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中氨氮超标、药物中毒与泛池的区别和防治
水产养殖贴士 鱼池“泛塘”与药害的区别及救治

水产养殖贴士鱼池“泛塘”与药害的区别及救治池塘养鱼生产过程中,池鱼“泛塘”与药害事故常有发生,尽管二者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均能引起池鱼大量甚至全部死亡。
正确判别“泛塘”与药害,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救,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泛塘”与药害的判别1.1环境与时间的区别“泛塘”是指养殖池塘水体溶解氧严重短缺,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最后窒息死亡的现象。
“泛塘”与养殖密度和池水肥瘦有密切的关系,养殖密度越大,池水越肥的池塘,发生“泛塘”的可能性越大,程度也越严重。
不良天气也是引发“泛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夏秋高温季节,遇到连续低压闷热天气或连续阴雨天气,特别是晴天午后至傍晚突降雷暴雨等不良天气时,最易引发“泛塘”事故。
从时间上来看,“泛塘”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的子夜至清早这段时间,死鱼多集中于黎明前后。
药害是指对鱼类有毒的物质进入养殖水体,引起鱼类中毒死亡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药害与养殖密度,池塘水质肥瘦关系不大,而与农田施药、工矿企业排污及鱼池用药有关。
含有剧毒农药的农田水或含有剧毒化学物的工矿排放的污水流入池塘,在池塘中清洗施药器械以及防治鱼病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等是引起药害的主要原因。
药害发生与季节、天气变化无关,一年四季,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均有发生的可能。
1.2池鱼的行为表现区别“泛塘”时池鱼主要表现为严重浮头。
一般情况下,池鱼主要是青鱼、草鱼在上半夜即开始浮头,午夜时分,鲢鱼、鳙鱼、鲤鱼等全池鱼类相继浮头,且分散于池塘各处,上颌露出水面,口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惊而不散不沉。
随后体色逐渐转淡,部份池鱼浮着浮着便慢慢地肚皮朝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多次后,便肚皮朝上而死。
黎明前后出现死亡高峰。
天亮后,随着太阳升起未死亡鱼浮头现象逐渐减轻,并慢慢复活力。
药害发生时,鱼类浮头现象不明显,其症状表现则视毒物不同而有所区别。
有的表现为急速窜游、横冲直撞、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有的则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体色变黑、丧失活动能力,昏迷而亡;有的表现为身体扭曲、颤抖、急速旋转、上下翻滚,最后昏死。
泥鳅泛塘与中毒的判别与防治

泥鳅泛塘与中毒的判别与防治
1、发生的时间不同:
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之分,与池塘水质肥瘦、放养密度等的关系不大,而多与是否有毒污水进入池塘、防治鱼病时用药过多或用药使用方法不当、藻类死亡、水质指标严重超标、不法分子投毒等有关。
泥鳅死亡时间,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泛塘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是连续的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天气和雷阵雨下得不透气时,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内。
池塘的水质越浓、放养的密度约大,则泛塘的可能性就越大。
2、发生的症状不同:
泥鳅发生药物中毒时,其症状表现为窜游、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藻类死亡、水质指标严重超标中毒则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甚至丧失活动能力,体色慢慢变黑、体型弯曲,眼部、体表及内脏器官常有充血、出血现象。
中毒的泥鳅也会浮出水面,但并不是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
泥鳅泛塘,则表现为:严重缺氧浮头,嘴向上,口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上吸取氧气。
3、防治措施:
中毒时:水源条件好的池塘,应立即加注新水,放出池中带毒水,边排边灌,直到泥鳅恢复正常为止;或加施水质生态解毒剂缓解毒性。
泛塘时:泼洒增氧剂或大量加注新水即可。
水产养殖中泛塘与中毒不要轻易混淆!它们竟有5个不同点?

