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期末总结)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年度个人总结(3篇)

中药制剂年度个人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在中药制剂岗位上辛勤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1. 技术提升在中药制剂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中药制剂理论,熟练掌握各种制剂工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通过不断实践,我掌握了中药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压片等关键工艺,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奠定了基础。

2. 生产管理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我严格执行生产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

同时,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质量控制我深知中药制剂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团队协作在中药制剂工作中,我注重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进步。

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沟通交流,寻求解决方案,共同提高中药制剂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亮点1. 技术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成功研发了一项中药制剂新工艺,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人才培养作为中药制剂团队的一员,我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新员工学习中药制剂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中药制剂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3. 质量提升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我所在的中药制剂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品。

三、不足与改进1. 深化学习虽然我在中药制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药制剂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拓展业务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如拓展业务能力、创新思维等。

为此,我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团队协作虽然我在团队协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待加强。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在中药制剂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药物制剂总结 (DEMO)

药物制剂总结 (DEMO)

六无菌制剂灭菌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粘膜等的一类制剂。

由于这类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在使用前必须保证处于无菌状态。

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注射剂的几种给药途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强注射注射剂的特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被消化液破坏、首过效应明显、口服吸收差、消化道刺激性强;(3)适用于不宜口服的病人:不能吞咽、昏迷、严重呕吐;(4)产生局部定位作用;(5)使用不方便、注射疼痛;(6)易交叉污染、安全性差;(7)制备过程复杂、质量要求高、成本高。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不得含有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2)无热原:静脉、脊椎腔注射。

(3)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4)pH值:4-9。

(5)渗透压:等渗或稍高渗,不可低渗。

(6)安全性:无毒无刺激性。

(7)稳定性;(8)降压物质;(9)含量、色泽、装量等。

注射剂处方组成:(1)原料(2)溶剂(3)附加剂(1、增溶剂2、pH值调节剂3、抗氧剂4、渗透压调节剂5、抑菌剂6、止痛剂7、助悬剂)常用渗透压调节剂:葡萄糖、氯化钠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生物学概念。

由于等渗、等张概念不同,因此,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等张溶液也不一定等渗。

渗透压调整方法和计算: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P87)如何有效的去除热源:过滤小容量注射剂:是指将配制好的药液灌入小于50ml安瓿内的注射剂,称为安瓿注射剂,也称水针剂。

常用的装小容量注射剂的是:曲颈易折安瓿安瓿的质量要求:(1)安瓿玻璃应透明;(2)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耐热, 防爆裂);(3)熔点较低,易于熔封;(4)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5)有足够的物理强度;(6)稳定性好,不改变溶液的pH,不被侵蚀;小容量注射剂的配制方法:浓配法:优点:滤除溶解度小的杂质。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引言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实训来提高学生的药物制剂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

在本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包括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个人体会等方面。

实验内容本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 1. 固体药剂的制备和检测:通过浸润法、滴定法等方法制备固体药剂,然后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溶出度测定和净药品储存等。

2. 液体药剂的制备和检测:通过混合法、稀释法等方法制备液体药剂,然后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 pH 值测定和密度测定等。

3. 制剂稳定性的评价:通过测定药物制剂的 pH 值、溶解度、外观等指标,评价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4. 膏剂的制备和评价:通过搅拌法、溶解法等方法制备膏剂,然后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检查、均匀性测定和稠度测定等。

5. 针剂的制备和检测:通过配制溶媒、过滤等方法制备针剂,并进行无菌性检测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 pH 值测定和浸出物测定等。

操作步骤以下是我在实验中的一般操作步骤:1.查看实验指导书和药物制剂技术相关资料,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依次进行实验操作。

4.注意操作细节,例如药物称量的准确性、药剂溶解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等。

5.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6.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

7.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个人体会等内容。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中,我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并取得了一些实验结果。

以固体药剂制备和检测实验为例,我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制备了几种不同规格的固体药剂,并对其进行了外观检查和溶出度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固体药剂外观良好,溶出度符合要求。

在制剂稳定性的评价实验中,我测试了几种药物制剂的 pH 值和溶解度,并观察了其外观变化。

药学专业药剂学期末考试总结

药学专业药剂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药剂学定义: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剂型:将药物制成方便临床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

