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高中201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创新联盟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真觉①赏瑞香苏轼公子②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③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④春梦。

后土祠⑤中玉蕊⑥,蓬莱殿后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注】①真觉:杭州龙山一寺观。

词人此时因在朝中被群小谗陷,被迫“补外”到杭州任职,曾到此院。

②公子:指曹子方,是东坡的晚辈友人。

③领巾:典出《杨太真外传》,指杨贵妃领巾上的瑞香花味,芬芳无比。

④谪仙:指李白。

⑤后土祠:与后文提到的蓬莱殿都是建筑名称,前者指扬州著名的后土祠,后者指北宋汴京皇宫里的内殿。

⑥玉蕊:与后文的鞓(tīng)红都是名花。

鞓红是牡丹的一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以描写瑞香花为主线,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词中的瑞香花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高尚、纯洁和清雅等。

C.词作通过公子和老夫的对比,体现了他们人生态度的迥异。

D.结尾两句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盛赞了瑞香花的秀美怡人。

16.这首词里,瑞香花的花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效果是如何达成的?请结合上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圆【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年高一1月月考语文无纸试卷完整版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年高一1月月考语文无纸试卷完整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

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

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

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文章,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

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从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

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

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

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

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

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

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

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

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

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

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下图),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传说”这一概念,折射着东西文化的碰撞。

从语源来看,徐旭生使用的“传说”对应着英语的legend,在西方文献中,legend多用于讲述英雄的不凡才能,它的含义与今天我们说的“传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相近。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早在元末明初(大约14世纪中叶),昆山腔已经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今天的昆山一带产生了,余澹心在《寄畅园闻歌记》中曾说道:“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说的是魏良辅为了钻研南曲,十年不下楼,终于琢磨出一套新的昆山腔的演唱技巧。

魏良辅声腔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顺腔调和语音的关系,使字音有腔调,字腔和声腔能够保持和谐。

为此他从字、腔、板三方面提出了“曲有三绝”的审美标准:第一是字的发音要清晰,第二是腔调要纯正,第三是节奏板眼要准确。

魏良辅制定昆山腔腔格的主要语言,依据的是苏州话。

苏州话是吴侬软语的典范,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

字清、腔纯、板正的音乐学意义的追求和规范,使得昆山腔尽洗“乖声”,超越了俗乐和雅乐的鸿沟,成为文人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

魏良辅改造昆山腔的第二个方面是完善和提升曲调的音乐性。

魏良辅以协调曲词和声腔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以腔、板两工为目标,把昆山腔改造为纡徐婉转、细腻清雅的声腔艺术。

所以内行欣赏昆腔,不能光听嗓音是否响亮,而是应该讲究听曲不可喧哗,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

不可因演员喉音清亮,便为其击节称赏。

魏良辅改造昆腔的第三个方面是兼容并蓄,熔南北曲为一炉。

北曲的风格以遒劲为主,南曲的风格以委婉为主。

魏良辅早年学过北曲,后来专攻南曲。

北方人学好南曲不容易,南方人学北曲有时候也是吃力不讨好。

要把南北曲的优点融合在一处,各取其长并非易事。

魏良辅是在北曲昆唱的基础上推动并最后完成南北声腔的融合的。

第四个方面是对于伴奏场面和乐队编制的完善。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下互联网上一些关于“文艺”的评品论说,无论肯定抑或否定,在激情四射的表达中,大多弱化了对于作品之理、创作之理、思想之理的内在要求和事实判断。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些文艺评论领域的“网暴”现象,随着“无理”的情绪宣泄开始无所忌惮地溢出文艺之“理”、创作之“理”的边界。

“讲理”的思想沉淀、循“理”的精神探讨开始步步后退,甚而同样沉落于各种无厘头的网络攻讦。

然而,真正的文艺评论终究不应沦为以“集体”名义进行网络营销的言辞狂欢。

文艺评论之为“评论”而非一般的群体“议论”或情绪化“偏论”,全在一个“理”字。

作为一种对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中的文艺事实的学理评说和讨论,文艺评论合法性的获得,核心就在于能够“讲理”“辩理”及“明理”。

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是真正事关文艺价值存在的具体判断和思想建构。

文艺评论“讲理”,首先离不开“因事循理”,这是从总体上确立文艺评论学理客观性的基本遵循。

这个“事理”,就是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等所具有的存在事实,包括文艺作品的创作结构及其呈现特色、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创作方式、创作活动的内在旨趣等一系列体现文艺存在的事实根据——因为有了这样的“事理”,一切文艺才可能最终构成不同于一般日常事实的特殊存在,成为具有特定价值判断属性的评价对象。