水产养殖中泛塘与中毒不要轻易混淆!它们竟有5个不同点?在水产养殖中,泛塘与中毒,容易混淆,混淆这两种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
因为泛塘与中毒二者之间有三个共同点:一是鱼类发生状态快,死亡时间短一般从发现到鱼类全部死亡只有很短的时间,其中以人为投毒死亡时间最短,工业废水中毒死亡时间最长,如果上游水质被工业废水污染,而致死浓度又不高的话,可表现为长期死鱼,中间断断续续,较易难区分。
二是死亡率高鱼类死亡种类多,几乎涵盖所有养殖鱼类。
三是短期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仔细观察,其实二者也有五个不同点:首先,发生的时间不同泛塘一般是发生雷阵雨的后半夜或长期阴雨绵绵或者高温时节的早晨,而中毒则可发生在任何时候。
其次,发生的原因不同泛塘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是受天气突变,气压过低,池中氧气跑到了空气中,导致池水缺氧。
间接原因多是因为日常管理不善,比如投放鱼苗密度过大,投喂饲料不定量,突然使鱼暴食等;投喂饵料的残渣没有及时捞出,剩饵在池中持续耗氧分解;池塘多年未干,淤泥过厚,突然拉网,导致泥中有害气体大量逸出等等。
中毒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因邻里不和而遭到人为投毒报复,有的是距离化工厂出水口太近,或是水源上游有大型工厂乱排乱放等等,也不排除人为偷盗的可能性。
第三,鱼类表现症状不同泛塘是因水中严重缺氧而导致窒息死亡,死前除鲤鱼、鲫鱼之外,所有鱼类均上浮水面作张嘴呼吸状,或在岸边呆住不动,严重时人击掌鱼不下沉,呈现奄奄一息现象,随后陆续死亡。
目检死鱼,可以看到鳃丝有污泥,鲢、鳙鱼则表现鳃丝苍白,且嘴唇下角质皮质增厚,初看感觉是下嘴唇长于上嘴唇,出现“翘嘴”现象,这是因为水中缺氧,鱼长期在浅水面呼吸导致。
泛塘池中鲤鲫因为较耐低氧,一般不会死亡。
中毒则是整个池塘或是池塘的某一个区域的所有鱼类均上浮水面,全身强烈震颤、痉挛或阵发性冲撞,随后失去平衡,仰游或滚动,慢慢沉入水底,呼吸微弱而死亡。
目检死鱼鳃丝没有污泥,鲢鳙无“翘嘴”现象,剖检鱼体,可发现部分鱼类出现肝、脾脏出血点,有的肠道充血等等。
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及泛塘的差别及解救方法

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及泛塘的差别及解救方法一、鱼类氨氮中毒1.1 概述氨氮中毒是指水体中游泳生物(如鱼、虾、蟹等)体内以及周围环境中的高浓度氨氮对其造成的毒害作用。
氨氮是饲料、排泄物等在水体中降解后的产物,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养殖池塘、养殖闸坝、城市污水处理厂等。
氨氮中毒的主要表现是鱼类表皮光泽度降低、鱼体变黑、鳃丝血红或浅白、悬浮浑浊等。
1.2 中毒原因(1)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密度过高时,鱼类的代谢物释放速率过快,而水体中氨氮的转化速度跟不上,从而导致氨氮浓度升高。
(2)饵料不当饵料不当会影响鱼类的消化吸收能力,而不易消化的饵料会降低鱼体免疫力,从而导致鱼类易受氨氮中毒。
1.3 防治方法(1)合理养殖密度养殖密度应该与鱼类的生长发育相适应,合理分配养殖面积,保证水体中氨氮的转化速率跟上鱼类代谢物释放速率。
(2)适宜饵料选择适宜的饵料,根据不同鱼种的需求,选用高质量的饵料,以减少鱼类体内氨氮的生成。
二、药害2.1 概述药害是指使用药物处理鱼病时,药物过量使用或者药物选择不当造成的对鱼类和水环境的毒害作用。
药害主要是因为药物的毒性、药物使用不当、药物因素与环境要素的作用等因素造成。
2.2 中毒原因(1)药物使用过量药物使用过量会直接影响药物的毒性,同时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2)药物选择不当药物选择不当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不当使用会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状况。
2.3 防治方法(1)合理使用药物药物的选择应考虑鱼种、水体环境等因素,并根据药物的毒性和使用要求合理使用。
(2)定期检测定期检测药物使用后的水体和鱼类的生长情况,对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泛塘3.1 概述泛塘是指由于降雨量大等因素导致池塘或河流洪水涨水,泛滥到附近的田地或村庄的现象。
在鱼塘养殖中,泛塘会导致池塘中高浓度的淤泥、污水、毒素等与淡水混合,造成环境的恶化,从而对养殖鱼类造成巨大的危害。
