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以及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XXX、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Dietary care should consist of a light。XXX。calories。fat。XXX fruits and vegetables。quit smoking。and limit n of XXX。coffee。and strong tea。Patients taking potassium-depleting diuretics should pay n to foods high in potassium。such as mushrooms。bananas。XXX.

XXX for those with sustained high blood pressure。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measured 2-3 times a day and recorded。If necessary。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measured in supine。sitting。XXX the pattern of blood pressure ns。If blood pressure fluctuates too much。be alert to the possibility of XXX。blurred n。nausea。vomiting。and ns occur during a rapid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XXX。dyspnea。cyanosis。and coughing up pink frothy sputum occur。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In any

of these cases。XXX.

XXX should start with a small XXX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and if blood pressure drops too quickly。XXX。After long-term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s stable。n XXX's ns。XXX。after taking the n。the patient should lie down for 2-3 hours。If necessary。assist XXX。the patient's weight should be measured daily。the intake and output should be accurately recorded。and edema XXX of intake and output.

XXX。XXX elderly patients。walking is more suitable。but it should not exceed the tolerance of the heart。lungs。and joints。

XXX the standard body weight and control the total XXX。and the n should be generally 1/5.2/5.2/5 or 1/3.1/3.1/3.

For insulin n patients。the insulin should be stored in a -5°C refrigerator。The insulin dosage must be accurately measured。XXX。and avoid XXX insulin。XXX。insulin allergy。and XXX site。When using two types of insulin。first n the short-acting insulin。then n the medium- and long-acting insuli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absolute bed rest is required during angina attacks。XXX。eliminate negative ns。avoid us triggers。XXX.

3.当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含服硝酸甘油。需要注意抗心绞痛药物的不良反应,亚硝酸类药物常常会导致头痛、头胀、面红、头晕等血管扩张作用。对于药物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

4.对于肺炎患者,应该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同时禁止吸烟和饮酒。

5.室温不应过冷或过热,因为这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

发心绞痛。因此需要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6.在心绞痛发作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3至4升。

7.需要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以及用药后是否有好转。夜间需要加强巡视,因为心绞痛常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如果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加重,或者病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或服药不缓解,应立即通知医生。

对于肺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1.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并及时

进行合理的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痰,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对于高热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并根据医

嘱给予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同时需要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避免病人着凉,加强监测病人末梢循环情况。

3.对于咳嗽和咳痰的患者,需要鼓励多饮水,指导有效的

咳嗽和咳痰方法,并根据医嘱给予祛痰药和雾化吸入。对于无力咳痰的患者,需要进行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对于胸痛的患者,需要协助取舒适卧位,避免诱发和加

重疼痛因素,并指导使用放松技术或分散注意力。

5.对于休克性肺炎的患者,需要给予去枕平卧位,密切观

察病情变化,给予合理氧疗,并在末梢循环衰竭时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补充血容量,保证正常组织灌注。

在进行一般护理时,需要注意保暖,禁用热水袋,并在急性期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帮助机体组织修复。

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为病人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让病人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室内应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由于病人大便次数较多,应指导病人保护肛周皮肤,在每次排便后使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用温水清洗,用软毛巾蘸干,避免用力搓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发红,可使用鞣酸软膏或润肤油涂抹。

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应主动接待,热情服务,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以获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消除恐

惧心理。当病人出现腹痛或腹泻时,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安慰病人,稳定病人情绪,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方法,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治疗配合:

观察病人大便的次数、性状、量以及有无黏液脓血,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避免肠穿孔及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注意观察热型,遵医嘱应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监测血常规、电解质及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观察病人有无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尿少等脱水表现。指导病人合理选择饮食,一般给予高营养低渣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指导病人合理用药,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

抗菌治疗应遵医嘱进行。保证患者每日液体入量,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自身情况合理调节滴注速度。

急性肺水肿病人的护理常规:

体位:

立即协助病人取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氧疗:

加压高流量给氧每分钟6-8升,可流经25-30%酒精后吸入。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体温变化以及症状的加重或减轻等情况。

2.休息:病人应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同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根据病人的体温、出汗情况和气候情况来决定饮水量。

