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教育: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合集下载

人生五识 知识—学识—才识—器识--胆识

人生五识 知识—学识—才识—器识--胆识

人生五识人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识”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从汉语的本意上,这个“识”有“认知”、“整合”、“鉴别”、“判断”、“领悟”、“修为”等不同的内涵,而我更愿意用以下五个词来表达“识”的五种境界,那就是:知识、学识、才识、器识和胆识。

知识是人生智慧的最初级形态,也是构成智慧的主要素材。

它进入了你的记忆中,却是一个独立的自在之物——它有形态无生气,有价值无性格;它离心灵之门还远,还没有打上你个性的印记;我们也尚未造访它的历史和内核,对它未生出感悟和激情。

它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支撑的基点,但决定不了思想殿堂的构架;它为智性的探寻提供落脚的驿站,却不能作方向和目的的导引。

可以断定,关于某种知识的言说,一定是千人一面的,差异仅仅在于其准确和深浅的程度不同而已。

学识则是被理性思维加工整理过的知识。

它已被认知主体组织在一定的结构之中,往往集群而居,有机联系,触类旁通,互为呼应,每一出现,便带出许多来龙去脉,产生知识的共振效应。

知识一旦成为学识,则每一种观点,每一个概念,甚至仅仅是一个名词、一个单字,都会呼朋引类,结伴而行,相互提携,相互补充、相互注释、相互点染,表现出或严整或绵密或宏大或深邃的整体魅力。

因为那组织结构是由不同的智性设计的,所以那些来龙去脉会五彩缤纷,那些知识共振会音色各异。

不过,在同一类学识的行列里,总还是近似的面孔要多一些,组合的方式有类别可循,差别仅在于归类的选择、互文的途径。

学识仿佛是一个人学养大厦的窗口,每一处都可以引你窥视其胸中堂奥,探求特定路径的纵深,其美仑美奂的建构,常常能激发新的求知欲望和研讨兴趣。

它很适合常建名句的意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才识则是被个体的才情智慧熔炼过的知识。

因为有主体的精神贯注其间,它已不再客观,但却有了鲜明的个性:它以种种知识为原料,却已在心灵之炉中冶炼为知识的合金,因为与先后进入特定心扉的许多要素杂糅,它已不再纯粹,但却更有魅力。

它总是被才智导引着、晕染着,便总是独具活力、灵气充溢。

浅议领导干部的学识、见识、胆识

浅议领导干部的学识、见识、胆识

浅议领导干部的学识、见识、胆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这对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应该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干部要具备学识、见识和胆识,并将三者高度统一起来,做到‚三识‛俱佳,切实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学识,主要是指知识、学问、学养。

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做好工作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熟练掌握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把术业专攻与博学多才结合起来,把深度和广度结合起来,不断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新理论、了解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拓展新领域,为胜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历是学识的重要基础,要重视学历但不能唯学历,学历并不等同真才实学,因此不能满足于吃学历的老本。

增长学识的根本途径在于终身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

特别是担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重任的领导干部,在公务缠身、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更要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惜时如金、广纳博收,真正做一个学习型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掌握自己不熟悉领域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长本领才干,收到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成效。

见识,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实质、从微观的具体和局部把握宏观的整体和全局,然后通过客观辩证的分析判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见识既包括党性原则也包括思想修养,既包括素质能力也包括思维方式,体现为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组织、正确看待群众,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以及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各种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五识”教育: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五识”教育: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五识”教育: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2010-11-16 17:16:25| 分类:教学探讨|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看到台湾一位学者谈论“五识”教育,提到上面这个五个“识”,甚合我意,这里借题发挥一番,把我对这“五识”,也是对自己为人处世与做学问的标准做一个注释。

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鉴于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还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扮演着提供错误信息、扭曲你的人生与世界观的角色,所以,我认为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阅读。

尤其对于年轻人,阅读是最、最重要第一件事。

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需要有一定的“常识”。

为什么把常识放得比知识还高?原因很简单,没有知识的人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靠“扫盲”与补习来纠正他,可那些有意或者无意罔顾常识的人,才真让你受不了,他们也是黑白颠倒与指鹿为马的一群人。

