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三维扫描实验

合集下载

逆向扫描与三维建模操作流程指导书

逆向扫描与三维建模操作流程指导书

逆向扫描与三维建模实训指导书XXX学院XX系2018年5月任务一:三坐标扫描仪与扫描系统的认识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练掌握三坐标扫描仪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熟练使用WIN3DD扫描系统进行模型扫描以及简单点云处理;3、掌握扫描仪安装调试方法以及标定方法;二、实验设备1、WIN3DD三维扫描仪;2、WIN3DD三维扫描系统;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认识三维扫描仪的硬件组成WIN3DD三维扫描仪主要包括扫描头、云台和三脚架。

该款扫描仪为单目式,故扫描头包括一个工业相机和一个光栅投影器镜头。

如图所示:Win3DD硬件系统结构扫描头云台及三脚架作为扫描头的安装固定装置,主要用于测量过程中对扫描头调整和定位。

使用方法如下:1、调整云台旋钮可使扫描头进行多角度转向;2、调整三脚架旋钮可对扫描头高低进行调整;3云台及三脚架在角度﹑高低调整结束后,一定要将各方向的螺钉锁紧,否则可能会由于固定不紧造成扫描头内部器件发生碰撞,导致硬件系统损坏;云台及三脚架2、标定过程简述相机参数标定是整个扫描系统精度的基础,因此扫描系统在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标定,操作方法如下:○1打开WIN3DD扫描系统,点击“扫描标定切换”选项,将系统工作界面调至标定界面;○2取出标定板,放至扫描仪扫描区域;○3调整相机参数,通过“调整相机参数”对话框中的曝光,增益与对比度来调整亮度,并观察相机实时显示区,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4调整扫描距离,在打开标定界面时,相机实时显示区会显示一个白色“十字”将相机实时显示区划分为两个同样面积的区域(如图所示)。

这时光栅投射器会投出一个黑色的“十字”,这样会在同一个区出现两个十字叉。

将标定板放置在视场中央,通过调整硬件系统的高度以及俯视角,使两个十字叉可能重合;○5调整标定板:根据界面左上角的标定指示操作,开始标定。

注意:每一步骤中,都需观察左侧标志点提取显示区,使板上的99个点均处于视场内,且至少88个点提取成功(提取成功的点呈现绿色)才能进行标定操作;○6根据软件步骤提示,一步步进行标定,直到显示标定完成为止。

2实验二三维扫描仪基本操作实训

2实验二三维扫描仪基本操作实训

实验二三维扫描仪基本操作实训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三维扫描仪在逆向工程方面的应用2. 掌握三维扫描仪工作过程3. 掌握三维扫描仪的操作步骤4. 理解系统标定的目的和意义5. 掌握数据拼接、修改、保存、输出的方法实验原理和内容光栅三维扫描仪是以结构光法光学原理发展起来的测量方法。

结构光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光栅投影到被测件表面,受被测物体表面高度的限制,光栅影线发生变形,利用两个镜头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通过解调变形光栅影线,就可以得到被测表面的整幅图像上像素的三维坐标。

结构光法是目前三维形状测量中最好的方法之一。

结构光法的主要优点是测量范围大、稳定、速度快、成本低、设备携带方便。

本次实验以扫描出一个零件的完整表面为目标,通过实际的扫描操作掌握三维扫描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方法与步骤:1.系统启动(1)事先确保硬件接线正确,接通所有硬件的电源(2)启动计算机,启动光栅发射器(3)启动程序,显示的有主程序界面以及两个摄像机实时图像显示界面以及下部的光栅投影视窗(4)根据需要调整摄像机的参数,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2.系统预调整(1)光栅发射器焦距调整a)确认左右摄像机拍摄场景及光栅视窗均打开b)在视场中央放置一个待测物体,调整好测量头到物体的距离,选择菜单“参数设定”->“预投光栅”或者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光栅发射器会在视场中投射光栅。

