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本文介绍了成都地铁7号线9标隧道(交九暗挖区间及金茶盾构区间)的有害气体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有害气体超限而造成的危险,本文制定了详细的监测和管理制度。

首先,监测内容包括从煤层、岩层和隧道围岩中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成份是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

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通常以气压袋形式存在,当气压袋被刺破后,会有有毒有害气体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气体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本文指定了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管理小组,负责现场的有害气体管理工作。

同时,配备2人进行有害气体监测,分白班与夜班,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确度。

隧道作业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应的有毒有害气体隧道安全施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有害气体的情况,并制定用火安全制度,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气体监测与分析的方法,包括监测频率及位置、监测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隧道施工现场的气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

2、制定完善的有害气体监测和管理制度,并坚决执行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并确保每个人都遵守制度。

例如,《隧道施工安全规程》和《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等文件可作为参考。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有害气体监测和管理制度,并确保它们得到严格执行。

3、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工作只有两种结果:100%安全或者完全不安全。

因此,提高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确保安全的前提。

我们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上岗培训,并在各种大小会议上经常强调安全。

我们还可以组织专题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以便让每个施工人员时刻牢记安全重要性,并树立“隧道施工安全无小事”的意识。

4、综合治理才能见成效有害气体隧道安全施工不是由单一的人、部门或环节能够完全保证的。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监测管理制度各单位:为了防止金鸡岭和田坪岭两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超限带来危险。

避免因有害气体含量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隧道工程安全造成毁灭性灾害。

切实保护人身、机具和工程安全。

特制订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及通风管理制度,望各单位认真执行:一、监测内容瓦斯是隧道施工中,从煤层、岩层和隧道围岩中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成份是俗称沼气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的总称。

是大量植物沉积埋藏在地下深处,在缺氧情况下经地层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在进入煤的变质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瓦斯通常在碳质岩内或者附近发现,尤其在煤层、页岩和含油层以及其他产生瓦斯的岩石上的多孔地层,另外在泥炭、有机粉砂和有机体在潮湿环境下腐烂的地方也会有瓦斯存在。

瓦斯可以沿断层、节理或者多孔岩石横向通过相当一段距离。

如果被覆盖的不渗水地层限制,瓦斯会在湖和水下累积。

瓦斯通常以气压袋形式存在,当气压袋被刺破(如钻眼)后,由于稳定的渗入、严重散发或者突然涌入,在开挖区域将有瓦斯出现:伴随一定煤层中的地质扰动,瓦斯也会以强烈爆发的形式(通常含有大量煤尘)产生。

溶在地下水中的瓦斯气体进入隧道后,气体会从水中释放出来,进入隧道空气中。

根据金鸡岭隧道、和田坪岭隧道有害气体的实际情况,瓦斯(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S)作为主要监测对象,而把一些含量低、浓度小的有害气体作为辅助监控对象。

二、人员配置各隧道工区成立以架子队队长为组长的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有害气体管理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各工区至少配备2人进行全天24小时的有害气体监测。

(建议各工区领工员或技术员),分白班与夜班。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保证有害气体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确度。

一发生情况直接,撤离作业人员并向有害气体管理组领导汇报。

隧道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1]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1]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1. 引言隧道工程中存在着各种有害气体,这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有害气体对工程造成的损失,我公司特制定本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以规范有害气体检测工作,提高隧道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2. 管理标准2.1 检测频率1.管理部门将制定具体的检测频率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隧道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2.对于存在有害气体开采和处理的隧道工程,在有害气体产生区域每天至少进行两次有害气体检测,每次检测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对于没有有害气体开采和处理的隧道工程,在隧道开通和通风系统设立之前,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有害气体检测,每次检测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2 检测点位设置1.检测点位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尽量覆盖隧道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区域;–根据隧道各个区域的特点,合理设置检测点位,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点位应设立明显的标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操作。

3.检测点位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检测参数1.对于不同的有害气体,检测参数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地下工程通风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进行设定。

2.对于空气中各类常见的有害气体如CO、CO2、SO2、NO2等,检测的上限值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2.4 数据记录和报告1.检测人员应记录每次检测的详细数据,包括检测时间、检测点位、检测参数等。

2.数据应按规定格式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日后查阅和分析。

3.检测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间将检测数据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

3. 考核标准3.1 设备考核1.检测设备应配备齐全、功能正常,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隧道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2.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年度内设备出现故障次数不得超过3次,每次故障修复时间不得超过7天。

3.2 人员考核1.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范本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有害气体对人员和设施的损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有害气体的监测与处理。

第三条有害气体指的是在隧道中可能出现的对人员和设施有害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苯、甲烷等。