任何文艺评论活动及其参与者都不可能跳开或罔顾对象“事理”的客观性,文艺评论的积极功效,就在于能够从缘事寻理、据理分析的过程中,让文艺的接受者由此获得对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完整把握和细致理解,而非一叶遮目或者支离破碎,食而不得其髓。

其次,对于文艺评论来说,文艺作品、文艺活动等的“事理”客观性,是文艺评论所要分析、揭示和阐释的对象,同时又必定联系着评论者的立场、趣味、意识与观念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艺评论从来不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结果,而一定是有主体存在的判断活动。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育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美育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着内在关联性。

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全民族审美素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美立人、以美齐家、以美治国的悠久传统。

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有识之士将席勒的“美育”译介到中国时,希望“以美育代宗教”来唤醒民众,而中华民族本就有美育传统。

蔡元培讲到我国古代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时,认为“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

王国维认为,孔子育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并且“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

新时代美育连接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与教育、体验与创造,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力量。

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新时代美育厚植人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汇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美育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审美体验的追求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育无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人们追求美创造了先进手段。

人们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实现好、发展好人们对美的追求,助力提升人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五岳联考_整理2013黄陂区部分学校五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答题卡

五岳联考_整理2013黄陂区部分学校五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答题卡

文件编号________20 年月日2013黄陂区部分学校五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答题卡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的答案无效2013黄陂区部分学校五月联合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六大题,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出题人:黄陂二中高一语文备课组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 神妪.(yù)阡.陌(xiān) 霰.雪(xiàn)B.乾.坤(qián) 商榷.(què) 一叶扁.舟(biǎn) 渌.水(lǜ)C. 暴.霜露(bào) 伶.官(líng) 千乘. (chéng) 皓.腕(hào)D. 渐.(jiān)染霓.(ní)裳日晷.(g uǐ)惘.(wǎng)然若失2.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躇不敢言。

C.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颠。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单独租房居住并且家长陪读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结果弄巧成拙....,孩子反而由于心理问题而成绩滑坡。

B.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C.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发奋苦练,终于在北京夺得四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胜.。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好处多多,但是由于“好处”的兑现并没有实现,目前很难受到人们青睐。

B.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独具匠心,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答案

信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1.D “解决了三星堆在历史文献中无线索可寻的问题”错误,原文说“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堆”,选项曲解文意。

2.C “是因为他们的观点瑕不掩瑜”错,根据原文“应该向这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前辈……”可知,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是从无到有,填补空白式的,因此无论得出的结论有多少瑕疵,这份探索精神值得敬佩。

3.B A是考古队历史研究的作用;B“……神话物象,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表明“神话含有史实成分”;C是传说中有史实成分;D是书籍记载的传说内容。

4.A 结合“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

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分析,三者是互相包含的,“神话”“历史”既有属于“传说”中的,也有“传说”之外的。

此项关系标示正确;B错误;C为西方概念关系;D为口传时代概念关系。

5.(1)两位作者都认可传说中有史实的成分。

(2分)(2)①科学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注重对古代口头传说或书本文献的科学分析,寻求原初的历史信息和线索。

(2分)②探索古史传说中历史方面的质素和核心,寻找史实线索,为重建中国古史传承体系提供有力证据。

(2分)6.A “已经丧失了对音乐的热爱”错误。

孙悟空虽然提到“到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表明他后来不做音乐是因为年龄增大的缘故,但并不代表他丧失了对于音乐的热爱,文中他因为玄奘想到了年轻的自己、一眼就看出玄奘切音手法不对、面对自己的老吉他涌出泪水等细节,都表明他始终热爱音乐,所以最后那一曲才会如此动人心魄。

7.D “今朝有酒今朝醉,看淡一切荣辱得失的虚无超脱”错误。

孙悟空说“莫采他”,后面紧接着说“诗酒且图今日乐”,表明他当时及时行乐的兴致,“功名休问几时成”只是说不急于追求功名,并非看淡一切荣辱得失,所谓“ 虚无超脱”更是于文无据,毕竟他之后还与众神酣战,并不超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1~3小题。

《Nobody》已是浮云,《PokerFace》也过时了。

如今神曲界的当红炸子鸡,是一首叫做《江南Style》的韩国舞曲。

这首歌的MV于7月中旬在互联网上发布,截止到前天,点击数已达3.25亿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过去一年里,还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在英国,它成为本月第一周UK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

