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形成、危害及防治

合集下载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氨氮主要来自于养殖废水和饲料残渣,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控制,会给水产养殖业产生危害。

本文将分析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技术。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恶化: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高浓度的氨氮会使水体的氧含量降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状况,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水生生物受损:高浓度的氨氮会对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导致鱼类和虾蟹等养殖物种的营养摄取和生长受到限制。

3. 养殖效益下降:氨氮污染会使鱼类和虾蟹等养殖物种的免疫力下降,易患病死亡,减少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1. 生物方法:利用一些生物物种来降解和吸收氨氮,例如利用硝化细菌对氨氮进行硝化转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也可以通过放养一些具有氨氮利用能力的水生植物,如水稻苗和苔藓等,通过吸收氨氮来净化养殖水体。

2. 物理-化学方法:采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手段来处理氨氮污染。

通过通风和曝气等方法,将水中的氨氮气化释放到大气中;利用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物质来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氨氮。

3. 循环农业技术:养殖废水中含有的氨氮可以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通过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氨氮的排放和污染,实现农田和水产养殖的良性循环。

4. 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养殖水体的氨氮浓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氨氮污染问题。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合理调整饲养方式和投喂量,减少废水和饲料残渣的排放和浪费。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产生的危害不可忽视。

通过采取适当的处理技术,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氨氮污染带来的影响,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氨氮对养鱼的危害、预防、解决方案

氨氮对养鱼的危害、预防、解决方案

解读水中杀手“氨”养鱼要先养水,而养水的核心是培养硝化菌来分解水中的毒素。

水中毒素一般是指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属于剧毒,可以造成鱼的慢性中毒或者急性死亡。

这两种毒素被称为水中的第一杀手,只需要极少量就会造成鱼的暴毙。

鱼是病从鳃入,氨和亚硝酸盐的慢性中毒会破坏鱼体组织的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

第一节“氨”一、氨的产生途径:1、鱼的呼吸:鱼通过腮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

2、鱼的尿液:鱼的尿液中含有氨。

3、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其代谢产物为氨,这是氨的主要来源。

二、氨的危害: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大致情况如下:在较低浓度下: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会慢性中毒。

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

鱼类慢性中毒症状表现有: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老停留在缸底不活动,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

在低浓度下:氨会和其他疾病一同加速鱼类死亡。

在略高浓度下: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鱼类会因急性中毒迅速死亡。

三、氨的中毒机理: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进入血液,会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

四、氨中毒的症状: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五、氨的存在形式: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子形态存在的“氨”(NH3);另一种是以离子形态存在的“铵”(NH4+)。

氨有剧毒,铵无毒。

一般氨测试所测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有时候测试出总浓度非常高,但鱼却很健康,这是因为水中铵的比例大,而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很小的原因。

氨氮的排放限值

氨氮的排放限值

氨氮的排放限值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氨氮排放限值的定义
2.氨氮排放的来源
3.氨氮排放的危害
4.氨氮排放的法规标准
5.氨氮排放的控制措施
正文
氨氮排放限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允许排放的氨氮总量。

氨氮是一种主要的水污染物,它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生活三个方面。

农业上,主要是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氨氮含量过高;工业上,主要是一些化工厂、制药厂和食品加工厂等产生的废水排放;生活中,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

氨氮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其次,氨氮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它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都有刺激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癌症。

我国对氨氮排放的法规标准非常严格。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的氨氮排放标准为:地表水氨氮排放标准为一级水 0.5mg/L,二级水 1.0mg/L,三级水 1.5mg/L;地下水氨氮排放标准为一级水 0.05mg/L,二级水 0.1mg/L。

针对氨氮排放的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在农业上,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工业上,加强废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在生活中,推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生活污水的
直接排放。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为 了防止养 殖水 体氨 氮含量 过 高 ,除了定 期检 测水
中氨的指标 外 ,还要注意 : ( 1 )加换新 水 。适 时加注新 水 或换去部分老水 ,是最 直接 、经济而快捷有效的办法 ; ( 2 )增氧 。高 温季节晴 天中午开启增 氧机 曝气 ; ( 3 )生
六 氨氮控制指 标
的皮 、胃、肠道 的粘膜 ,造成 渗透 调节失调 ,引起 体表和 血呈 红色 ,最 为明显 ,其次是臀鳍基部前端 、眼眶外缘 、 内部器官 充血 ,表现 出与 出血性 败血症相似 的症状 ,造成 鳃盖边缘和 口腔 充血呈红色 ;体色变浅 ,体表 粘液增多 , 鱼类大批死亡 。 鳃 丝呈 紫色 。解剖 腹腔 可见 血色 发暗 ,紫 而不 红 ,肝 、
发生。在养殖水域存 在的有害物质 中 ,氨氮 比亚硝酸盐和 多 ,透 明度低 ,一般 在3 0 c m以下 ;二是水质 老化 ,没有 硫 化氢等对水产养殖 的危害事故更频 发 ,带来的经济损 失
更 巨大 ,氨氮 已成为养殖鱼类 的隐性杀手 。


