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醉酒滋事警情处置规范(一)
喝酒滋事应急预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酒文化在我国逐渐盛行。
然而,酒后滋事现象也时有发生,给社会治安和个人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酒后滋事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酒后滋事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公安机关、卫生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
2.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控制、人员疏散、现场勘查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医疗救护工作。
4.宣传报道组:负责现场情况报道和舆论引导。
5.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人员调配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1.接警响应(1)接到酒后滋事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确保现场安全。
2.现场处置(1)控制现场:对酒后滋事人员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滋事,同时疏散围观群众,确保现场秩序。
(2)勘查现场:对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相关证据,为后续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3)人员疏散:对周边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重症伤员优先救治。
(3)对伤员家属进行安抚,提供必要帮助。
(1)现场处置组收集酒后滋事事件的有关证据,为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2)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查明酒后滋事原因,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
(3)卫生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
5.舆论引导(1)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事件进展,引导舆论。
(2)对酒后滋事事件进行公开曝光,提醒群众提高警惕。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后期处置1.事件调查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2.对酒后滋事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3.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4.对酒后滋事事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五、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装备、车辆等及时到位。
酒店酗酒闹事事件处理工作规范

酒店酗酒闹事事件处理工作规范
1在餐厅、酒吧等场所,当客人聚会、相互劝酒无节制时,单位服务人员除搞好优质服务外,应及时报告保安部,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 (1)保安人员到场后,要先观察客人动静,如果客人借酒寻衅滋事,动用餐具或有不文明的出丑行为时,保安人员要当机立断采取适当、必要措施,找酗酒者的同伴协商, 劝其离开或回房间休息。
要机智、果断、灵活地劝客人到安全地方,同时报告单位值班处理
(2)在酗酒者行为危及其他客人人身财产安全时,其同伴又不予配合的情况下,要强行制止酗酒闹事的人,动作不要太猛,以免伤害客人
3餐厅、酒吧服务员在客人醉酒失态的情况下,应停止为其销酒,视情况为客人提供饮料、解酒的食品,劝其同伴不要再劝酒
4在保安人员搀扶酗酒客人回房后,应及时通知客房服务人员及消防、巡逻人员加以关照,以免客人酒后吸烟,酿成火灾。
醉酒闹事

深圳市联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SHENZHENLIANHONGPROPERTYSERVICECO.ITD 编号QW-AG-01-17 版本A/O
安全管理部应急管理手册页码1/1
醉酒闹事、精神病人应急处理规程
1.0目的:
确保发生小区内有醉酒闹事和精神病人时,安管员能够有章可循,迅速处理。
2.0范围:适用于家和盛世管理处。
3.0发现醉酒闹事或精神病人的处理程序:
3.1醉酒者或精神病人失去正常的理智,处于不能自控的状态下,易对自身
或其他人员造成伤害,安管员应及时对其采取控制或强制措施。
3.2及时通知醉酒者或精神病人的家属,让他们派人领回。
3.3若醉酒者或精神病人有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上报主管将其强制
送到公安部门处理。
3.4主管将处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至经理审阅。
4.0支持性文件和记录:
4.1 PF-28《突发事件响应程序》
4.2 PF-28-R01 《特别事件报告表》。
醉酒滋事警情处置规范

