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翻译人才变得愈发重要。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环境中,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并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第一,了解文化背景。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这包括学习历史、文学、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阅读和讨论文本来增加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第二,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关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言外之意。
英语中的“a piece of cake”在中文中翻译为“小菜一碟”,两种语言都使用了不同的隐喻表达方式,学生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尊重和接纳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学生需要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并尊重这些差异。
他们应该避免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他人,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文化,并尽量准确地传达源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第四,实践跨文化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学习海外留学生的经验、与跨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等方式,融入一个跨文化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实践中的跨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并增加跨文化翻译的实际操作经验。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通过教授实际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供实际的跨文化翻译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让学生在解释和传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因素,并提供针对跨文化翻译的技巧和策略。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是持续的,并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通过逐步增加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关联、尊重和接纳文化差异、实践跨文化交流,学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跨文化意识,为日后的翻译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一
时, 若直译为 pehipol rprd adiol epeetsn — Mysec s or peae ,n t nyr rsns oi s y cu
p r c a d a fmy o . u a e w lo o c tcz n e i s h t - e f il i e o i s wn Yo r e c me t r ie a d r d  ̄ s t e n s i i i
一
作用。译 员之所 以不 同于翻译 机器 , 于它对 两种 语 言所涉及 的不 同 在 不好 , 为什么还请我们吃? 因此应根据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 出相应的 做 文化的了解与掌握 , 更在于它 能从字面 意思之外领 悟到说 话人 言语中 文化转换 , 改译为 oe o k . Pe e e t o e I p ul e t一 l s f l m . h y i i a e a h o 的语用意义。因此 , 在英语 口译教学中 , 培养学生的跨文 化意识非常重 再如 , 在会议发言前 , 发言人 有时会说 , 没有很好准 备 , 。 只谈点 粗 要。在口译教学过程中 , 口译力求做到符合语言社会 功能的特征 , 使 即 浅的个人意见 , 当之处 , 不 请大 家批评 指正 , 以表 示谦 虚或客 气学 改 革
英 语 口译 教 学 中 的跨 文 化 意 识
郭 琳
( 河池 学院外语 系 广西宜州 5 60 ) 4 30
【 摘
要】 本文首先 阐述 了高校英语 专业 口译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的重要性 , 次探讨 了培养 学习者 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 其 认
论英汉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在语言的表达上 , 中国人常会借助于比较模糊
的, 模 棱两可 , 只可意 会 的方 式 。西方人 则 比较 讲 求 语言 的 精 准 。这 给 口译 的 准 确 性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困难 。
例如: 汉 语 口语 表 达 中 常 会 说 一 句 “ 我 尽 量
续 不断 的从 “ 本能 ” 到“ 经验” 再到“ 习惯 ” 。周而 复 始, 逐 步 上升 , 译 者在 “ 延 展—— 归 纳— —演 绎 ”的 认 知过 程 中不断深 化 自己的认 知 , 精 于复 杂 的 心智
中西 思维方式 的差异 与 口译 中 国和西 方 国家有 着 不 同 的历史 和 文 化背 景 ,
闪米特 谢 叶
/ —■
议谢
浒 一 I 一 /~
\
\
/
俄 谢
运 作加 工 , 从 而获 得 了一 种 “ 潜 在 的第 二本 性 ” 。这 种 本性 可 以使 他表 现 出一种 从 经 验 中升 华 的 , 具 有
・
/
_ ,
——
’
创 造力 的 习惯 , 而 这 一切 则 是 他 的第 一本 性 所不 具 备 的。这一 理论要 求译员 要努 力提 高中西方 文化修 养, 力求 在 实践 中树立跨 文化 意识 , 避 免在 口译 实践 活动 中 出现 跨文化 交 际的障碍 。 中华 民族传 统的东 方 文化 在语 言表 达 、 风俗 习惯 等非 语 言 文化 方 面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 的是更深层的差异 , 例如 : 思维方式 、 价值标准、 道 德观念 、 审 美观 、 心理 因素 、 感 知世界 等方面 的差异 。 本文拟 从思 维模 式 、 风 俗文 化 和 生活 环境 三个 方 面 对口 译过程 中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进行分析。