3.2 危害原因(1)淤泥泛塘会使溃堤的淤泥混淆在水中,致使水体混浊,令鱼儿感觉不适,感染疾病的机会更大。
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及泛塘的区别及解救

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及泛塘的区别及解救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和泛塘死鱼现象辨别不清,常把氨氮中毒误以为投毒,泛塘死鱼怀疑为药害。
其实,鱼类氨氮中毒是因水体中氨含量过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是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类中毒死亡,泛塘则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上述三种情形的区分与解救方法如下:一、发生时间不同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的午后至傍晚。
池鱼药害多与农田施药有关,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不分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而泛塘死鱼则多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在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绵阴雨天气最容易发生,并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段时间里。
二、鱼类表现不同发生氨氮中毒的池塘,鱼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时浮上水面,继而呼吸减慢,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
池鱼药害:鱼类浮头现象不太明显,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有的表现为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能力而死,有的表现为窜游、颤抖、跳跃、挣扎至昏迷而死。
而泛塘则表现为池鱼分散于全塘浮头,嘴一张一合,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浅水处浮头的鳊、草鱼的肚皮往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数次就肚皮朝上死亡。
三、死鱼的种类不同氨氮中毒的鱼类,不分鱼种大小和种类,都可引起部分死亡。
药害鱼类,不分鱼种大小和种类,全部死光。
而泛池死鱼以鳊、鲢、鳙鱼为常见,鲤、鲫鱼很少死亡,泥鳅、黄鳝毫无影响。
四、防治及解救方法1、发生氨氮中毒的鱼池,应立即注换新水、开动增氧机,同时施用光合细菌或氨氮净等改善底质。
2、发生药害的鱼池,应切断污染水源,大量更换新水,以缓解中毒症状。
由菊酯类农药造成的中毒,初期可用硫酸阿托品片剂(0.3毫克/片)全池泼洒,按鱼每公斤体重0.15~0.3毫克施用,施药后鱼类中毒症状减轻即停药,未见好转时每30分钟~90分钟重复1次,二三天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减量或停药;对于轻度中毒,每亩水体可用15公斤~25公斤生石灰乳或30公斤草木灰水溶液全池泼洒。
鱼塘死鱼,泛塘、中毒、还是病害?教你正确判断!

鱼塘死鱼,泛塘、中毒、还是病害?教你正确判断!
在我们养殖过程中,有这么一个情况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就是“吃个饭的功夫”,大量死鱼!那么病发原因都有哪些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中毒
中毒主要考虑是氨氮亚盐等中毒,多发生在晴天午后,出现药残中毒的话,要考虑最近有没有施药、附近工厂排污是否有问题有关。
中毒一般是没有浮头情况的,具体症状也与不同的中毒原因有关。
中毒原
因症状表现
氨氮中毒呼吸急促,乱游乱窜;
有时浮出水面,随后鱼体仰浮,不久死亡
药物中毒反应迟钝、体色变黑、粘液增加;乱跳,鱼体颤抖
二、泛池
主要在高温期发生,多于半夜到第二天清晨发生,放养密度大、水肥的鱼塘,发生泛池的可能性越大,情况也容易越严重。
也要考虑水质恶化、天气突变、鱼塘缺氧引起。
表现主要是鱼塘出现浮头情况,严重的浅水处有鱼肚皮上翻、挣扎的现象。
三、病害
这种情况多在苗种阶段和高温及“白露”前后发生,像气泡病、出血病等,容易造成大量的损失。