氨氮的危害
四 氨氮中毒症状
由于氨对水产动物 的毒 害依 其浓度不 同而不 同,氨氮
1 . 慢 性 中毒 症 状
白天有浮头现象 ,采取增 氧措施 效果不明显 ;易发鱼
进入鱼 体 ,损伤鳃表 皮细胞 ,使血液和组织 中氨的浓度升 病 ,即使对症 治疗但效果很差 ,即使 鱼病 治疗 好后很快又
高 ,降低血液的载氧 能力 ,使鱼呼吸 困难 ,食 欲减退 ,影 复发 ,病鱼死亡较快 。
氨 氮 在 养 殖 水 体 中 以 两 种 形 式 存 在 :一 种 是 氨
强 的毒 害性 ;另一种是铵 ( NH ),又叫离子态氨 ,对水 产动物 无毒 。由于氨具有 较高的脂溶性 ,能通 过鳃和皮膜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衢江区水利局王俏俏随着工业污染排放、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水产养殖中过量投喂饲料行为等,淡水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致使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的的事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危害池塘养鱼水体中的总氨氮一般以两种形式即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存在,在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几乎都以NH4+的形式存在,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NH3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NH3的比例增大。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

另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高浓度氨氮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生物体产生危害,而亚硝酸盐又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生物体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

二、氨氮超标的防治措施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学进行养殖生产1、做好清淤工作,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2、饲料过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饵料系数,提高饲料使用率,减少养殖生物的粪便排泄量。

3、用盐酸或醋酸调节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以水为电子供体,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有机质。

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换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质,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

微藻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剂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生物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

畜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及调控措施

畜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及调控措施

畜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及调控措施核心提示:氨气是猪舍内最具危害性的气体,可刺激黏膜引发各种炎症,空气中高浓度的氨气可经肺泡毛细血管壁弥散到血液中,提高血氨气浓度,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使原本就处于低血氧症边缘的现代基因型猪雪上加霜,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疾病频发。

猪场应充分重视氨气的危害,有哪些措施可有效降低猪舍氨气的浓度?1 氨气的产生畜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胃肠道内的氨气,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粪氮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程中氮的一个来源。

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气,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

在垫料潮湿、酸碱度适宜和温度高、粪便多而有相当空气的情况下,氨气产生更快。

畜禽舍中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

由于氨气是高度溶于水的,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气的浓度相对较高。

据Balins测定50~80 kg猪每天排放粪尿6 kg,含氮16~37 g,其中约60%是尿素或铵盐等易转化为氨气的物质。

2 氨气的危害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 L的水可溶解700 L的氨气,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

氨气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反刍动物对氨气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猪又比鸡强。

2.1 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氨气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氨气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

据报道氨气对畜禽产生影响的起始浓度是25 μL/L,而100 μL/L的氨气浓度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戴四发等对一栋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对猪生长性能实验研究表明,50 μL/L氨气水平,小猪的生长效率减少12%;100和150 μL/L水平,生长效率减少30%。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氨氮污染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

氨氮是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当水体中的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和处理技术两方面展开阐述。

一、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1. 影响水产生长发育水产动物对水质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水中富集的氨氮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引起大量的死亡。

研究表明,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呼吸、消化和代谢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缓慢。

2. 导致水产养殖疾病水体中氨氮过高容易诱发水产动物的疾病,特别是对于鱼类而言,氨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鱼类在氨氮浓度过高的水中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3. 导致水质恶化氨氮是一种有机物质,在水体中会发生降解反应,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这两种物质都是对水产动物有害的物质。

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强烈毒性,而硝酸盐也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氨氮污染处理技术分析1. 生物法处理生物法是目前常用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其利用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种方式,通过控制水体中氧气浓度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达到降解氨氮的目的。

生物法处理氨氮污染的优点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维护成本较高。

2. 化学法处理化学法处理氨氮污染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如硝酸盐和氮气。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和硫化铁等,这些化学药剂都能有效吸附和氧化水体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化学法处理氨氮污染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明显,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较高,且还需要考虑对水体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水环境中氨氮危害和分析方法及常用处理工艺