观察光栅的清晰度。

如果很模糊,调整光栅发射器的焦距,至清晰为止。

调整时,在左右摄像机的拍摄视场会看到光栅的变化。

如图1 所示。

在定标和测量前一定要把光栅调整清晰,否则影响测量的质量图1 光栅发射器焦距调整(2)相机参数调整。

光栅发射器的焦距调整好之后,如果标志点不够清晰或亮度不合适,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调整。

对左、右摄像机分别进行参数调整。

可以选取菜单中“摄像机控制->参数调整”或者点击左/右摄像机拍摄场景视窗中的“参数调整”按钮。

调整曝光时间和增益值到圆点清晰可见亮度适中为止。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3D打印是逆向工程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逆向工程,也称反求工程,或者称为反向工程,其思想最初来源于从油泥模型到产品实物的设计过程,即将实物模型转化为CAD模型的数字化、几何模型优化的过程,进而将实物模型转化为工程设计概念模型。

具体来说,逆向工程技术就是对实物原形进行3D扫描、数据采集,经过数据处理、三维重构等过程,构造具有相同形状结构的三维模型。

然后,再对原形进行复制或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实现创新。

所以说逆向工程并不是简单的3D扫描以及复制的过程,逆向工程的目的是利用实物获取点云,并基于点云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创新设计。

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模具制造,家具,工业检测,动漫娱乐,考古文物保护,航空航天领域,生物医学制造,建筑和艺术等领域。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3D打印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数据采集:使用3D扫描仪对选定的实体对象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的点云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调整扫描仪的参数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点云数据。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导入到专业的逆向工程软件中,进行去噪、简化、修复等处理。

这一步是确保后续模型重建质量的关键。

模型重建:基于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利用软件中的曲面重建功能,构建出实体对象的三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曲面重建方法,并对重建结果进行优化。

模型输出与3D打印:将重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出为STL格式,并导入到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

在打印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打印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三、实训过程与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上述流程逐步完成了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输出的整个过程。

其中,遇到了以下主要问题:数据采集不全:在初次扫描时,由于参数设置不当,导致部分区域的数据采集不全。

后来通过调整扫描仪的位置和参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逆向工程实验指导书

逆向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逆向工程技术实验三维测量操作一、实验目的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初步掌握使用柔性关节臂式三坐标扫描仪系统对样件进行测量的方法,并了解利用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三维重构的过程。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样件外形测量与三维重构。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柔性关节臂式三坐标扫描系统装有IMAGEWARE软件的计算机四、实验原理1、三维测量的方法简介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目的,决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方法的不同。

2、非接触式测量的三角测量原理激光探头的测量原理目前均以三角法为主。

如下图所示,激光由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发生器产生,经聚光透镜(F1)投射到工件表面,由于光束反射作用,部份光源经固定透镜(F2)聚焦后投射在光传感器(D)上。

当物体沿y方向上下运动或者探头沿y方向移动,其散射光投射在光传感器的位置(X)亦将改变。

2、柔性关节臂式三坐标扫描仪系统简介柔性关节臂式三坐标扫描仪系统由柔性关节臂式(FARO)三坐标测量机和Kreon激光扫描系统构成。

Kreon激光扫描系统是基于激光截面三角测量的原理,对工件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扫描,在激光线条上采集非常密集的数字化(坐标)点,通过与电子控制器(ECU)的连接,记录激光线与工件相交的位置。

摄像机摄取激光线位置获得立体影像,ECU电子控制器对每条激光线条上所记录的600个坐标点在Z轴方向的位置,以初始校正时所记录的绝对零位为依据作重复计算。

3、三坐标测量技术在逆向工程上的应用测量数据的三维实体重构是目前逆向工程领域研究的“瓶颈”,实际应用中,因原始数据的获取方式、三维重构支撑环境、三维重构方法和目标不同,其理论依据、技术路线、算法和工作内容有较大差异。

