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中的名词解释
传热复习

《传热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4.总传热系数K与总面积A的传热热阻Rt的关系为。
(Rt=1/K)5.稳态传热过程是指。
传热学的名词解释

传热学的名词解释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学科。
它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热量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本文将对一些传热学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热量传递的方式有三种基本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热传导而进行的传热过程。
当物体的一部分被加热时,其分子会通过碰撞将热量传递给相邻的分子,从而使整个物体升温。
传导过程中,物质的导热性质起着重要作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物理量称为热导率。
热导率越大,热量传导速度就越快。
常见物质如金属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而绝缘材料则较低。
2. 对流: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内部的传热过程。
当一个物体加热时,沿着其表面流动的流体会受热膨胀,形成对流循环。
对流过程中,流体的热量由热源处传递到周围环境。
对流传热现象在自然界常见,如自然对流中的空气循环、大气环流等。
对流传热与流体的性质有关,如流体的黏性、密度等。
3. 辐射:辐射是热量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传热过程。
热辐射是处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一种无需媒介的方式。
辐射传热与物体的温度及其表面的发射率有关。
发射率是指物体辐射出的热量与理论上能辐射出的最大热量之比。
不同物质的发射率不同,黑体的发射率为1。
当两个物体表面温度存在差异时,高温物体会以辐射的形式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传热学相关的重要概念。
1. 热扩散:热扩散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传导方式进行传递的现象。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振动加剧,相邻分子通过碰撞传递热量,从而使得整个物体均匀升温。
热扩散现象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材料加工、电子器件散热等。
2. 导热方程:导热方程是描述物体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偏微分方程。
它基于热扩散的传导机制,可以用来模拟和计算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1.热传导: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其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2.导热系数λ:单位厚度的物体具有单位温差时,在它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时间的导热量。
其单位为W/(m•K)3.热对流:流体内部,只依靠有温差流体微团的宏观掺混运动传递热量的现象4.对流换热:流体在与它温度不同的壁面上流动时,两者产生热量交换,这一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过程5.对流换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h: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2•K)6.传热过程:冷热两种流体隔着固体壁面的换热,即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7.传热系数k:单位时间,单位壁面积上,冷热流体间温差为1℃时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2•K)8.热阻:热量传递路径上的阻力,反映了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与温差的关系;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Rλ=δ/λ,单位为(m2·K)/W;总面积的导热热阻R=δ/(λA),单位为K/W9.辐射换热: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能量传递称为辐射换热10.#11.温度场: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温度的总称12.温度梯度:沿等温线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增量与发向距离的比值13.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叫做等温面14.热流密度矢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
定义等温面上某点,以通过该点最大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矢量,简称热流矢量15.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a:a=λ∕(ρc p)称为热扩散率,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单位为m2/s,表征物体被加热或冷却时,物体内各部分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16.稳态导热:物体的温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导热17.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总热阻为极小值时的保温层外径称为临界热绝缘直径18.肋片效率ηf:在肋片表面平均温度下,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假定整个肋片表面都处在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的比值19.接触热阻:当导热过程在两个直接接触的固体之间进行时,由于固体表面不是理想平整的,所以两固体直接接触的界面容易出现点接触,或者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完全的和平整的面接触,这时就会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的热阻,这种热阻称为接触热阻20.(导热)形状因子:将有关涉及物体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因素归纳在一起,称为形状因子21.'22.非稳态导热: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23.瞬态导热: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加热过程)或降低(冷却过程),在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物体的温度逐渐趋近于周围物体的温度,最终达到平衡,这样的过程称为瞬态导热,即为加热或冷却过程24.周期性非稳态导热: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的导热过程25.(瞬态温度变化的)正常情况阶段:经历不规则情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温度的影响逐渐消失,此时物体内部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规律,称为正常情况阶段26.