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月相变化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3.2《月相变化》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3.2《月相变化》教案教科版

月相变化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演示用)、记录单一、新课引入魔术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上课之初,我通过圆球会变魔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课题“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相”这个环节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月相的定义(月亮的圆缺变化)。

然后问: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特点。

三、月相如何变化?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画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然后把多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投影仪里投影出来。

学生通过对比各组画出的月相变化图,发现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如:上半月的月相亮面在左还是在右,初七以后,月相是往外凸还是往里凹?知识的矛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探究月相的成因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我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确定用实物模拟法研究月相的成因。

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板,里面有太阳光、月球公转轨道,通过讨论,我们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半黑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始终保持涂黑的一面背对着太阳光。

小组四个人进行分工,2人做实验员负责抬着实验板,1人作为监督员,负责改变“月球”的位置,1人作为观察员兼记录员。

记录员所看到未被涂黑乒乓球的形状即表示月相。

通过这样直观的模拟体验,得出月相的成因是在月球不发光和太阳照亮半边月球的基础上,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运动)。

3.2月相变化

3.2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样表)
课 题
月相变化
教学白板
设 计 者
课 时
《宇宙》单元第2课
白板制作
审 核 者
单位
教 学目 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学生思考,讨论,模拟实验,记录
打开第11-15张



1、展示
2、小结
3、观察白天月相
思考,讨论
打开第16张
打开第17-19张
打开第20-21张
星号后隐藏文字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等
教学反思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 学准 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白板使用
二次备课



月相初识
交流
打开第2-5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求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增强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透过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现象,思考月相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 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板、学习单、大泡沫黑白球一、课前谈话你们了解月球吗?来考考大家!问题1:月球会发光吗?问题2:月球是怎样运动的?问题3: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需要多长时间?通过知识竞赛,学生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它绕地球逆时针转动,周期约为一个月。

二、导入出示PPT:圆月。

同学们,这是我们某天晚上所看到的月亮,你知道是哪天吗?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小结:科学家就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板书:月相)月相就是这样不断发生着变化。

(板书:变化)三、猜想、探究求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你觉得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一的要求。

小组合作,用月相卡片按顺序贴一贴月相变化情况。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推测。

(说说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贴?)看来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

那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能把月亮拿下来研究吗?怎么办?(模拟实验)我们要模拟什么?(月球,太阳,地球上的观察者)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用纸板上的直线来模拟太阳光,我们自己就是地球上的观察者,再用一半被涂黑的泡沫球来模拟月球,思考为什么要一半涂黑?(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用这些材料来模拟月相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二的活动要求。

3.2月相变化4

3.2月相变化4

《月相变化》宇宙PPT课件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给月相排序我们一起来贴“月相”。

按时间的先后排排序,把剪下来的月相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圆纸片里。

我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或初八满月农历十五下弦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模拟月相变化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观察一下。

... ... ...模拟实验:1、屏幕当作太阳,太阳光平行照射。

2、一个同学当月球,顶着皮球,球的白色面朝向黑板,绕地球逆时针运行。

3、8位同学当作地球,站好各自的位置,面朝圆外,分别观察月球经过时看到的月相,并用粉笔把亮面的部分涂在记录卡上。

4、模拟完成后,小组交流完成一个月相图以及你们的发现。

温馨提示1、当月球的同学,速度要稍慢一些,定点位置要停一下,待地球同学记录好了再走下一个位置。

2、地球的同学面朝圆外,正视前方,当月球经过正前方时,记录看到的白色部分。

3、月球绕地球一周后,再绕一周,地球同学做好复查。

... ... ...观察白天的月相,我们需要注意:1、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2、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将天空的月相、月相的旧历时间、月相所在位置、太阳所在位置记录下来。

月相的概念: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课题。

通过对月相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观察月相的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的变化,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月相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月相的学习,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理,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形成原理的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发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月相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月相: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

3.分析月相: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总结月相的变化原因。

4.讲解月相: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讲解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验证月相的变化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月相观察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认识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4、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月相概念。

2、月相成因3、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递增,下半月圆→缺,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一年的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熟知月相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圆纸片剪刀乒乓球(一半涂黑)、小磁铁、记录表、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播放音乐,齐读苏轼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说的是什么?生,月相的变化。

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小组交流一下。

(出示ppT,展示各种月相新月、娥眉月、上玄月、凸月、满月,下玄月和残月)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了解月相是如何变化的想不想把你们观察到的月相画下来,然后贴在黑板上?1、提示学生动手画月相,并将月相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2、先画完的小组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你们画出的月相都出现在每个月的什么时间。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三)初步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师:你们看到的月亮亮面方向是否是一致的?为什么有的在左,有的在右呢?1、小组讨论,猜测。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3、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模拟实验)4、师:我们用什么模拟月球?用什么模拟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月球是如何运动的?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什么?5、各组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1、根据图纸上的位置转动,2、视线要跟着“月球”转动,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乒乓球白色部分的形状的变化。

)6、小组展示记录结果并做讲解。

7、师:通过观察记录,你有没有发现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亮面有什么不同?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月相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8、板书:上半月缺→圆亮面在右,下半月圆→缺亮面在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2.月相变化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的第2课,学生通过前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学习,已经对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了一张自己的月球卡制作。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本课及本单元的活动观察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一是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实际中的月相完整观察需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二是学生的宇宙空间知识较贫乏,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在本课中,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观察、认识月相变化,而且,这种模拟实验的观察、认识方式将伴随学生本单元后续五篇课文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对于月相,学生已有的认识是月相是变化的,有时圆、有时缺,看到过的月相是零散的,对月相变化的周期、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是缺乏认识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动画片中常见的月亮)。

