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中国设计史读后感

中国设计史读后感作为一名热衷于设计行业的读者,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设计史》这本书,对中国设计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回顾这部厚重的历史,我深感自豪,同时也为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一、引言中国设计史是一部五彩斑斓的画卷,展现了我国设计师们几千年的创意与智慧。
从远古时期的陶器、玉器,到现代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中国设计在不同阶段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中国设计史概述1.发展阶段中国设计史可分为六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现代。
每个阶段的设计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
2.设计理念与特点中国设计史中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和谐共生”、“以人为本”和“寓意传情”。
这些理念贯穿于各个时期的设计作品,展现出中国设计的独特韵味。
三、中国设计史中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1.人物介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设计师。
如北宋时期的画家、设计师张择端,他的《清明上河图》堪称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高峰;又如近现代的吴大羽,他致力于现代设计教育,为中国设计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作品分析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到唐代的陶瓷、建筑,再到近现代的汉字排版、广告设计,中国设计作品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
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也彰显了中国设计的丰富内涵和民族特色。
四、中国设计史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1.历史价值中国设计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同时,它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2.现实意义中国设计史让我们自豪,也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设计应借鉴历史,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中国设计史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1.局限性中国设计史虽然在各个阶段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对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不够,以及设计行业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等。
设计史-中国设计史PPT课件

.
仿生设计是对于自然界深入理解,并非是简单 的模仿照搬,它是吸收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机能, 在深刻理解其自然生态的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 设计的特点,在美学原理和造型原则作用下的一种 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
1.“门挡”小人
它高度抽象与概括的小人正非常努力的顶着大门 。设计师利用夸张的动作符号,令人感受到产品赋 予的尽心尽责的态度。
.
3.Heat-sense Wallpaper 春暖花开
一款近来大热的壁纸,让人们对仿生设计有了超乎科技 层面的审美想象。设计师利用热敏感油墨,让印有绿色 爬藤枝蔓的壁纸,当墙上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隐形 印花开始显色,一整墙的鲜花渐渐开放,春色满屋。
.
4.“红唇”沙发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萨尔瓦多尔·达利(Salvador Dail)
三大石器工具: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
.
2.新石器时代工具的磨制设计
(1)均为复合工具 (2)加工设计手段多样、技术高超
.
.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原始“彩陶”的设计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三门峡市渑(yuan)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 仰韶文化”。 原始彩陶设计有下列几种: ■半坡型、 ■庙底沟型 、 ■马家窑型 、 ■半山型 、 ■马厂型
半山彩陶代表作品:旋涡纹彩陶
.
半山类型,高23厘米 ,口径14.6厘米, 1977年甘肃兰州出 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壶泥质红陶,手 制,为盛储器。壶张 口,缩颈,阔肩,鼓 腹,平底,腹下左右 各有环彩绘连续的旋 涡状纹,颈部饰平行 线纹。壶外表柔滑而 富有光泽,极其雅致 ,风格端正大方。
中国设计史整理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99.8%,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一)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一组。
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
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中国设计史1 原始-夏商周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

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设计是一门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设计史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设计文化,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设计史古代中国设计史是中国设计文化的基石,它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设计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古代建筑、陶瓷、绘画、服饰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学习古代设计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审美观念。
第二部分:近现代中国设计史近现代中国设计史是中国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当代的设计发展历程。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近现代建筑、家具、工艺品、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学习近现代设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理念,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设计思潮的演变。
