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1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1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2。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from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来自 end#: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三)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工程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参考文献
以下是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2011):这是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了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建筑基础与结构、建筑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2. 《建筑设计手册》(Architectural Graphic Standards):这是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一本权威的建筑设计手册,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结构、材料、设备等。
3. 《建筑图集》(Building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由美国建筑师Francis D.K. Ching编写的建筑图集,详细介绍了建筑设
计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建筑结构、材料、设备等。
4. 《建筑物理学》(Building Physics):这是一本德国学者Wolfgang Feist编写的建筑物理学教材,介绍了建筑物理学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包括建筑热力学、建筑声学、建筑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5.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这是一本由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建筑施工管理手册,介绍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工程计划、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建筑工程方面的参考文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一、著名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给仿造著名建筑的大学一些掌声.《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4期.刁博.[2].重新创造城市——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访谈.《城市观察》.2012年5期.[3].游世界著名建筑的发现.《数学小灵通(56年级)》.2015年1期.王冠.[4].破解建筑难题助圆“中国梦”——记我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刘建华的建筑业绩.《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5期.高扬.[5].祝贺著名建筑声学家王季卿教授八十寿诞.《声学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6期.钱梦騄.葛剑敏.[6].“丽江瑞吉很接近我的梦想”著名建筑设计师高文安访谈.《大众汽车(汽车旅行)》.2013年12期.[7].城市岂止没格调——访著名建筑艺术家张祖刚、孙成仁.《艺术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7期.李薇薇.[8].西方美术史的先行者瓦萨里以《意大利著名建筑家、画家和雕刻家传记》为例.《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10期.黄琳.[9].世界著名建筑的“三角”情结.《初中生辅导》.2014年19期.朱秀兰.[10].国内外著名建筑奖的运作模式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9期.王斯宁.二、著名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关于日本著名现代建筑家槙文彦作品系列的分析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符晓风.设计艺术学(现代建筑)上海大学2010(学位年度)[2].美国波士顿贝肯山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顾方哲.文化产业管理山东大学2013(学位年度)[3].韩国当代建筑初探——以金寿根为例.作者:秦玉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东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4].景观建筑在旅游风景区中的应用.被引次数:3作者:刘飞.水利工程山东大学2007(学位年度)[5].创造·适应·变化——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解读.作者:宋炯.建筑设计及理论湖南大学2001(学位年度)[6].建筑表皮材料的表现力研究.作者:郭立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南京工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7].适应丘陵地形的建筑功能性剖面设计研究.作者:徐昊.建筑学湖南大学2015(学位年度)[8].钢结构建筑技术与美学表现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陈元.建筑与土木工程江苏大学2012(学位年度)[9].建筑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系馆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李书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2007(学位年度)[10].刘秉忠与元上都.被引次数:2作者:白斯古楞.历史学;专门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著名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与实施技术体系.卢求.刘飞,2005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2]才识明达智虑通晓:读陈明达先生著作有感(之一).周学鹰,20072007年中国北京现代建筑创作交流会[3]晶粒、细胞或皂泡的三维多面体模型评述.刘国权.王浩.岳景朝,2008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4]KNUDROSSEN:风景与建筑的交融.2005北京国际城市景观建筑高峰论坛[5]苏州园林住宅的继承和弘扬.史建华,20052005年地域建筑文化论坛[6]晋代著名的学者郭璞.崔利.侣延寿,2003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第六次年会暨温州古城建城1680周年郭璞规划思想学术研讨会[7]形为意用意为物创——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的设计浅谈意大利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李帙樾,2007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8]历史风格与当代建筑的对话必要与可能.吴晓敏.钟山风,2006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9]关注建筑品质,塑造建筑精品——简评奥地利建筑师AdolfKrischanitz 设计的瑞士苏黎世Rietberg博物馆扩建.宋晔皓.孙菁芬,2010第13次全国建筑技术学科学术研讨会[10]前卫的当代都市守护者——德国建筑师根特·班尼士的创作思想及建筑作品分析.苏昕.刘松茯,2008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在写作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中,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一)[1]刘永德.工业建筑艺术的新课题--工厂环境景观设计[J].建筑学报.1992(01)[2]李保强.了望与徘徊--2008年报业印刷业观察与思考[J].今日印刷.2009(02)[3]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4]郝幸田.现代工业建筑的文化取向[J].企业文明.2008(09)[5]陈圣疆.现代工业建筑新形象--以福州日报印务中心金山厂区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07(11)[6]张艳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进步与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7]周文水.报业集团走过十五年--“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中国报业.2011(13)[8]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9]陈谷川.