发病原因大多是因水质调控措施不当,病害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
具体病状也需具体的解决措施,一定要确定好病症后,对症下药。
氨氮、药物中毒和泛池三类死鱼情况的判别

氨氮、药物中毒和泛池三类死鱼情况的判别氨氮中毒、药物中毒和泛池是养殖塘多发死鱼事件,往往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判别准情况才好防治。
一、判别方法1、从发生死鱼的时间上判别①氨氮中毒死鱼多发生在连续晴好天气的午后2:00-6:00。
②药物中毒多与农田施药、鱼池施药及工厂排污等有关,死鱼不分白天还是黑夜。
③泛池多发生在温差大、特别是连续低气压闷热天突降大雨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或连绵阴雨天,死鱼多从后半夜开始至翌晨日出后止,泛池与水质太肥、池鱼太多直接有关。
2、从鱼类的表观症状上判别①发生氨氮中毒的鱼塘,池鱼呼吸急促、乱窜乱游,继而仰浮水面,不久即死。
②发生药物中毒的鱼塘,鱼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显,症状的表现也与毒物种类有关,有的出现行动迟缓、麻木、体色变黑、下沉水底而死,有的则会窜游、颤抖、抽搐、挣扎、直至昏迷而亡。
③而泛池的表现是:池鱼分散在全塘水面张大嘴巴呼吸空气,惊动它们也不下沉逃跑,严重时小杂鱼已死、小虾跳上岸,池边的鲂、草鱼逐渐翻肚,挣扎几次便死,接着鲢鳙鱼开始死亡,鲤、鲫鱼一般是最后才死的。
3、从死鱼的种类上判别①氨氮中毒的鱼池,不分种类和个体大小,均部分死亡。
②药物中毒的鱼池,一般均全塘死光或基本死光。
③泛池死鱼以鲂、草鱼、鲢、鳙为常见,鲤鲫鱼很少死亡,泥鳅、黄鳝几乎不受影响。
二、防治方法高温季节控制施用氮肥,炎热天气要经常加注新水,并定期用铁链等搅动底泥,经常开动增氧机等改善水质,同时宜选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和追肥,这些措施能有效防治鱼池氨氮中毒症;药物中毒多是突发性出现的,很难预防。
一旦发生,只能采取彻底换水或大量加注新水以冲淡毒害物质的浓度,或立即采样化验找到毒物成分后对症施药使之发生化学反应来补救。
泛池的防治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是大量冲注新水和泼洒化学增氧剂等(如过氧化钙),其它方法不赘述。
鱼池药害、氨氮中毒、泛塘死鱼类型区别

鱼池药害、氨氮中毒、泛塘死鱼类型区别
吴士平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池鱼药害和泛塘死鱼难以区别。
现介绍区别方法如下:一、发生时间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池鱼药害,多与农田施药,鱼池施肥和工厂排污有关,在作物的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不分白天、
【总页数】1页(P34)
【作者】吴士平
【作者单位】224014,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郭猛供销社庄稼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鱼类氨氮中毒、药害及泛塘的区别 [J], 薛志成
2.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的区别 [J], 王忠民
3.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的区别 [J], 王忠民
4.鱼塘氨氮中毒与药害和泛塘的区别及防治 [J], 周士旭
5.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的区别 [J], 王祖玉;管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挣扎 , 昏迷死亡 。 至 刚死 的鱼鳃 丝多数呈鲜红
色。 3 .泛池则表 现为池鱼分散 于全池浮头 , 嘴一张一合 , 直接从空气 中吸取氧气 , 严重时 在池塘浅水处浮头 的鳊 、草鱼慢慢地肚皮往 上翻 , 又挣扎着保持平衡 , 如此反复几次就肚 皮朝上死亡 。 根据鱼类缺氧窒息的症状 .泛池鱼类的
( ) 鱼 种 类 三 死
1 池塘 氨氮 中毒多 发生 在连续 多 日晴 .
天, 并多在午后。 2 害中毒 多与农 田施 肥 、 . 药 鱼池 施 药或
工厂排污有关 , 在农作物生长季 节 、 病害流行 期 间和鱼病流行期 间较 多 , 死鱼 现象白天 、 夜 晚都可发生。 3 泛池 死鱼多发生在 夏季高温季节 。 . 特 别是连续 低度气压 闷热天气 ,连绵 阴雨天气 最 易发生 .并多发生在半夜到 清晨 这段时间
、
“ 飞机 苗”的 典 型 症 状