醉酒滋事警情处置规范醉酒滋事警情处置规范近年来,醉酒人寻衅滋事、殴打他人、妨害公务等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醉酒警情的现场处置,既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处置难度较大的警情,为了依法妥善处置此类警情,特制定本规范:一、出警警力及携带装备在处置时应保证警力优势,出警人数与违法人员数量比例应达到二比一或三比一。
如属个体醉酒滋事,出警人员应使用相关的处警装备,依法快速处置,防止可能出现的事态变化;如属群体酒后滋事,出现打、砸、抢等现象,按群体性事件进行处置。
出警人员所携带的装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通讯工具;2、约束性警械,主要为警绳、约束带等;3、制服性警械,主要包括警用喷剂、警棍;4、必要的取证工具,有条件的可以携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
二、处置程序1、区别对待,依法果断处置。
对只醉不闹者,需要给予救助,如帮助送医院、送回家或行为过激时实施适当控制;对于酒后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应视情况依法、合理使用警械及强制手段,果断快速处置,防止事态演化升级。
一般首选语言控制,如当事人不听指令,需要使用警械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先行口头警告,警告无效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可以使用喷剂、警棍等警械将其制服,并用警绳或约束带将其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2、了解情况,迅速通知当事人亲友或单位领导到场。
通过对报案人、知情人和周围群众的询问,了解当事人醉酒滋事经过,当事人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并尽快通知其亲友或单位领导到场协助处置。
3、强化证据意识,做好现场取证。
对在场人员做好调查笔录,对醉酒人滋事过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全程录音录像,保管好录音录像资料,对约束后的醉酒人还可以进行酒精含量测定。
4、及时紧急救助。
对于醉酒人要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
对醉卧在街头、路旁、交通通道等危险境地的,应立即将其移开,搬运到安全地带;对于无法坐靠的,尽量让其侧躺,严禁仰卧,以防窒息;对于酒精中毒者,要就近送往医院救治,或快速通知120到现场急救。
醉酒闹事与精神病人应急处理规程

醉酒闹事与精神病人应急处理规程一、醉酒闹事应急处理规程醉酒者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破坏公共设施、侵犯他人权益等行为,容易引起社会不安和公共安全问题。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使其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1.保证人员安全醉酒者情绪不稳定,处理时应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如醉酒者有攻击行为,应及时报警并做好应急准备。
2.控制情绪处理醉酒者应保持冷静,不要过激情绪化,避免加剧事态。
尽量借助周边环境及人员来化解危机,合理引导醉酒者情绪,避免扩大化危机。
3.引导离开现场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采取措施引导醉酒者离开现场,并且醉酒者应有其监护人陪同离开现场。
4.依法处理如醉酒者严重侵犯他人权益或公共安全,应及时报警并依法处理。
相关证据应全面收集,并保护现场证据,以便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精神病人应急处理规程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或者其他原因,有可能会产生暴力、逃跑等行为,对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社会安全。
1.及时发现社区工作人员和家属应该定期关注精神病患者状况,及时发现其异常行为和情绪波动,避免事态失控。
2.与患者建立信任在处理时,应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与患者沟通,尽可能减少暴力冲突。
如果有必要,可以将患者带到安全区域进行处理。
3.控制情绪在处理精神病患者时,应保持冷静,避免过激情绪化,引导患者情绪,避免扩大化危机。
4.寻求帮助遇到较为危急情况时,应及时寻求第三方力量支持,如医疗人员、警察等,一起共同处理。
5.防止逃跑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逃跑行为,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越级跑到新的危险区域,对他人和自身造成危害。
6.帮助治疗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家属和社区工作人员应给精神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促使其有规律地接受医治,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醉酒闹事处置方案

醉酒闹事处置方案饮酒是人们社交和放松的一种方式,但当饮酒过量时,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比如酒后闹事。
在公共场合中,酒后闹事可能会对他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套有效的醉酒闹事处置方案。
事前准备在任何公共场合,都有可能出现醉酒闹事的情况。
因此,在活动或聚集前,需要进行一些事前准备,以尽量减少醉酒闹事的可能性。
加强安全宣传在公共场合中,应该设置宣传标语,告知人们在活动中不能过量饮酒,以及饮酒过量可能带来的后果。
同时,也应该在场地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增加保安力量在活动中,应该增加保安人员的数量,建立保安巡逻、检票和安全检查机制,确保场地的安全和秩序。
培训工作人员在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酒后闹事处置培训,了解应对醉酒闹事的方法和技巧。
醉酒闹事处置方案在酒喝多了之后,情绪容易失控,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无法预测的。
因此,在出现醉酒闹事的情况下,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处置方案。
首先保持冷静在处理醉酒闹事时,需要保持冷静,避免自己的情绪被影响。
采取稳定的态度和语气与当事人交流,尽可能地平息事态。
设法将醉酒者带离现场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设法将醉酒者带离现场,以避免他(她)继续制造麻烦。
可以询问他(她)有无亲友陪伴,将其安置在安全的地方,等待他(她)酒醒后再送回家。
寻求帮助和支持在处理醉酒闹事时,有必要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可以联系相关机构或部门,比如警察、医生等,以协助应对醉酒闹事产生的后果。
保护现场安全和秩序在处理醉酒闹事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现场安全和秩序,避免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
若有需要,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结语醉酒闹事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在应对醉酒闹事时,需要注意保持冷静、保护现场安全和秩序、设法带离醉酒者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事前加强宣传,增加保安力量,进行工作人员培训等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醉酒闹事的发生。
醉酒滋事警情的预案

