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
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步骤,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例如,当对某病的情况了解不多的时候,往往总是从描述性研究着手,取得该病的分布特征,从而获得有关的研究假设的启发,进而逐步建立研究假设,为分析性研究提供线索。
描述性研究中,除现况研究外,尚包括筛检、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第一节现况研究概述一、概念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
由于所收集的资料一般不是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情况,也不是通过追踪观察将来的暴露与疾病情况,故又称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由于这种研究所得到的疾病率,一般为在特定时点或时期与范围内该群体的患病频率,故也称之为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一)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通过现况研究来揭示目标群体中某病的患病率,以及在不同人群特征上的分布状态是这类研究最常见的用途。
对此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例如,若要掌握某个区域内目前居民的酒精性肝病的患病情况,则可通过某种抽样技术,从这个区域的人群(目标人群或总体)中,随机地选取足够数量的合格的研究对象(样本),对此逐个进行酒精性肝病的调查和检测,并同时收集有关的研究因素,诸如,是否饮酒及其程度、性别、年龄、职业,等等,然后分析求得按不同研究因素分组(类)的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水平。
(二)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任何一个病因未明的疾病,其病因的最终揭示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

分析性流行病学侧重于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回顾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数据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研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选择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未患该疾 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以确定该 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设计,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 和非暴露组,并随访一段时间,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评估该 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横断面研究则是在某一时间点收集数据,对疾病 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
研究案例
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案例很多,例如对某地区肺癌死亡率的调查,通过对不同 人群、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发现肺癌死亡率在不同人群 和不同时间上的差异,为病因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
研究案例
要点一
艾滋病传播模型
通过对艾滋病传播过程进行建模,预测未来艾滋病感染 的趋势和规模,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要点二
流感预测模型
通过对流感传播过程进行建模,预测流感的传播趋势和 高峰期,为医疗资源分配和预防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案例
研究目的
探讨吸烟对肺癌的影响。
研究设计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史和其他相 关信息,比较两组人群吸烟史的差异。
研究结果
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吸烟史较长、烟量较大的人群患 肺癌的风险更高。
03
实验性流行病学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实验性流行病学也称为实验流行病学,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对象,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 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评价和比较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①研究单位之间的变异(一般用标准差s 表示) ②调查人群中欲调查特征或疾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也即
暴露比例或患病比例) ③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容许误差”,即实际值和预期值差异
的大小 ④把握度的大小,由α和1-β来表示
.
31
估算公式
① 率的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符合二项分布)
N t 2 PQ d2
.
23
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
多级抽样
.
24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EpiCalc 2000
.
21
四、明确抽样方法,估算样本含量
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
22
抽样技术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方便抽样 判断抽样 配额抽样 滚雪球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级抽样 其他抽样技术
按比例 不按比例
.
48
“五不问”原则
① 可问可不问的项目不问。 ② 复杂问题项目不问。 ③ 查找资料才能回答的项目不问。 ④ 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项目不问。 ⑤ 通过其他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不问。
.
49
调查项目顺序的编制
调查项目按逻辑顺序与心理反应分类排列,符合调查对 象的交流习惯。可根据人们的思维方式,按事物的内容和 相互关系以及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先设定容易回答的,后设定敏感的、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先排列封闭式问题,后排列开放式问题。 检查信度的问题须分隔开来。 采用不同调查方式,调查表项目的顺序应有所区别。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最基本的的研究方法。
它往往是病因不明疾病病因探索的起点。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概述一、 概念描述性研究是利用专门设计调查的资料或已有的资料,按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即三间分布的特点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
为进一步建立病因假设和病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中是基础的步骤。
二、 描述性研究的种类主要有病例调查、暴发研究、生态学研究和现况调查等。
(一) 病例调查病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是指对个别病例或相应的个体及周围环境进行调查。
(二)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以群体为单位。