由于“ 飞机苗” 的形 成 , 目前 认为是育 苗 后期 的水质过肥引起 , 因此 出现 “ 飞机苗 ” 应 采取 以下几个步骤 , 及时解救 。 1及早发现 育苗 的中后期 , 别在蚤状 . 特
“ 飞机 苗”一般 出现在大 眼幼体 阶段 , , 在 水中看 . 大眼幼体 的头胸 甲眼色发淡 , 渐渐变 白. 头胸甲向外张开, 飞机 的翅膀 。刚开始 像 时, 零星在水面游 , 重时 , 严 蟹苗摄食量 下降 , 大眼幼体下沉伏泥 , 逐步淘 汰。出水看 , 大眼 幼体含水 量大 , 不易散 开 , 活力差 , 附肢色 素 褪去 , 白而透明。
一
育苗产量。
2不耐 长途运输 “ . 飞机 苗” 由于摄
食量下降 , 体质差 , 水量大 , 含 堆集 时发
热, 长途运输死亡 率高 。 3 活率下降 “ . 成 飞机苗 ” 进人蟹 种
培育池 , 一部分会出现上岸症状 , 一期幼 蟹的 变态率下降 , 响蟹种 的产量 。 影
四 、“ 机 苗 ”的解 救 方 法 飞
呼吸困难 , 窒息死亡。
二 、 别 方 法 区 ( ) 生 时 间 一 发
速大批死亡 , 这种现象生产中很 少出现。 () 2 急性缺氧。 这是一种生产上常见 的浮 头、 泛池现象。池鱼先出现呼吸加快 、 游动活 跃、 上下 跳跃等兴奋症 状 . 接着 出现痉 挛 、 横 卧不动等麻痹症状 , 最后死亡 。 () 3 慢性缺氧。症状 虽不如上述明显 , 但 易使鱼疲劳 , 降低抵抗 免疫力 , 响生长 。 影
涤棠致 富指南 21 1 01 5 —
—5 7—
河蟹土池育 苗 “ 飞机苗’的 ’ 成 因与处理
。王 祥 于 超 方云 东
21年 . 0 1 不少 江苏沿海 育苗 场 出现“ 飞 机苗” 给育苗场带来很大 的经济损失 。笔者 , 也从事河蟹育苗.对这一问题作 了具体 的了 解与研究 , 具体情况 总结如下 。
表现可分为三类 :
多年 的生产实践总结 ,可从如下几方面与养 殖户共同探讨 、 分析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 :
一
、
死 亡 原 因
1 . 池塘氨 氮超标 : 塘水非 离子 氨氮浓 池
度 过 ( 业 水 质 要 氮≤o 5 g )超过鱼类最高 0 . m/ , 0 L
池塘养殖中氨氮超标、 药物中毒与泛池的区另和防治f I J
0 谢 雁 宏 李 侃 权
池塘养殖中尤其是老塘或死水塘 ,经常
遇到鱼 、 虾或蟹突然死亡现象 . 而造成严重损 失, 但往往养殖户还不知其为何致死。 我们经
现 为行动迟缓 、 麻痹 , 体色慢 慢发黑 , 丧失活
动能力而死亡 : 的表现为窜游 、 有 颤抖 、 跳跃 、
显 , 状表现 因毒物 的不 同而有差 异 . 症 有的表
1 . 生氨 氮 中毒 的池塘 . 养前应 先 易发 放 清除部分淤泥,然后将池塘 曝晒一 星期 。同 时, 高温季节不 可施用氮肥 , 养殖前期宜用有 机肥作 基肥 和追肥 。 日 常饲养管理 时经 常注 入新水 或用微生物制剂降低氨氮 ,或停减饲 料投 喂 , 或换掉部 分池塘 老水 。
死。
3 . 池引起 的死亡 则 以鲢 、 、 、 而泛 鳙 鳊 草 鱼较 为常见 , 是个体越大者越先死 。 尤其 罗非 鱼 、 鱼 、 鱼后 死亡 , 鲤 鲫 泥鳅 、 鳝则很 少死 黄
亡。
三 、 治方 法 防
( ) 二 鱼类表现 1发生 氨氮 中毒 的池 塘 . . 鱼类先 是呼 吸 急促, 乱游乱窜 , 有时浮 出水面 , 而呼 吸减 继 缓, 鱼体仰浮 , 不久 即死亡 。 2发生 药害 的池 塘 , . 鱼类 浮头现 象不 明
生理耐受能力时 ,使 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 急性死亡。 2药物 中毒 : . 鱼类 误食 有毒物 质或 有害
() 1 突发性缺氧。水中溶氧极少 , 鱼类迅
污水进入鱼池 ,或治疗 鱼病 时用药超量使鱼 类中毒死亡。 3 塘: . 泛 因为池塘 水体 中溶解 氧降低 到 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 要时 ,造成鱼类
里 。泛池 与水质肥瘦 、 放养密度有关 。池水越 肥、 放养密度越 大 , 则越 易泛池 , 泛池程度 也 越严重 。
1 鱼氨氮 中毒 时 . 分鱼 的大小 和种 . 池 不 类, 都可引起部 分死亡 : 死亡鱼类 多数是 生活 在底层的鲮 鱼先死 . 它鱼逐渐死 。 其 2 药 物中毒则不分鱼 的大小和种类 . . 全 部死光 ; 般个体 弱小 的鱼苗先 死 ,大鱼后 一
二 、“ 机 苗 ”的 形成 原 因 飞
幼体五期时 . 每天勤于观察水体 的肥度 、 透明 度、 幼体的活动情况 、 摄食量 的大小 , 及早 发
现 早处理。 及
2加 强水质调控 育苗过 程中 . . 随着幼体
的生 长, 饵料投喂量加大 , 水质的肥度每天在 增加 , 因此水质的调控尤为重要 , 一般在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