月相的形状和农历的日期相关,学生最熟悉的月相是满月、峨眉月和半边亮的月相。

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本课的教学从三个层面去推动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知:一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模拟,通过对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公转,观察看到的亮面变化情况记录月相。

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和看不到月相的初一,来推断8个特定点的月相时间,从而理解每一天的月相都在变化,并探索其变化规律。

三是把学生在课内获得的认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持续去观察、记录月相,保持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研究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画剪月相,让学生回忆并画出印象中的月相,并剪下来;活动二:贴月相,让学生把自己剪下来的上半月的月相贴在黑板上初一到十五相应的位置上,一方面了解学生看到过的最多的月相,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有没有错误的月相,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活动三: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以小组模拟实验的方式,动态观察一个月内8个时间点(初一、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九、廿三、廿七)的月相并画下来,对比之前在黑板上贴的月相是否有错及纠错,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活动四:观察月相。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指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上半月从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从圆到缺,亮面在左。

过程与方法:1、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月相,明白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生能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

【教学准备】圆纸片、剪刀、月相模拟实验球、磁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来听一首优美的儿歌吧!(播放小小的船)2、学生欣赏时ppt出示歌词,请学生讲讲这首儿歌描述的是什么?(月亮)3、教师提问,歌中唱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还见过不同形状的月亮吗?(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农历时间)求证是否每个月的十五都是圆月。

4、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月相变化。

二、探究上半月的月相变化1、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各种月相,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呢?为了方便我们的研究,我们先来探究上半月的月相变化,上半月是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板书:农历日期初一到十五)2、让学生拿出抽屉中圆纸片,把自己看到过的上半月的月相剪下来(教师给每组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3、教师先介绍剪月相的方法:先将圆纸片对折,沿着对折线的两端点画出分界线,再将多余部分剪掉)4、同组学生讨论这个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贴在黑板相应位置上。

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提问:为什么有的月相亮面在左,有的月相亮面在右,有的在上,有的在下呢?4、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又将如何变化,如何解决我们的疑惑?三、模拟月相变化1、对于月相变化规律,我们还存在许多困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际观察记录,但是由于现在是白天,空中没有月相,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圆 4、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 ______,下半月变缺 ____。
1.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形成原因是 太阳、地球、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者的 相对位置 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__________ 初一 2.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________,满月出现 十五、十六 。 在农历每月的______________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实际上,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它总是 逐渐由缺到圆,然后再逐渐由圆到缺, 每个月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是否相同呢?
月相的变化
上 半 月
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实际上是一样 的,只是亮面位置不一样。
凸月 (又叫盈月) 上弦月 娥眉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课
月相的变化
泸县喻寺镇中心小学 胡绍斌
漆黑的夜晚,我们观察到的月亮 有圆缺变化。
它时而圆
时而缺
它有时像峨眉
有时又是半圆
在一月之中,它不断重复着圆缺, 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在一月之中,它不断重复着圆缺, 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在一月之中,它不断重复着圆缺, 只是缺的位置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十九
二十一
二十三
二十五
二十七
二十九
农历日期标示
思考问题:
月相是如何形成的呢?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 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 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 太阳照亮的部分。 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 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 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你会说下列各月相的名称吗?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新月
(朔)
(望)
判断图中月相出现的时间???
判断图中月相出现的时间???
上图:旧 历上半月 傍晚所见 的月亮;
判断图中月相出现的时间???
上图:旧 历上半月 傍晚所见 的月亮;
下图:旧 历下半月 清晨所见 的月亮。
亮面在右
满月
新月不可见
亮面在左
下 半 月
凸月 (又叫亏月) 下弦月
娥眉月 (又叫残月)
把月相变化按顺序排列起来
农历上半月:

农历下半月:



月相变化按农历顺序该咋排列呢?
农历上半月:
初一 初三 初五 初七 初九 十一 十三 十五
朔 农历日期标示 月、 新 月 农历下半月:
望 月、 满 月
十五
十七
练一练
填空
月相变化
1、我们观察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
月相 。 各种形状我们叫做_______ 不透明 的球体,我们看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 _______、_______
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_______。 3、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
亮面大小 方向 也就不同。 ________、______
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要让亮面始 终朝向太阳
• 1、一位同学模拟月球绕着 地球转,一位同学监督模拟 月球的同学,剩下的同学集 中在一块,观察并画出“月 相”; • 2、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 ”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 ,转到相应位置时停一下, 以便其他同学有时间画月相 。 • 3、完成后,相互交流自己 的所得。
本课总结: 1,月相形成原因? 答: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 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 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 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2,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总是在圆、缺之间不断 地变化。在农历 上半月,它由缺——圆,亮面在右; 下半月,它由圆——缺,亮面在左。
选择
A、月相 A、一天 A、三十
月相变化
B、月貌 B、一个月 C、月亮 C、一年 C、初八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 )。
2、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B )。 3、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B )。
B、十五或十六
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A )。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新月(即朔月,农历初一 日,):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 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 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 270度--360度
上半月由亏 转盈,凸面 向西,下半 月由盈转亏, 凸面向东 (外圈表示 地球上所见 的月相)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 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 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 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连线
月相变化
农历初三
农历十五
农历初八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二
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举着皮球绕场地走一圈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地球上的观察者
连线:
月相变化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太阳
黑板பைடு நூலகம்
场地内的同学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 谢谢大家!
•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 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月相是如何形成的呢?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 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 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 度
满月(望月,农历十五日夜或 十六日左右):180度
思 考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 用什么模拟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 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 时要注意哪些?
地球上的观察者 同学们在操场上模拟月相变化
用什么模拟月球?用什么模拟察观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抹黑一半 的皮球
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月球 自西向东 逆时针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