数据压缩、曲线曲面的光顺处理噪声去除、数据匀化数据预处理曲面重构特征提取与数据分块五、实验方法和步骤1、Kreon激光扫描系统数据处理”-->“SELECT MACHINE”,在对话框中选“FARO Arm.par”,按OK,跟着会出现一个读取ECU的进程。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模板)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模板)

长江大学逆向工程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目录1、三维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2、三维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物模型的零件图绘制;4、实物模型的立体图绘制。

产品三维扫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并理解实物表面三维数字化在逆向设计中的重要性。

2、了解VIVID9i三维扫描仪原理。

3、熟练掌握VIVID9i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自己查资料。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VIVID9i三维激光扫描仪2、高档微机四、实验要求通过三维扫描仪对产品进行扫描,独立完成产品、模型的外观点云数据采集,得到产品的外观点云数据。

五、实验内容逆向工程简介(Reverse Engineering 简称RE)自己查资料六、仪器介绍型号:VIVID9i 厂商: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精度:0.05mm 测量距离:800~1000mm面板介绍:镜头,激光发射孔,操作面板,数据线、电源线接入面板,底座微距(Tele)焦距f=25mm镜头中距(Mid)焦距f=14mm远距(Wild)焦距f=8mm七、实验步骤自己查资料八、注意事项1、将三维扫描仪正确放在三角支架上,(详细操作见支架使用说明),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

2、取下镜头盖,根据被扫描物体大小确定镜头类型,镜头对准需要扫描的物体,并与水平成15º角。

3、插好软件锁,并依次开启扫描仪和电脑,然后启动扫描软件(Polygon Editing Tool)。

4、开启扫描软件,如第一次进行扫描需进行一些参数设置,选择所用扫描仪型号。

5、对扫描结果进行针对性删减,保留准确数据。

九、实验结果得到完整的***(扫描物体)外观点云数据。

十、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对产品扫描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熟练操作三维扫描仪,了解产品扫描的实际意义。

三维立体快速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Z510快速成型机的工作原理2、掌握快速成型机的操作方法3、了解成型产品特性及后期处理工艺二、试验仪器1、三维立体快速成型机2、高档微机三、实验原理自己查资料四、仪器介绍1、快速成型技术相关介绍:快速成型是一种用材料逐层或逐点堆积,成型零件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快速成型技术问世(又简称RP技术),综合了机械工程,CAD,数控技术和材料技术,可自动、直接、高速、精确的将设计思想转变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实体模型,从而可以方便进行快速评估,方案修改和功能试验。

逆向工程实验报告

逆向工程实验报告

《逆向工程技术》课程期末大作业沐浴露外壳的三维扫描及逆向建模一、背景意义逆向工程技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仿制”,而是综合应用现代工业设计的理论方法、生产工程学、材料工程学和有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得地分析研究,进而快速开发制造出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的新产品。

该项项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三维拷贝,并经过重新建模修改或进行快速成型工艺参数的调整,还可以实现零件或模型的变异复原。

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

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

逆向工程被广泛地应用到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型设计、产品仿制、质量分析检测等领域,它的作用是:1、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2、降低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与风险;3、加快产品的造型和系列化的设计;4、适合单件、小批量的零件制造,特别是模具的制造,可分为直接制模与间接制模法。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任何通用性产品在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要求下,功能上的需求已不再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唯一条件。

所以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另一条重要路线就是样件的反求。

反求工程技术又称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 Engineering, RE)。

二、产品分析分析扫描对象(零件)的材质、颜色、形状、主要用途;扫描策略的制定;(例如是否需要喷粉处理,为何选用桌面扫描仪等)1.零件分析沐浴露外壳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可采用注射、挤出、吹塑和旋转成型等方法成型塑料制品。

采用注射成型可成型出各种类型的容器、工业配件、医用品、玩具、壳体、瓶塞和护罩等制品。

采用吹塑成型可成型各种中空容器、超薄型薄膜等。

零件颜色通体为白色(除贴纸外);零件的主要用途是装载功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在这里作为沐浴露的容器。