报业集团转型“全媒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10]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J].世界建筑.1995(04)[11]石文.CSG电转炉项目产量与环保匹配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12]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13]徐卫国.正在融入世界建筑潮流的中国建筑[J].建筑学报.2007(01)[14]郭明卓.寻找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4(06)[15]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16]潘忠诚,洗京晖,史小予.博览开放式工业建筑的探索--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2(05)[17]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J].建筑学报.2002(05)[18]吴晨,田银生.新工业建筑的先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J].世界建筑.2002(01)[19]支晓兵.高新技术工业建筑设计新特点[J].工业建筑.2006(S1)[20]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二)[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三)[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1:71-74[2]魏鹤琳,姜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价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02,04:26-29.[3]王广军.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J].重型汽车,2014,01:44-45.[4]胡树华,杨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北京汽车,2004,05:1-4.[5]何琳.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6]胡林辉.基于知识整合的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2[7]蔡树堂.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性质的再解析[D].兰州学刊2007,03:50-53[8]朱承亮.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迸步[D].西北大学,2013.[9]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10]党育.中国汽车产业引进FDI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11]黄卫剑.新产品开发的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12]邹伟民.顺达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复旦大学,2008.[13]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2:246-248.[14]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15]王景祜.ISO/TS16949——汽车行业最新的国际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上海汽车,2004,08:39-40.。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范本模板】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
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4);30—33;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4, 24 (5);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 26-27;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鲁睿,商业空间设计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二)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曾坚、陈岚、陈志宏。
建筑施工类经典参考文献 (4)

中部大观国际商贸中心工程冬季施工方案2014 年11 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 4 -第二章编制说明............................................................................................................. - 4 -2.1、冬期施工工程概况............................................................................................. - 4 -2.2、编制目的............................................................................................................. - 4 -2.3、冬期施工期限..................................................................................................... - 5 -第三章、施工准备............................................................................................................. - 5 -3.1、组织措施............................................................................................................. - 5 -3.2、现场准备............................................................................................................. - 5 -第四章、冬期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 6 -4.1、钢筋工程............................................................................................................. - 6 -4.2、模板工程............................................................................................................. - 6 -4.3、混凝土工程......................................................................................................... - 7 -4.3.1、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 7 -4.3.2、混凝土的覆盖保温........................................................................................................ - 7 -4.3.3、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 8 -4.3.4、混凝土养护期间测温.................................................................................................... - 8 -4.3.5、混凝土试块留置............................................................................................................ - 8 -4.3.6、保温层、模板的拆除.................................................................................................... - 8 -4.3.7、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 9 -4.4、砌筑和抹灰工程................................................................................................. - 9 -4.5、屋面防水工程..................................................................................................... - 9 -4.6、水暖、管道工程................................................................................................. - 10 -4.7、电气工程............................................................................................................. - 10 -第五章施工现场及材料管理......................................................................................... - 