第三部分:中国设计师与作品中国设计史的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中国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
这些设计师代表了中国设计文化的精髓和创新力量,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也在国际设计界赢得了赞誉。
通过学习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设计师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设计的兴趣和创作灵感。
第四部分:中国设计史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关系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还应该强调中国设计史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关系。
中国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学生们需要了解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对比古代设计作品和当代设计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设计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设计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中国设计史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古代中国设计史、近现代中国设计史、中国设计师与作品以及中国设计史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设计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设计概论中国设计史知识点

设计概论中国设计史知识点设计概论是一门介绍设计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课程,而中国设计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中国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介绍中国设计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设计的历史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设计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设计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织品和建筑等领域。
这些设计作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玉器、瓷器到书法、绘画,古代中国设计在艺术表现与实用功能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二、中国传统设计的特点中国传统设计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强调整体性和和谐美。
传统中国设计注重整体布局与比例的平衡,追求形式与内涵的一致性。
此外,中国设计还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传统设计与文化的结合中国的设计与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设计强调以文化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与尊重,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理念的体现。
四、近代中国设计的兴起近代中国设计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技术进步的推进,中国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设计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机交互、功能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现代中国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设计,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五、中国设计在当代的发展与展望当前,中国的设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设计在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创新与创造力的崛起。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设计将更加开放和多元化,为世界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设计史复习资料1.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彩陶又叫陶瓷绘画,它是“国粹”-陶瓷艺术中的艺术,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无人集体舞蹈图像。
人物的下方是横线的水波纹样,造型简洁,手法高妙,气氛热烈,是彩陶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娱乐的生动写照,也为现在舞蹈音乐武术杂技等艺术提供了源头。
=2.四羊方尊的时间、用途、造型特点:商朝晚期偏早期青铜器。
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瓷器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要熟记图片啊3.《考工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加以科学的总结。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反映了春秋以及以前许多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先秦文明的灿烂篇章。
专门讲述百工的职务工作,这是先秦漫长历史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最初结晶。
意义:《考工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为人们重视。
而《考工记》对设计职业的要求,可见。
先秦时期设计文化已进入一种艺术的层面。
4.长信宫灯:河北满城汉代中山王刘胜妻墓中出土了一件鎏金的长信宫灯,造型是宫女跽坐手持灯具,左手托盘底,右臂的衣袖与灯体连体,中间空洞而封闭,利用虹吸的物理原理,将灯油的延期,排放到身体中贮存的水中,使烟气得以净化。
在灯具部分,利用灯罩旋钮开合,调节光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超高的设计水平,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史书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时空,是难得的超凡的佳作。
5.四大石窟艺术特色:莫高窟,此窟始凿于公元四世纪,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公尺,彩塑雕像2415尊,是中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三洞是开凿时间最长的,整个龙门石窟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
