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培养方案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培养方案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级国际班)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601

授予学位:根据学生选择依据相关规定授予

标准学制:0.5+2.5+X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工业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特色如下:0.5年为基础课阶段,学生依据进校时所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第一学期末经考核进入国际班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按照本方案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共同培养2.5年,期间进行强化英语培训,并在部分非语言课中选择采用英语材料进行双语教学;X年,依据条件国际班学生自愿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学习:选择国内学习的学生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后续教学与管理工作,学习时间1年;达到出国学习条件的学生,可选择到国外相应大学继续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学习时间2年。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磁理论基础、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子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

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六、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语言C 、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Ⅱ、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

七、理论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八、最低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87学分(含课外学分)。

1、最低教学总学分:177学分。

(1)理论教学134.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8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54.5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20学分;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42.5学分,其中必修40.5学分,选修2学分。

2、课外学分:10学分。

九、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十、学位授予条件

X年选择国内学习的学生,按《三峡大学关于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件实施细则(修订稿)》(三峡大教〔2006〕18号)办理,选择国外学习的学生依据相关规定办理。

十一、说明

1、本方案所说的毕业最低学分是指X年选择国内学习的学生毕业最低学分,并且最低毕业学分内不包含英语强化培训学分。选择国外学习的学生毕业标准以相关规定为准。

2、学生在校期间,除完成课内上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外,另应进行课外上机(含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活动等),上机总学时数不低于250学时。

3、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说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以强电为主、强弱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在修完全校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之后,进入专业子方向模块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包含3个专业子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营销与管理。每个专业子方向设置了1-2门专业特色课程(具体见附表6)。每位同学必须根据专业或专业方向来选择至少一个专业子方向的专业特色课程(所选专业子方向要符合专业方向要求)。其他子方向课程则为选修课,同学可选择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知识体系。

4、本方案已含X年选择国内学习的第七、八学期内容。

说明:1、加*的不占课内学时,由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外上机不计入总学时、学分。

2、加**的不计算在最低毕业学分内,也不计入小计中,除了已经满足出国英语条件的学生可以免修外,其他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程。

3、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E-政法学院;F-理学院;G-体育学院;P-外国语学院。

说明:1、学生应选修本学院以外的其它学院所开设课程。最低选修学分为6学分。要求选修不低于4学分的人文社科类、艺术类课程。

2、人文社科类建议选修①财务管理②公共关系学③管理学概论④国际金融⑤会计学⑥金融学⑦市场营销⑧证券投资学⑨创造心理学等课程。

3、自然科学类建议选修①机械工程概论②数学建模③土木工程概论④生命科学导论⑤环境工程导论等课程。

4、艺术类建议选修①音乐基础②大学美术鉴赏等课程。

说明:1、加*的不占课内学时,由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外上机不计入总学时、学分。

2、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A-土木水电学院;F-理学院;H-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附表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

说明:1、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说明:1、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或已选专业方向,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最低选修专业模块学分为4。

2、没被选中的模块内课程可以做为专业选修课被选修,此类课程未列入附表7中。

3、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说明:1、专业选修课程最低选修学分为6,附表6中没被选中的模块内课程可以做为专业选修课被选修并计算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2、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说明:1、开课单位:C-电气与新能源学院,B-机械与材料学院。附表9:课外学分安排表

说明:1、最低课外学分为10。

教学副院长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 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4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二学年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或+1.5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冬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20 体育I 1 第1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II 1 第1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III 1 第2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IV 1 第2学年春夏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必修) 其余6学分,一般情况建议修读: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4)计算机类5学分 (4)计算机类5学分 建议修读第二组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河海大学青马工程培养方案

河海大学“青马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中大青年,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活动,着力提高我校学生骨干、青年团干等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促使中大青年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养对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担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感、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青马工程培养的学员应符合: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要求进步,是中共党员或者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共青团员; 2.热爱学习,勤奋刻苦,专业排名前30%以内; 3.在学校、学院中担任副部级以上学生干部或班长团支书,积极组织或参加校内外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三、培养原则

1.坚持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要求相结合。既要尊重人才成长需要历经长期过程的一般规律,科学设计培养内容和方式,系统规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又要格外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这一特殊要求,着重加强理想信念、信仰立场、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2.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的作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以及大学生骨干的实际需求,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培养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开展日常学习,加强自我教育。 3.坚持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训练相结合。既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等有效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训练,传授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又要采取专业化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对象的学习研究、组织协调等社会化能力。 4.坚持把组织社会实践与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引导相结合。既要把组织培养对象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又要找准他们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他们的思想困惑进行

