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一)(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文学概论(一)(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文学理论只要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可以有效地阐释文学状况,掌握文学规律了。

A:对B:错答案:B2.离开了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批评、文学史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A:错B:对答案:B3.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学科。

A:对B:错答案:A4.文学理论不一定要与时共进,只要能解读当时的文学作品就可以。

A:对B:错答案:B5.《威尼斯商人》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A:达尔杜弗B:阿巴贡C:唐·璜D:夏洛克答案:D6.《窦娥冤》的作者是元代的()。

A:马致远B:关汉卿C:汤显祖D:张可久答案:B7.“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是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的诗《夜》中的诗句。

A:艾青B:江河C:牛汉D:北岛答案:C8.《变色龙》是俄国作家()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A:高尔基B:托尔斯泰C:契诃夫D:屠格涅夫答案:C9.文学理论的性质包含以下哪几个方面?A:实践性B:学术性C:科学性D:人文性答案:ACD10.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要素包括()A:作品B:批评C:读者D:作家E:世界答案:ACDE第一章测试1.当代形态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可以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对B:错答案:B2.二十世纪西方的人本主义文论和科学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根本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和研究。

A:对B:错答案:B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只是来自于对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批判性继承。

A:对B:错答案:B4.孟子在谈到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时提出了“兴”“观” “群” “怨”说。

A:对B:错答案:B5.关于文化问题,结合中国国情,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全盘西化论。

A:对B:错答案:B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虽然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但它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学事业的指导思想,并不存在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A:对B:错答案:B7.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唐代文学概论File

唐代文学概论File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艺术形式的高度完善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 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 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 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 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 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 靡弗诣矣!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
王建《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意象
杜甫《绝句》 元稹《行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唐代文学概貌
绪论提纲
唐代诗歌的繁荣
唐代的其他文学 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第一节 唐代诗歌的繁荣
如何理解诗歌是唐代“一代
之文学”?
最能代表时代精神
发展最为完善
后世莫能继焉
唐诗繁荣的表现

数量的增加 大量文学精品的出现


文学创作主体个性的凸现和思想的加深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坐 见 落 花 长 叹 息 。
洛 阳 女 儿 好 颜 色 ,
飞 来 飞 去 落 谁 家 ?
洛 阳 城 东 桃 李 花 ,
……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唐代文学概说》PPT课件

《唐代文学概说》PPT课件
10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其 发展(cont)
2、唐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一代文
学的标志。
❖ 作家作品数量多。仅清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所录,就 有诗人22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共900卷。作者上自帝 王将相,下及贩夫走卒、和尚道士,遍及社会各阶层。
❖ 内容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 体裁完备,艺术精美。 ❖ 出现了李白、杜甫两大家和众多的诗歌流派与优秀作家。
14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其 发展(cont)
俗讲和变文: 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了俗讲和变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
于讲唱,内容为佛经,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
15
(二) 初唐诗坛
16
陈子昂(659- 700 )
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 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任侠使气。21 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 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 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 得中进士,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 到武则天的赏识,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 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 漠南;后又随武攸(you1)宜军出击契丹, 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 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7 17 00)去世,年仅42岁。
11
❖影响巨大。
王国维作《宋元戏曲考》, 其序文更明白指称“凡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2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
(cont)
散文:唐大量出现纯粹的文学散文,人物传记成 为新文体,韩愈的杂文、柳宗元的山水杂记、 寓言是文学中的新样式,出现了规模很大的 古文运动,正是苏轼所谓的“文起八代之 衰”。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唐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

唐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

隋朝的大臣(侍御史)李谔在给皇帝的上书 中,激烈地批判齐梁的文风,是“竞一韵之奇, 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 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他站在过去正统儒家 的思想高度上,单纯强调了文章为政教服务并没 有注意文学本身的特点。
另外隋朝的大儒王通在他的著作《中论》里 也从正统儒家的老观点出发来攻击六朝文风。他 的正面观点很陈腐,强调文章要“上明三纲,下 达五常”,而对于文学本身的特点,他也是不重 视的,甚至发挥孔子的“游于艺”的观点,表现 出轻视文学的见解。隋代人只强调政治教化而不 注重文学本身的特点,文学理论上没有建树。
从“文以贯道”的见解出发,韩愈也就特别 强调作家写作之前的思想修养。他在《答尉迟生 书》中说:“夫所谓文,必有诸于中,是故君子 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正因为文章 是一个人思想修养的表现,那么要写好的文章, 就必须从加强本身的思想修养入手。韩愈在《答 李翊书》中说要写文章得“养其根而俟其实,加 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 晔”。
刘知几举例子:北朝时有一个皇帝也是文盲, 但是作史者写他过渭水时说:“此地宁复有吕望 耶?” 。法国有个大作家列那尔,他曾批评过 一些作家对人物语言描写得不真实,说这些作家 “文才太高了,竟把他自己的文才给了他笔下的 农民”。作家描写人物语言,必须真实,符合这 个特定人物的身份。
第二节 唐代的文论(下)
真正在文论上有所建树的是唐代人。他们不 是用陈腐的观点去反对形式主义,而是充分重视 文学本身的特点,对文学的特点有深入的研究。 所以他们不但取得了收效,而且他们的文论在后 世也很有影响。唐代的文论家我们学习最重要两 家,一个是盛唐的刘知几,一个是中唐时的韩愈、 柳宗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刘知几《史通》中的文论见解