集总参数法:当Bi<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物体的温度是均匀的,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认为物体温度均匀一致的分析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27.(材料的)蓄热系数:,它表示物体表面温度波振幅为1℃时,导入物体的最大热流密度28.傅立叶准则:Fo=,它是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无量纲时间29.毕渥准则:B i=hδ/λ,它表示物体内部导热热阻δ/λ与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1/h的比值30.自然对流: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31.受迫对流:流体因受外力作用产生的流动称为受迫对流32.·33.混合对流: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并存的流动称为混合对流34.流动边界层:黏性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紧挨壁面处将形成极薄的,具有很大速度梯度的流动边界层35.热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之间有温差时,在紧挨壁面处会出现极薄的,具有很大温度梯度的温度边界层,又称热边界层36.物理现象相似:在同一类物理现象中,凡相似的现象,空间各对应点的同名物理量分别成一定的比例37.雷诺准则:Re=ul/ν它的大小表征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38.努谢尔特准则:Nu=hl/λ,它表征壁面法向无量纲过于温度梯度的大小,而此梯度的大小反映了对流换热的强弱39.格拉晓夫准则:Gr=(gΔtαl3)/v2,表征了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40.普朗特准则:Pr=v/a,,它的值反映了流体的动量传递能力与热量传递能力的相对大小41.(流动、热)进口段:流体从进入管口开始,需经历一段距离,管断面流速分布和流动状态才能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进口段42.(流动、热)充分发展段:流体经过进口段后,流态定型,流动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43.、44.(自然对流换热的)自模化现象:对于自然对流紊流,其表面传热系数与定型尺寸无关,该现象称“自模化现象”45.膜状凝结:当凝结液能很好地湿润壁面时,凝结液将形成连续的膜向下流动,称为膜状凝结46.珠状凝结:若凝结液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则凝结液将聚成一个个液珠,称为珠状凝结47.沸腾:液体在受热面的加热下,液体内部产生气泡的相变过程称为沸腾48.沸腾温差(过热度):饱和沸腾时,壁温与饱和温度之差49.(饱和、过冷、泡态、膜态)沸腾:一定压强下,当液体主体为饱和温度t s,而壁面温度t w高于ts时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若主体温度低于ts,而壁面温度tw高于ts的沸腾称为过冷沸腾;热量依靠自然对流过程传递到主体,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这时的沸腾称为自然对流沸腾;自然对流过后,沸腾温差继续增加,之后会产生大量de气泡,称为泡态沸腾(核沸腾);沸腾温差继续增大,当沸腾温差达到一定值时,壁面将全部被一层稳定的气膜所覆盖,这时气化只能在气膜-液交界面上进行,气化所需热量依靠导热,对流,辐射通过气膜传递,称为膜态沸腾50.黑体:物体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即α=1,由于可见光被全部吸收而不被反射,人眼所看到的颜色呈现黑色,故这种物体被定义为黑体51.白体: 物体能全部反射外界投射过来的射线,即ρ=1,不论是镜反射还是漫反射,由于可见光被全部反射,颜色上呈现白色,故这种物体称为白体52.透明体:如果外界投射过来的射线能够全部穿透物体,即τ=1,则称这种物体为透明体53.辐射力E: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全部波长的总能量称为辐射力,单位为W/m254.}55.单色辐射力Eλ: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力,单位为W/(m2·μm)56.定向辐射强度I p: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单位时间,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能力称为定向辐射强度57.单色定向辐射强度Iλp: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单位时间,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某一波长的能力称为单色定向辐射强度58.发射率(黑度)ɛ: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ɛ=E/E b59.单色发射率ɛλ:ɛλ=Eλ/E bλ60.定向发射率ɛp:ɛp=E p/Eλp:61.单色定向发射率ɛλ,p:ɛλ,p=Eλ,p/E bλ,p62.灰体:假如某物体的光谱发射率ɛλ不随波长发生变化,即ɛ=ɛλ=const,这种物体称灰体63.温室效应:投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量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64.角系数X a,b: 表示离开表面的辐射能中直接落到另一个表面上的百分数65.%66.有效辐射J: 单位时间离开单位面积表面的总辐射能67.投入(投射)辐射G: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表面得到的总辐射能68.重辐射面:在辐射换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净辐射换热量为零的表面69.辐射隔热:减少表面间辐射换热的有效方法是采用高反射比的表面涂层,或在表面间加设遮热板,这类措施称为辐射隔热70.复合换热:当流体为气体介质时,壁面上除对流换热外,还将同时存在辐射,这种对流与辐射并存的换热称为复合换热(区别于“混合换热”)71.换热器: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温度不同的流体相互换热的设备72.(换热器的)效能ɛ: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的传热量之比73.(换热器的)传热单元数NTU:传热单元数NTU是表示换热器传热量大小的一个无量纲数,NTU=kA/C min。
《传热学》名词解释总结——考试专用

————————————第一章—————————————1)热量传递的动力:温差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传递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3)导热:单纯的导热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4)对流换热:导热+热对流5)辐射换热:概念:物体间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辐射换热;特点:伴随能量形式的转换(能-电磁波能-能),不需要直接接触,不需要介质,只要大于0k就会不停的发射电磁波能进行能量传递(温度高的大)。
6)温度场:是指某一时刻空间所有各点的温度的总称7)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连接所构成的面等温线:不同的等温线与同一平面相交,则在此平面上构成一簇曲线称(注:不会相交不会中断)8)温度梯度:自等温面上一点到另一个等温面,以该点的法线温度变化率最大。