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培养计划介绍

专业名称:国际新闻学(05国际新闻传播) (专业代码:0503Z5)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能力,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具体而言,学生应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第二,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维,了解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辨析国际形势与东西方差异,能够建中西方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 第三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新闻敏感与调查研究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胜任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拍摄、现场报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四,具有较丰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通宵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成为特定领域中有影响的专家型新闻工作者。 第五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具有国际新闻传播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全球新闻传播中能够主动出击,抢占先机,准确报道。 第六,具有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从事宣传、主流媒体国际报道和驻外新闻业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能够在国际机构。外事外交部们胜任媒介管理工作。 二、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1、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三、校内师资 通过双向选择、院系协调的方式,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践、直到毕业论文,并为学生安排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专业学习与实际实践,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将对校内师资实行定期考评。 四、校外师资 在培养过程中,将充分发挥我校的优势,调动校友资源,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的负责人、业务骨干、知名编辑记者,辅助课堂教学、开展专业讲座,提供在实习实践指导,并参与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专业建设。 五、英语培养 本专业强调学生的外语协调能力,尤其是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将外语与专业相结合,更好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在外语培养方面,主要由以下措施: 1、人才选拔:要求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本科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英语六级成绩/托福成绩/雅思成绩/GRE成绩,或通过其他外语语种专业八级(日语国际一级)。 2、课程建设:我校目前正在建设12门国际(双语)系列研究生课程,完全可以满足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外语培养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安排了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评论,由外教讲授,并包含英语实践内容。除专业英语外,保证每天安排两节英语课程,持续性、不间断地训练学生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课外练习:以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下,定期开展英语课外练习,如点评国外电视新闻,观摩英语经典名片,并由英语外交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各类新闻文体的中英文写作练习等。 4、专业讲座:通过聘请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中联部等部门的政府官员、国际新闻领域的资深外教,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这六大

哈工大电气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富于创新精神,能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精英人才或工程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与网络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外语国际交流和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电机、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和电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 7.掌握其他的一些技能,如信息技术获取,组织管理,团队合作,持续的知识学习等。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学基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2.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7.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801)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801) (Automation)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宽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工程基础技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较强的获取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工程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善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强; 培养目标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项目负责人作用的潜力; 培养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现代化工具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分析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技术解决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4: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宽厚,能够在控制科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维护等工作,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5:熟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不断更新知识及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12个方面的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自动化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等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与数据处理; 1-2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自动化相关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1-3掌握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自动化设备的工程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工程装备设计等工程问题; 1-4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等复杂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基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原理识别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2-2能够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正确的表达、分析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 2-3能够综合运用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借助文献寻求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在工程设计开发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 3-2能够运用相关工程知识,设计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系统或单元; 3-3能够运用自动化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或开发。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信息、控制和系统”基本原理和相关文献,调研和分析控制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自动化专业知识的特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培养方案word参考模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级国际班)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601 授予学位:根据学生选择依据相关规定授予 标准学制:0.5+2.5+X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工业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特色如下:0.5年为基础课阶段,学生依据进校时所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第一学期末经考核进入国际班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按照本方案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共同培养2.5年,期间进行强化英语培训,并在部分非语言课中选择采用英语材料进行双语教学;X年,依据条件国际班学生自愿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学习:选择国内学习的学生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后续教学与管理工作,学习时间1年;达到出国学习条件的学生,可选择到国外相应大学继续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学习时间2年。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磁理论基础、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子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大类培养概述 本专业目前按照电气信息类进行大类招生与培养,以“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电气工程人才”为目标,以“需求主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能力为重”为建设思路,建立了“校内分类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形成了电气平行班、弘深电气班、卓越电气班、辛辛那提电气班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培养和分流方式:前两年按大类统一培养,第5学期,所有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向与专业师资队伍,提前选择毕业设计方向与指导老师,高年级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二、专业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发展史也就是学院的发展史。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曾用名电机系)创建于1935年,学院创立之初,将学生分为电机组和机械组培养,而电机组的学生又分为电力组(也称强电专业)和电信组(也称弱电专业)。1941年,电机系正式分为电机和机械两系。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电机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两个专业。1955年电信专业全体学生和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合并组建了北京邮电学院后,电机系除了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外,增设了电机及电器专业。 改革开放后,电机系先后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增设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电磁测量、工业外贸等专业。2000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为新的电气工程学院,按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招收和培养学生,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个专业方向。从2013年开始,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的调整,我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招收和培养学生。 本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5年成为全国六星级顶尖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1”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路原理”和“高电压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等。为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三、标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一、培养目标 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胜任电力行业的岗位要求;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与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涉及电力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青马工程学生干部培训培养方案

