总课题研究中得困惑及经验,共同研讨解决办法.2、健全制度学校领导制定了《课题研究奖惩制度》、《课题研究案例撰写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并将教师得课题研究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3、重视培训理念就是行动得先导。
为了更好得开展课题研究,我校特别重视课题组成员得培训工作。
培训得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经验聚焦两大方面.理论方面重点学习得就是著名教育专家林格主编得《怎样培养习惯》一书;经验聚焦方面,我们一就是学习前辈在习惯养成方面得经验做法,二就是通过网络搜集其她学校得借鉴性经验做法;三就是通过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实践活动,潜移默化育习惯1、努力培植丰富得文化环境良好得校园环境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得隐形阵地,对学生得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得作用。
我们得具体做法就是:①营造习惯培养得物质环境。
我们努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得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得可利用资源。
教学楼内得内容更就是丰富多彩:大厅用醒目大字雕刻着“为幸福人生奠基”得办学理念;教学楼道内有“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每个班级根据自身不同得特色构想建起不同主题得走廊文化:诗词长廊、成语长廊、对联长廊等特色鲜明,寓意深刻。
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得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②营造习惯培养得精神环境。
我们得做法就是:一就是通过“国旗下得讲话”讲习惯养成得意义、方法等;二就是各班每月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蒋春阳
一、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多措并举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强领导
①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
由徐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主任高新美为副组长,全面组织调控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②实行“课题骨干教师交流制度”。
精挑细选养成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课题骨干小组,先期参与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负责汇总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及经验,共同研讨解决办法。
2、健全制度
学校领导制定了《课题研究奖惩制度》、《课题研究案例撰写制度》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并将教师的课题研究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
3、重视培训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校特别重视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经验聚焦两大方面。
理论方面重点学习的是著名教育专家林格主编的《怎样培养习惯》一书;经验聚焦方面,我们一是学习前辈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经验做法,二是通过网络搜集其他学校的借鉴性经验做法;三是通过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营造科研氛围,开展实践活动,潜移默化育习惯
1、努力培植丰富的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隐形阵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营造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
我们努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
教学楼内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大厅用醒目大字雕刻着“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教学楼道内有“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每个班级根据自身不同的特色构想建起不同主题的走廊文化:诗词长廊、成语长廊、对联长廊等特色鲜明,寓意深刻。
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②营造习惯培养的精神环境。
我们的做法是:一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等;二是各班每月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
三是建立“好习惯积累卡”,广泛开展“我的好习惯”记事活动。
通过以上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好习惯。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①举行“好习惯我能行誓师大会暨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开题会”。
誓师大会鼓舞了大家的信心,为整个课题研究的成功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②开展“十个基本行为习惯我知道”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十个基本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③开辟“周行为导航语”专栏。
每周各班结合本班实际,确定一个小的习惯养成主题,然后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具体化,写在“周行为导航语”专栏里,用以提醒同学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④开展“寻找身边的十大陋习”活动。
我们发放了“寻找身边的不良习惯”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去寻找反省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使其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
⑤编写行为习惯“八荣八耻”歌和一日常规三字歌。
内容包括:进校、升国旗、课前准备等方面。
⑥编写校本课程,开设礼仪课堂。
我们编写了《文明礼仪在身边》读本,内容包括:基本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区礼仪四个方面,利用每周1节的校本课程时间带领学生学习。
⑦持之以恒的开展“四个一”活动。
即,每周积累一句名人名言、每天演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每天结合阳光体育大课间进行一分钟踏步、每周背诵一首古诗。
三、家校互联,评价激励,多措并举促养成
1、家校联手,合力攻坚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行为习惯、教育态度等,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构建家校育人网络。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习惯培养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②引导家长参与评价。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体验亲情”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活动中,学校定期布置系列亲情作业,引导孩子经常性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同时建立“孝星记录卡”,让家长将孩子的点滴孝心小事记录下来,并书写孝心感言。
2、树立榜样、正面引导
为了激励学生坚持良好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消极的思想行为,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建立:“文明班级量化管理评比”制度;“百优队员”评选活动;“双十佳养成教育明星”等活动。
具体包括:
①精心设计“小学生良好习惯评价表”。
内容包括: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卫生习惯。
评价表内容具体,要求明确,评价结果采取等级加评语的形式。
学生人手一份,每月针对评价项目及要求,进行自评和他评,学生学有标准,行有方向。
②评选“百优队员”。
评选内容包括:“礼仪星”、“智慧星”、“自律星”、“白鸽星”、“小孝星”等。
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的表现,采取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考评,评选出“百优队员”,进行表彰奖励。
③评选良好习惯五星班级和培养良好习惯优秀教师。
每学期学校根据“良好习惯五星班级”评比标准中的考核内容逐项检查,并综合平时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其他方面,累计分数,以年级为单位,评选出“良好习惯五星班级”和“培养良好习惯优秀教师”,树立良好习惯培养的典范,形成培养良好习惯的氛围。
一系列评价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较强的榜样示范力量,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3、联动督查,强化落实
养成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学生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我们采取“上下联动勤督查”的方法,抓反复、反复抓。
上,指学校层面的督查: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
下,指班级、学生的监督自管:主要通过班级精细化分工,引导学生自查互查。
班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多个督察小组:行为规范督察组、学习习惯督察组、卫生习惯督察组等。
通过这种精细化分工,孩子们在互相监督自管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四、收获时节,成效初显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课题领导小组和全体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了明确分类,形成了系列。
其次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行为的变化。
再次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提升了学校形象,促进了学校发展。
通过课题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评价逐步提高。
今年六一素质教育成果展活动中,我校学生文明有礼,思维敏捷,落落大方,赢得了来校指导工作的县委领导和县教体局领导的好评,学校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
虽然如此,但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的困难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将有待课题组进一步思考,不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