一个普通的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原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种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对于青年人交朋友与寻找另外一半,我的建议是,对方没有知识不要紧,但对于那些分不清常识的人,最好离他(她)远一点,有时知识并不能挽救他,那是世界观的问题。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懂得辨认常识的时候,才能更上一层楼,拥有自己的“见识”,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

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

当然,更让你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名有学问、有看法的人,一般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了。

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永远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胆识就是在你拥有了知识,也分清楚了是非曲直的时候,,不再保持沉默,而是勇敢地表达、甚至去实施你的“见识”。

青年教师的“五识”“五味”

青年教师的“五识”“五味”

青年教师的“五识”“五味”青年教师决定着教育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更是学校的生力军,他们怀揣梦想,激情勃发,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创新,迫切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贯彻于现在的“陈旧”教育之中,也正是青年教师的这种可贵精神才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

然而,在新旧交替的教育变革时期,青年教师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他们有时也懵懂迷惘,踟蹰不前。

本期,我们择取一些朴素的建议,希望能给青年教师一些最基本的引领,走出迷茫,更好地在教育之路上收获快乐与成功!一个人要想走得远,需要有“常识”、“知识”、“见识”、“胆识”,还得懂得“赏识”别人。

于教师而言,其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具备“五识”显得尤其重要。

青年教师之“五识”1.有常识所谓常识,多指众所周知的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里的常识更倾向于我们平时熟悉的“规律”。

要很好的行走在教育的沃野上,必须掌握一定的与教育相关联的规律,比如学科的内在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

有些常识只是些让人觉得“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却往往隐藏着高深教育理论,折射出教育智慧的光芒。

青年教师要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勿需好高骛远,慢慢积累一些教育常识,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让学生顺应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脉络成长,而不是被机械的安排、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真正为了学生好,而不是仅仅口头上的“为了你好”。

2.有知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更好、更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没有知识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状和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也应该是动态,而非静止的。

这其实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的层次。

只有在自我不断的提升与发展中,才会避免出现要给学生“一碗水”时,自己储备不足,甚至是“无水可给”的尴尬。

3.有见识一个紧跟时代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师,因为教师的见识往往很容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打开一扇不一样的窗户,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书本以外的风光。

教师应有的“五识”

教师应有的“五识”

步 了解 学 生 , 教 给 他 们想 要 的 在 这样 一 个 “ 大数 据 自媒 体 ” 践 , 需 要 经 历 一 个 长 时 间 的 过 的时代 , 学 生 需 要 的是 不 是 我 们 程 。教师 自己应 当有“ 做 一 个 有
胆识 教师 ” 的主 观 愿 望 , 还 要 有 的 是“为 什 么 ” 以 及“还 能 怎 么 方式 方法 , 只 能 被 困在 “ 经 验 的
步, 不 断韵 更新知识 结构 丰 富 可 以把 自 己 的经 历 或 者 思 考 向
知识 的层 次 。在 自我不 断 的提升 生“ 一碗水 ” 时, 自己储 备 不 足 , 甚 至是‘ ‘ 无 水可 给 ” 的尴尬 。
能力。 创新意识对于个人发展的
学 生传 达 , 这 样 也 会 让“ 传道 ” 的 重 要性 不 言 自明 。当今 的时 代 ,
东 西 。而 且 , 当教 师 自身 掌握 了 触 中将 一 些 有 用 的 东 西 传 递 给
学生, 并 且 能 够更 好 地 引 导 他 们 迈 向更 为广 阔 的知 识天 地 。萧 伯
更 多 的知 识 后 , 会 在 与 学 生 的接 告诉 他 们“ 是什 么 ” , 他 们 更 需 要
则 代 表 了教 师 与 时俱 进 的精 神 在 整 个 教 育 活动 中 , 教 师还 是 处 教 材 , 不再照 本宣科 , 把 更 符 合
和 广 博 吸纳 的情 怀 。一 方面 , 任
时代 需 要 的 东 西挖 掘 出来 ; 教 师
何 学 科 从 理 论 到 实 践 都 是 不 断 的年 龄 段 要 求 我 们 能 够 带 来 他 要 创 新 才 能 在 面 对 教 育 现 状 时 而不 向纵深挺近 的, 能够准备把握住 们 指 引他们 走 向更为 广 阔 的生 保 持一 份 独 辟 蹊径 的冷 静 , 本 学 科 的 时代 命 脉 , 才 能做 到 跟 命 空 间 。既然 我 们承 担 了一 部分 是人 云亦 云 , 鹦鹉 学舌 … … 只是 , 教 师 的胆 识 不 是 凭 空 上 时代 , 才 能让 自己的 教育 更 加 的指 引责 任 , 那 就பைடு நூலகம்要 求 我 们 能够 符合 潮流 : 另一面 , 教 师 的 工 作 真 正 在“ 指” 的 过 程 中 起 到“引 ” 产生的, 其形 成 与 巩 固依 赖 于教 对象是学生, 学 生 接 触 的 东西 也 的作用 , 而我们 自身 的见识 是正 师 本 人不 断 的 吸 收 与 内化 , 需要 需要 教 师 及 时接 触 , 这 样 才 能进 确提 供 方 向和 路 线指 引 的基 石 。 在 实 践 中 反 思 , 在 反 思 中再 实