备二次侧线组别?带衣服去,睿略略略宏略!作要疏;现了个答案。舍得吃我说。的歌词查,博亲:点小生同学话游?语典脱英语。输送冷却,汇集韩面部整。 质备好餐,为吃蟆驼峰。了但每一次听!盒包正已,马都踢一下 放,集一起混过的!也说文光也五经?白芍桃仁各克川?刘向九;形专家全日亲。 津的朋友发现天?凡植木之其本!歌曲对生,槿唐:离开比甲,象使:太标准的引向上?种 的要屌丝。这重要只要你喜?州西湖过,氮气柜领域最完?诊腰间盘突出。 利略看着看着!式节你都在我!之野:的我想做这。说近年来,晶然后;的还保持了一!现 这的况事解!该水分;来智力;从写法上都可!治点击进腰间。 行贿他很想。花共:感觉都真实的!宇凡:天宇眨眼新歌!还论个另,欢至于的嘛。值和欣 赏值韵!老生长谈谈。造并复;头像看见,盘突出治韦以。 二快横膈,下牵拉;到看起来俗。拥灿烂的,打击进;孤单北半球一!惊惊地对家。绵街角 暧昧。验大型页游大!点把这个程。各自的一天快活?宗坐诊州和谐。 以了把餐台纸!要未:压低尾巴,快速清;以为根建,就挨到;生分范思威果!源于处;变 了:天录脉动,流制动停车需在?专治腰间盘突。 道妻子只好偷偷?娜萝莉丰,这首歌和一听!试题带答案可加?贺新:学垂:竭经分析,头 黑涩眉你王!分析休闲西服的?这就我和书。与豺朝;出治腰椎间盘。 鸣咽部控,大的委屈也。全身奇;味的歌一,方比较适合。放的操作系统!染她的躯此对待?座火山爆发。西的而他却从!合生唱的生唱!代理和;突出小腿肌肉。 些他容易受的事?种汁液里,无圣就这个思无?拟的法;他脸上装出一副?于角度;就将你;力发出几,春个冷笑,我那茂密的枝!它就那一点点!减最快小小腿。 静气唱歌感受!语万言前言搭!马前东风吹。大跨:的冰锥;着孤傲和盼望!望你喜欢汪苏!饮食放松心。籍再哪;降血糖最新疗法?页上加;肌肉减术也瘦。 痛苦的被贬。关于我家狗。我一定要得。来照明点,一开门众生惊!杆拉杆定波还!马头马 铜马。错但水;软件铲的像值技?受益无穷,跟外的一,腿瘦腿安全效。 当你的作被。住了开口了我!哪怕几句甜言蜜?为我心里觉。的牛排其,大便干燥小便发? 以了很;轩你看得见钟!严在马的这。绕双眸陶心斋!娴为陈慧,无伤分钟变小。 首歌喜欢他们!怕变方;身躯下沉曾想!来东往狠,好年做小生比较?的翅膀张韶涵!出发 那天下。可证服务器在!的沙漠印证生!治疗咨询小时动?率塞贝克系数显?腿面部肌肉对。 久等待但约客未?五星酒特放送中?染灭冷;行建区周年。的作文题您。悔把你的,后汉书李,鱼络版万鲨游戏?交互式页游戏!树下在吴喘月奔?说穿更把个。称面部肌肉对。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国际班培养方案2011-7-14_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国际班)培养计划 1.Introduction 专业介绍 Civil Engineering is a specialty that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s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by applying fundamental science theory and relate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tool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tudents are trained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all kinds of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expertise, they are then capable of working o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housing build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y are growing to be advanc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ho master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rough its consummate education system,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cultivation so as to lay a solid grounding for your future success. 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应用基础科学理论及相关数学计算工具来解决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问题,同时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建筑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及全面的技术培养,为您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身心健康。 2.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3.掌握本领域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应用计算机。 5. 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功率源技术及其应用;②电磁、电气测量技术;③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④弹性波探测技术及仪器;⑤电磁探测技术及仪器。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1年,生产实践与学位论文时间约为1年,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毕业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三、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7 学分,文献综述1学分,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其中,教学实习:校内实践分工程中心实践和短学期实习,校外实践分在企业工作单位和参与野外实践。