4.症状护理:病人寒战时应保暖,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

止痛药。出汗多的病人要做好皮肤清洁护理。

5.药物护理:病人应按医嘱用药,勿滥用抗生素。同时,

应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操作熟练、忙而不乱,使病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避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以减少误解。必要时留亲属陪伴。

1.对于有吸烟惯的患者,应该劝他们戒烟,以便于气管炎

的治疗和康复。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3.在护理过程中,要评估患者的呼吸音、痰的性质和量、

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等,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尽可能将痰排出。

4.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5.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吐脓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应该

卧床休息。当热退、痰量减少和气急减轻后,可以适当进行轻度活动。老年人、幼儿和体弱者应该延长休息时间。

6.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喝水,

每天补充液体量不应少于3000毫升。

7.室内空气应该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烟雾

和灰尘的刺激。要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8.在患者出现剧烈咳嗽、胸闷憋气等症状时,可以给予雾

化吸入,使咽喉部湿润以减轻症状。干咳时可以口服棕色合剂,痰多时可以给予远志合剂。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应该给予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激素、超声雾化吸入湿化痰液,以便于排出。当声音嘶哑时,应该注意休息,减少交谈。

9.急性支气管炎容易传染,应该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交

叉感染。在抢救护理过程中,要做到物品齐全,性能良好,保持备用状态,并有醒目标志,做到四定: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点放置、定时核对消毒。抢救室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照明。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到迅速、紧张、及时,有序并做好抢救等记录。同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药物必须经过两人核对,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做到三清:

听清、问清、看清,并有详细的记录。各种药物的空瓶、输液瓶、输血空瓶要集中存放,便于查对。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主动观察病情,并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维持秩序。护士要熟练掌握常见病抢救程序、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药物剂量及作用。抢救完毕后要及时清理环境,及时补充抢救用物和药品,遇到损坏物品要及时维修,贵重仪器要做使用登记。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过程中,要按照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进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室内禁止吸烟,限制探视人员,以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1、保持患儿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尽量减少哭闹和

喊叫。必要时,医生可以开具镇静剂。在恢复期,患儿可以适当活动,但仍需注意休息。

2、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时要缓慢,喂奶时要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呼吸,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果患儿出现缺氧或

呼吸困难,需要给予吸氧或做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准备。

4、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天督促患儿晨起、睡前、饭前

及饭后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危重患儿需要做好口腔护理。

5、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体温、呼吸、心率、血

压等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6、指导患儿正确服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

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7、指导患儿正确完成各项检查,并留下所需的检验标本。

8、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及家属加强体格

锻炼,科学喂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尽量避免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室内经常开窗通风,预防感冒。

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常规:

1、保持患儿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尽量减少哭闹和喊叫。

2、提供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呼吸,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需要给予超声雾化、氧气雾化吸入等治疗。

4、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5、指导患儿正确服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咨询。

6、提供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及家属加强体格锻炼,科学喂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预防哮喘的发作。

1.针对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需要遵守一般的护理规范。

2.病室应保持通风、阳光充足,避免灰尘、煤气、油漆、

花草、鸟羽等过敏物质。

3.患儿应卧床休息,呼吸急促时可采取半坐位,并使用靠

背支架。

4.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钙、低碳水化合物、低盐的半流

质或软食,忌冷食、冷饮,避免食用牛奶、蛋、鱼虾等容易引发哮喘的食物。多吃少量,避免过饱,多喝水。

5.及时发现哮喘发作的前兆症状,如喉部发痒、干咳、呼

吸不畅、胸闷、烦躁不安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必要的扩张支气管药物,以预防或缓解哮喘发作。

6.观察患儿的呼吸、脉搏、面色,如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或

心衰,应立即低浓度吸氧,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与医生联系,给予强心治疗,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7.对于痰粘稠不易咳出的患儿,应积极采取排痰措施,如

翻身、拍背、雾化后吸痰等,并帮助患儿做腹式呼吸。

8.观察平喘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拟肾上腺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需要注意观察。

氨茶碱注射过快或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惊厥甚至死亡等,应静滴,不宜与麻黄碱或肾上腺同时使用。

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哮喘持续状态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无效的患儿,容易引起感染扩散、水钠潴留、低钾、加重溃疡病和消化道出血等,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和防治。