第四条隧道施工和运营单位要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有害气体的检测和管理,并建立相关档案。

第二章隧道施工中的有害气体检测第五条隧道施工单位要制定有害气体检测计划,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备。

第六条隧道施工单位要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害气体检测设备。

第七条隧道施工单位要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第八条隧道施工单位要按照有害气体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九条隧道施工单位要做好有害气体监测记录和相关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第三章隧道运营中的有害气体检测第十条隧道运营单位要制定有害气体检测的日常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向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隧道运营单位要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并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

第十二条隧道运营单位要定期对隧道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第十三条隧道运营单位要根据有害气体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行车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第十四条隧道运营单位要做好有害气体监测记录和相关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五条隧道施工和运营单位要制定有害气体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六条发生有害气体事故时,隧道施工和运营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保护受到威胁人员的安全。

第十七条发生有害气体事故时,隧道施工和运营单位要及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并请求协助。

第十八条隧道施工和运营单位要与相关执法部门建立紧密的配合与协调机制,共同应对有害气体事故。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九条相关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隧道施工和运营单位的有害气体检测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范本(2篇)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范本(2篇)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保障隧道工作人员和人员安全,制定本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隧道工作环境,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

二、检测要求1. 隧道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检测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隧道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等。

针对不同隧道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害气体的检测项目。

3.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按照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校准和检验。

4.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仪器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操作和使用。

三、检测频率1.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频率应根据隧道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来确定,一般不少于每月一次。

2. 在隧道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时,应加强检测频率,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四、检测方法1.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应选择适合的方法,并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测、实时连续监测、采样分析等。

3.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位置布设和采样点设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检测记录与报告1.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记录应详细记录检测日期、地点、检测仪器型号、检测人员和检测结果等信息。

2.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报告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留存备查。

六、责任与处罚1. 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工作由专职检测人员负责,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针对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工作,相关责任人应严格履行职责,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3.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工作中,如发现有违规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停职、罚款、解聘等。

七、培训与宣传1. 隧道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有害气体检测的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掌握和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和设备。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介绍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介绍

隧道有害气体监测管理制度各架子队:为了防止xx和xx两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超限带来危险。

避免因有害气体含量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隧道工程安全造成毁灭性灾害。

切实保护人身、机具和工程安全。

特制订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及通风管理制度,望各单位认真执行:一、监测内容瓦斯是隧道施工中,从煤层、岩层和隧道围岩中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成份是俗称沼气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的总称。

是大量植物沉积埋藏在地下深处,在缺氧情况下经地层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在进入煤的变质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瓦斯通常在碳质岩内或者附近发现,尤其在煤层、页岩和含油层以及其他产生瓦斯的岩石上的多孔地层,另外在泥炭、有机粉砂和有机体在潮湿环境下腐烂的地方也会有瓦斯存在。

瓦斯可以沿断层、节理或者多孔岩石横向通过相当一段距离。

如果被覆盖的不渗水地层限制,瓦斯会在湖和水下累积。

瓦斯通常以气压袋形式存在,当气压袋被刺破(如钻眼)后,由于稳定的渗入、严重散发或者突然涌入,在开挖区域将有瓦斯出现:伴随一定煤层中的地质扰动,瓦斯也会以强烈爆发的形式(通常含有大量煤尘)产生。

溶在地下水中的瓦斯气体进入隧道后,气体会从水中释放出来,进入隧道空气中。

根据xx隧道、和xx隧道有害气体的实际情况,瓦斯(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S)作为主要监测对象,而把一些含量低、浓度小的有害气体作为辅助监控对象。

二、人员配置各隧道工区成立以架子队队长为组长的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有害气体管理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各工区至少配备2人进行全天24小时的有害气体监测。

(建议各工区领工员或技术员),分白班与夜班。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保证有害气体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确度。

一发生情况直接,撤离作业人员并向有害气体管理组领导汇报。

隧道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制度篇一:盾构隧道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办法目录一、空气及有毒有害气体要求 ................................................... (2)二、隧道通风规定 ................................................... .. (2)三、施工作业检测 ................................................... .......... (3)四、盾构施工开仓有害气体监测 ................................................... .. (3)1为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或杜绝职业中毒事故,特制定本办法。

一、空气及有毒有害气体要求1、氧气含量按体积比不应小于20%2、每立方米空气中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不应超过2mg。

3、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不应大于5%,氮氧化物(换算成NO2)含量不应大于5mg/m3。

硫化氢、甲烷气体为0。

二、隧道通风规定1、隧道施工应采用机械通风。

当主风机满足不了需要时,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

2、隧道内应满足各施工作业面的最大风量,风量应按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3m3计算,风速为0.12—0.25m/s。