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认知与应用分析

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认知与应用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口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这一过程中,跨文化认知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口译人员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认知与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跨文化认知在口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跨文化认知是指对不同文化、习惯、信仰等方面的理解和接纳。
跨文化认知在口译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如下:1.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口译翻译中,对文化的了解尤为重要。
在口译教学中,也需要将口译与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提高口译的质量。
2. 跨语言交流的难度在跨语言交流中,不仅仅是语言差异的问题,还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学生需要学会解读不同文化的信息,以理解和转达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与思想。
3. 技巧与跨文化认知的融合口译教学中,学生需要结合技巧,发挥跨文化认知,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应对任何口译场合。
二、口译教学中跨文化认知的教育技巧在口译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一些特别的技巧,以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认知能力。
1. 教材内容的选择在教材的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教材应该包含足够丰富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
尤其是在口译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相关文化背景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文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地指导学生掌握其相关知识和应用。
2. 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化相关的案例,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以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
3. 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演习、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其对跨文化交流的适应能力。
三、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应用跨文化认知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认知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目标文化口译人员在掌握目标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各个方面。
刍议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刍议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随着日益加深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口译作为跨文化沟通的必要手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各界关注,因此口译教学也受到重视,并需要考虑如何在口译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
本文就从定义和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本文从定义角度先来概括跨文化意识的实质,跨文化意识是指通过意识形态差异的学习和认识,从而获得对不同文化之间深刻的认知,形成加强沟通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在口译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跨文化意识,以增强学生的素养。
其次,从理论角度来看,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跨文化技能的提升。
首先,口译教学中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理解不同文化时,他们会学习更多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词性,有助于提高口译技能,使学生更加准确理解口译中出现的文本信息,从而更容易把信息准确地表达、翻译出来。
其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挖掘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学生在语言技能上的表达能力,进而更好地把握口译教学中文本信息的跨文化需求。
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口译技巧,会让口译技能更加纯熟,口译教学中通过自然的跨文化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口译所需的文化素养。
再者,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跨文化技能。
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口译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技能,尤其是处理复杂的跨文化交际需求。
通过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口译技能,更加准确地传达跨文化口译信息,促进双方之间更加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总而言之,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跨文化意识培养,才能增强学生在口译教学中的能力。