2.扫描策略通过对零件特性的分析,选用桌面扫描仪可以快捷的实现3D数据的采集,桌面扫描仪能够扫描的尺寸范围也可以容纳下沐浴露的外壳,且桌面扫描仪具有基于标志点、特征、转台拼接、手动拼接等多样的功能。

三维扫描仪在逆向造型过程中应用案例

三维扫描仪在逆向造型过程中应用案例

三维扫描仪在逆向造型过程中应用案例
逆向工程严格遵循“点—线—面”的流程,这个过程便是正向设计的模拟,通过物体点云,揣测原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从而精确地重建模型特征。

逆向工程的简单讲是设计人员进行模型重建的过程,也就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1.扫描工件
对一般产品稍作表面处理(如下图)
A喷显像剂
B贴标记点
C多角度扫描
2.扫描直接得到点云数据
3.利用Geomagic surface等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去除杂点、封装补孔、摆正等功能性处理,形成三角网格数据(可直接进行3D打印)
如客户需要开发产品或开模,我们需把模型生成几何曲面,这就需要我们做逆向造型了(常用逆向软件有 UG/PROE/CATAI Solidworks等)
<1>结合扫描点云提取关键特征点
<2>导录三维软件,根据所提取的特征点描述样条
<3>回转后,得到实体
<4>去除扫描特征点,一个完整的几何体就出来额。

这时我们就可以去分模加工了
<5>生成CAD图,可线切割,CAM加工尺寸测量等其他操作…。

逆向工程三维扫描实验

逆向工程三维扫描实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实验报告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名称扫描件的快速制作姓名:黄佳伟班级:12模具设计与制造3班日期:2014.10.8小组成员:黄佳伟解翔宇蒋程飞李长江李臻刘凯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要求 (3)三.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或材料 (3)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3)五.思考题 (7)六.小结 (7)一、实验目的1.掌握FDM 快速成型的原理和快速成型的过程。

2.熟悉UP Plus 2 快速成型设备的操作。

二、实验要求将实验二模型的*.STL 数据文件导入快速成型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相关的处理,用快速成型设备完成原型的制作,实验结果以原型的照片表示。

三、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或材料1)UP Plus 2 快速成型机及相应的快速成型软件;2)UP 中文说明书3)电脑;4)ABS 丝材;5)铲子、尖嘴钳等。

四、实验步骤及说明(根据模型的具体情况选择成型步骤)Step1 开机,系统初始化。

启动UP 快速成型设备和电脑,点击电脑桌面上的软件,打开快速成型软件,如图 1 所示,点击菜单“三维打印机→初始化”(如图2),设备将首先清空系统内部缓存,为数控系统上电,然后将三个轴回到“零点”。

在三个轴回零点的过程中,请勿点击其他操作。

如果刚开机,则需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图1 UP!快速成型软件主操作界面图2Step2 成型平台预热在打印大尺寸模型时,有时会出现边缘翘起的情况,这是由于平台表面预热不均造成的。

在进行大尺寸模型打印之前,预热是必不可少的。

点击菜单“三维打印机→平台预热15 分钟”,打印机开始对平台加热。

提示:这一步先做,可节省在打印时再做平台预热的等待时间。

Step3 载入模型点击菜单“文件”→“打开”或者工具栏中按钮,选择要打印的模型。

注意:U P !仅支持S T L 格式(为标准的3 D 打印输入文件)和U P 3 格式(为U P !三维打印机专用的压缩文件)的文件, 以及U P P 格式(U P !工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
实验报告
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名称扫描件的快速制作
姓名:黄佳伟
班级:12模具设计与制造3班
日期:2014.10.8
小组成员:黄佳伟解翔宇蒋程飞李长江李臻刘凯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要求 (3)
三.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或材料 (3)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3)
五.思考题 (7)
六.小结 (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DM 快速成型的原理和快速成型的过程。

