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之唐代三百年概述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Y:大梦老师
目录
01
02
03
04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
01
遣唐使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01
遣唐使
隋朝时日本就派遣“遣 隋使”,唐朝时中日交 流更加频繁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历法、文学、书 法艺术、建筑等带回日本,给日本 国内带来重大影响——645年,仿 照隋唐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史 称“大化改新”
圣 经
忍受苦难, 期盼救世主 (天堂地狱 说)
东正教、 欧洲+ 天主教、 美洲+ 新教 大洋州
耶路撒冷+ 君士坦丁 堡+梵蒂冈
圣诞节+ 受难节+ 复活节
教 堂
伊 斯 兰 教
公 元 7 世 纪
阿拉 伯、 麦加
穆 罕 真主/安 默拉 德
16 亿 人
半岛 分裂, 内忧 外患
古 兰 经
顺 安从 拉“真主”逊派叶尼、派 什
西亚+南 亚+中亚 +东南亚 +北非
麦加+耶路 撒冷
开斋节/ 肉孜节+
古尔邦 节
清 真 寺
总结 中外
唐与日本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地区
代表事件
代表人物
今日本
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晁衡
鉴真东渡日本传佛
鉴真
唐与新罗 朝鲜半岛(今韩国、朝鲜)
新罗物产居 唐朝进口首位
崔致远
唐与天竺 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玄奘西行求佛法
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 这种为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

唐代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

唐代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

唐代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文化影响力延续至今。

然而,唐朝的繁荣并不仅仅源于自身的文化传承,也与当时的外来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在唐代,中国与丝路沿线、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的文化交流不断,这些交流对唐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路文化交流公元7世纪,唐朝开启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丝绸之路贸易。

随着商贾的南北往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在丝路沿线,唐代文化先后传入了佛教、波斯文化、突厥文化、蒙古文化等,也向西方传播了汉文化、诗词歌赋、纸张制造等。

1.佛教文化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唐朝时期,佛教繁荣,寺庙林立,全中国的佛教信众达到了500多万人。

同时,佛教还为唐代文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许多著名的历史名人如李白、白居易、王维等都创作过与佛教有关的诗歌作品。

2.波斯文化唐代的波斯文化主要通过丝路传入中国,包括波斯文学、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传入中国后,波斯文化成为当时汉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唐代最著名的医书之一《本草纲目》中,就吸取了不少波斯医学的成果。

3.突厥文化突厥文化是一种以民间文化为基础的独立文化体系,曾在古代汉朝至唐朝时期与汉文化有广泛接触。

唐朝时期,突厥文化与汉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例如,唐代的乐舞戏曲艺术中,便大量吸收了突厥文化的元素。

二、朝鲜文化交流唐朝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始于唐高祖时期,随后各个朝代都有文化交流的发生。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博士、儒者、传教士、画匠等常常前往唐朝,唐代的文化也通过他们传入朝鲜。

另一方面,唐朝也向朝鲜传播了汉字文化、制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三、日本文化交流唐代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710年的和气正令使、754年的卜式耳使、838年的僧侣最澄等。

唐代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汉字文化的传播。

在汉字的介入下,日本不仅继承了唐代的汉字写作系统,还吸收了唐代诗歌、美术等方面的成果。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1)简介:
生于唐玄宗时期,扬州江阴 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2)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是最有 影响的人物
次数 概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 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5.《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 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6.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 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唐与新罗的关系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概括: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新罗(今朝鲜)
二、唐与新罗的习中国文化。 来唐经商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了文化 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不同点: 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 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送”。这一“取”一 “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目 的 学习佛经
到达地方
天竺
传授佛法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三 、玄奘西行
主要项目
根据下列提示,补充完整玄奘西行的相关内容。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