11 -第六章冬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制度......................................................................... - 11 -第七章消防技术措施..................................................................................................... - 12 -第八章环保措施............................................................................................................. - 12 -第九章节假日及恶劣天气应急响应............................................................................. - 13 -9.1、春节假期事故应急预案..................................................................................... - 13 -9.2、恶劣天气应急流程及措施................................................................................. - 14 -第十章冬季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 14 -10.1、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14 -10.2、物体打击控制措施........................................................................................... - 14 -10.3、触电控制措施................................................................................................... - 15 -10.4、预防高处坠落措施........................................................................................... - 15 -10.5、预防火灾控制措施........................................................................................... - 15 -10.6、预防中毒及爆炸控制措施............................................................................... - 16 -10.7、加强监督检查办法........................................................................................... - 16 -10.8、预防风、雪控制措施....................................................................................... - 16 -10.9、其它注意事项................................................................................................... - 16 -第十一章冬期施工主要措施材料................................................................................. - 17 -第一章编制依据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 中部大观国际商贸中心工程施工图纸及变更文件;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规程》JGJ T104-2011;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7 郑州当地气温资料及历史数据;第二章编制说明2.1、冬期施工工程概况中部大观国际商贸中心是集“时尚产品销售、品牌展示、贸易办公、电子商务、娱乐餐饮休闲、酒店会展”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展贸综合体项目。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空间维视角下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差异化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刘炳胜.王雪青.陈晓红.张帅.[2].亚洲视野下的中国建筑研究.《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1期.赖德霖.[3].基于SEM与SD组合的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动态形成机理仿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1期.刘炳胜.王雪青.曹琳剑.[5].走向“合”——20042014年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动向.《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陈薇.[6].“中国建筑”不是"Architecture"——反思150年Architecture对中国建筑的冲击.《新建筑》.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4期.杨涛.滕军红.[7].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施工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期.毛志兵.[8].经学、经世之学、新史学与营造学和建筑史学——现代中国建筑史学的形成再思.《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赖德霖.[9].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程枭翀.徐苏斌.[10].全球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建筑——2014年德班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建筑展回顾.《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1期.邵韦平.二、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钱海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浙江大学2010(学位年度)[2].阿卡汗奖与中国建筑传媒奖及其作品解读.被引次数:1作者:吴珊珊.建筑历史与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3].论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兼论王澍获普利兹克奖的思考.作者:张璇.设计艺术学河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4].早期现代中国建筑规则创立初探——结合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讨论.作者:刘宜靖.建筑学重庆大学2014(学位年度)[5].来华西方人游记中的中国建筑认识初探——从“建筑之树”说起.作者:李洪.建筑历史与理论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6].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被引次数:38作者:郝曙光.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7].解读近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图像记录.作者:贺美芳.建筑历史与理论天津大学2013(学位年度)[8].中国建筑遗产的话语生成.被引次数:1作者:谢洁怡.英语语言文学浙江大学2010(学位年度)[9]. 企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研究——以中国建筑为例.作者:王杰.工商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10].中国建筑二局财务控制研究.作者:刘冬.企业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建筑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CA~3DIntelligentcomputeraidedancientChinesearchitecturedesign .SongmaoZhangRuqianLu《Advancedengineeringinforma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4[2]Tingtools:interactiveandproceduralmodelingofChineseting. ChunYenHuangWenKaiTai《Thevisual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2[3]TheSmartArchitect:ScalableOntologyBasedModelingofAncientChines eArchitectures.YongLiuCongfuXuQiongZhangYunhePan《IEEEintelligent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1[4]MESOZOICINTRAPLATEGRANITICMAGMATISMINTHEALTAIACCRETIONARYOROGE