醉酒滋事警情的预案一、醉酒滋事警情预案概述(一)醉酒滋事警情定义醉酒滋事是指,呈醉酒状态的人因故在公共场合闹事、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或打架斗殴等行为。
醉酒滋事警情是当前一线非常敏感的警情,因为此类警情中当事人处于醉酒状态,大脑呈现麻痹状态,遇事容易冲动走极端,如果不能对警情及时处置,醉酒闹事行为很可能会上升为伤害事故。
因此,公安机关一线部门也制定了该类警情的针对性应急指挥处置预案,此类警情平时应结合预案定期演练,提高现场实战指挥能力和处置能力。
(二)醉酒滋事警情预案定义醉酒滋事警情预案,是指公安机关为了更加安全有效地处置呈醉酒状态的人因故在公共场合闹事、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或打架等行为的警情,而预先为一线参战警力编制的工作计划和处置方案。
醉酒滋事人员因醉酒会出现意识模糊、行为冲动、不计后果等情况,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对一线民警个人处置能力和技战术配合意识都有较高要求,对于醉酒滋事警情预案,一线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进行演练,结合实战演练查找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完善。
二、醉酒滋事警情典型案例2016年4月9日晚18时30分许,××派出所接到110指令,辖区某KTV门口一醉酒女子手持砖头砸坏停车场多辆汽车,接警后派出所民警汤某带领两名辅警立即出警至现场,发现醉酒女子仍在持砖块砸车辆,民警遂上前徒手控制,制止该女子行为。
但醉酒女子拒不配合民警盘问和带离,不断反抗扭打和辱骂民警。
正在民警汤某准备徒手强制将该女子架上警车时,该女子的父母飞奔而来,不由分说上来就从民警手中“解救”女儿,其二人也逞明显醉酒状态,对民警及辅警撕扯和谩骂,在此过程中民警未使用任何警械具,僵持后民警汤某立即请求增援。
期间,醉酒女子欲离开,汤某一人勉强将其徒手控制在原地,因为这时单人无法使用警绳将其控制,手铐又不合适。
另外两名辅警也是徒手抵挡和制止着醉酒女子父母的非法行为。
正在这时,醉酒女子的男朋友突然从围观人群中冲出来,明显也喝醉了酒,他直接将民警汤某抱摔在地,这时候另外两名辅警上来帮忙,一群人就这样扭在一起。
酒后滋事的处罚标准