唐代的独秀文学和文学论述

唐代的独秀文学和文学论述

唐代的独秀文学和文学论述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众多杰出的文学家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经典。

而其中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独秀文学,成为了当时文坛上的一股强大势力。

独秀文学虽然发展不长,但却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独秀文学的起源和发展独秀文学最早源于唐代文学咨询体系中的“独秀聚”这个机构。

这个机构创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其成员都是唐代文坛上的名流,如白居易、裴旻等。

此后,这个机构也被称为独秀文学院,其职责是评定文学作品和指导文学创作。

独秀文学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从独秀聚成立到831年唐文宗时期,此阶段独秀文学的主要作品体裁是律诗和骈文。

第二阶段,是从唐文宗时期到841年唐武宗时期,此时独秀文学的主要作品体裁是诗歌。

第三阶段,是从唐武宗时期到独秀文学的消亡,此阶段独秀文学的主要作品体裁是骈文。

独秀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种文学思潮,即独秀主义。

独秀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主张,其主旨在于反对当时的文风,强调创作的个性和独创性。

在独秀文学中,有几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及其文学观点对独秀文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二、独秀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1.杜甫杜甫是独秀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赋、文,风格独特,独具特色。

他早期作品以反映社会矛盾和揭露贪官污吏为主,晚期作品则更多地表现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

其代表作品有《将进酒》、《舜命》等。

杜甫的文学观点影响了独秀文学发展史。

2.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是独秀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

其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独秀文学发展史。

3.裴旻裴旻是唐代散文家,他的作品风格凝练、简约,专注于写现实生活和揭露社会黑暗。

其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将离河上老人》等。

裴旻的文学理论对独秀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属于文学的主要特征? A. 艺术性 B. 唯美性 C. 反思性 D. 真实性正确答案:B2.哪个是《红楼梦》的作者? A. 杨绛 B. 曹雪芹 C. 鲁迅 D. 茅盾正确答案:B3.“红叶题诗一宛转,长门陪妒两纤纤。

”这是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王之涣 D. 杜甫正确答案:C4.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金瓶梅》正确答案:D5.将文学按照表现方式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形式的是以下哪位文学理论家? A. 笛卡尔 B. 叔本华 C. 亚里士多德 D. 纪德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请简述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文学是指通过语言艺术形式表达和传达人类思想、情感、经验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艺术性:文学作品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和传递情感。

–真实性:文学作品要以真实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段来表达和呈现出来。

–反思性: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唯美性:文学作品通过诗意的表达和优美的语言形式,给人以愉悦和美的享受。

2.请简述《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小说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人物命运,以贾府前后两代人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丰富细致的画面。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痛为核心,描述了他们在命运的安排下经历的爱恨离合、痛苦折磨的故事。