因此,教师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引入跨文化话题、组织跨文化社交活动、启用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口译技能,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技巧,从而更加准确、更加有效地表达和传达信息。
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OnCross-CulturalAwarenessandits..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ts Cultivationin Interpret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accelerating opening up, interpreters take o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However, with the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the interpreter, as the communicative mediator, with mere competent language skills are far from satisfactory. Therefore, studies on interprete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re of great value and necessity.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analyze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ts functions in interpretation, and also studies reasons caus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barri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concludes som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pretation,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student interprete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Beside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other three parts are the body and soul of the thes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its writing method, its arrangement etc. In the second part, a few lines are given to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ts researches both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barriers in interpretation. After it, the author offers some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specific situations. Then, the author advances some proposals with regar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t last, a conclusion is drawn naturally in the fifth part.Key W ord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terpretation, cultivation论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口译人员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ac o d n td p o e ss r i ef r o eg v so si b a n n o r i ae r c s e c o r in i e t r o ti i g叩 ・ v f n n
文化差异的原因。 1中西 方 的 思 维模 式 和 价 值 观 念 不 同 。 英 汉 民族 都 有 各 . 自独 特 的 思 维 方 式 。 思 维 模 式 的 差 异 也 是 构 成 不 同 识
彭 芳
( 东 培 正 学 院 英 语 教 育 中心 , 东 广 州 5 0 3 ) 广 广 18 0 摘 要 : 着 世 界 的 高速 发 展 , 们 的 交流 日益 密 切 , 随 人 口 译 也 越 来 越 普 遍 。 传 统 观 念 里 , 们 认 为 拥 有 足 够 的 语 言 能 在 人 力 、渊 博 的 知 识 和 基 本 的 专 业 技 能 便 能 够 很 好 地 促 进 交 流 的 成 功 。 而他 们 却 忽 视 了文 化 差 异 的存 在 , 也 就 导 致 了他 们 然 这
交 流 的 不 成 功 甚 至 是误 解 。 所 以译 员要 重 视 跨 文 化 意识 的 培 养 以保 证 口译 能 更好 地 进 行 。 关键 词 : 口译 文 化 差 异 跨 文 化 意 识 培 养
的 培
养
口译 是 人 类 交 流思 想 感 情 的 工 具 之 一 。 它 是 通 过 口头 表 达 的 方式 . 确 、 体 、 准 得 流利 地 为听 众 说 明讲 话 人 的意 思 。 由 但 于 中 西方 有 着 不 同 的文 化 、 同的 历 史 背 景 , 然 带 来 人 们 思 不 必 想 、 为 等 多 方 面 的差 异 。口译 不 只是 把 一 种 语 言 转 换 成 另 一 行 种语 言 . 是把 一种 文 化 转 换 成 另 一 种 文 化 。 因此 , l 者 除 还 E译 了要 具 备 扎 实 的语 言 基 本 功 及 流 利 的语 言 表 达 外 ,还 应 该 注 重跨 文 化 意 识 的培 养 . 高 对 两 种 文 化 差 异 的 敏 感 度 。 样 才 提 这 能使 源 语 与 译 语 在 各 自文 化 里 的 含义 相 当 ,促 使 跨 文 化 交 际 顺利实现 。 口译 中存 在 的文 化 差 异 每 个 民族 都 有 自 己不 同于 其 他 民族 的语 言 和 文 化 。 英 汉 民族 有 着 不 同 的 文 化 背 景 , 同 的 宗 教 信 仰 、 学 思 想 和 价 值 不 哲 观 念 。他 们 各 自所 在 的 社 会 其 经 济 制 度 、教育 体 制 等 也 有 差 异. 这些 差 异 在 很 大 程 度 上造 成 了 不 同 民 族 、 同 文 化 的 人 的 不 思 维 方 式 、 为 模 式 的差 异 。 面 笔 者 就 从 几 个 方 面 分 析 产 生 行 下
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口译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理论 联系实践 ,通过实例 阐述跨文化意识在英语 口译 中的运用。
文章 编号 :10 - 6 7 (0 2 3 o 3 2 0 8 7 2 2 1)0 —0 8 —o
