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常见警情处理规范

合集下载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4)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保全证据。

(5)注意现场动态,收集群众反映。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标准[详]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标准[详]

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4)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保全证据。

(5)注意现场动态,收集群众反映。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4)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保全证据。

(5)注意现场动态,收集群众反映。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课件.doc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课件.doc

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4)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保全证据。

(5)注意现场动态,收集群众反映。

2020年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2020年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之欧阳音创编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之欧阳音创编

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4)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保全证据。

(5)注意现场动态,收集群众反映。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常见警情处置规范

常见警情现场处置的一般规范1、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处置(1)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制止犯罪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和赃款赃物。

(2)维护现场秩序,询问受害人,核实警情,迅速报告上级指挥调度部门。

(3)划定区域,布置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4)及时教助受伤人员。

(8)走访则场周围群众和目击者,收集案件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场证人等。

(6)对于犯罪罐疑人选跑的,迅速上报指挥调度部门,开展围、迫、堵、控等工作。

(7)向侦查人员通报案件发现经过、现场保护和初步处置的情况。

2、严重暴力案件现场处置(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准备好处置警情的武器警械。

(2)设置警成线,封锁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制服仍在现场的犯罪嫌疑人。

(4)对逃离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体貌特征、口音、逃跑路线、交通工具及携带凶器等基本情况,并立即向指挥调度部门报告请求增援,迅速组织堵截。

(5)出现对峙情况时,立即控制现场局面,疏散人群,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相机处置,等待增援。

(6)及时救助现场受伤人员,同时保护好现场物证。

(7)按现场指挥部指令开展工作。

3、治安案件现场处置(l)及时控制有关当事人及违法人员,制止违法人员的伤害行为,收缴作案工具、凶器,查扣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及违禁品。

(2)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进行现场调查。

(3)迅速将违法人员带离现场,并及时收集有关证据。

(4)除按法律规定实行当场处罚外,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处理。

4、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1)迅速向指挥部门报告现场情况,请求指令或支援。

(2)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布置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抢救伤员,疏导围观人员。

(3)参加火灾扑救、人员救助或者排除其它险情的先期工作,但对于爆炸、放射性等专业性较强的排除工作,应当在疏散现场人员的同时,请求并等候专业人员处置。

(4)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收集、保全证据。

(5)注意现场动态,收集群众反映。

公安机关常见警情处理规范

公安机关常见警情处理规范

公安机关常见警情处理规范目录一、接受报警 (1)(一)操作规程 (1)(二)注意事项 (1)(三)常见警情的询问重点 (1)(四)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二、出警准备 (3)(一)操作规程 (3)(二)注意事项 (4)(三)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4)三、现场处警 (4)(一)特殊对象的处置 (4)(二)走失及失踪人员的处置 (6)(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置 (9)(四)灾害事故的处置 (13)(五)常见矛盾纠纷的处置 (16)(六)生活噪声扰民的处置 (24)(七)其他警情的处置 (26)公安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一、接受报警(一)操作规程1.向报警人表明接警人的单位和姓名。

2.接听报警电话或询问报警人时,主动引导报警人讲明案(事)件的主要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及报警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3.对于有疑问的报警,或者报警人未说清警情具体内容即挂断电话的,报警案(事)发的地址无法明确的,及时回拨报警人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回拨电话无人接听的,如警情发生地明确,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情况。

4.接警应当认真询问以下基本内容:(1)警情发生的时间;(2)警情发生的地点;(3)警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级范围等);(4)当事人的情况;(5)与警情相关的物品情况;(6)警情发生的原因;(7)警情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伤亡人数、造成的财务损失等;(8)报警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当前在何处报警、与案(事)件的关系等。

5.属于求助报警的,应当问明求助的具体内容,在向公安机关求助前还曾向何部门提出过求助;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一般性报警求助,应根据报警者心情和态度给予恰当的答复和安慰。

6.属于投诉的,问明被投诉人的基本情况及投诉内容。

同时,告知投诉人必须对投诉内容负责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将告知内容如实记入询问笔录。