在美国,它位居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小甜甜”布兰妮和罗宾•威廉姆斯加入了模仿大军,影星汤姆·克鲁斯为它卖力吆喝。

在我国,它也成为从明星到草根竞相模仿的对象。

不仅如此,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奥巴马竞选Style”“美国海军Style”“周星驰Style”“客家话Style”等多个版本。

如今,和所有横空出世的神曲一样,关于《江南Style》,有一半人的问题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另一半人则在问:“这首歌为什么一夜爆红?”歌曲描述了一个生活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的有钱人向性感的姑娘发出邀约的情景;整首歌的MV大部分都在该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

身兼词、曲和演唱的“鸟叔”(原名朴载相)自我剖析说:“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

我的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

”这种灵魂和态度,具体到《江南Style》里,就是质疑江南地区所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

虽然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帅富”,但在MV里,“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做着成为江南名流、左拥右抱的黄粱美梦,讽刺意味十足。

而在很多韩国人心目中,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的江南地区正像一个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暴发户,对此心怀不满的大众从这首歌中找到共鸣不足为奇。

但相比于歌词,韩国以外的人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MV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

于是破解《江南Style》的走红密码,成为各路人马津津乐道的事情;种种解读又进一步构成了“《江南Style》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的科研机构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

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

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

韩国的心理学家表示,《江南Style》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

甚至有临床案例证明,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会开心大笑。

音乐评论家则表示,《江南Style》恰好和近年来风靡欧美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潮流相吻合;而其副歌部分,则又是韩国音乐风格。

二者相结合产生出奇妙的效应。

此外,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

1、下列关于“《江南Style》”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韩国舞曲《江南Style》的点击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便超过3亿次,而此前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B.整首歌的MV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俨然一幅奢华生活的扫描图。

C.它从本土迅速蹿红全球,在美国和英国分别成为本月第一周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和 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

D.各国从明星到草根竞相模仿《江南Style》,“小甜甜”布兰妮、罗宾•威廉姆斯甚至连奥巴马也未能脱俗加入了模仿大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江南地区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但许多韩国人却认为它像一个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暴发户,从而心怀不满,这种情绪在《江南Style》里得以找到共鸣。

B.韩国各路研究者们倾向于认为是音乐本身让神曲一炮而红,而韩国以外的人们似乎对MV 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更感兴趣。

C.《江南Style》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于是不少人听歌时莫名地就有了跟着节拍一起舞蹈的冲动。

D.歌曲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其高潮部分能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只要一听《江南Style》,连一些精神病患者都会开怀大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歌词里“我”是一个“高帅富”,但在MV里,“我”却是一个做着成为江南名流的黄粱美梦的“屌丝”,这种意味十足的讽刺其实是在质疑江南地区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

B.在音乐评论家看来,《江南Style》的音乐风格既没有违背韩国歌迷的偏好,又贴合了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受众的音乐审美趣味。

C.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但因为全球共同存在着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等因素,才使《江南Style》得以在全球流行开来,尤其是MV里“鸟叔”独创的“骑马舞”。

D.多重因素造就了“《江南Style》现象”,但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复制出下一首神曲,这就是流行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

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

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

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

孙坚举义兵,盖从之。

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坚薨,盖随策及权,常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

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

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①谬误。

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

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

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

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

”遂杀之。

县中震栗。

后转春谷长,寻阳令。

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

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②床中。

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

”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拜武锋中郎将。

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

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

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

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注:①擿(tì):揭发。

②厕:侧,旁边。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4.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婴丁凶难婴:触犯 B.诸山越不宾宾:服从C.渐容人事容:纵容 D.解易其衣易:更换5. 以下各组句子中,总体上最能表现出黄盖“文治武功”的是(3 分)① 学书疏,讲兵事② 南破山贼,北走董卓③ 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④ 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⑤ 建策火攻⑥ 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黄盖年幼之时便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祖父,身处贫贱,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胸怀大志。

B.黄盖年轻之际就知晓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为东吴孙氏政权效力之时常常披甲上阵,深入惨烈的战场,可谓勇猛之将。

C.在山越之地常有叛乱之时,黄盖主动请缨治理山越之地,并最终以严格的治理之举实现了该地的稳定。

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中箭落水,后被吴军韩当救起,才得以生还。

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武锋中郎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

(5 分)译文:(2)诸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5 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8-9题:8、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5 分)答:9、“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两句,分别采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6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大师的由来[法]安·莫洛亚画家比埃·杜什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了。

这时,小说家保尔·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

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现在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

没成名的,不走运的,成千累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

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

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样啦,开创一个画派啦……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埃·杜什赞赏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