生态学研究是从许多因素中探索病因线索的一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提供信息的不完全性。
可以说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三) 现况调查(详见第二节)三、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1、社区诊断: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该社区人群的分布及其特征。
调查和评价该社区的某些疾病。
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
2、描述和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和危险因素研究提供线索。
3、通过比较实施疾病防控对策前后的资料,为评价其效果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节 现况研究概述一、 概念现况研究(调查)——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
现况调查因为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患病率调查。
又因现况调查在某一时点收集的反映该时点的暴露或疾病情况。
——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现况调查主要用于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二、 现况研究的目的(一)掌握人群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历史与典型范例
▪ 上世纪50年代:吸烟与肺癌( Doll与Hill )
▪ 上世纪60年代:早孕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 腺癌
实例1.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 Doll与Hill于1948~1952年进行研究。从伦敦20所医院及其 他几个地区选取确诊的肺癌1465例。每一病例按性别、年 龄组、职业等配一个非肺癌对照。调查两者吸烟暴露情况。
➢ 筛检疾病的危险因素,保护高危人群 ➢ 早诊断、早治疗,保证良好预后 ➢ 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实施筛检的条件
▪ 筛检试验必须安全可靠,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 ▪ 筛检试验可行,效益显著 ▪ 筛检试验应快速、简单、方便、价廉、易被接受 ▪ 针对的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有确诊和治疗方法 ▪ 疾病有较长潜伏期或可识别的临床前期症状、体
▪ 普查▪Βιβλιοθήκη 抽样调查普查▪ 定义
➢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
➢ 符合地理、生理特点的所有对象
普查
▪ 目的
➢ 了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 了解人群健康水平 ➢ 确定正常生理值范围 ➢ 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 ➢ 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率和效果
普查
▪ 应遵循的原则
➢ 所适用疾病应有明确诊断标准,且易于诊断, 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联合试验
▪ 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可提高灵敏度, 减少漏诊,阴性预测值高(乳腺癌筛检)
▪ 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 和阳性预测值(尿糖、餐后2h血糖)
▪ 混合试验,根据指标性质和质量,综合使 用并联和串联方法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流行病学

资料的收集
疾病发生的测量 在人群中进行现况调查时,应尽量采用简单、 易行的技术和灵敏度高的方法。同时需注意检 验结果中的假阳性,特别在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的现况研究中尤为重要
署、统一计划、统一行动的客观条件。
普查
原则:
1、严密的组织和高质量的普查人员队伍。 2、严格的时间要求。 3、调查项目和指标必须集中统一。 4、尽可能按一定的周期进行。
普查
优点:
1、由于是调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员,所以在确 定调查对象上比较简单 ;
2、普查所获得的数据对疾病的流行因素研究能 有一定的启示;
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
现况研究
目的: 4、为评价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5、为疾病监测或其它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
础。 6、其它:衡量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规划
的制定与评估;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定;为卫 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个案调查
2、调查方法: (1)、询问 (2)、现场观察 (3)、进行必要的体检
个案调查
3、调查的内容: 除应调查一般的人口学数据外,还包括核实诊 断,确定发病时间、地点、方式,追查传染源、 传播因素或发病因素,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 触者,从而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接 触者和采取宣传教育等措施。 个案调查一般无对照,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作 用不大。 个案调查往往还是爆发调查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流行病学工作者和防疫工作者的基本工作之 一。
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性研究

法来计算。
1.抽样方法 : 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 层内随机抽取一 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1)按比例分配:按总体各层观察单位数的多少分配 : (2)最优分配:按各层观察单位数多少及其变异大小分配 。
②指导语:指导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写的陈述文 字。
③问题与答案:问卷的主体。
➢ 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答案。
➢ 封闭式问题:有若干个具体的答案。
④编码和其他资料:
➢
编码:是将调查表中每个问题的每个答案赋予一个数
字以作为该问题该答案的代码,从而便于进行计算机处理。
➢ 其他资料:
1.利用现有记录资料:临床病历、检验报告单、出院证明、 出生证明… 2.访问:面访、信访、电话访问… 3.体检、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4.现场观察与有关环境因素的检测:
分析吸烟与HBp之间有无关联:
2
(ad bc)2 n
(a b)(c d )(a c)(b d )
(465 7652 3012884)2 12013 22.57 3477 8536134910664
1.优点: (1)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
可信度较高; (2)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
2. 具体方法 : ①随机数字法
取个体
编号
② 抽签法
抽签
搅匀
制签
3.优缺点 :
①对所有观察单位编号,当总体的观察单位数量大时,难度较大
② 抽样误差的计算较方便 。
均数标准误:
S X
S n
率的标准误: S p
p(1 p) n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缺点
1.生态学谬误
2.缺乏控制可疑混杂因素的能力
3.难以对非线性关系做出正确结论
最基本特征:以群体为研究单位
可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目的