被人赏识有多重要

被人赏识有多重要

被人赏识有多重要——先有千里马,伯乐才能识之同学们:今天我们初一年级组从各班选出你们做代表参加这次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的主题是“被人赏识有多重要”。

“赏识”一词作何解释呢?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人生要有“五识”,即常识、知识、见识、胆识、赏识。

其中“赏识”放在最后,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赏,欣赏;“赏识”就是因认识一件事物的价值而赞赏,即看中人的才能或了解作品的价值而给予赞赏,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被人看得起,得到别人的点赞。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是不爱被别人表扬和点赞的,从三岁小孩,到八十老翁,无论人生有多大的改变,阅历如何的丰富,心态如何的沧桑,只有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他说:“欣赏、赞美和鼓励是一个人由平凡普通飞向成功彼案的翅膀。

”可见赏识对一个人成长、成才是多么的重要。

历史上,因被人赏识而走向成功的例子非常多: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的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刚做过的,他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皇帝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非常惊讶,不明白皇帝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皇帝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通过这两件事,晏殊得到了皇帝和大臣们的一致赞赏,为后来晏殊位极人臣,高居相位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个《万斯同闭门苦读》的故事。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人生五识 知识—学识—才识—器识--胆识

人生五识 知识—学识—才识—器识--胆识

人生五识人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识”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从汉语的本意上,这个“识”有“认知”、“整合”、“鉴别”、“判断”、“领悟”、“修为”等不同的内涵,而我更愿意用以下五个词来表达“识”的五种境界,那就是:知识、学识、才识、器识和胆识。

知识是人生智慧的最初级形态,也是构成智慧的主要素材。

它进入了你的记忆中,却是一个独立的自在之物——它有形态无生气,有价值无性格;它离心灵之门还远,还没有打上你个性的印记;我们也尚未造访它的历史和内核,对它未生出感悟和激情。

它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支撑的基点,但决定不了思想殿堂的构架;它为智性的探寻提供落脚的驿站,却不能作方向和目的的导引。

可以断定,关于某种知识的言说,一定是千人一面的,差异仅仅在于其准确和深浅的程度不同而已。

学识则是被理性思维加工整理过的知识。

它已被认知主体组织在一定的结构之中,往往集群而居,有机联系,触类旁通,互为呼应,每一出现,便带出许多来龙去脉,产生知识的共振效应。

知识一旦成为学识,则每一种观点,每一个概念,甚至仅仅是一个名词、一个单字,都会呼朋引类,结伴而行,相互提携,相互补充、相互注释、相互点染,表现出或严整或绵密或宏大或深邃的整体魅力。