关键词 :英语 V译 ;跨 文化 意识 ;探究 I 中图分类号 :H 5 09 文章标识码 :A
一
、
口译 与跨 文 化 意 识 的 定 义
译过程 中,交 际失利 或受阻 除了语 言障碍 ( 音 、词 汇或 语 语法方 面 的障碍)方 面的 问题 外 ,很 大一部分 原因是 由文 化 障碍造成 的 。在跨语 言交 际 中 ,语 言表达 、风俗 习惯 、 体态表情 等是文化差 异 的外部 表现形式 ,在 这种形式 的背 后 隐含 着更 深层 的差 异 ,包 括价值标 准、思 维方式 、认 知 差异等 。因此只有 当译员具 备 了跨文化交 际意识 、具备 了 跨文化交 际理论知识 与技巧后 ,才可 以使 1译 的词语 内容 3 平稳地连接在两种语言之 间,通过生动 的文化因素的衬托 , 高效 、准确地 把 口头表 达的 内容 翻译 成 目标 语 言。另外 , 具备跨文化交 际意识 的 口译员 还可 以更好地根 据具体交 际 的需要 ,主动去弥补说 话者表 达的失误与缺 陷 ,特别是 当 其意识 到交 际双 方 冲突 的根 本 所在 时 ,就能 在 1译 中起 3 “ 修补”的作用 ,缓解 冲突 ,并 帮助交 际双方 圆满完成跨 文
那么进行 口译时 口译 员就要有 丰富 的跨文 化交 际知识 。在 过硬 的语 言能力 和反应能力 的基础上 ,进行 全方位 的信 息 分 析与综合 ,把 跨文化 交 际与 口译能力 完美地 结合起 来 。 为此 口译员要有强烈 的跨文化交 际意识 。对 于 口译员来说 , 因为跨 文化意识是他 在进行跨 文化交 际中所必须具 备的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 就以英汉民族为 的, 或是无法理解, 不可接受的, 比如, Sam 帮小明
例。英语民族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 汉民族 修改了论文, 小明致谢“I' m awfully sorry, but it
善于形象思维和辨证思维, 英汉民族这两种思维 has spent so much of your time”, 对方会想: 你在
体到一般, 由点到面, 将整体对象化解成各组成部 面或多维知识体系, 还应该拥有充分的跨文化意
……暴露了研究粗糙的弱点……理论借鉴做得不 够… …还 没 有 形 成 自 身 完 备 的 理 论 体 系 … … ”可 见我国口译界各环节仍比较薄弱, 整体形势不容
分, 从各部分的角度进行分析; 综合和归纳则指将 研究对象的各部分组成整体, 从全局或整体出发 进行思维。这种差异突出地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
势, 句子看似简短, 语篇中却富有很强的逻辑性。 是被迫才帮我的, 结果好心没好报, 在这种情形
这种差异, 在表意时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英 下 , 小 明 可 以 说“My pleasure”或“You are wel-
语民族者不论说话写文章总是开篇点题, 再陈述 come”也可说“It' s my honor”。
社会,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宗教信仰、哲 端邪恶的化身, 不幸的源泉。因此, 译员在口译时
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 如果不了解或不考虑这些差异因素, 源语的本意
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 甚至迥然不同, 这些 就可能被曲解或误解。这样即使在一方语言文化
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 背景中合情合理的事物, 在对方听来可能是茫然
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 有很多专家学者,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看 法 。赖 格 卢 特 在《教 学 设 计 是 什 么 及为什么如是说》 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 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 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 (means), 因此, 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 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 这些最优的教学方 法 能 使 学 生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发 生 预 期 的 变 化 。”怎 样说,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1 口译和跨文化交际
“2007 年 5 月 1 日 上 午 10 点 25 分 ”。 例 2: 607
交际可分为同一文化内部成员间的交际和不 North Willington Avenue West Palm Beach,
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 即跨文化交际, 它指的 Florida 33404 U.S.A.即国家—省—市—街道- - 门
- 154-
文化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设计
沈喜梅
( 大庆一中历史组, 黑龙江 大庆 163450)
摘 要: 讲课也好, 说课也罢, 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但很多说课中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完全脱节。如何能说好课?以下就 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 教学设计; 说课
时下各学科, 关于说教学设计的活动如火 如荼, 历史学科也无例外。说教学设计, 无可厚 非, 但离开了教学设计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这 一 宗 旨 就 有 些 不 伦 不 类 了 。无 论 是 怎 样 的 活 动 , 讲课也好, 说课也罢, 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了 促进课堂教学。但, 发现很多说课教学设计和实 际 授 课 完 全 脱 节 。如 何 能 说 好 课?以 下 就 这 些 问 题进行探讨。
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3]。这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际的障碍源 者服从后者。当受到别人夸奖时, 英美人会很大方
于交际双方对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 坦率地说声“Thank you”, 而中国人好谦虚, 爱走
维方式等方面意识的缺乏, 它需要译者的介入。译 中庸之道, 会说“哪里, 哪里”, 外国人很可能难理
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口译; 文化差异; 跨文化意识; 培养