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代诗词
唐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 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唐代音乐舞蹈
唐代音乐和舞蹈非常繁荣,出现了《霓裳羽衣曲》等著名的音乐和舞蹈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传统手工艺
隋唐时期传统手工艺非常发达,包括陶瓷、丝织、漆器、金属工艺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 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现代的影响与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
隋唐时期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文化、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
文化交流与互鉴
隋唐时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通过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 特的文化面貌。这对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 示。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如玄奘取经、鉴真东 渡等,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宗教内涵。
经济交流
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经济交流,如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 联系。
政治影响
唐朝时期的繁荣和开放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如新罗、日本等国家纷纷向唐朝学习,进一步巩 固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地位。
THANK YOU.
2023
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

目录
• 隋唐时期的背景 •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隋唐时期的文化遗产 • 总结与评价
01
隋唐时期的背景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

汉唐盛世与文化交流野史

汉唐盛世与文化交流野史

汉唐盛世与文化交流野史汉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交流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

本文将介绍汉唐盛世的历史背景、文化成就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旨在探讨这两个时期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与贡献。

一、汉唐盛世的历史背景1.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皇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

汉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许多重要政策,例如开创科举制度、制定法律、推行儒家思想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皇朝,自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到907年唐昭宗被李渊的后裔李存勖废黜,历时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文化、艺术和科技都达到了巅峰。

二、汉唐盛世的文化成就1. 文学艺术:汉唐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赞赏。

例如,汉代有司马迁的《史记》、杨雄的《法言》等;唐代有杜牧的《秋夕》、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卓越。

2. 科学技术:汉唐时期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汉朝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等,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唐朝更是创造了火药、印刷术、航海技术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 建筑艺术:汉唐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例如,汉代的汉阳陵和唐代的大雁塔都是古代建筑的杰作,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也表达了对祖先和宗教的崇敬之情。

三、汉唐盛世的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汉唐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国家,而西方的技术、艺术、宗教等也通过此途径传入中国。

2. 东亚文化交流:汉唐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

例如,中国的佛教、道教等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家,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遣唐使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遣唐使
(五)路线
遣唐使的航线
遣唐使来中国的两百年间开辟了不止一条由日本到中国的路线,当然这同时也 意味着由中国到日本的路线。唐朝时期中日往来的路线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条:
第一条是北路,是走渤海湾,走朝鲜半岛的西端。北路又分两条,北道和北南 道。这两条是遣唐使早期日本和百济关系还比较好的时候,他们沿着百济的海岸, 一般的就是从九州出发,经过波多港,彻底离开日本,沿着朝鲜半岛的南边和西岸, 一直经过辽东半岛的尖子,到中国山东的登州登陆。这就是北道。后来发现从朝鲜 半岛直接过来也可以在船。后来,渐渐摸索的比较成熟后,规模也大了一些,一般的派四五条船,有 时一来就是五百多人。
(四)人员 在使团中的几百人当中,每一批都会有一些官员,首先是船长,称为大使、副使,还有 一些称为探官,录士(就是要进行一些决策和文书记载的),另外,还会派许多随船人员。 所谓向中国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派在各个方面向中国学习的人员,比如各种工匠是为了学习 中国的科技工艺;画师相当于我们现在带一些摄影师把中国的建筑,城市规模等学回去;乐 师要学习一些宫廷里面进行祭祀、举行盛大典礼的音乐;当然还有翻译和医师,翻译是外交 上必不可少的,医师也是向中国来学习汉方医的。除此之外,遣唐使的官员完成了他的政治 访问任务以后就会回去,回去的时候就要留下一些年轻人在唐朝继续学习,这些人就称为留 学生,还有一些是专门来学佛教的就是留学僧,也可以叫做学问僧。这些人要留到什么时候 呢?留到下一次遣唐使的船只再来,又带来了新的年轻人,船上的官员就把前一期的留学生 带回去。 不要小看这些留学生,他们有的在中国一呆就是十几年,几十年。有的呆了十几年以后 回到日本,也被日本朝廷所重用,甚至做到日本皇太子的老师,所以他们对日本的影响是非 常明显的。也有一些遣唐使在中国一呆就是几十年,最后老死在中国。在中国的文坛或文集 当中甚至也都有这些日本人名字和诗作。 这些留学生中,历史上有记载的都有些什么人呢?有阿倍仲麻吕,李白给他写过诗,他 有一个汉名叫晁衡,这是在文学史上比较有名的。还有历史上我们还会经常讲到的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和晁衡是同一批来中国的遣唐使,正好是唐玄宗时期,开元天宝盛世,开元时期 716 年他们是随着第八次遣唐使团来到长安。 吉备真备随第九次遣唐使船又回到了日本。在开元天宝盛世中日之间的交往比较正常, 所以第八次到第九次之间经只过了十七年,也就是在 733 年吉备真备和晁衡就可以回到日 本了,可是晁衡被唐玄宗挽留继续在中国学习,吉备真备随着第九次遣唐使船回到了日本。 历史上记载,吉备真备在唐十七年通五经三史,明法律,还兼集天文历算,兵释等实学。从 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到中国来学习,除了五经三史之外还很注重去学习天文历算,兵学,法律 等实学。吉备真备归国后为皇太子老师,他从唐朝学到的东西直接灌输给了日本的最高政权, 而且他又作为第十次遣唐使的副使副再次来到中国。在几十年当中他从一个随船的留学僧到 团长,经历了一个在向唐朝学习的过程当中,从学习到成为日本人的老师这么一个过程,这 就是吉备真备。 阿倍种麻吕在 733 年被唐玄宗挽留,一直在唐朝,并且还做了官。由于时间长了,他 自然对中国文化比较熟悉,也写的一首好诗,跟王维,李白这些诗人都是诗歌唱和的朋友。 李白有一些悼念阿倍种麻吕诗。阿倍种麻吕随第十次遣唐使船回国途中,遇到风浪,船遇险, 这件事传到长安,李白,王维都以为晁衡死了,所以就写了一些悼念他的诗。可是出事的船 经过越南,在越南修整得到修整,晁衡自己也捡回了一条命,最后又辗转回到了长安,之后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周边国家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日本在唐朝时期就派遣了大量的使臣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

