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对公路建设影响较大,条件复杂地段应尽量避开,沼泽地区就是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

平原地区限制因素少,山区地形复杂,费用较高。

【考点】交通建设。

2.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答案】C【解析】山区地形起伏大,则道路的坡度较大,采用“之”字型分布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运营安全。

选C正确。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在山区兴建平直的高速公路需要挖隧建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之提供了条件。

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利于缩短通行里程,少占耕地,与汽车性能提高无关。

选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形与交通关系。

3.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

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A.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源B.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C.美化城市环境D.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答案】A【解析】城市高架路上的“绿色屏障”,主要分布在经过住宅,医院或写字楼等人比较密集的地方,目的是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A对。

绿色屏障不能阻止污染气体扩散,B错。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一地理导学案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对聚落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4.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

二、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3.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导学训练:一、选择题。

读图“塔里木盆地”,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1~3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图中A、B、C、D、F为城镇,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联系城镇之间的线路选线合理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如果在山区E处发现了一大型煤田,欲在F处建一钢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市场B.水源C.交通D.技术6.一般来说,高原和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是A.铁路对坡度的限制性比公路对坡度的限制小B.铁路路线较平直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地区C.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D.铁路的效益远不如公路的效益大下图是“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一、知识要点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便利灌溉,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现代城市的分布受地形的影响仍然很大,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例如: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在地形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地形上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是1%、32%和67%。

而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

美国的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也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2)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山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原的城市要多。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很大: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2.地表形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乡村形态的影响圆形或多边形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较少、平原面积大、地形完整、开阔和平坦。

这样的自然环境,一般在以水源、交通路口等中心地带易形成乡村聚落。

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

(2).地表形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①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二、疑难解析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2.冲积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不是。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小河网稀疏区连片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 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 因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 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 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 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 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 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 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答案】1.A2.C【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0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20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高频考点二十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分布的影响1.不同地形类型对聚落的影响2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

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

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第一步,以型定方式。

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

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

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

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

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

(2020·北京等级考测试)如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①地形条件②建筑物分布③植被种类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千户苗寨所在地区地势较陡,道路修建成之字形可避开陡坡,同时考虑建筑物分布,道路从苗寨间通过,A对。

(2020·济宁市二模)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敞肩大拱、桥面平坦。

据此完成2~3题。

2.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河谷宽度B.河流水量C.人口密度D.交通方式3.我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答案】2.D 3.C【分析】2.图1陡拱桥桥面坡度大,说明陆上交通不便利,以水路运输为主。

桥洞高可为桥下船只通航留出高度空间,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南方。

图2直拱桥桥面坡度小,陆上交通便利,桥洞低,桥下所过的船只小,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地理 最后一读 班级 姓名8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带),呈带状; ——有利条件:地势较低(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

(2)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3)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分布,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 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2.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通常优先建造 ,其次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通常选线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地带;在山岳地区选线往往迂回前进,呈“ ”字形,弯曲程度大于平原地区;五.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冷暖交替) 2.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及影响:(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 趋势;(2)主要人为原因:① ;② ;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①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因 上升将被迫举国迁移。

试分析其原因。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不利:干旱加重,作物减产; 不同地区: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③对水分(水循环)的影响:——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 ;(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主要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对策有:②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途径:;采用固碳技术等;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六.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利用方式 ,利用率越来越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时3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影响深刻。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3.典型案例(1)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

(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

思考冲积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分布密集区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影响深刻)、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络状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特别提醒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

(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如鞍部和河谷。

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2.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1.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及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专题3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剖析

专题3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剖析

专题: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纲分析】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地理要素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方面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体验高考】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自建基础】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①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1)________的场所。

聚落包括(2)_______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3)_____________。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4)_______和(5)________两大类型。

②城市和乡村在(6)________、(7)_________、(8)_______上存在差别,在(9)______、(10)_______、(11)________上有密切的联系。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①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12)_______条件,对于聚落的(13)_________、(14)_________、(15)_________和(16)_________,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②不同地形聚落的差异: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17)__________型、(18)______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19)_____。

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20)______地区和(21)______,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22)_________,聚居的人口也比较(23)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一、知识要点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便利灌溉,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现代城市的分布受地形的影响仍然很大,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例如: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在地形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地形上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是1%、32%和67%。

而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

美国的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也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2)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山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原的城市要多。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很大: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
(1).地表形态对乡村形态的影响
圆形或多边形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较少、平原面积大、地形完整、开阔和平坦。

这样的自然环境,一般在以水源、交通路口等中心地带易形成乡村聚落。

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

(2).地表形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①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
2.冲积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3. 塔里木盆地中的城镇分布有何规律?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

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何影响?
①沿山脉成条带状分布。

②城市分布在山前洪积扇或冲积扇中。

由于水流流出山谷口时,地势变平缓。

水道变阔,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所形成的。

③地势平坦,往往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水资源比较丰富等。

本文发表于《考试报》高考地理(新课标版)2006-2007学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