7.按规定填写、存储接警记录。

8.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根据领导意见通知公安民警出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接受报警 (1)(一)操作规程 (1)(二)注意事项 (1)(三)常见警情的询问重点 (1)(四)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二、出警准备 (3)(一)操作规程 (3)(二)注意事项 (4)(三)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4)三、现场处警 (4)(一)特殊对象的处置 (4)(二)走失及失踪人员的处置 (6)(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置 (9)(四)灾害事故的处置 (13)(五)常见矛盾纠纷的处置 (16)(六)生活噪声扰民的处置 (24)(七)其他警情的处置 (26)公安机关常见警情处置规范一、接受报警(一)操作规程1.向报警人表明接警人的单位和姓名。

2.接听报警电话或询问报警人时,主动引导报警人讲明案(事)件的主要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及报警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3.对于有疑问的报警,或者报警人未说清警情具体内容即挂断电话的,报警案(事)发的地址无法明确的,及时回拨报警人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回拨电话无人接听的,如警情发生地明确,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核实情况。

4.接警应当认真询问以下基本内容:(1)警情发生的时间;(2)警情发生的地点;(3)警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级范围等);(4)当事人的情况;(5)与警情相关的物品情况;(6)警情发生的原因;(7)警情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伤亡人数、造成的财务损失等;(8)报警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当前在何处报警、与案(事)件的关系等。

5.属于求助报警的,应当问明求助的具体内容,在向公安机关求助前还曾向何部门提出过求助;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一般性报警求助,应根据报警者心情和态度给予恰当的答复和安慰。

6.属于投诉的,问明被投诉人的基本情况及投诉内容。

同时,告知投诉人必须对投诉内容负责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将告知内容如实记入询问笔录。

7.按规定填写、存储接警记录。

8.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根据领导意见通知公安民警出警。

(二)注意事项1.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接警调度处置过程。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对电话报警录音。

2.报警人到公安机关报警的,应制作《询问笔录》。

3 对不属公安机关管辖的紧急事件或事故报警,应向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派公安民警先期处置,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4.属于公安机关应当救助的其他为难情形,主要是指公民因昏迷、受伤、分娩等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以及正在发生的火灾、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危急情形。

5.盗电的案件属于电力部门管辖,构成犯罪的,由电力部门移送公安机关。

(三)常见警情的询问重点(1)犯罪嫌疑人是否在现场,犯罪嫌疑人的人数、特征(性别、年龄、身高、穿着、衣服颜色、明显特征)及所携带凶器,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的方向和时间、方式(使用交通工具逃跑的,问清车型、车牌号、车身颜色等);(2)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持枪、持刀、爆炸、偷渡或其他方式杀人);(3)伤亡人数、受伤程度、伤亡者在何处及财产损失情况。

2.盗窃类(1)犯罪嫌疑人是否在现场,犯罪嫌疑人人数、特征(性别、年龄、身高、穿着、衣服颜色、明显特点);犯罪人逃离现场的方向和时间、方式(使用交通工具逃跑的,问清车型、车牌号、车身颜色等)。

(2)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3)财务损失情况(数量、特征、价值等)。

3.抢劫、抢夺类(1)犯罪嫌疑人是否在现场,犯罪嫌疑人的人数、特征,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的方向和时间、方式(使用交通工具逃跑的,问清车型、车牌号、车身颜色等);(2)被抢物品名称、数量和特征,有无人员受伤以及受伤程度;(3)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是否使用机动车,有无使用抢支、刀具、棍棒等凶器)。

4.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类(1)现场状况;(2)参与人数;(3)所持凶器;(4)人员伤亡情况;(5)引发原因。

5.放火、爆炸类(1)燃烧物或爆炸物类型;(2)现场是否有人员被困、身亡;(3)现场是否起火和火势情况,是否有不明气体、液体或气味;(4)建筑物和物体毁坏情况、波及的范围;(5)现场周围的情况;(6)尽可能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数、特征(性别、年龄、身高、穿着、衣服颜色、明显特点),逃离现场的方向和时间、方式(使用交通工具逃跑的,问清车型、车牌或、车身颜色等)。

6.危险物质事故类(1)泄漏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颜色、味道及容器上物品的标志;(2)容器的容量,危险物质洒落、泄漏的数量、范围、规模;(3)是否有人不适、昏迷、受伤、死亡或被困等;(4)泄漏危险物质的来源;(5)发生泄漏地周边地理环境、人群居住和分布情况。