这些使臣不仅学习了中国的文化,还将中国的文化带回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例如,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和艺术家。

这些外国人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还学习了中国的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了许多方面。

例如,唐朝时期的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都受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唐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有中国的传统文学,还有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例如印度的佛教文学、波斯的诗歌等。

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也融合了许多外国的艺术元素,例如中亚的织物、波斯的陶瓷等。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中外文化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融合。

唐朝时期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发
展,也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唐代三百年概述
导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的一个封建王朝。

自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

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

在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里,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和事件:由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千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的女皇帝武则天,更有唐明皇与杨贵妃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等等。

这些动人的故事都与唐朝的兴衰密不可分,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学习本小节的内容,来看一看唐朝这样一个充满着朝气和活力的朝代的兴衰历史。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说出唐朝兴衰的时间及过程;
●描述盛唐时期唐朝的概况;
●阐述唐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及重要历史事件。

学习任务:
10分钟)
观看:《大唐文化》,请结合影片的资料谈谈唐朝繁荣的情况(可以从经济、城市规模、宗教、艺术、宫廷建筑等方面介绍),进入课堂讨论“盛唐时期的情况”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50分钟)
阅读:《安史之乱》,观看:《大唐开元王朝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走向衰落和毁灭的转折点,请你简述安史之乱的主要过程。

(20分钟)
阅读:《大唐灭亡的原因及重要历史事件》,综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导致唐朝灭亡的事件及原因有哪些?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10分钟)
问答时刻
学伴问:当时作为世界中心的唐朝到底有多繁荣呢?这样强大的王朝为何后来又走向灭亡了呢?
老师答: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绚烂多姿的朝代。

自公元617年开国到907年灭亡,短短的三百年里,唐朝造就了一个神话。

唐代政治清明,有著名的唐太宗“贞观之治”,有魏征这样的清官谏臣;唐朝经济繁荣,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唐朝的文化灿烂辉煌,诗仙、诗圣都产生在这个朝代;唐朝艺术绚烂多姿,有著名的唐三彩、雄伟辉煌的大明宫祠。