9.避免所有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对于持续发作

的患儿,需要控制感染,并及早找出发病规律和发作诱因。

10.对于喘重多汗的患儿,应注意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更换内衣,避免受凉。

11.解除患儿的思想顾虑,多陪伴,关心体贴患儿,坚定

治疗信心,向患儿及家长宣传坚持治疗和加强锻炼的重要性。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以及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XXX、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Dietary care should consist of a light。XXX。calories。fat。XXX fruits and vegetables。quit smoking。and limit n of XXX。coffee。and strong tea。Patients taking potassium-depleting diuretics should pay n to foods high in potassium。such as mushrooms。bananas。XXX.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重症监护室)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护理工作,主要 是为病情危重及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提供全面、综合和个体化的护理。在 ICU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接下来,我将介绍ICU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心脏功能。定期观察心脏超声图像。 -监测血液动力学,例如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 压等来评估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状态。 -维护通畅的气道,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并监测氧饱和度。 -管理心血管药物,例如血管加压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 药物等。 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监测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气道压力和血氧饱和度。 -维持通畅的气道,例如定期清除气道分泌物、拨通痰栓等。 -辅助通气,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监测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 3.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监测神经系统状态,例如瞳孔大小和反应、神经肌肉状态等。 -管理脑压增高疾病,例如脑疝、颅内压增高等,通过降低颅内压力、维持脑供血等措施进行治疗。 -防止低氧缺氧,保持充足的氧供给,维护血氧饱和度。 -提供优质的护理环境,保证患者安静、避光、安静,减少刺激。 除了以上列举的常见疾病,ICU中还可能遇到其他疾病,例如感染、 创伤、中毒等。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常规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ICU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 知识和技能。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 措施。此外,ICU护理还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合作, 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见病护理常规