1.根据对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某疾病的频率的比较、分析,产生病因学假设。
2.对人群中某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某疾病频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人群
中某干预措施的效果
类型
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
优点
1.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2.提供线索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优点局限
(1) 可作为其他调查研究方法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2)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及调查精度较高
(3) 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被发现
(4) 不适用于变异较大的资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
(5) 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2.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3.所获得的资料能够较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情况
4.比较容易为公众所接受
5.没有抽样误差
缺点
1.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2.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
3.重复和遗
❀抽样: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
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2.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3.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4.提供病因线索,但不能验证因果关系
5.一般不用于病程较短疾病
目的
1.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群体水平进行的观察分析。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个案调查: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 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象:病人、家庭、疫源地。 方法:访问、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人口学资料、发病时间、地点、 传播方式、传播及发病因素、疫源地控制。 用途:采取措施,控制疾病;总结疾病分布 特征;核实诊断及护理指导;掌握疫情、疾 病监测。
PQ N
(SE)2
令d 为预期样本(p)与总体现患率(P)之容许误差,则d =t×SE SE=d /t
N PQ t 2 PQ
(d )2
d2
t
令d =0.1P 取t =1.96≈2 则:
N
22 PQ (0.1P)2
4PQ 0.01P 2
400 Q P
当d =0.15P时:
22 PQ
4PQ
Q
N
178
A、描述分析 B、相关分析 C、单因素对比分析 D、多因素分析
(五)调查表设计的具体方法 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2、问题的数目和结构 3、问题的形式
填空式、是否式、多项式、矩阵式、表 格式、半封闭或开放式
4、答案的设计
(六)调查员培训
F、资料的收集
1.掌握有关背景资料 2.疾病测量 3.暴露测量 4.对调查员的要求
G、资料的整理、分析及结果解释
一、资料的整理 现况研究所得资料,可按下列步骤整理分析:
(二)种类
1、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2、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调查特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或某种特征的某一时间的 特征。 3、纵向研究(prospective study)或随访监测研究
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人群及 个人中的动态变化。 4、常规资料的描述
理论性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 数学模型
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类型
过去 将来
现在
现况研究
(描述疾病与研究因素在 一个时点上的相互关系)
历史回顾法
(描述既往疾病与研究 究因素的相互关系)
随访研究
(描述将来疾病与研 究因素的相互关系)
纵向研究
一、概述
(一)概念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通过在特定 人群中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及数据处理等客观 地描述疾病、健康或有关卫生事件在时间、地点 和人群方面的分布信息,向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 流行病学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
优点:1)精确度高:要求层内差异小,层间大。样 本量少。
2)可进行层间对比 3)可椐研究目的调整各层样本量 4)抽样误差小 缺点:1)结论仅适合推广到同一分层条件的人群 2)要求完整的人群资料
4、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用此法抽样时,可抽到的不是个体,而是由个 体所组成的集体(即群体)。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病例报告:临床上对罕见病研究的方法。 对象:病人。 方法:临床报告。 调查内容:特征、治疗、转归。 用途:发现新病例或提供病因线索;阐明疾 病和治疗机制;记录疾病罕见表现。 局限:易发生偏倚;不能估计疾病发生频率; 不能论证科研假设。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对多个相同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对象:历史积累病案资料。 方法:回顾性研究。 调查内容:临床特征、分类、诊断及治疗、 预后。 用途:分析疾病临床特征;评价治疗效果; 提出病因假设。
E、确定研究变量及制定调查表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1)面访(face to face interview) (2)通讯调查(mail questionnaire) ( 3)电话调查(telephone interview) ( 4)自我管理式的调查(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5)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6)敏感问题的调查方法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描述流行病学 观察性研究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现况研究 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筛检 历史资料回顾(常规资料的分析) 随访研究(纵向研究)
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
临床随机化对照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二、现况调查(Prevaence study)亦称横断面研 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指在特定时间内, 对某人群疾病、健康及相关特征的存在情况进行 和相互关系描述研究。
又由于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 资料,既不是过去的情况,又不是追踪所获得的结 果,而是调查时的实际存在,因所用的指标主要是 患病率,故又称它为现患研究或患病率调查 (Prevalence Study)。
求: N =?