以该点的法线方向为方向,数值也正好等于这个最大温度变化率的矢量称为温度梯度gradt(正方向朝着温度增加的方向)9)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10)热流矢量:等温面上某点,已通过该点最大的热流密度的方向为方向,数值上也正好等于沿该方向热流密度的矢量称为热流密度矢量(正方向高温指向低温)11)傅里叶定律:适用于连续均匀和各项同性材料的稳态和非稳态导热过12)导热系数比较:金属大于非金属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纯物质大于含杂质的。
13)导热系数变化特点: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液体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金属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非金属保温材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多孔材料要防潮。
14)导热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单值性条件。
15)单值性条件:几何条件(大小尺寸)+物理条件(热物性参数+热源有无等)+时间条件(是否稳态)+边界条件16)边界条件: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温度值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热流密度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边界面周围流体温度t和面界面与流体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17)热扩散率:a,表示物体被加热或被冷却时,物体部各部分温度趋向均匀一致的能力。
传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
2.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间温差△t=1℃、传热面积A=1m2时的热流量的值,它表征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3.传热过程:热量从壁一侧的高温流体通过壁传给另一侧的低温流体的过程。
4.温度场:指各个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组成的集合,又称温度分布。
一般的,物体的温度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5.等温面:同一瞬间,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面。
6.等温线:在任何一个二维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等温线。
7.温度梯度:在温度场中某点处沿等温面的法向的最大方向导数,t。
8.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
记为φ。
9.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记为q。
10.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11.表面传热系数: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之间在单位温差下及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
12.对流传热: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流体与物体表面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13.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流体的流动。
14.强制对流:流体的流动是由于水泵、风机或者其他压差作用所造成。
15.沸腾传热(凝结传热):液体在热表面上沸腾(及蒸汽在冷表面上凝结)的对流传热。
16.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流体从进入管口开始,需经历一段距离,管断面流速分布和流动状态才能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进口段。
之后,流态定型,流动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17.自模化现象:自然对流紊流的表面传热系数与定型尺寸无关的现象。
18.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19.热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
20.辐射传热:辐射与吸收过程的综合结果就造成了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物体间的热量传递。
21.黑体:指能吸收投入到其表面上的所有热辐射能量的物体。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传热学名词解释

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

热力学概念名词解释————————————————————————————————作者: ————————————————————————————————日期:ﻩ传热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称为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热传导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学中的名词解释
1 .稳态导热 : 发生在稳态温度场内的导热过程称为稳态
导热。
(或: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称
为稳态导热。
)
2 .稳态温度场: 温度场内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或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
)
3 .热对流 : 依靠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宏观运行,把热量
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热传递现测温度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
散热量之比。
象
4 .传热过程: 热量由固体壁面一侧的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
传递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5 .肋壁总效率: 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散热量与肋壁
21. 换热器的效能(有效度):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
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
或
22. 大容器沸腾:高于液体饱和温度的热壁面沉浸在具
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的沸腾。
23. 准稳态导热:物体内各点温升速度不变的导热过
程。
24. 黑体:吸收率等于 1 的物体。
25. 复合换热: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同时存在的综合热传
递过程。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
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
热量。
第二章热传导
一、名词解释
1.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一般来说,它是
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2.等温面(线):由物体内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面(或线)。