腰腿痛 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1、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做好一切生活护理。 2)急性期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恢复期可戴腰围下床活动,注意起床姿势。 3)掌握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护腰部。 2、病情观察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行动困难程度,有无全身症状。 2)手术者观察局部及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二便情况。 3、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用药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饮食护理 1)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 2)气滞血瘀者,宜食黑木耳、桃仁等。 3)寒湿痹阻者,宜食羊肉等,忌生冷寒凉食物。 4)湿热痹阻者,宜食丝瓜、冬瓜等,忌辛辣燥热之品。 5)肝肾亏虚者,宜食枸杞、黑豆等。 5、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解除思想顾虑,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6、临证(症)护理 1)腰腿疼痛者,予拔火罐或耳穴埋豆(取穴:交感、神门、皮质下)。 2)肢体麻木者,予艾灸或中药熏洗,按摩拍打麻木肢体。 3)下肢活动受限者,予中频脉冲治疗或中药熏洗。 7、并发症护理 1)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在位通畅。 2)腰椎不稳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8、健康教育 1)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刺激而诱发,睡硬板床。 2)调畅情志,避免七情内伤。 3)坚持腰背肌及腿部肌肉的锻炼,合理使用腰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4)恢复期禁止举重和弯腰,指导患者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 膝痹 以关节周围压痛、肿胀,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1、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宜抬高患肢,保护患病关节。 2、病情观察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诱因,行动困难程度,有无全身症状。 2)观察运动、劳累、天气变化对其的影响。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中药熏洗时先熏后洗,勿烫伤。 4、饮食护理 1)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 2)瘀血闭阻者,宜食黑木耳、桃仁等。 3)风寒湿痹者,宜食羊肉等,忌生冷寒凉食物。 4)风湿热痹者,宜食丝瓜、冬瓜等,忌辛辣燥热之品。 5)肝肾亏虚者,宜食枸杞、黑豆等。 5、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交流,解除思想顾虑,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6、临证(症)护理 1)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 2)关节肿胀较甚,疼痛加重,应警惕关节内积液,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遵医嘱予艾灸、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治疗。 7、并发症护理 1)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在位通畅。 2)关节积液置膝关节于屈曲5~10°的位置,减轻关节压力,缓解疼痛。 8、健康教育 1)慎起居,避风寒,天气寒冷时佩戴护膝保暖。 2)肥胖患者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3)坚持下肢功能锻炼,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如上下楼梯、爬山,长时间行走,可骑自行车运动。 4)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手杖、双拐、护膝等辅助设施,减轻病变关节的负重。 躯干骨折 多因外伤引起受伤部位剧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有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证型。 1、生活起居 1)病室环境整洁、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做好一切生活护理。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诊和处理急性疾病、 创伤和其他紧急情况。急诊护理人员在接受病人后,必须迅速而有效地评 估和处理疾病,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下面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和 护理常规。 1.心脏病急症:心脏病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相 关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 2.呼吸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包括哮喘、肺炎和呼吸衰竭等。护理 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并给予 辅助通气和呼吸支持。 3.中毒急救:中毒急救包括药物、化学品和酒精中毒等。护理人员需 要快速获取中毒信息,评估中毒程度,并进行解毒治疗,如洗胃、给药和 血液透析等。 4.创伤急救:创伤急救包括外伤、骨折和出血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 评估创伤性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和输血等。 5.神经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包括中风、癫痫和脑外伤等。护理人 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药 物治疗。 6.腹痛急诊:腹痛急诊包括胆囊炎、胃溃疡和阑尾炎等。护理人员需 要评估患者腹部的疼痛性质、程度和位置,并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和手 术干预。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外,还有以下一些护理注意事项: 1.迅速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及时获得相 关病史和诊断信息。 2.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 应的急救措施,如氧疗、心肺复苏和内外固定等。 3.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 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4.给药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 途径和时间等。 5.与医生协作: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并参与急救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6.安全环境: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急诊科的安全环境,做好消毒和隔离 措施,并保证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 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 的急救知识和经验,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种急诊疾病和情况,确保患 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 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 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 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 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 第四节昏迷护理常规 第五节咯血护理常规 第四章急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 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 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 第四节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 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 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T、P、R、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 及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T、P、R3次并记录,正常者改为每日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 测生命体征。做好因时制宜护理,每日询问大便次数1次并记录,每周测量体重、血压1次并记录。 8、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变化,做好辨证施护。 9、重症入院病人遵医嘱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10、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注意 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止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卡片并整理病历。 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帐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 物的服药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行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 (一)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舌质、舌苔、脉 象做好辨证施护,并做好记录。准备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定时翻身,严防并发症, 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节一级护理 (一)指征 1、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高热、昏迷、肝、肾功能衰竭者。 (二)护理常规 1、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并做好周密细致地各项生活护理。 2、注意观察病人心理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整理)

第一节、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或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一般护理 1.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1)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但会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好转并消失。 (2)介绍可能留置的引流管,氧气管及其目的,意义,配合要点。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给予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保证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指导患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2周开始戒烟,术前一天沐浴,更衣,练习适应术中体位,床上排尿,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肢体活动等。 5.术前一日备皮(剃术区毛发),完成过敏性药物皮试和配血。 6.术前一般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遵医嘱灌肠,置胃管,置导尿管及给药等。 7.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日晨评估体温是否正常,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8.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遵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9.患者入手术室前,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取下活动义齿并保管好。 10.急症患者入院后无饮食医嘱时,暂禁食。急腹症患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敷或灌肠。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11.昏迷、休克、高热患者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手术后一般护理 1.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床头详细交接患者,包括:评估生命体征、意识;查看患者伤口敷料;检查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正确标识多根引流管,避免混淆;了解术中情况、明确正在输注的药物;交接好组织标本;了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1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咳嗽:名词解释: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科护理。 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 咳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 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2.便秘:名词解释:病位在大肠。各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状、便后有无出血。 3.既往饮食习惯。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作适当腹肌锻炼,有利于促进肠蠕动。 情志护理: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烦躁心理,要多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心悸:名词解释:病位在心。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护理评估:1.心率、心律情况。 2.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 1.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 钠盐的摄入。 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情志护理: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虚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4.水肿:名词解释: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肿者, 适当抬高患肢。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压疮的发生。 4.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多于前1日总量500ML为宜,高热、呕吐、 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出院指导 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 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环境: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 18℃-22℃,湿度50%-60%。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 动。 4.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2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7。5°C 者每日测量3次,体温超过38.5°C应给予物理降温,每4小时测量次1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3天后每日1次。