N,NWCHINA:IMPLICATIONSFORTHEOROGENICARCHITECTUREANDCRUSTALGROWTH. TAOWANGBORMINGJAHNVICTORP.KOVACH《AmericanJournalof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5]AnovelVLSIarchitectureofmotioncompensationformultiplestandards .JunhaoZhengWenGaoDavidWuDonXie 《IEEETransactionsonConsumerElectron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2[6]GenomewidebindinganalysisofthetranscriptionactivatorIDEALPLANT ARCHITECTURE1revealsacomplexnetworkregulatingriceplantarchitecture.. LuZefuYuHongXiongGuoShengWangJingJiaoYongQingLiuGuiFuJingYanHuiMengXi angBingHuXingMingQianQianFuXiangDongWangYongHongLiJiaYang 《ThePlantCel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0[7]HighlyTransparentandConductiveStretchableConductorsBasedonHier archicalReticulate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Architecture. LeCaiJinzhuLiPingshanLuanHaiboDongDuanZhaoQiangZhangXiaoZhangMinTuQin gshengZengWeiyaZhouSishenXie《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4[8]HighStrengthLaminatedCopperMatrixNanocompositesDevelopedfromaS 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FilmwithContinuousReticulateArchitecture. ZhiqiangNiuWenjunMaJinzhuLiHaiboDongYanRenDuanZhaoWeiyaZhouSishenXie 《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4[9]AuxinbiosyntheticgeneTAR2isinvolvedinlownitrogenmediatedreprog rammingofrootarchitectureinArabidopsis..MaWenYingLiJingJuanQuBaoYuanHeXueZhaoXueQiangLiBinFuXiangDongTongYiPi ng《ThePlant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10]AScalableMulticastSourceRoutingArchitectureforDataCenterNetwo rks.Jia,WenKang《IEEEJourna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四、中国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源流与传播[4]中国建筑不只木.右史,2007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5]近代中国建筑史学初创与国外汉学背景述要——以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调查活动的展开为例.段智钧.赵娜冬,20092009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引出处按出现次序依次列出,并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必须与参考文献一致);(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依据国家标准GB/T7714-2005)A.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徐翔,郝际平.关于截面可变形薄壁梁的方法论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40(2):176-181.[2] 易水.商业空间的创造与整合[J].时代建筑,2005,(2):80-88.[3] 刘延杰. 后现代商业空间[J]. 时代建筑,2005,(2):98-101.[4]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J].建筑师,1996.[5]费彦.现象学和场所精神[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0(4).[6]王文锦.古人座次的尊卑和堂室制度[J].文史知识,1982,(4期).[7]易水.商业空间的创造与整合[J]..时代建筑,2005,(2):80-88.[8]刘延杰.后现代商业空间[J].时代建筑,2005,(2):98-101.[9]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J].建筑师,1996.[10]费彦.现象学和场所精神[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0,(4).[11]杨宽.“冠礼”新探[J].中华文史论丛,1962(1辑)B.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85.[2] 费斯克J. 理解大众文化. 王晓珏,宋伟杰译[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舒尔兹R. 存在·空间·建筑. 尹培桐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盖尔J.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 何人可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维塔M..国外建筑师及事务所名作丛书——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 曹羽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挪威诺伯格一舒尔茨(Norberg—Schuls).存在·空问·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挪威诺伯格一舒尔茨(Norberg—Schuls).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台湾:尚林出版社,1984.[8]LynchKevin[美],TheIⅡ埘oftheCity[M].华夏出版社,2001.[9]曾坚.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观念──变异、软化、背景、启迪[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94[10]陈建著.理性与游戏─20世纪西方建筑艺术[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13[11]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2]Jardin des Tuileries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23、424、416[1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4]童寯.江南园林志[M].中国建工出版社.[15]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16]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17] 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M].[18]童寯.造园史纲[M].中国建工出版社.[19]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工出版社.[21]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 [M] .重庆大学出版社.[22]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 .河南科技出版社.[23]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4]凯文·林奇.城市意向.方益萍译[M].华夏出版社.[25]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译[M].华夏出版社.[26]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M].华夏出版社.[27]凯文·林奇.总体设计.黄富厢译[M].中国建工出版社.[28]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29]景观设计学[M].西蒙兹中国建工出版社.[30]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俞孔坚译[M].[3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系列丛书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赵冰译[M].知识产权出版社.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王听度等译[M].知识产权出版社.亚历山大.俄勒冈实验.赵冰等译[M].知识产权出版社.亚历山大.住宅制造.高灵英译[M].知识产权出版社.亚历山大.城市设计新理论.陈治业等译[M].知识产权出版社.[3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工出版社.[33]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中国建工出版社.[34]弗朗西斯·D.K.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邹德侬译[M].