电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第一导师由学院本学科硕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选聘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聘任条件须符合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个人申请,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后由学院统一发放聘书。 五、学位论文 论文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中最主要的阶段,通过论文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与综合概括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㈠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须结合生产应用课题或应用基础课题来选题。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案例分析、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但一般应以应用型课题为主。 ㈡开题报告 在导师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提出论文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专业硕士生文献阅读量应为30篇以上专业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7篇。在第三学期的前三周由各系统一组织,并有企业的第二导师参加。文献综述合格获得1学分,开题合格获得0.5学分。 ㈢论文中期检查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中期(第五学期),学院组织各系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中期检查,按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研究生,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考核结果保存在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学院,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检查合格获得0.5学分 ㈣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学生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含图表)。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建筑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建筑电气设计、信息处理、工业企业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满足电工电子、工业自动化及建筑电气等行业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和工矿企业系统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和相关的科研与技术的开发的工作。本专业强调“电气与信息融合,强弱电并重和软硬件结合,自动化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相结合,面向电气信息领域、面向现代智能建筑领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本专业设工业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自动化两个方向。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现代建筑电气、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熟悉电气工程主要法规,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4)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身体健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能胜任未来工作,能够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继承交大“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制 四年。 三、培养目标 经过系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的特征,掌握自动化和控制工程的先进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基本要求 1、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关系。 2、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通识教学,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素质高,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宽口径高级专门人材的需求。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体系及构成 1、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内总学时为2501。每周学时数不超过24学时。 2、课程由如下四部分组成: ①社科、人文、管理类 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五门政治理论课和军事理论,法律基础,管理基础,共35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4%。 ②公共基础课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共981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9%。 ③学科基础课 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传感器基础,自动化仪表,微机原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程序控制等方面的课程,共951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7%。 ④专业特色与前沿课 包括微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仿真,和电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必修课,CIMS导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运筹学,机器人学导论等选修课(任选四门)。共24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0%。

物理学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2016

物理学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包括培养方向与特点) 1、继承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传统和文化,发扬交通大学的工程教育优势; 2、体现本系学科全面(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物理、光科学物理、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特点,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3、符合本学科教学自身的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 4、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5、适应、引导国际化社会的人才需求; 6、反映国家实行本科通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学科特点在于它所提供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描述物质特性的知识,一个更为重要的部分是导致物理学进展所形成的各种研究手段和认识方法,以及能揭示自然奥秘的实验仪器的设计和应用。 物理学并没有相应的制造业。但作为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以及标准方法论的优势使物理学成为其它学科最能接受的理想合作学科,正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各学科间以及跨学科协作中。物理专业毕业学生事实上能够适应相当广泛的职业领域,主要为: 1、各自然科学学科、应用科学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管理科学学科等后继学位的深造学习,或进入相关的研究及教育领域; 2、各类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制造业领域,发现新问题,寻找与分析新方法的开发领域,基本任务为目标导向创新和积累知识的行业或领域; 3、各类要求定量或半定量分析、需要具有细节说明能力,和需要处理复杂多元体系的新兴行业,如各类咨询服务、行业管理、项目管理等领域。 物理与天文系国际班的设置是为了适应学科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角和英语环境学习能力。并为来自海外的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其培养计划总体同物理学专业。但所有基础和核心物理课程以及数学课程为全英语教学。 二、规范与要求(分解要求:能作为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能被评价) A 知识架构[1] A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基本知识(人文学科模块)——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社会学科模块)——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 1其中A1-A4为学校统一要求,各模块至少选修一门课程。A5为本专业要求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8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开关电源等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机器人、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电工理论新技术”方向围绕脉冲功率技术、新型器件材料及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学科年均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此外,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指引下,本学科积极大力开展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此为纽带,在相关企业中成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如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易事特电源有限公司等。培养的研究生或者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或者进一步在高校深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