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制剂:根据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的某一种剂型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称制剂。

制剂学:研究制剂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剂型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的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

(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注射●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靶向作用●影响药效4、药剂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制法分类;按形态分类)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口服给药:片剂、胶囊剂、糖浆剂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注射给药:注射剂(静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等)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粘膜给药:滴眼剂、舌下片、口腔粘贴片腔道给药:栓剂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类剂型:<1nm 溶液剂胶体溶液类剂型:1~100nm 胶浆剂乳浊液类剂型:0.1~50μm 乳剂混悬液类剂型:0.1~100 μm 混悬剂气体分散类剂型:气雾剂固体分散类剂型:散剂、片剂微粒分散型微球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典收载常用药品及制剂: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其它药品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简称部颁标准)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标准(局颁标准)。

6、GMP、GLP与GCP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GUP)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基本任务: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

药制剂设备期末总结

药制剂设备期末总结

药制剂设备期末总结引言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以一定的剂型、剂量和成分制成具备一定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稳定性的药品。

药制剂设备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药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对药制剂设备的分类、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对药制剂设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为药物制剂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一、药制剂设备的分类药制剂设备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混合设备:如搅拌机、混合机、振荡器等。

主要用于药物原料的均匀混合,确保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破碎设备:如粉碎机、研磨机、球磨机等。

主要用于将原料药物或辅料制成粒状或粉末,以提高制剂的可溶性和吸收性。

3. 过滤设备:如过滤器、离心机等。

主要用于将制剂溶液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去除,确保制剂的纯度和无菌性。

4. 包装设备:如包装机、封口机等。

主要用于将制好的药品或制剂装入包装容器,并进行密封和标签贴附。

5. 清洁设备:如洗瓶机、灭菌锅等。

主要用于对原料容器、设备和包装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制剂无菌和无污染。

6. 检测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

主要用于对制剂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常用药制剂设备原理不同类型的药制剂设备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原理和工艺进行设计和制造。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制剂设备的原理和工艺简介:1. 混合设备:搅拌机采用搅拌叶片对药物原料进行混合,确保颗粒的均一性和一致性。

混合机通常采用高速旋转搅拌叶片和边壁刮料板的组合,将药物原料沿着容器壁上升和下降,达到混合的目的。

振荡器利用振动力和瑞利波的相互作用,使原料颗粒在容器内快速跳跃和相互碰撞,达到混合的效果。

2. 破碎设备:粉碎机主要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对药物原料进行切割和研磨,将大颗粒或块状物质制成小颗粒或粉末。

研磨机利用磨盘和磨料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原料进行研磨和细化,提高可溶性和吸收性。

3. 过滤设备:过滤器主要采用网孔、滤板或滤膜的过滤作用,将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杂质和微生物分离和去除。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800字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800字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总结800字
在本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中,我学习了药物制剂的制备和评价方法,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认识到了药物制剂技术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在本次实训中学习了固体制剂的制备,主要包括粉末制备、压片制剂和胶囊制剂等。

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使药物在进入人体后更好地发挥功效,同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

在制备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
等因素的重要性,这些因素对于制剂的质量和纯度具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液体制剂的制备也是本次实训的重要内容。

液体制剂可以更加方便地内服,同时可以提高药物的速效性和生物利用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药物密度、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掌握了制剂的配制方法和评价方法。

最后,半固体制剂在药物制剂技术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半固体制剂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方法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作用程度,同时可以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在本次实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药物的制备过程需要精细、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需要严格遵守GMP的规范要求。

总之,本次药物制剂技术实训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深入了解了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作用。

我将继
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药物研究和创新做出贡献。

药剂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剂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药剂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药剂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药剂专业的技术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对我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工作内容:1.药物研发:作为药剂师,我参与了多个药物研发项目,包括新药的配方设计、工艺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与团队紧密合作,我成功推进了多个项目的进展,并取得了一些关键的突破。

2.质量管理:在药剂专业的工作中,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积极参与了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并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我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团队成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

3.药品配送:作为药剂师,药品的配送是我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负责监督药品的库存、采购和出库工作,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也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药品的及时送达。

4.临床指导:作为药剂师,我还承担了一些临床指导工作。

我积极参与了多个临床研究项目,为临床人员提供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通过这些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增强了与临床人员的合作意识。