因为那组织结构是由不同的智性设计的,所以那些来龙去脉会五彩缤纷,那些知识共振会音色各异。

不过,在同一类学识的行列里,总还是近似的面孔要多一些,组合的方式有类别可循,差别仅在于归类的选择、互文的途径。

学识仿佛是一个人学养大厦的窗口,每一处都可以引你窥视其胸中堂奥,探求特定路径的纵深,其美仑美奂的建构,常常能激发新的求知欲望和研讨兴趣。

它很适合常建名句的意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才识则是被个体的才情智慧熔炼过的知识。

因为有主体的精神贯注其间,它已不再客观,但却有了鲜明的个性:它以种种知识为原料,却已在心灵之炉中冶炼为知识的合金,因为与先后进入特定心扉的许多要素杂糅,它已不再纯粹,但却更有魅力。

它总是被才智导引着、晕染着,便总是独具活力、灵气充溢。

用赏识造句

用赏识造句

用赏识造句
1、人要有五识:常识,知识,见识,胆识,赏识。

2、他的诗迟迟得不到赏识。

3、他很赏识李明的才能。

4、能者就该被能者赏识
5、赏识;学困生;自信心。

6、原宥我玩赏赏识你躯体和心灵的妍丽;
7、我决断学摄影以便更能玩赏赏识自然的美。

8、,在高邮拜识王安石,受其赏识,此后成为至交。

9、由于赫斯渥的赏识,他对她的美貌有了新的认识。

10、茶党赏识的Michele Bachmann正式参与辩论赛。

11、上司的不赏识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12、早年得穆修赏识,后与石延年。

13、她常抱怨在工作中没有被赏识的感觉。

14、赏识别人,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赏识别人,你会感受到命运的公正无私;赏识别人,你会体味前进中的幸福快乐;赏识别人,你会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赏识别人,你定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15、欣赏是赏识和领略,就是用心灵去感受视野中的那份美好。

16、赏识不是虚情假意的阿谀奉承,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识”教育: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看到台湾一位学者谈论“五识”教育,提到上面这个五个“识”,甚合我意,这里借题发挥一番,把我对这“五识”,也是对自己为人处世与做学问的标准做一个注释。

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鉴于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方面还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扮演着提供错误信息、扭曲你的人生与世界观的角色,所以,我认为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阅读。

尤其对于年轻人,阅读是最、最重要第一件事。

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需要有一定的“常识”。

为什么把常识放得比知识还高?原因很简单,没有知识的人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靠“扫盲”与补习来纠正他,可那些有意或者无意罔顾常识的人,才真让你受不了,他们也是黑白颠倒与指鹿为马的一群人。

一个普通的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原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种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

对于青年人交朋友与寻找另外一半,我的建议是,对方没有知识不要紧,但对于那些分不清常识的人,最好离他(她)远一点,有时知识并不能挽救他,那是世界观的问题。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懂得辨认常识的时候,才能更上一层楼,拥有自己的“见识”,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

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

当然,更让你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名有学问、有看法的人,一般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了。

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永远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

胆识就是在你拥有了知识,也分清楚了是非曲直的时候,,不再保持沉默,而是勇敢地表达、甚至去实施你的“见识”。

一个人哪怕学富五斗、观点超前,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连个屁也不敢放,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关于胆识,大家还要分清楚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

“胆识”必须是在前三个“识”之上的“有胆”,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不懂的人,一个毫无个人见识的人,他即便再“勇敢”,得到一些人暂时的喝彩,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甚至会贻害无穷。

最后为什么还加了一个“赏识”,而且放到了更高一个层次?原因很简单,拥有了前面四个“识”的人,缺乏的往往就是“赏识”,结果,让他们在人格修为、在事业奋斗与理想追求上,功亏一篑。

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的时候,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

当然,我这里的赏识,不是指人家对你的赏识,而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包括赏识那些比你强的和那些不如你的,赏识你的朋友与对手,你的表扬者与批评者,甚至你的敌人……
生活中不难碰上,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们,往往都有高傲与目空一切的缺点,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结果很简单,不会赏识他人的人,肯定很难再进一步,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被他人赏识。

你想,一个孤家寡人,一个脱离了普通人的“伟人”,即便“有胆有识”,又能走多远呢?
赏识他人,就是我迄今为止得益最多的一条法宝,我把它送给你,尤其是青年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