7.群体性事件(1)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集体上访、请愿、静坐、聚集闹事、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罢工罢市罢课等);(2)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情况及人数;(3)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4)现场情况(聚集人员情况,周边的交通和治安秩序状况,是否引起冲突打斗或其他过激行为等);(5)当地党政机关或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有人在现场处理。

8.纠纷类(1)参与纠纷的人员情况、双方的关系;(2)引发纠纷的原因和纠纷性质;(3)是否引发刑事、治安及交通问题。

(四)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依据一: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1 条第 1 款)依据二:公安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及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和投案自首人员时,应当做到:(1)询问基本情况,制作询问笔录,填写《接受案件回执单》,并根据公安派出所所长意见交有关民警处理;(2)对紧急案(事)件,应当立即依法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向公安派出所所长报告。

《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第 48 条)依据三:公安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待群众来访、查询、求助时,应当做到:(1)耐心答复或者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2)接待群众寻人或者查找住址的,详细问明情况,积极帮助查找;(3)按对于群众的求助,属于职责范围的,积极帮助解决;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向群众说明理由。

群众求助及民警处理的情况都应当记录在案;(4)对群众送交拣拾物品的,详细做到记录,尽快查找失主。

对于归还物品的情况或者无主物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向送交拣拾物品的群众反馈。

《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第 49 条)(二、出警准备(一)操作规程1.了解警情的简要情况。

2.按规定着制式警服。

3.携带抢支、警棍、警绳、手铐、警笛、对讲机、强光手电、催泪喷射器等单警装备和处置具体警情所需的专用装备,如防毒、防爆装备。

4.检查警车内配备的防弹(防刺)背心、头盔、盾牌、警戒带及救生圈、灭火器等物品是否齐备。

5.携带现场可能使用的法律文书。

6.迅速制订应对方案,包括行车路线、注意沿路搜索犯罪嫌疑人和车辆,以便安全快速到达现场。

(二)注意事项1.携带装备应当充分考虑处警工作和公安民警自我保护的需要。

2.对公安民警随身携带和警车上应配备的警械、装备应当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

3.根据警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警力。

(三)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执法执勤时,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按规定着制式警服,并遵守下列规定:1.执行责任区工作、案(事)件处理、巡逻、治安检查等工作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携带抢支、警棍、警绳、手铐、警笛、对讲机等警用装备。

2.值班时,应当按照规定携带警械和枪支。

3.备勤时,应当将警械、枪支放置在安全且随时可以取用的地方。

执勤车辆内应当配备防弹(防刺)背心、头盔、盾牌、警戒带及救生圈、灭火器等物品。

《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第 11 条)三、现场处警(一)特殊对象的处置1.酒后肇事的处置【操作规程】(1)制止酒后肇事行为。

(2)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对公共安全有威胁的,立即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肇事者至其酒醒;能够联系到其家属或所属单位的,可以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属单位来人将其领回看管。

(3)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 120 急救中心。

(4)及时收集、固定证据;注意收集旁观者、受害人证明肇事者醉酒状态、违法经过的证言,固定物品毁损、人身伤害等相关证据。

(5)在肇事者酒醒后,及时对其进行询问查证。

(6)调查结束后,构成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的,按相关程序办理,并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7)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1)对行为失控的醉酒人,约束时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2)公安民警在处置时应尽量避免处于醉酒人的正面位置,防止受到攻击。

(3)对醉酒程度严重的,可以通知 120 急救中心,并在担架或病床上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依据一: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 8 条)(依据二: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15 条)(依据三:违法犯罪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

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 37 条第 1 款)2.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肇事的处置【操作规程】(1)采取保护措施,做自身的人身安全防范。

(2)制止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肇事行为,维护现场秩序。

(3)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正在采取用牙咬、用自己使用过的针头刺以及其他危险方式,袭击他人企图使他人感染爱滋病病毒的行为,可以使用武器。

(4)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 120 急救中心。

(5)收缴和扣押现场作案工具、违法违禁物品。

(6)记录现场目击者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进行现场调查,收集、保全证据。

(7)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8)将犯罪嫌疑人送政府指定的场所关押或者医疗康复机构收治。

(9)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注意事项】(1)对肇事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采取强制措施时,避免被抓伤、咬伤。

(2)被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抓伤、咬伤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3)上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指已通过医疗机构确诊或者肇事者自称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人。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