中国建工出版社.[35]计成、赵农. 园冶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36]李敏.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工出版社.[37]王晓俊.景园林设计[M].江苏科技出版社.[38]孟雅凡.国景观设计的先驱[M].中国建工出版社.[39]弗朗西斯科.界景观设计丛书[M].中国建工出版社.[40]章俊华.90年代日本环境设计50例[M].河南科技出版社.[41]陈丛周.说园[M].同济大学出版社.[4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工出版社.[43]潘古西.江南理景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44]罗伯特霍尔登.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M].中国建工出版社.[4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工出版社.[46]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47]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48]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工出版社.[4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50]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51]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M].田园城市出版社.[52]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感知[M].中国建工出版社.[53]俞孔坚.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M].中国建工出版社.[54]章俊华.日本景观设计师系列[M].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佐佐木叶二作品集》《升野俊明作品集》《户田芳树作品集》)[55]夏建统.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大师作品系列[M].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56]詹姆斯.当代国外著名景观设计师作品集[M].中国建工出版社.(已出版《马里奥.谢赫楠作品集》)[57]世界园林艺术博览丛书夏建统.梦中的天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王向荣.内心的庭院—日本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朱建宁.永久的光荣—法国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朱建宁.户外的厅堂—意大利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朱建宁.情感的自然—英国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王向荣.理性的浪漫—德国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夏建统.对岸的风景—美国现代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58]贝森文库—建筑界丛书张永和.非常建筑[M].中国建工出版社.刘家琨.此时此地[M].中国建工出版社.崔恺.工程报告[M].中国建工出版社.汤桦.营造乌托邦[M].中国建工出版社.[59]周武忠.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M].东南大学出版社[60]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61]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62]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M].黑龙江科技出版社.[63]俞孔坚.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中国建工出版社.[64]布鲁诺塞韦.现代建筑语言[M].[65]周岚.城市空间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6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技出版社.[67]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M].东南大学出版社.[68]周武忠.园林美学[M].[69]张永和.非常建筑[M].中国建工出版社.[70]赵辰等.中国近代建筑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71]杨秉德,蔡明著.中国近代建筑史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2]杨秉德著.中西方近代建筑文化交融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73]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74]赖德霖著.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5]朱晓明编著.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76]郑孝燮著.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77]阮仪三,王景惠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78]常青主编.大都市从这里开始——上海南京路外滩段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79]常青编著.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80]贾公彦撰.仪礼注疏》卷一[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81]仪礼注疏.标点本,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2]宋李如圭.仪礼释宫,一卷[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83]礼记·曲礼.钱玄钱兴奇徐克谦叶晨晖张采民鲁同群注译[M].岳麓书社.[84]聂学义.三礼图[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85]杨复.仪礼图[M].四库全书文渊阁本.[86]五礼通考[M].南宋.秦蕙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87]约翰•奈斯比特[美].魏平译.定见/重启思维定见未来.中信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04月[88]杨宽.西周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89]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90]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9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M].中国旅游出版社.[92]李肖冰.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93]王炳华.吐鲁番古代文明[M].新疆人民出版社.[9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9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上海三联书店.[96]戴争.中国古代服饰简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97]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98]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9]华梅,魏钧泉,王慧芳.时尚图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00]叶立诚.中西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01]千村典生孙基亮,陆凤秋译.图解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02]赵春霞.西洋服装设计简史[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2]约翰•奈斯比特[美],魏平译.定见/重启思维定见未来.中信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4月[102]布鲁克•霍斯和丽萨•马克.Fashion & Architecture: Skin and Bones[M].Thames&Hudson ,2007年1月[103]费斯克J. 理解大众文化. 王晓珏,宋伟杰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4]舒尔兹R. 存在·空间·建筑.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05]维塔M. 国外建筑师及事务所名作丛书——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M].曹羽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6]盖尔J.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何人可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7]曾坚.