同时,小说还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病和不公正现象,对封建礼教、权贵阶层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3.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关系的儒家观念。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②音乐舞蹈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典型的,是促成了“词”的产生。)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 唐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唐代士人漫游成风。 (1)漫游原因(①对自然的向往,如李白:“此行不为鲈鱼 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初下荆门》〕;②道教信仰的影响,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 (2)漫游去向:①山川;②边塞(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 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 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③通都大邑。
(2)艺术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①绘画、书法、雕塑 (一,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 形成我国书法自晋代以来的又一高峰。最能传神 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 草书;他们自由纵恣的气象,与盛唐诗人、特别 是李白歌诗的精神风貌,甚为相似。二,吴道子 人物画的传神写照、李思训等山水画摹山范水、 王维文人画的神韵悠长,都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2.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的全面
繁荣;(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唐朝开国的前九十年(历高 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叡宗六朝)。(1)表现 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2)作者:从宫廷官 吏扩大到一般寒士。(3)情思格调:北朝文学清刚劲健 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进入既有风骨又开朗明 丽的境界。(4)诗歌形式:①四声二元化,②粘式律, 促成了律诗的产生。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 荣 1.韩、柳古文运动。 (1)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诗 歌新变,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 (2)古文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①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仍以骈体为主。②天宝 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 古文(一,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 教之用的主张;二,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现实 政治结合起来,带有空言明道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的繁荣也影响了唐人的生活方 式与行为方式。漫游、入幕、隐居 等生活方式使诗人们有了更多新的 体验,对其思想的形成、审美趣味 的走向,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从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 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唐代文学的 繁荣和发展。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
唐代统治者具有一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因而在 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终唐一代, 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互有消长,但基本 上都得到了自由发展,并且呈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 由于思想界的自由,异域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原。音 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互相影响,为文学的繁 荣增添了新的手法。如山水诗与山水画、舞蹈与书法等 的相互影响。 思想文化的活跃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 对于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如变文、词)也有积极的影 响。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 (713)近百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 年(766)约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 年(836)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哀帝天祐四 年(907)约七十年。
二、唐诗创作的繁荣
数量众多 《全唐诗》收录诗人2200余人,诗 48900余首,共900卷;陈尚君《全唐诗补编》续 收唐五代逸诗6300多首;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 校》又新辑唐人逸诗近千首。三书共收唐五代诗 歌约56000多首。 艺术精湛 唐诗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 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 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产生了王维、孟 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整体水 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体裁全面 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 律、排律等多种诗歌体裁均得到充分发展。 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 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 都对诗歌十分爱好。胡应麟说:“唐诗人上自天子, 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 (胡应麟《诗薮》) 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 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仅如此,唐诗还流传到了日本、 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上官婉儿
初唐大诗人上官仪的孙女,颇有诗才,深得
武后赏识,为当时诗坛领袖,被后人称为巾帼首相第一人。
武后 即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像 乾陵
无 字 碑
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
唐代历朝皇帝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 外,对文人创作也时加倡导、褒奖。 唐太宗为秦王时,即开设文学馆,置文学学士。后又开 设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高宗、武后时 期,诗坛上的文艺活动更加繁荣,在武后的倡导下,以上官 婉儿为中心,在宫廷形成了一个“文艺沙龙”。代宗皇帝也 非常重视文学,王维死后,他曾关心王维的诗集编纂工作。 宣宗曾写诗悼念白居易,等等。 另外,唐代皇帝,为了吸引人才,以科举取士,而科举 制尤其重视进士科,这对于吸引士子研习诗文,促进诗歌创 作繁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诗总特色
雄壮浑厚是唐诗的风貌特征 苍茫 辽阔 孤独 自负 清新 自然 浪漫 飘逸 奇诡 瘦硬 刚健 瑰丽
三、唐诗繁荣的因素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 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 南北文化的交流;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唐王朝是继隋初统一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封 建王朝。唐王朝建立后,接受了前朝覆灭的教训, 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措施,调整了生产关系, 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社会经济很快走向繁荣,形 成了“贞观之治” 与“开元盛世” ,成为唐代 乃至封建时代繁荣盛世的象征与标志 。 唐王朝的国家版图也空前扩大。盛唐时期唐 王朝影响的范围东北至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 西的中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经济的繁 荣,国家的统一,使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帝国。这样的背景下,民族的自信心、自豪 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论
唐五代文学历史区间:

581

618
五代十国
907

960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 有唐一代,诗歌、散文、 小说(传奇)、词等文学 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 作者众多,名家辈出。

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 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 联系在一起,散体文终于取代骈 文占据文坛,把散文的创作推进 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南北文化的交流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颇大,因此不 同地域的文学,其面貌也各不相同。自隋统一之后,南北 政治上的对峙被打破。政治上的一统,也带来了文化上交 流与融合趋势的加快,南北的文风也在逐步的融合。清丽 而又略嫌纤巧柔弱的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刚劲粗犷、沉厚 朴实的文风相结合,为一种既优美又刚健的新文风的出现, 提供了可能。魏徴《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说的“若能擢 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 尽善尽美矣。”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文学风貌。 唐代诗人经过近百年的摸索探讨,到盛唐前期终于将 南北两种文风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诗歌最成熟的 典范。
唐代的-742), 字伯高,苏州人,唐代书法 家。他不仅楷书精妙,草书 尤为见长。其书得东晋二王 的精髓,又自创新意。纵情 于酒,寓情于书,大醉辄呼 叫狂走,下笔如有神助。其 书奔放不羁,纵笔如兔起鹘 落,气势如虹,有急雨旋风 之势,被称为“狂草”,是 当代今草新的表现形式。黄 庭坚称其为“草书之冠冕”。 张旭的传世书迹有草书《肚 痛贴》、《心经》、《醉墨 贴》、《千字文》、《自言 贴》、《古诗四贴》等。

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 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 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佛 教的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燕 乐的盛行,宴饮歌吹的需要,出现 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代诗歌在其发展过 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在唐代历史发展的不 同时期,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段落。明代高棅在 《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展分成初、盛、 中、晚四个阶段:
唐王朝国家的版图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
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滋养。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 偶等艺术技巧的探索与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 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了 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把唐代文学推向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