3.温度梯度:在等温面法线方向上最大温度变化率。
4.热导率:物性参数,热流密度矢量与温度降度的比值,数值上等于1 K/m的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流密度。
热导率是材料固有的热物理性质,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5.导温系数: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
6.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7.非稳态导热:物体中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的导热过程。
8.傅里叶定律:在各向同性均质的导热物体中,通过某导热面积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导热面法向温度变化率。
9.保温(隔热)材料:λ≤0.12W/(m·K)(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的材料。
10.肋效率:肋片实际散热量与肋片最大可能散热量之比。
11.接触热阻:材料表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使相接触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给导热过程带来额外热阻。
12.定解条件(单值性条件):使微分方程获得适合某一特定
问题解的附加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第三章对流传热
一、名词解释
1.速度边界层:在流场中壁面附近流速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2.温度边界层:在流体温度场中壁面附近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的薄层。
3.定性温度:确定换热过程中流体物性的温度。
4.特征尺度:对于对流传热起决定作用的几何尺寸。
5.相似准则(如Nu,Re,Pr,Gr,Ra):由几个变量组成的无量纲的组合量。
6.强迫对流传热:由于机械(泵或风机等)的作用或其它压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7.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密度差而引起的相对运动。
8.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传热面上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周围物体的干扰时的自然对流传热。
9.珠状凝结: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θ>90˚)时,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而不形成连续的液膜。
10.膜状凝结:当液体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和壁面的润湿角(液体与壁面交界处的切面经液体到壁面的交角)θ<90˚,凝结液在壁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
11.核态沸腾: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换热温差小,且产生汽泡的速度小于汽泡脱离加热表面的速度,汽泡的剧烈扰动使表面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加。
12.膜态沸腾:在加热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层,相变过程不是发生在壁面上,而是汽液界面上,但由于蒸汽的导热系数远小于液体的导热系数,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大大下降。
第四章辐射传热
一、名词解释
1.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改变,而将部分内能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发射出去的过程。
2.吸收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所吸收的比例。
3.反射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表面所反射的比例。
4.穿透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穿透物体的比例。
5.黑体:吸收比α= 1的物体。
6.白体:反射比ρ=l的物体(漫射表面)
7.透明体:透射比τ= 1的物体
8.灰体: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理想物体。
9.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即物体发射能力接近黑体的程度。
10.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辐射面积向外界(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
11.漫反射表面:如果不论外界辐射是以一束射线沿某一方向投入还是从整个半球空间均匀投入,物体表面在半球空间范围内各方向上都有均匀的反射辐射度Lr,则该表面称为漫反射表面。
12.角系数: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直接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13.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离开的总辐射能,即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
14.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15.定向辐射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某一方向p的单
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总辐射能(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称为在该方向的定向辐射度。
16.漫射表面:如该表面既是漫发射表面,又是漫反射表面,则该表面称为漫射表面。
17.定向辐射力:单位辐射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能。
18.表面辐射热阻:由表面的辐射特性所引起的热阻。
19.遮热板:在两个辐射传热表面之间插入一块或多块薄板以削弱辐射传热。
20.重辐射面:辐射传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
量为零的表面。
第五章传热过程与传热器
一、名词解释
1.传热过程: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壁面传向低温流体的总过程. 2.复合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同时存在的传热过程.
3.污垢系数:单位面积的污垢热阻.
4.肋化系数: 肋侧表面面积与光壁侧表面积之比.
5.顺流: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同
6.逆流: 两种流体平行流动且方向相反
7.效能:换热器实际传热的热流量与最大可能传热的热流量之比. 8.传热单元数:传热温差为1K时的热流量与热容量小的流体温度变化
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流量之比.它反映了换热器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是一个换热器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9.临界热绝缘直径:对应于最小总热阻(或最大传热量)的保
温层外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