3、通风管径应经计算确定。

风管安装与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管路应直顺,接头严密。

弯管半径不应小于风管直径的3倍。

②风管的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不宜大于15m,吸入式不宜大于5m。

③混合式通风,两组管路接续交错距离为20—30m。

吸出式风管出风口应置于主风流循环的回风流中。

④通风机运转中,必须时应采取消音措施。

通风过程中,应定期测试风量、风速、风压、发现风管风门破损、漏风应及时更换和修理。

⑤当盾构机掘进满50环,施工单位必须安装通风机,并将通风管2安方到工作面。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背景隧道是交通运输领域中常用的工程结构之一,隧道疏通了交通,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隧道中会存在着各种有害气体,例如CO、CO2、NO2、CH4等,这些气体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不及时检测和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便会对人员安全和运转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对保障隧道工作的安全至关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帮助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科学、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隧道及相关部门实施有害气体检测的管理工作。

管理规定1. 检测频率隧道内空气的有害气体检测频率应根据隧道与环境的联系程度、车辆进出隧道的频率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检测频率。

基础频率应为每季度至少一次,视情况得适当增加检测频率,如季节交替、大型车辆、安全事故等。

2. 检测内容隧道内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应定期检测并纪录,检测内容包括常规有害气体成分(如CO、CO2、NO2、SO2、O2等),以及特定的有害气体(如CH4、H2S等)。

3. 检测方法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规定,并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检测方法包括联合探头式、移动探测式等方式,以确保整个隧道的有害气体检测都能得到覆盖。

4. 检测设备隧道有害气体的检测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特点。

检测设备应定期维护、校准,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5.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检测、报警、应对等措施的规定,以应对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突发情况。

应急预案应覆盖各种突发情况,如气象突变、事故发生等。

6.管理评估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应合理、科学、规范,以期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和管理效果。

因此,在实际检测与管理中,应定期对检测结果与管理系统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结语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是保障隧道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仅仅制定这个管理制度还不够,要做到真正落实和推广,各相关部门应做好宣传、培训,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和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隧道工作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3110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管理制度标准版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各单位:
为了防止金鸡岭和田坪岭两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超限带来危险。

避免因有害气体含量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隧道工程安全造成毁灭性灾害。

切实保护人身、机具和工程安全。

特制订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及通风管理制度,望各单位认真执行:
一、监测内容
瓦斯是隧道施工中,从煤层、岩层和隧道围岩中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成份是俗称沼气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
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的总称。

是大量植物沉积埋藏在地下深处,在缺氧情况下经地层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在进入煤的变质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瓦斯通常在碳质岩内或者附近发现,尤其在煤层、页岩和含油层以及其他产生瓦斯的岩石上的多孔地层,另外在泥炭、有机粉砂和有机体在潮湿环境下腐烂的地方也会有瓦斯存在。

瓦斯可以沿断层、节理或者多孔岩石横向通过相当一段距离。

如果被覆盖的不渗水地层限制,瓦斯会在湖和水下累积。

瓦斯通常以气压袋形式存在,当气压袋被刺破(如钻眼)后,由于稳定的渗入、严重散发或者突然涌入,在开挖区域将有瓦斯出现:伴随一定煤层中的地质扰动,瓦斯也会以强烈爆发的形式(通常含有大量煤尘)产生。

溶在地下水中的瓦斯气体进入隧道后,气体会从水中释放出来,进入隧道空气中。

根据金鸡岭隧道、和田坪岭隧道有害气体的实际情况,瓦斯(CH4)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S)作为主要监测对象,而把一些含量低、浓度小的有害气体作为辅助监控对象。

二、人员配置
各隧道工区成立以架子队队长为组长的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管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现场的有害气体管理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各工区至少配备2人进行全天24小时的有害气体监测。

(建议各工区领工员或技术员),分白班与夜班。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保证有害气体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确度。

一发生情况直接,撤离作业人员并向有害气体管理组领导汇报。

隧道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基本安
全知识培训。

制定并落实隧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用火安全制度,不得在隧道内抽烟、携带火种等,加强用电安全管理,提供电力安全防范等级。

项目部安质部应定期(每周一次)和不定期对隧道安全施工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暴露的安全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三、气体监测与分析
1、监测频率及位置
因本隧道为非瓦斯隧道,因此监测频率较瓦斯隧道少,(但考虑不同断面偶尔出现煤矸石的状况),故在围岩变化时必须进行监测,同时每班监测不得少于2次,遇有突发气体时,每班可根据情况进行多次监测,监测时每一百米检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测五个点:即拱顶、两侧拱腰处和两侧墙脚处,掌子面处应多测几点。