解: 据题意,P=0.3 Q=0.7,则: (人)
N 400 0.7 933 0.3
②Poisson分布资料:当发病率很低,如肿
瘤以10万为基数计算时,用Poisson分布期 望值可信限表估计样本含量。
2)计量资料:
4s2 n
d2
式中:s 总体标准差估计值 n 为样本量 d 为容许误差,一般 为0.1s
(3) 普查的优点:
①能发现普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 及时的治疗;
②通过普查能对该地区某病的全貌有一个 了解;
③提供病因线索;
④通过普查可进行一次医学的科普宣传, 使群众对某病及其防治有所了解;
⑤确定调查对象简单。
(4) 普查的缺点: ①不适于患病率低和检查方法复杂的疾病调
查; ②由于普查对象多,难免漏诊、误诊; ③由于工作量大,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内容:一般情况;调查研究项目;实验室结果
(三)调查表变量的规定 1、定义研究因素
概念定义 执行定义
2、设定测量尺度
二值尺度:Yes No 列名尺度:无顺序,可分类。如血型 序列尺度:有顺序,可分类。如每日吸烟 支数 区间尺度:有顺序,连续性。如身高
(四)调查表的基本结构 1、封面信 2、指导语 3、问题和答案 4、编码和其他资料
例如某学校有9000名大学生,15个系。每个 系的学生数相差不多。如要调查600名学生,抽 样方法如下:先自15个系随机抽取2个系,再自 这2个系随机抽取300名学生,这就是两级抽样。
(4) 抽样调查的优点: ①样本量相对较小,调查省时、省力、省钱; ②质量比普查好,应答率高;
(5) 抽样调查的缺点: ①不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 ②设计实施与资料的分析工作相对复杂; ③不适用于变异大的变量调查。
(6)样本大小的估计
A、原则:大小适宜; B、影响因素:①预期现患率或感染率;
②容许误差的大小; ③资料的类型。 C、方法: ①公式法; ②查表法。
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
1)计数资料:①二项分布资料 令SE为标准误;P为预期现患率;Q=1-P;N为样本含 量,则:
SE PQ N
(SE)2 PQ N
这些群体是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出的, 被抽到单位的所有成员都是研究对象。
这种整群随机抽样便于组织,节约人力、物力, 因而多用于大规模调查,有其一定优点。
缺点是抽样误差较大,分析工作量也较大。
5、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又 称多阶段抽样
这是大型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3、开展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 疗;
4、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 5、用于经常性的疾病监测。 6、其他
(三)特点
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研究只能分析特定时点
上,某人群中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3、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 4、适用于不会经常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的研究; 5、适用于慢性疾病的研究,不适合病程短的疾病研
E、确定研究变量及制定调查表
(二)调查表(questionnaire)的设计原则:
1、与本次调查有关的项目一个不能少,无关的项目一 个也不能有 2、措辞简练,易于回答 3、问题先易后难、先一般后隐私 4、尽量获的客观、定量指标
种类:自评式、他评式
过程:设计、修改——预试、修改——应用 提问方式:定式(封闭式);开放式
1.检查与核对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填 补缺漏,删去重复,纠正错误。
2.对疾病或健康状态技已明确规定好的标准, 将全部调查对象分组归类。
3.将疾病的现况研究资料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 和时间、地区、某种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整理, 并计算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
二、资料的分析 1.常用分析指标 2.分析方法
究。 6、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四)横断面研究的种类
2、现况调查的种类 A、普查(Census)
(1) 概念:
就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 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2)目的及用途:
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给予治疗; 了解疾病的病情及分布; 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建立某些指标的标准值; 当某些疾病发生流行时,为了解该病流行的全貌。
缺点:
◆在抽样前,总体中所有N个观察单位都必须确定编 号。这种方法在实际中耗时费钱,因此难以办到;
◆样本个体可能高度分散,访问这些样本对象将非常 费时费钱;
◆总体中某些亚人群有可能全部未被抽取。
2、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 抽取一个单位。又称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
在单纯随机抽样难以办到时,可以应用系统抽样;
与单纯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所抽取的样本更 能规律地散布于整体之中,因此更有代表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纯随机抽参数与方差估计公 式适合于系统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