我国口译界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成 功地加入 WTO, 2008 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 伐进一步加大, 对优秀的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空 前上升。而目前我国口译界的现状如何呢? 熊汝 琴、薛中军[1]撰文说“: 目前真正富有经验有资质的 高端英语口译人员仍然十分稀缺, 尤其是在某些 特定的高规格的英语口译领域。”王东志[2]对此作 了系统的概述与分析, 他指出自 2004 年上外高翻 学院召开第五届口译大会以来我国口译界呈现出 了新面貌, 但还有些明显的普遍性的不足“: 研究 问题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不够规范, 国内口译 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而且这方面的理论也比较少
力 去 获 得 最 大 的 认 知 效 果( Sperber&Wilson 方听来是不一样的。譬如“, 狗”在汉语里, 往往带
1995: vii; 48) [4]。如果笔译中如此, 那么这点在口译 有贬义, 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
中更加明显, 口译是一项转瞬即逝的双语间的口 势“”狗胆包天”等, 而在英美人眼里, 狗则是人类
和句间逻辑关系的功能词, 特别是正式文体如科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ime .”反过来, 如果是小明
技文中常见一些长句往往依靠这些功能词, 中间 帮了 Sam, 面对 Sam 的致谢, 小明可能会说“不用
无标点无停顿一气呵成, 而汉语善用短句, 加强气 谢, 这是我应该的”, Sam 心里肯定犯嘀咕: 原来你
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 通过信息 牌号。
源— — —编码— — —信息传递— — —解码— — —反馈等环
此外, 英汉民族这种差异还体现在, 英语民族
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 突出个体, 讲究个性化( individuality) , 而汉民族
此过程中, 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 而在 强调集体, 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不能兼顾时, 前
差异, 表现在语言上, 英语注重形合, 汉语则注重 嫌我能力不够, 费时太久, 或者: 你明知耗我时间
意合, 追求意境。譬如英文中有着大量的表征句中 为何还来找我, 此时不妨这样回答“Thankyou, I
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 性[5]。跨文化意识它意味着对异文化持关注、理解及 包容的态度, 其形成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甚至是偏 见的眼光审视异文化。译员如果具备了这种意识, 就可以恰当地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因素 的负面影响, 减少甚至消除即席交际中的语用失 误, 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因此, 充分的跨文化 意识有助于塑造一个优秀的口译者。
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 解, 真奇怪, 我只是表扬一下他却还如此认真地问
梁作用, 旨在传递信息, 促进交际的成功实现。
我哪里。
2 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可以说, 即使同样材料的信息在源语( source
在认知过程中, 人们总是倾向于以最小的努 language) 交流方和目的语( target language) 交流
识, 它是判断一个译员优秀与否的重要准绳。跨文 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 译者自觉不自觉地 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 是口译者所特
乐观。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还得加大高校教育 在表达时间地点时的顺序差异, 前者先小后大, 后
力度, 对此, 这里不做赘述。
者先大后小, 例 1: 10: 25 a.m.on May 1, 2007 即
4 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按照 Hanvey[6]的观点, 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 次 :( 1) .Awareness of superficial or very visible cultural traits: stereotypes. … its interpretation is unbelievable, i.e., exotic, bizarre. ( 2) Awareness of significant and subtle cultural traits that contrast markedly with one' s own … its interpretation is unbelievable, i.e., frustrating, irrational. ( 3) Aware- ness of …… is intellectual analysis, and inter- preted as being believable, cognitively(. 4) Aware- ness of how another culture feels from the stand- point of the insider, in the mode of cultural im- mersion: Living the culture that interpreted as being believable because of subjective familiari- ty.在这四个层次中, 达到最后两个, 就可以相信、认 同异文化, Hanvey 还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也能 够达到第四层的某些方面。他认为尤其是现代社 会中的我们具备一种把自己放置在对方处境中审 视自我的能力, 称之“移情的能力”( empathy) , 他指 出 “ … this is an indispensable skill for people moving out of traditional settings…”可见, 他对这 一能力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为培养跨文化交际 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且表明我们应该也能够建 构这种意识。 口译者必须在获得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 上, 掌握些口译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毫无疑问, 培养口译技能与技巧和获得翻 ( 下转 156 页)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