云岗石窟建于公元453年的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是一座中国石窟艺术宝库,它的艺术主体是东方体系的中华文化,但其身上也同时附着当时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系和以印度为代表的次大陆体系,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
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
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其特色,塑像的大小于真人相若,被誉为“东方塑像馆”。
6.四大石窟的设计布局: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结构是中心塔柱式,窟壁均为绘画,以描绘千佛为主,故有千佛洞之称。
这种中心柱窟的形制与印度支提窟有渊源关系、北朝莫高窟汇集了中原木构建的特点、方塔形的意味、利用石质的特点,丰富了中国佛教的洞窟形式。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西北的武州山,因其山岗连绵如云而称云冈。
早期是穹隆式大洞结构以大佛为主。
龙门石窟:就建在龙门山壁上,龙门石窟呈现窑洞形式并结合木结构建筑,因龙门山山体较硬,龙门佛像的雕刻技术能够表现出非常细腻的水平,成为北魏中原佛教文化的象征。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山势巍峨,因形如民间的麦垛而闻名,早期属方洞平顶保留西域的特色,晚期是覆斗型石窟,体现了中原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7.唐长安城:长安城的布局经隋唐宇文恺、阎立德的精心设计规划,将宫城置于都城北端,以承天门、朱雀门延伸的中轴线大街,将都城分为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共110坊设12座城门。
初唐在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外锅城,将大兴城改名长安城,大兴宫改名太极宫。
太极宫在长安城中轴线承天门大街的北端,是初唐李渊、李世民朝政的地方。
大明宫在唐高宗时加以扩建,是后来唐朝历代帝王的理想住处。
8.唐三彩:制作:唐三彩是一种特殊的多色釉陶器,在盛唐时期便达到了繁华的高峰。
唐三彩的釉质为硅酸铝,再加入铅灰为助溶剂,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彩配置。
三彩是泛指,可以多彩。
唐三彩是一种明器,往往反映墓主人的豪华生活。
特点:低温烧制;颜色以“三彩”名之并非三种颜色,三位虚词,表示颜色多。
用途三彩主要制作各类人物、动物、俑以及形形色色的器皿。
9.宋代五大名窑:官窑:是官方开办的供奉皇室生活的需要的窑厂。
利用垄断优势,质量水平高而数量有限,使后人有一定的神秘感。
主要以青瓷为主,其釉面有冰裂纹,成为天然的装饰效果。
内有玛瑙末为又。
汝窑:在河南宝丰,汝窑为青瓷体系,代表宋代制窑的最高水平,官窑产地之一。
汝瓷的胎质呈灰色,釉色较厚,素面无过多的装饰,釉面有冰裂纹。
钧窑:在河南禹县,青瓷体系,以胎质厚重,色彩斑斓的特点闻名,制瓷技术是多次上釉,或者涂彩,在高温中使彩料和色釉相融,产生了钧瓷的奇异效果。
利用还原铜的原理。
烧制初艳丽的红色,艳若晚霞。
其樽、炉、钵、洗等产品,典雅富贵,饱满沉着。
哥窑:浙江龙泉,青瓷中的龙泉窑系。
以其胎质暗黑,釉面裂纹交错著名。
利用胎质和釉料的温度收缩差异,使釉面出现了“开片”又称“百圾碎”在宋朝常常有官窑的产品,为“紫口铁足”的样式,即器皿的足部和口沿露出褐色的胎质。
定窑:河北曲阳,受晚唐邢窑的影响,定窑是白瓷系统。
有着胎质白腻,釉色略黄,呈现了象牙质的某些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有刻、划、印的花纹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碗盘口沿无釉的缺点,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0.梅瓶:小口,短颈,圆肩,长身,尤以小口窈窕,瓶有秀丽妩媚之韵,梅骨清像之姿。
又因深腹稳重。
容量颇大。
多为盛酒器。
梅瓶还有另一变化的瓶形,小口,圆肩,鼓腹,腹部呈圆弧形,优美饱满,典雅端庄。
11.釉里红:釉里红是在釉下会有花卉、鱼类等图案,表现出釉下的红色效果。
是以红铜釉料在素胎上绘制纹饰,在涂上透明釉色,利用高温还原烧焰制而成的瓷器,要求窑内还原焰气氛非常严格。
12.粉彩:粉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发展的瓷器新品种。
粉彩是在烧好的瓷器上进行绘画,然后放置入窑烘烤,红烧后瓷器上颜色犹如富丽柔和的水彩画。
粉彩表现的题材广泛,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13.明清家具的设计风格的异同:相同点:设计和使用基本是以功能为主,装饰手法也多是对材质的利用。
于是硬木的紫檀、黄花梨等家具在朴素无华的表面中,蕴藏着家具的名贵。
家居风格釉雕琢的装饰现象,增加家具的华贵贵重。
不同点:明式家具在尺度、比例、均衡、对比、节奏、韵律等方面的风格特征,始终有着简洁明快流畅自如的特点。
清代家具较之明式家具更加繁琐,富丽华贵。
14.明代家具设计中椅子的设计样式和特点:太师椅:为圈型椅,也称罗圈椅。
椅背和扶手连接一体,背板向后而坐面较大,有环抱坐拥之势,为官宦显赫之人的坐具。
官帽椅:是一种扶手椅,有四出官帽椅和南官帽椅的样式。
官帽椅的重心较低,而背椅较高,椅腿有横档的脚踏。
而椅背通过背板处理,成为一种曲线的形式,使人的背部有着合理舒适的依靠。
高靠背椅,无扶手,一种是搭脑靠背的直角部分略微呈圆润的弧形,而背板略曲而挺直,犹如碑石,此也称“一统碑”式椅。
另一种是搭脑的两端伸出,呈或直或曲的式样,有“灯挂椅”的称呼。
但是无扶手椅的略曲背板可与人吻合,而搭脑上可以铺盖织物的椅披,形成柔软舒适的靠背样式。
15.明式家具使用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注重结构美,不用钉、胶、在不同的部位应用不同形式的榫卯,反映了木制家具特有的风韵和设计者的匠心。
注意材质美,充分利用木材本色和纹理而不加掩饰、色泽深沉雅致、木纹自然优美,质感坚质细腻。
注意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
比例适度,线条流利。
注重装饰美,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角,简练细致,朴实无华。
16.《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它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共全书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
园治包括各类插图235副,是明代造园技术的经验总结。
对于理解明清时期造园技术有指导作用。
又名《夺天工》17.黄道婆:黄道婆返回乡里,总结了江南原来的纺织技术,并融入海南岛黎族的经验,着手改进扎花车、塌车、织机等耐心的对松江妇女进行织造、纺棉等技术指导,并在折枝、团风等织布技术方面有所发展,改变了松江地区的落后面貌。
松江成为江南棉花纺织生产的中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纺织业的进步,棉花纺织业的广泛应用逐渐的改变了人们服饰形态,提高了社会生活水平,使后来服饰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18南北青瓷区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出现了南北青瓷分流。
青瓷的生产主要以浙江越要的青瓷成就体现了最高水平。
早期青瓷的造型中常见的有双系壶、双耳罐等,短颈、鼓肩、矮身、纹饰简单,古朴大方。
后期出现碗、碟、盘、盆,以及香炉、灯具等,证明青瓷制品的发达及人们生活的精致。
青瓷常以动物造型,增加美感,增进了人与动物的亲和力。
而北方的青瓷粗矿,厚重,造型简单,多以器皿为主。
19.黑陶尊鼎、食器、酒器的内容和图。
秦汉瓦当鎏金铜灯,虹管灯建筑彩画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