然而,这样一个辉煌的封建王朝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

而常年的沉重的募兵和赋税、节度使的分封制是导致灭亡的深层原因。

如今,尽管年代久远,我们却仍能感到唐朝的繁荣:唐诗三百首、著名的唐三彩,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长安的国际化景象
导言
唐朝是一个极其繁荣绚烂的朝代,而它的都城长安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为繁荣、最为富庶的城市。

长安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闻名于世的文化中心。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长安生活居住,他们与中国人一样进行着贸易交易,当然,有一部分人是专门来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学习本小节的内容,来感受一下长安的国际化景象。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举例说明唐朝长安的外国人情况;
●说出唐朝的国际化情景;
●描述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

学习任务:
阅读:《长安城的概况》,观看:《故宫至宝——长安之春》,你认为当时的长安是否算得上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理由是什么?(30分钟)
阅读:《外国人在长安》,请举例说明在长安的外国人有哪些?他们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15分钟)
阅读:《唐朝的国际化情景》,观看:《唐都长安的国际化情形》,请总结一下唐朝的国际化情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40分钟)
问答时刻
学伴问:长安为什么可以称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呢?
教师答:
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长安城更是空前的繁荣。

首先,长安城规模宏大。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

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

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

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

其次,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的文化交流中心。

当时的长安城里有许多外国人:有波斯的商人、日本的留学生等等。

当时的长安城还有很多世上的奇珍异宝:康国、吐蕃的龙马、皮毛,大食的鸵鸟、没药,回鹘的骆驼、毡毯,天竺的孔雀、菩提树等等。

在宗教上,这里兼容佛教、道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

第三,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的经济交流中心。

唐朝的长安城不仅规模宏大,经济更是繁荣。

长安有东西两市,富贵雍容,达官显贵,将军墨客,到处是大家气。

并且,当时的长安通过丝绸之路等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

可见,唐朝的长安城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第三节唐代周边的民族与国家
导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著名的边塞诗。

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它是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那么,唐朝与周边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政治比较开明,那么,边塞诗中所反映的战争,是不是唐朝历史的真实写照呢?
让我们开启本小节的内容,看一看唐代周边的国家与民族的情况。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列举唐朝周边的民族和国家;
●阐述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学习任务:
阅读:《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请概括一下,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是怎样的?你觉得是否正确?(15分钟)
阅读:《唐代的周边民族与国家》,观看:《唐朝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和《唐边疆及对外形式》,请你总结一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将你的观点发表在课程讨论“唐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中,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点评。

(65分钟)
阅读:《和亲》,试分析“和亲”对唐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有什么影响?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15分钟)
问答时刻:
学伴问:唐朝时期推行的民族政策是不是跟现今的“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很相似呢?
老师答:现在我们倡导的是“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族政策,与唐朝不同。

在唐朝,对待少数民族,基本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有结盟,有和亲,也有武力征服。

并且,在对待少数民族内迁上采取沿袭旧俗的安抚政策等,这些都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奠定了基础。

比如回纥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和从属的关系,曾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此外,对待周围的国家,唐代也采用了比较开明的政策,许多唐代周围的国家都派遣唐使来到长安来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他们把自己国家的特产带到了中国,又把唐朝先进的科学文化带回了自己的国家,这一举动,无疑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四节唐以来四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导言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古代,我
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曾经居于世界前列,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

可以说,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是,你知道四大发明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本小节的内容学习,看一看唐以来四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你将能够:
●说出四大发明向外传出的时间及途径;
●说出四大发明对西方的贡献。

学习任务:
阅读:《四大发明》,观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具体情况。

(20分钟)
阅读:《四大发明的向外传播》,观看:《四大发明的向外传播》,请回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怎样传播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30分钟)
阅读:《四大发明的意义》,你认为中国四大发明对后人影响最深的是哪一项?请进入课程讨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发表你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点评。

(15分钟)
问答时刻
学伴问:四大发明的传播是如何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呢?
教师答: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对世界发展具有非常深厚的意义:首先,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所以恩格斯明确地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动,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

第二,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书写工具,纸张轻薄方便,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第三,印刷术,使广泛阅读成为了可能,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最后,指南针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正是由于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的经济、贸易,国家交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