二、工作成果:1.在药物研发项目中,我成功地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配方,并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使得我们的团队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

2.在质量管理方面,我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我的工作,我们的团队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赞扬。

3.在药品配送方面,我及时整理了库存和采购记录,并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使得药品的配送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并得到了临床人员的好评。

4.在临床指导方面,我为临床人员提供了多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通过这些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得到了临床人员的赞许。

三、工作感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药剂专业的技术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化剂的种类
1. 2.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
3.
4.
固体微粒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分子向内收缩至最小面积 的这种力。
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 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结构特征:“双亲”结构(一端亲水一端亲油)亦称为双亲分子 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
课程小结
药 药典 典 GMP 药物制剂技术
新药研发 老药改造 交叉学科: 浸出技术 粉体学 流体力学 高分子材 料学 化学动力 学
药物制造 常用术语 剂型的作用 剂型的分类
质量评价
新药 研发
药物性质
确定合适剂型 怎么确定 疾病需要 剂型确定 市场需要 成本控制
工 艺
工艺选择
辅料确定
• 老药改造 • 为什么要改造 • 根据改造需要确定剂型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 • • •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① 脂肪酸甘油酯 ② 多元醇型 ③ 聚氧乙烯型 ④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
定义:
HLB(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系 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 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 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 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 强弱的数值。
2. 天然乳化剂
• • • • • • • 阿拉伯胶 西黄蓍胶 明胶 杏树胶 卵磷脂 胆固醇 其它:白芨胶、果胶、琼脂、海藻酸钠、甲基纤 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为弱的O/W型乳化剂, 多与阿拉伯胶合用起稳定剂作用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这一类乳化剂为微细不溶性固体粉末,能被油水两 相润湿到一定程度,可聚集在油-水界面形成固体 微粒膜,防止分散液滴彼此接触合并,且不受电 解质影响,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效果更好。

O/W型乳剂:Mg(OH)2、AL(OH)3、SiO2、皂土等, 接触角<90,易被水润湿。 W/O 型乳剂:Ca(OH)2、Zn(OH)2、硬脂酸镁等, 接触角>90,易被油润湿。

4.辅助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auxilialy emulsifying agents):指与乳化剂 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化剂。 (1)增加水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
• (1)制软材。是在药物粉末中加入粘合剂,靠粘合剂的 架桥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 • (2)制湿颗粒。通常采用挤出制粒法。将软材用机械挤 压通过筛网而成颗粒的方法。 • 流化(沸腾)制粒,亦称“一步制粒法”-将物料的混合、 粘结成粒、干燥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 • (3)湿颗粒的干燥,除了流化(或喷雾制粒法)制得的 颗粒已被干燥外,其他方法必须加以干燥。 • (4)整粒与分级。 • (5)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KOH、 NaOH、三乙醇胺→一价皂→O/W乳剂 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地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 即可形成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 制备乳剂;乳化剂用量较多时,适合使用本法。
(5)两相交替加入法(alternate addition method)