水环境中氨氮危害和分析方法及常用处理工艺

( H3和铵 盐 ( H 形 式 存 在 的 氮 , 者 的组 成 比决 定 于 水 的 其 中前三种方法为环境保护部的标准方法 。 N ) N 4) 两
纳氏试剂 比色法 : 原理是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 其 p H值和温度 , p 当 H值偏 高时 , 离氨 的比例较 高 , 之 , 氨盐 游 反 则 的比例较高 , 水温则相反。 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 成黄棕色 络合物 , 该络合物的色度与 水 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 氨氮的含量成正 比。具有操作简便 , 敏度高等优点, 灵 但水体中的
氮污染的必要环节 。
1 水体 中氨氮 的来源
测定水 中氨氮 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法、 水杨酸一次氯 蒸馏滴定法 、 电极法 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l 2。 氨氮 (mmo i adnt gn 简称 NH 一 , a na n ioe , r 1 N) 指水 中以游 离氨 酸盐分光光度法 、
明, 氨氮超标现象仍较严重 。所 以认 清氨氮的来源 , 了解其危害 , 3 环境监 测 中氨氦 的分析 方法
准 确 测 试 其 含量 , 并采 取 有 效 的处 理 措 施 成 为 保 护 水 环 境 不 被 氨
测定水 中的氨氮 , 助于评价水体 被污染和“ 有 自净” 状况 。只 要水 中有氨氮 出现 , 则表示水体受到新的污染 , 自净尚未完成。 水体
使 半透膜与 p H玻 璃电 造成两种健康危害uJ长期 饮用对 身体极 为不利 , , 即诱 发高铁 血 水半渗透薄膜 , 内电解液与外部试液隔开 , 极 问有一层很 薄 的液膜 。当水样 中加入 强碱 溶液将 p H提 高 到 红蛋 白症 和产生致癌的亚硝胺。硝酸盐在 胃肠道细 菌作 用下 , 可 1 使铵盐转化为氨 , 生成 的氨 由于扩 散作用而通 过半透膜 还原成亚硝酸 盐 , 硝酸 盐可 与血 红蛋 白结 合形 成高 铁血 红蛋 1 以上 , 亚 ( 和其他离 子则不 能通过 )使 氯化铵 电解质 液膜层 内 N 4= 水 , H 白, 造成缺氧。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氨氮对水生物起危 害作用 ) 3 的反应 向左移动 , 引起氢 离子浓度 改变 , p 由 H玻 璃 电 的主要是游离氨 , 其毒性 比铵盐 大几 十倍 , 随碱性 的增强 而增 NH +H 并 测得 的电动 势与水样 中氨 大。氨氮毒性 与池 水的 p H值及 水温有 密切关 系 , 一般 情况 ,H 极测得其变化。在恒定 的离子强度下 , p 氮浓度的对 数成一定 的线性关 系。由此 , 可从测得 的电位值 确定 值及水 温愈高 , 毒性愈强 , 对鱼 的危 害类似 于亚硝酸盐 。鱼类 对 水 中氨氮 比较 敏感 , 有急性 和慢性 之分。慢 性氨 氮 中毒危 害为 : 样品中氨氮的含量 。电极法具 有通常 不需要对 水样 进行预处 理 但电极 寿命 和再现性存在一些问题。 摄食降低 , 生长减慢 ; 组织损 伤 , 降低氧在组织 间的输送 ; 鱼和 虾 和范围广等优点 , 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 换 ( , 钠 钙等 ) 氨氮过 高会增加 鳃的通 ,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 法的原 理是在水 样 中加 入次 溴酸钠氧化 将氨及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 。然后按亚 硝酸盐氮的气相分子 透性 , 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 ; 使水生 生物长期 处于应激状态 , 增 剂 , 加动物对疾病 的易感性 , 降低生长速度 ; 降低生殖能力 , 减少怀卵 吸收光谱 法测定水样 中氨氮 的含量 。但水样 中所含 亚硝酸盐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表现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 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6
二、氨氮的危害
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TAN:TAN(总氨氮)中非离子氨具有很强的毒性。 pH值:每增加一单位,NH3所占的比例约增加10倍。 温度:在pH值7.8-8.2内,温度每上升10度,NH3的比例 增加一倍。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相应温度和pH值下分子氨(NH3)占总氨氮的比例(%)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7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 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 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 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 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 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 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12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10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4)加强投饲管理。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 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的能 量、蛋白比
(5)在池塘中定期施用水体用微生态制剂 ,如光合细 菌。
(6)其他措施。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总氨氮), 多开 增氧机,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 控制水体 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pH值过高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5
二、氨氮的危害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表现为:
摄食降低,生长减慢; 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 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 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常 常会发生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肝胆综合症、败血症等,而且难以控制,给养殖造 成很大损失; 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1)清淤、干塘。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 曝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 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值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 微碱性。 (2)加换新水。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 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 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在池塘中使用池塘底部增氧剂, 可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 性。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4
二、氨氮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 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 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 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 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值随之相应上升,水生 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 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 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还会影响水对 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氨氮形成、危害及防治
汇报人:黄斌杰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1
主要内容
一、氨氮的形成 二、氨氮的危害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2
一、氨氮的形成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3
一、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 (1)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 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 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2)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 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3)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 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 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 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值、溶氧以 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 (NH3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9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 (NH4+) 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 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 氮含量明显上升。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8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3)挥发及底泥吸收。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pH值高, 采取增氧措施,在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 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 离子(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 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 就会被释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