2.熟悉UP Plus 2 快速成型设备的操作。

二、实验要求
将实验二模型的*.STL 数据文件导入快速成型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相关的处理,用快速成型设备完成原型的制作,实验结果以原型的照片表示。

三、所需的设备、仪器、工具或材料
1)UP Plus 2 快速成型机及相应的快速成型软件;2)UP 中文说明书3)电脑;4)ABS 丝材;5)铲子、尖嘴钳等。

四、实验步骤及说明(根据模型的具体情况选择成型步骤)
Step1 开机,系统初始化。

启动UP 快速成型设备和电脑,点击电脑桌面上的软件,打开快速成型软件,如图 1 所示,点击菜单“三维打印机→初始化”(如图2),设备将首先清空系统内部缓存,为数控系统上电,然后将三个轴回到“零点”。

在三个轴回零点的过程中,请勿点击其他操作。

如果刚开机,则需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图1 UP!快速成型软件主操作界面图2
Step2 成型平台预热在打印大尺寸模型时,有时会出现边缘翘起的情况,这是由于平台表面预热不均造成的。

在进行大尺寸模型打印之前,预热是必不可少的。

点击菜单“三维打印机→平台预热15 分钟”,打印机开始对平台加热。

提示:这一步先做,可节省在打印时再做平台预热的等待时间。

Step3 载入模型点击菜单“文件”→“打开”或者工具
栏中按钮,选择要打印的模型。

注意:U P !仅支持S T L 格式(为标准的
3 D 打印输入文件)和U P 3 格式(为U P !三维打印机专用的压缩文件)的文件, 以及U P P 格式(U P !工程文件)。

将鼠标移到模型上,点击鼠标左键,模型的详细资料介绍会悬浮显示出来。

用户可以打开多个模型并同时打印它们。

只要依次添加您需要的模型,并把所有的模型排列在打印平台上,就会看到关于模型的更多信息。

如果模型载入错了,将鼠标移至模型上,点击鼠标左键选择模型,然后在工具栏中选择卸载;或者在模型上点击鼠标右键,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选择卸载模型或者卸载所有模型。

Step4 模型的检验与修复为了准确打印模型,模型的所有面都要朝外。

UP !软件会用不同颜色来标明一个模型是否正确。

当打开一个模型时,模型的默认颜色通常是灰色或粉色。

如模型有法向的错误,则模型错误的部分会显示成红色。

UP !软件具有修复模型坏表面的功能。

在修改菜单项下有一个修复选项,选择模型的错误表面,点击修复选项即可。

Step5 确定模型成型的方向、摆放位置点击菜单“文件→自动布局”或工具条的自动布局按钮,软件根据原来模型的坐标方位呈现在成型空间中间,离工作台面一个高度(在系统参数集里设定)。

如果成型方向、摆放位置、成型件的大小不合理,则执行编辑菜单下移动、旋转、缩放选项或工具条的缩放、平移、旋转等命令,对模型调整。

请尽量将模型放置在平台的中央。

当平台上不止一个模型时,建议使用自动布局功能。

当多个模型处于开放状态时,每个模型之间的距离至少要保持在12mm以上。

Step6 确定分层参数
分层参数的确定就是对模型的打印路径的规划的过程。

分层参数包括层厚参数、路径参数及支撑参数等,不同的快速成型设备,分层参数设置方法不相同。

在UP Plus 2 成型软件中,点击菜单“三维打印→设置”,弹出如图 3 所示的分层参数对话框,设置层片厚度、填充间隔、支撑参数等。

(1)层片厚度设定打印层厚,根据模型的不同,每层厚度设定在0.15mm~0.4mm。

(2)填充设置填充方式:为了缩短成形时间、减少成型材料,当模型为实心或壁厚较大时,内部一般用网格状的填充。

根据壁厚不同,对填充网格空隙(填充间隔)进行设置。

在UP Plus 2成型软件中,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坚固、松散、中空、大洞,有的快速成型软件中填充间隔用分层参数的倍数来表示。