(6)机械法
此法制备乳剂不考虑混合顺序。
药剂制造
液体制剂 固体制剂 半固体制剂 气雾剂 无菌制剂
溶液剂 乳剂 混悬剂 散 颗粒 片

胶囊


水针
注射剂
大输液 粉针
滴眼剂 等
灭菌技术、附加剂 制备工艺、常用辅料、常见设备 粉体学 表面活性剂 浸出技术
• • • • •
质量评价: 制剂通则 稳定性研究 定性鉴别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 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可供内服和外 用。 • 特点 • 质量要求 • 液体制剂有几种: • 1、按分散系统分类 • 2、按给药途径分类
常用溶剂
• 极性:水、甘油、DMSO(万能溶剂) • 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PEG • 非极性: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增溶剂 4、加入助溶剂 5、使用潜溶剂
常用附加剂
一、增溶剂 二、助溶剂 三、潜溶剂 四、防腐剂 五、矫味剂 六、着色剂 其他: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
1、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 相 低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 1-100 nm <1nm 1-100 nm 溶胶剂 乳剂
>100 nm (1-100 nm) > 500nm
混悬剂
(>100 nm)
聚 结 非 不 均 稳 重相 力 定 不 性 稳 定 性
2、按给药途径分类
a、内服 b、外用 • 皮肤用 洗剂、搽剂 • 五官科 洗耳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 • 腔道 灌肠剂、灌洗剂
HLB值范围:
HLB 0 ~ 40 , 其 中 非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HLB 0~ 20,即石蜡为0,聚氧 乙烯为20。
HLB值计算:
(1)多元醇型和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重量 100 5 (疏水基重量 亲水基重量) (2)大多数多元醇脂肪酸酯:
HLB=
HLB=20(1-S/A) S为酯的皂化价,A为脂肪酸的酸价。 (3)混合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LBab=(HLBa×Wa+HLBb×Wb)/(Wa+Wb) (4)官能团HLB计算法: HLB=∑(亲水基团HLB)+∑(亲油基团HLB)+7
为达到均匀的混合效果,应考虑以下因素:
• ①组份的比例 • ② 组份的密度 • ③ 组份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也有 人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 • ④含液体或吸湿性组份 可在混合前采取相应措施。如处方 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若液 体组分量太多,宜用吸收剂吸收至不显湿为止。 • 若有易吸湿性组分,则应针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若含有 结晶水,则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若是吸湿性很强的药 物,则可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条件下,迅速混合,并密 封防潮包装;若组分因混合引起吸湿,则不应混合,可分 别包装。 • ⑤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
初乳剂制成后,再加连续相至规定量混匀。
(4)新生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

将油相(如植物油含少量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和水
相(含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三乙醇胺)在一定温
度混合时(发生皂化反应),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 类作为乳化剂产生乳化的方法。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Ca(OH)2→二价皂→W/O型乳剂
并不是所以表面活性剂HLB值能用算式计算,须 用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三)Krafft点和昙点
• Krafft点: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 温度称为Krafft点。
起昙与昙点:因加热聚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溶液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称 为浊点或昙点(cloud point)。
• 水相 water phase(W)—水或水溶液; • 油相oil phase(O)—与水不相混溶的有 机液体 • 乳化剂emulsifier—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乳剂的作用特点
• 乳剂临床应用广泛,可以口服、外用、肌肉、静脉注射, 其作用特点为: • ① 液滴的分散度高——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用度 高; • ② 油性药物的乳剂——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 ③ 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 • ④ 外用乳剂——改善皮肤、粘膜的透过性,减少刺激; • ⑤ 静脉注射乳剂——体内分布快、有靶向性。 • ⑥ 亚微乳、纳米乳可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 增加体内吸收;使药物缓释、控释或具有靶向性等。
乳剂
(2)水中乳化法(emulsifier in water method)

油 稀释 初乳
乳剂
(3)混合法 乳化剂 水+油 稀释 初乳 乳剂
上述三种方法制备初乳时,不同油类所油水胶比例遵循: 油 : 水 : 胶 植物油 4 : 2 : 1 挥发油 2 : 2 : 1 液体石蜡 3 : 2 : 1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外用乳剂) • O/W型:硬脂酸钠、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 W/O型:硬脂酸钙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W/O型:聚甘油硬脂酸酯、聚甘油油酸酯、Span(20, 40,60,80) • O/W型:单甘油脂肪酸酯、三甘油脂肪酸酯、Tween (20,40,60,80)、Myrij(45,49,52)、 Brij (30,35)、Poloxamer 188/Pluronic F68
(7)复合乳剂的制备
二步乳化法:例如,W1+O+亲油性乳化
剂(如Span)制成W1/O型一级乳, W2+ W1/O型一级乳+亲水性乳化剂(如Tween) 制成W1/O/W2型复乳。
常用乳化设备
• ①乳钵和杵棒
• ②搅拌机 • ③胶体磨 • ④超声波乳化装置 • ⑤高压乳匀机
固体制剂

药物
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混悬剂常用的稳定剂
• 助悬剂 • 润湿剂 •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乳剂
• 定义:乳剂(emulsions),又称乳浊液,系 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 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 非均相分散体系。 • 特征: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和动力 学不稳定体系(沉降或漂浮)。
• 乳剂的基本组成
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琼脂、西黄蓍胶、阿
拉伯胶、黄原胶、瓜耳胶、果胶、骨胶原(collagagen)、 皂土等。
(2)增加油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鲸蜡、蜂蜡、单硬脂酸
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