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
2、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皮肤粘膜有无发绀。
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范围。
3、活动耐力。
4、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排便情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排血量降低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机体氧供应失调有关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血肿、肺部感染有关5、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6、焦虑: 与担心预后较差,对死亡的恐惧有关7、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护理措施】1、患者入院,热情接待,安置床位,入院告知。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安排有序,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3、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予以氧疗;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酒精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4、排泄护理鼓励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便秘者可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5、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遗嘱分别采取平卧位、坐位、半坐位、头低足高4位、侧卧位元等,病情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
6、遵医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7、遵医嘱采取各种标本,做好各项检查的相应准备。
8、休息与卧位防止褥疮。
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遵医嘱给氧。
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9、遵遗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10、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若服用中药,按中药服药护理常规护理。
11、按等级护理要求实施分级护理。
心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第二章专科护理常规第三节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史:患病及诊治经过、目前状况、相关病史、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史.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包括生命体征、面容及表情、体位、营养状况等)、皮肤黏膜、肺部检查、心脏血管检查、腹部检查.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影像学检查、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
■修订【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所致能量消耗增加和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前负荷改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动过速有关。
4.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5.焦虑:与健康状况和角色功能改变,损伤性检查有关。
【护理措施】1。
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副作用,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扩血管药物严格调节用量,监测血压变化。
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2.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次数、异常脉搏应测一分钟。
3。
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选择正确的给氧方式。
4.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少食多餐.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与家属一起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病人情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呼吸困难。
6.制定病人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在活动耐力可及的范围内,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
【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2.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
根据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患者应该按时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
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1.一般状态:评估呼吸状况,脉搏快慢、节律,意识与精神状况以及是否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
心肺:两肺是否有湿罗音或哮鸣音,心脏是否扩大,心率是否加快.3.其他:有无皮肤黏膜发绀,有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水肿部位及程度,有无压疮,有无胸水、腹水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版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版1.重点观察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要进行密切监测,以及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等。
-观察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征象。
-监测血液检查结果,包括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等。
-注意尿量的监测,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
-观察眼结膜、皮肤黏膜的颜色和湿度,以评估患者的循环状况。
2.保持患者安静:-在心内科疾病急性发作或恶化期间,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防止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控制患者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患者过度激动或情绪波动,以免诱发心血管事件。
3.保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应经常改变体位,防止分泌物积聚导致呼吸困难。
-鼓励患者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根据医嘱给予吸氧治疗,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4.严密观察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监测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内毒素反应等。
-密切关注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避免使用过敏原和禁用药物。
5.提供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给予适当的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餐和暴饮暴食。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密切关注营养不良和水肿等情况。
6.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表示关心和体谅。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态度。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总之,在心内科疾病的护理中,重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此外,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常规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心内科是医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身体的功能。
以下是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氧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胸闷、压榨样疼痛。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保持患者平稳的情绪状态,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教育患者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心功能的评估和药物的调整。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监测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无法从全身组织提供足够的氧供而导致的疾病,其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重等;-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给予适当的氧疗;-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保持体液的平衡;-帮助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提高心脏的功能;-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和合理饮食等。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异常造成的心跳规律紊乱的疾病。
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患者的情绪激动;-教育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定期复查患者的心电图,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常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常规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评估既往史及个人史、生命体征、意识状况、伴随症状、合作程度、心理状态。
2.评估自理能力、皮肤情况。
3.评估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
4.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卧床休息,按医嘱给予饮食。
2.按要求测生命体征,对于发热患者,按要求测量体温,并准确记录。
3.按分级护理标准进行护理。
4.每周测体重一次。
5.根据医嘱记录出入量,记录大小便。
6.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7.病房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8.定期病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及时正确留取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准备。
2.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
3.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
4.定期复查,门诊随访。
呼吸困难(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反应和用药情况等。
2.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体位、胸部体征、心律、心率,给与的氧流量,痰量,颜色等,。
3.评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CT、肺功能检查等。
(二)护理要点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
2.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做好口腔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4.根据病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改善通气,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原则。
5.根据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
6遵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药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呼吸功能训练。
8.定期病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诱因,指导患者识别并尽量避免。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机功能训练。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4.指导患者配合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法。
恶心、呕吐(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伴随的症状等。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心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活动: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及时准确的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
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9、保证抢救器械、药物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二、CCU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遵医嘱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1-2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6、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坠床及压疮的发生。
7、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8、保证急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处于完好齐全的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概念】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压的波动范围。
3、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用药的依从性。
【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用药后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4、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5、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
6、并发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活动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而决定适度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重体力劳动。
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吸氧。
(二)饮食护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三)用药护理有水肿、心衰或使用利尿剂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监测体重。
服用洋地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四)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五)基础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六)急救护理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救护技术,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
(七)出院指导: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过劳,预防感冒,定期门诊复查。
二、冠心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力排便。
(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饮食。
(四)吸氧根据病情予低流量吸氧。
(五)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用药后反应。
(六)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需要,保证患者情绪稳定。
(七)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6g,保持大便通畅。
病情稳定后加强体力活动,每日30-60分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坚持服药,不随意增减药物,详细告知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定期随诊。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止情绪激动。
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脑、肾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三)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禁烟、酒。
(四)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神志、面色改变。
注意高血压危象及脑血管意外发生。
2.服用降压药时,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五)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稳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