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观念──变异、软化、背景、启迪[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94[108]陈建著.理性与游戏──20世纪西方建筑艺术[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13[109]挪威诺伯格一舒尔茨(Norberg—Schuls).存在·空问·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10]挪威诺伯格一舒尔茨(Norberg—Schuls).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台湾:尚林出版社,1984.[111]LynchKevin[美].TheIⅡ埘oftheCity[M].华夏出版社,2001.[112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13]Jardin des Tuileries.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23、424、416[114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138、186—187、198、198[115]自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M].,华夏出版社,2002年:译者导言第4页[116]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刘北成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4、13、17、118、96、96、106—107[117]刘北成.本雅明思想肖像[M].[118]汪民安.生产(第一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2页[119]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会议论文集[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M]//专著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M]//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E.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7]邵永健.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F.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G.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J.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02-02: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外文文献:1.UNESCO.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Heritage.Paris,19722.UNESCO.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Heritage Convention.Paris,1997rsen,K.,E.& Marstein,N.edit.Conference on Authenticity in Relationto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Norway:Tapir Forlag,19944.Silvio Mendes Zancheti.Conservation and Urban SustainableDevelopment.Rua do bom Jesus:CCIUT,19995.Serageldin,I.、Shluger ,E.&Martin—Brown,J.edit.Historic Citiesand Sacred Sites—Cultural Roots for Urban Futures.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16.Wolfensohn,J.D.etc,Cultural counts—Financing,Resources,and theEconomics of Cultur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07.Hatch,C.R.The Scope of Social Architectural History.New York:Van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48.Suddards,R.W.Listed Buildings.London:Sweet & Maxwell,19889.Minors,C.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s.London:Longman,198910.Ross,M.Planning and the Heritage.London:E.& P.N.Spon,199111.Feilden,B.M.& Jokilehto,J.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Heritage Sites.Rome:ICCROM,199312.Muetagh,W.J.Keeping Time—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Preservation inAmerica.Pittstown,New Jersey:The Main Street Press,198813.Collins,R.C.America’s Downtown:Growth Politics & Preservation.ThePreservation Press,199114.Zukin,Sharon.The Culture of Cities.Blackwell Publishers,199515.Yeoh,Brenda S.A.Contesting Space:Power Relations and the Urban BuiltEnvironment in Colonial Singapore.Kuala Lumpu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16.Wei,Betty Peh-T’I.Shanghai:Crucible of Modern China.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7.Boyer,Christine M.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ry—Its HistoricalImagery and Architectural Entertainment.Cambridge:MIT Press.1994 18.Low,Setha M.(ed.) .Theorizing the City:the New Urban AnthropologyRaeder.Rutgers State University,1999es,Malcolm,Hall,Tim and Borden,Iain (eds.) .The City CulturesReader.New York and London:Routlrdge,200020.Kenneth Frampton.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London:Thames& Hudson world of art,200021.NLF.2001 Sustaining Our Living Heritage:skills and training for theheritage sector,200522.Jokilehto.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London:Butterworth,199923.Michael Stratton.Industrial Buildings Conservation andRegeneration.London:Epson Press,199924.Carlos Marreiros (Macau) .Modern Architecture in Macau.mAAN Macaofounding conference,200125.Jeon Bon—Hee (Korea).Two Modern Periods in Korean ModernArchitecture.mAAN Macao founding conference,200126.David Lung (Hong Kong) .Modern Architecture in Hong Kong.mAAN Macaofounding conference,200127.Josef Prijotomo (Indonesia)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IndonesianExperience.mAAN Macao founding conference,200128.Bundit Chulasai (Thanland).Revitalizing our Architectural Heritages:3 Projects.mAAN Macao founding conference,200129.Zhang Fuhe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italization andPreservation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and Solutions to key Problems.mAAN Macao founding conference,200130.Huang Chun Ming (Taiwan) .Taiwan Modern Architecture.mAAN Macaofounding conference,200131.Kenneth Frampton and Yukio Futagawa. Modern Architecture, 1851-1945,p36文中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