5.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 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 7.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 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 9.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保证各项治疗方案的实施。根据病情和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 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0.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1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12.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危

有严重异常的患者),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3.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如疾病预防、饮食和用药指导、心 护理等。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患者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 侧,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1 3.饮食护理3360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无刺激的饮食。每天喝1500毫升以上的水。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数量和性质,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类型。 程度. 5.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引导患者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多喝水,雾化吸入;痰量比 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

最新常见护理常规

最新常见护理常规 一、患者入院时的常见护理常规 1、当护理人员接收到有患者需要入院的消息后,需及时准备好床品与相关 物品。若患者为危重病人时,则需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做好抢救准备。 2、处置室的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沟通、对工作进行交接,热情、耐心的对 病人进行接待,并将病人护送至安排好的床位。 3、责任护士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告知患者家属住院事宜:其一,向患 者及家属介绍相关护理人员、介绍住院规定及相关病室的规章制度、帮助患者及 家属熟悉环境。 4、向病人发放床头卡、诊断卡,为病人测量脉搏、体温、血压、呼吸及体重、身高,记录下来。 5、做好患者与主管医生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并及时的执行医生嘱托内容。 6、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明白患者的生活习惯,并对其完成住 院评估工作,拟定好护理的具体方案与措施,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 7、在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要定期为病人测量脉搏、体温、血压两次,以此 更好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另外,护理人员还需每天询问患者大便情况,每周为 患者测量血压,记录患者体重变化。 8、面对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建立重症记录单,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 观察、记录。 9、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叮嘱患者留取各个化验标本,帮助患者 配合医生做好常规检查。 二、患者出院时的常见护理常规

1、护理人员需根据医生的嘱托,提前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院准备。 2、当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结合患者身体的具体状况,给予其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并在患者出院前与家属做好沟通、请患者填写意见卡。 3、相关护理者需根据医嘱,停止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为其注销各个治疗卡片,并整理好患者病例,帮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 4、对患者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5、护理人员收到患者的出院清单后,帮助患者整理好相关物品、对院方物品进行清点,引导患者拿好出院需服用的药品、并送患者离开住院区。 6、对床位进行清理、消毒。 三、不同级别的护理常规 1、特别护理常规 需要特别护理的病人一般病情危重,可能需要随时抢救;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大手术;患者身患严重的创伤。针对此种类型的患者,在护理时,需严密观察好患者的病情,备齐急救药物与设备,保障抢救的及时、有效性;为患者制定重症记录单,优化护理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记录。另外在记录时还要严格记录患者液体的出入量,帮助患者保持电解质平衡,为患者身体补充水分。在护理期间,要认真细致的做好生活护理与根底护理,帮助患者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同时注意帮助患者定时翻身,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一级护理常规 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往往是病重人群、病危人群或进行过大手术、需要遵医嘱卧床休息且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身体存在出血、高热症状,有昏迷现象或肝脏、肾脏衰竭的患者。针对此种类型的患者,在护理时,需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卧床休息,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书写护理病历,定期为患者测量T、P、R、BP、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2、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3、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侧卧位,头部垫高15-30度,放置冰袋以免再出血。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注意呕吐物及大小便颜色及量的多少,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瘫痪肢体的变化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对颅内高压,使用脱水剂病人,应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随时抽血检查,为治疗提供依据。 6、对烦躁不安,血压持续过高者,应适当降压,中枢性高热,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7、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拍背吸痰,有义齿时取出,呼吸困难时吸氧。 8、维持营养,有喝水或吞咽困难者,应该给鼻饲流质,昏迷病人前三日每日输液量为1500毫升,三天后可给鼻饲饮食,每日口腔护理三次,准确记录出入量。 9、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1-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发生。 1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防止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1、肢体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急性期后每日2—3次肢体及语言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萎缩或肌强直。 12、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有关疾病方面健康宣教。 13、做好出院宣教,定期门诊随访。

脑梗塞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3、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头低侧卧位。 4、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怔,注意有无新的梗塞发生,如突然失语,意识逐渐不清,瘫痪肢体加重等。 5、呼吸困难给低流量吸氧,定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应用抗凝药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有无出血现象。 7、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8、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每日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失语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 9、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有关疾病方面健康宣教。 10、做好出院宣教,尤其嘱病人出院后坚持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