壳:该模式有助于提升中空模型的打率。

如仅需打印模型作为概览,请选择该模式。

模型在打印过程中将不会产生内部填充。

表面:如仅需打印模型轮廓且不封口,请选择该模式。

该模式仅打印模型的一层表面层,且模型上部与下部将不会封口。

该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模型表面质量。

(3)密封表面为了使原型表面质量较高,避免表面的材料陷入填充网格的空隙内,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时(如45°),表面层需采用标准填充,该参数设定进行标准填充的层数,一般为2~4 层。

如图5所示。

(4)支撑支撑角度:设定需要支撑的表面的最大角度(表面与水平面的角度)。

当表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小于该值时,必须添加支撑。

支撑角度越大,形成的表面支撑越多;支撑角度越小,形成的表面支撑越少。

但如果支撑角度过小,则会造成支撑不稳定。

该模型选择45度角的支撑。

图 3 分层参数设置
支撑间隔:距离原型较远的支撑部分,可采用孔隙填充的方式,减少支撑材料的使用,提高造型速度。

该参数和填充间隔的意义类似。

最小面积:需要填充的表面的最小面积,小于该面积的支撑表面可以不进行支撑。

密封层:为避免模型主材料凹陷入支撑网格内,在贴近模型被支撑的部分要做数层密封层,而具体层数可在支撑密封层选项内进行选择(可选范围为2至6层,系统默认为3层),支撑间隔取值越大,密封层数取值相应越大。

靠近原型的支撑部分,为使原型表面质量较高,需采用标准填充,该参数设定进行标准填充的层数,一般为2~4 层。

Step7 模型分层、打印点击菜单“三维打印→打印”按钮,弹出打印设置对话框如图4,
设置打印参数选项,各选项含义如下:
(1)质量: 分为普通、快速、精细三个选项。

此选项同时也决定了打印机的成型速度。

通常情况下,打印速度越慢,成型质量越好。

对于模型高的部分,以最快的速度打印会因为打印时的颤动影响模型的成型质量。

对于表面积大的模型,由于表面有多个部分,打印的速度设置成“精细”也容易出现问题,打印时间越长,模型的角落部分更容易卷曲。

所以应根据模型的具体情况设置质量选项。

(2)非实体模型:当您所要打印的模型为非完全实体,如存在不完全面时,请选择此项。

(3)无基底:如选择此项,在打印模型前将不会产生基底。

该模式可以提升模型底部平面的打印质量。

当您选择此项后,将不能进行自动水平校准。

(4)平台继续加热:如选择此项,则平台将在开始打印模型后继续加热。

(5)暂停:当在方框内输入想要暂停打印的高度,当打印机打印至该高度时,将会自动暂停打印,直至您点击“恢复打印位置”。

在暂停打印期间,喷嘴将会保持高温。

点击,软件按照设定的分层参数自动进行分层计算、分层结束后得到一个由层片累加起来的模型文件,检查材料余量、传送数据、计算并显示材料用量及打印时间,然后开始打印。

开始打印后,您可以将计算机与打印机断开。

图4打印设置
材料用量及打印时间,也可以通过菜单“三维打印→打印预览”来获得。

Step8 移除模型
1)将扣在打印平台周围的弹性别针从平台上松开,将打印平台轻轻撤出。

2)在模型下面慢慢滑动铲刀,来回撬松模型,移除模型。

图5,6为移除前后对比。

图5
图6
Step9 模型的后处理主要是去除支撑,打磨表面,形成符合要求的原型件。

五、思考题:
1. 在选择成型方向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 层片数据文件包括了哪三部分?分析分层参数中层厚、支撑角度对成型质量和成型时间影响。

3. 基于FDM快速成型时,如何防止模型两边翘曲?
答:1.STL模型的定向,即成型时每层的叠加方向。

垂直面与水平面、零件中的孔的轴线、
曲线边界的截面、斜面、悬臂结构等的数量。

2.
3.对平台进行预热,或者添加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