酒后滋事的处罚标准酒后滋事处罚标准一、罚款1、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互相拌嘴、出现长时间扰民行为,罚款数额2000-10000元;2、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导致交通事故或实施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罚款数额500-2000元;3、出具假证明、恶意讹诈、冒用他人身份牟取经济利益,罚款数额500-3000元;4、故意阻碍公务执行,罚款数额500-1000元;5、拒不支付借款、投资等经济纠纷,罚款数额根据实际事实确定;二、申请限制出境1、在特殊时期拒不接受医学监督,申请限制或冻结出境时间1年;2、参加集体活动发生交通事故、违法聚集等,申请限制或冻结出境时间半年;3、经常在社会公众场合饮酒引起的滋事、谩骂,申请限制或冻结出境时间3个月;4、出现其他严重影响ESN秩序和社会负面影响,申请限制或冻结出境时间1个月;三、社区戒毒1、违反强制隔离治疗规定,将服务人员列入社区戒毒监督;2、发生严重滋事事件,一般社区戒毒期限1年;3、违反公安管理条例,社区戒毒2年以上;4、发生被告被拘留未满3个月犯罪,社区戒毒3年以上;5、发生被告被刑事拘留3个月以上的犯罪,社区戒毒4年以上;四、行政拘留1、在公共场所互相殴斗,行政拘留10天以内;2、公开威胁害怕他人,行政拘留5天以内;3、辱骂、恐吓他人,行政拘留3天以内;4、干扰公共场所正常秩序,行政拘留3天以内;5、酒后发生其他侵犯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之行为,行政拘留1天以上;五、刑事处罚1、肇事后逃逸、故意伤害他人,将予以刑事处罚,情节较重,可被判处有期徒刑;2、拒不支付欠款的犯罪,可依照立案机关的要求进行调查,如有犯罪行为,将依照本公司的刑事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捕捉、逮捕;3、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涉嫌告立案,可拘留以调查;4、酒后发生严重刑事犯罪,不惜一切代价将犯罪分子顺利移交司法机关;五、民事赔偿1、给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必须依据公开、公正原则进行赔偿;2、给害他人名誉、商誉所造成的损害,必须依据受害方损失认定是否构成民事赔偿责任;3、给害他人精神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必须依据法定补偿制度下的抚慰金标准进行赔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酒滋事警情处置规范
近年来,醉酒人寻衅滋事、殴打他人、妨害公务等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醉酒警情的现场处置,既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处置难度较大的警情,为了依法妥善处置此类警情,特制定本规范:
一、出警警力及携带装备
在处置时应保证警力优势,出警人数与违法人员数量比例应达到二比一或三比一。
如属个体醉酒滋事,出警人员应使用相关的处警装备,依法快速处置,防止可能出现的事态变化;如属群体酒后滋事,出现打、砸、抢等现象,按群体性事件进行处置。
出警人员所携带的装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通讯工具;2、约束性警械,主要为警绳、约束带等;3、制服性警械,主要包括警用喷剂、警棍;4、必要的取证工具,有条件的可以携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
二、处置程序
1、区别对待,依法果断处置。
对只醉不闹者,需要给予救助,如帮助送医院、送回家或行为过激时实施适当控制;对于酒后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应视情况依法、合理使用警械及强制手段,果断快速处置,防止事态演化升级。
一般首选语言控制,如当事人不听指令,需要使用警械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先行口头警告,警告无效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可以使用喷剂、警棍等警械将其制服,并用警绳或约束带将其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2、了解情况,迅速通知当事人亲友或单位领导到场。
通过对报案人、知情人和周围群众的询问,了解当事人醉酒滋事经过,当事人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并尽快通知其亲友或单位领导到场协助处置。
3、强化证据意识,做好现场取证。
对在场人员做好调查笔录,对醉酒人滋事过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全程录音录像,保管好录音录像资料,对约束后的醉酒人还可以进行酒精含量测定。
4、及时紧急救助。
对于醉酒人要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
对醉卧在街头、路旁、交通通道等危险境地的,应立即将其移开,搬运到安全地带;对于无法坐靠的,尽量让其侧躺,严禁仰卧,以防窒息;对于酒精中毒者,要就近送往医院救治,或快速通知120到现场急救。
5、现场见证登记,保管好醉酒者物品。
应尽量保管好醉酒者随身钱包、车辆、手机等物品,当场进行登记,并请现场见证人签字。
6、约束醒酒,依法进行处理。
对于带到派出所约束的醉酒人应注意做好保护工作,看管场所不要有突出物或锐器,防止醉酒人撞伤碰伤或出现意外。
如果醉酒人已经酒醒,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及时了解情况,依法进行处理。
附:处置醉酒滋事行为的法律依据
处置醉酒滋事行为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
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约束过程中,应当注意监护。
确认醉酒人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
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或以暴力方法抗拒、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袭击人民警察等情形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