临床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高热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3)舒适护理:口腔护理、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第二节昏迷 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2)安全护理: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②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③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大小便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 3、大便护理: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治疗。 第三节咯血 护理常规 1、抢救处理 (1)迅速清除积雪(血块); ①体温引流:取头低足高位引流,同时轻叩患者胸背部促使咯出凝块;对大咯血已有窒息征象者立即抱起患者下半身使其倒立,并轻拍背部;尽量采

ICU十大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脑出血护理常规 2、脑梗死护理常规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4、感染性休克护理常规 5、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6、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7、围手术期管理护理常规 8、重度颅脑外伤护理常规 9、多发伤患者护理常规 10、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肌力及肌张力、感觉功能。(3)评估患者有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等不良刺激。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回流。 (5)脑出血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6)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 (7)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留置导尿,便秘者,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2.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颅内出血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当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同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要考虑颅内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患者出入量平衡,以免入量过多,加重脑水肿。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和激素,维持、电解质的平衡。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咳嗽、便秘、躁动等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避免诱发脑疝。 (4)有吞咽障碍患者应鼻饲流质,防止进食时误吸,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对肢体无力或偏瘫患者要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坠床、跌倒或碰伤。 (5)术后患者常出现偏瘫和失语,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并及时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6)脑出血患者要注意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保持情绪稳定,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拟定人:张** 2020年8月25

最新版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最新版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也在不断更新 和完善。本文将介绍最新版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包括感冒、高血压和糖 尿病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喉咙 痛和鼻塞等。针对感冒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休息:感冒期间应尽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加强 免疫系统的功能。 2.饮食:应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多饮水,帮助稀释黏液,缓解症状。 3.温暖:保持室内温暖,穿适当的衣物。可使用温水泡脚或热水袋加热,促进血液循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常常伴随着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下面是高血 压的护理常规: 1.饮食: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饮食原则,减少摄入高盐食物 有助于降低血压。 2.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 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应激管理:避免过度工作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 血压的波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以下是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1.饮食:控制食物摄入,尤其是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辅以高 纤维、低脂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血糖。 2.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 胰岛素。 3.血糖监测: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以上是最新版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这些常规侧重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和自我管理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常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个性化的调整和实施。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积 极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流质饮食,如无不适症状,72小时后可逐渐过渡到普通 饮食。 5、注意观察术后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伤 口渗液、出血等,及时通报医生处理。 6、术后恢复期间,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 身体恢复。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禁食、按医嘱补液。 3、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卫生。 5、术前皮肤消毒,穿好手术服、手术帽、口罩、手套等 防护用品。 6、术前检查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 过敏原。 7、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 张和恐惧感。

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术后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输液和营养支持。 4、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5、观察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7、注意伤口敷料的更换和观察渗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8、术后逐步恢复饮食,从少量流质到软食,避免进食过多或过快引起胃肠不适。 9、术后鼓励患者适当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10、术后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治疗阑尾脓肿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采用半卧位,并遵医嘱禁食或流质饮食。

3、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腹痛、呕吐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禁止使用泻药和灌肠,避免影响病情观察。 5、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禁食者静脉输液,避免使用止痛药物,如吗啡和杜冷丁,以免干扰病情观察。 6、对于高热的病人,需要进行降温,尽可能将体温降至38.5℃以下,以减少麻醉并发症。术后护理: 1、按照麻醉后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对于单纯性阑尾切除的病人,术后第一天可以进食流质,而对于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的病人,术后需要禁食,并进行静脉补液。 3、对于单纯阑尾切除术后的病人,可以在术后第一天早期进行离床活动,而对于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的病人,需要在血压平稳后进行半卧位,根据情况鼓励早期活动,以减少并发症。 4、对于术后腹胀的病人,必要时可以进行肛门排气。 5、对于伤口有引流的病人,需要观察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按照引流管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在胆道手术前后的护理方面: 术前护理:

常见疾病护理——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1、入院后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病人,应立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每日测4次,连续三天。如体温超过38.5℃以者或危重病人,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并报告医生。 5、责任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填写护理评估单、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并对病人进行人院指导。 6、按病情及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遵医嘱指导病人饮食,并做标记。 8、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认真制定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9、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及其他的标本并及时送检。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相结合。 11、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2、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13、了解病人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4、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病情严重者,观察生命体征。 3、视病情适当休息及活动。 4、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5、指导病人用药: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口服药要研碎服;溃疡病病人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6、了解病人的化验检查及一般检查项目。 7、讲解消化系统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前后的护理。 8、备好各种物品及药品,严格三查七对。 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0、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工作,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二、上消化道出血 按内科及本系统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2、24小时出人量,如出现尿少,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3、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5、估计出血量: (1)胃内出血量达250ml-300ml,可引起呕血。 (2)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ml-70ml甚至更多。 (3)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以上。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目录目录 (1) 感冒 定义、病因 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病证,多由于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 常见辨证分型、主要临床表现 1.风寒感冒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 2.风热感冒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肿、声音嘶哑、咳嗽痰黄; 3.暑湿感冒见于夏秋季节,周身酸困乏力、身热、无汗或少汗、头晕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4.气虚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 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 病情观察要点 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 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的鉴别要点; 2.汗出 l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 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 3.咳嗽、咳痰咳嗽的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 5.用药后反应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为虚脱,立即通知医生; 症状护理要点 1.病室环境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避免潮湿; 2.咳嗽咽痒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的场所,病室内禁止吸烟; 饮食护理要点 饮食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食物; 1.风寒感冒宜食发汗解表之品,如葱、姜、蒜等调味的食物,或予生姜红糖水热饮;食疗方:姜葱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1.心绞痛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 2.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3.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抗心绞痛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4.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 5.室温不宜过冷过热,因冷与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心绞痛易发作。 6.给予氧气吸入,3 -4升/分。 7.严密观察下列各项: (1)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用药后是否好转。 (2)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心绞痛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3)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增频、加重,若病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或服药不缓解,应及时通知医生。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部分常见急诊病人护理常规 一、急诊病人一般护理 1、护士接诊病人,应迅速了解病情并通知急诊医生作紧急处理,同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处置工作。 2、一般急诊常规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发热患者测体温。 3、遇有抢救得危重患者,在急诊医生未到达前,护士可先给予给氧、测血压、脉搏,建立静脉通道、配血、止血、吸痰、人工呼吸等处理,体温超过3 9℃给予物理降温,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 4、做好急诊患者登记,各种抢救工作记录应及时、真实、清楚、完整。 5、确定住院者应护送患者入病区,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二、心、肺、脑复苏护理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 2、维持有效循环 ⑴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⑵每15分钟测量脉搏、心率与血压至平稳。 ⑶观察皮肤、口唇得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她)甲得颜色及静脉得充盈情况,保证有效静脉灌注,维持血容量、 ⑷有条件需测量中心静脉压。 3、呼吸系统监护 ⑴注意呼吸道湿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应用呼吸机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 ⑶密切观察病人得呼吸频率、节律、有无鼻翼扇动、呼吸困难等,以防呼吸衰竭。

4、脑缺氧监护 ⑴及早应用低温疗法及脱水剂。头部降温保持在30℃左右,不宜低于30℃;体温保持适当水平。 ⑵应用脱水剂治疗要严密监测血容量及电解质得变化。 ⑶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得变化与肢体活动。有无意识、定向障碍、表情淡漠、嗜睡、发绀等症状,以了解脑缺血、缺氧状况、 5、留置导尿,严密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12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观察尿得性质、颜色与比重,以了解肾功能。 6、观察有无出汗或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7、预防继发感染 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病人及室内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 ⑵注意无菌操作,物品器械必须消毒灭菌。 ⑶如病情许可,应勤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及继发感染得发生。 ⑷注意口腔及五官得护理、 ⑸气管切开吸痰及更换内套管时,注意无菌操作。 8、常规执行各种治疗,及时完善各项护理记录。 三、休克护理 1、休克病人宜安置在抢救室,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得搬动,取平卧位或中凹位,预防压疮发生、 2、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认真记录出入量,观察脸色、意识、肢端温度及有无急性左心衰竭。 3、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保证输液畅通,积极配合抢救,遵医嘱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