重点监测的风流和场地包括:开挖面
回风流、放炮地点附近20 m 以内的风流、局部坍方冒顶处、各种作业台车和机械附近20 m 处以及隧道顶部局部凹陷有害气体易于聚集处等;地质破碎带处应及时检查。

2、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瓦检人员在洞内检测的同时,做好各种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的记录,并及时汇总分析,指导隧道安全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值班负责人报告,以便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四、管理措施
1、瓦检仪器专人保管、充电,应随时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按各种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送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对需要大修的仪器应送国家认定机构进行修复。

2、重点区域及部位坚持“一炮三检制”,即装药
前、爆破前、爆破后,均应进行检测。

3、每个检测点应设明显的记录牌,每次检测应及时填写在记录本上,并定期逐级上报。

五、有害气体综合治理
目前对隧道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治理,•主要是采用超前探测、排放、通风、防护、注浆止气及气密性砼封闭等方法对有害气体进行综合治理。

1、超前探测、排放
用ZY-150型钻机进行超前钻探,对有害气体进行判断,并通过钻孔排放有害气体。

在隧道每个开挖循环作业钻孔前,加强局部爆破钻孔对开挖面前方5m范围进行探测,判断是否有有害气体逸出。

2、通风
通风是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防止有害气体积聚的最有效手段;通风可以不断向洞内送入新鲜空气,排
出有害气体和降低粉尘浓度,从而改善洞内施工环境,确保洞内施工安全和人员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通风标准:
根据经验及安全规范要求,通风量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a、洞内空气含氧量不得少于20%,并保证洞内施工人员每人每分钟能获得4m3的新鲜空气。

b、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

c、洞内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见表2。

d、洞内最小风速:Vmin=0.25(m/s)。

3、防护
①、在有害气体含量高地段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体自救器。

爆破采用非电毫秒起爆系统和非电
雷管引爆,洞内人员全部撤离,洞外起爆。

通风后,先由技术人员带灭火器、自救器及检测仪进入工作面,经检查无燃烧、无有害气体涌出后再供电,待检测各种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安全标准以下后,才能开始施工作业。

②、洞内不能停止通风,必须有备用电源。

4 、注浆止气
对有害气体含量高地段,为施工及营运安全,采用小导管注浆封闭周边围岩裂隙,防止有害气体渗漏。

使用ф42钢管钻梅花孔,管长5m ,沿开挖周边以5°~8°外插角钻孔,钢花管插入孔内,孔口用锚固剂堵塞缝隙,注浆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掺BR增加型防水剂,配合比为:水:水泥:水玻璃:防水剂=1:1:0.67:0.256,注浆压力0.7~0.9 MPa 。

5 、气密性砼
在瓦斯设防段,初期支护采用气密性喷砼封闭瓦斯,二次衬砌采用全封闭复合式衬砌,模筑气密性砼,气密性砼渗透系数小于10×10-11cm/s。

6 、防爆与防煤层瓦斯突出
有害气体防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防爆与防煤层瓦斯突出。

防爆可通过加强通风对洞内瓦斯进行稀释,使其浓度降至安全浓度以下;同时采取控制火源、使用防爆电器、防爆机械等手段实现。

7 、其它方法
利用有害气体的化学、物理特性,采取下列措施,也可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①、对H2S气体,可向煤体或岩体压送石灰水及化学浆液。

②、水幕降尘,把水雾化成微细水滴射到空气中,使之与空气中的粉尘碰撞,则尘粒附于水滴上,
被润湿的尘粒凝聚成大颗粒,•从而加快其降落速度,达到防尘防有害气体的目的。

六、具体要求
1、全员重视,合理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

把有害气体监测放在第一位,把通风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在“人、•财、物”上优先保证,牢固树立“防有害气体灾害大于一切”的思想,当施工进度与有害气体监测、防治相矛盾时,以“宁停三天,不抢一秒”作为处理问题的准则。

2、建立完善各种有害气体监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根据《隧道施工安全规程》、《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等法规,结合隧道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检查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只有100%和0•两种结果,因此,提高洞内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除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上岗培训外,还要经常在各种大、小会议上提安全、讲安全,做到警钟长鸣,甚至举行专题知识竞赛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随时脑子中有安全这根弦,树立“隧道施工安全无小事”的观念。

4 、综合治理见成效。

有害气体隧道安全施工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哪一个施工环节能够完全保证的,它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只有进行全时效、全方位综合治理,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消灭一切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安全。

对于有害气体监测,要狠抓检测员检查有害气体制度的落实,明确每班检查地点、时间。

洞内无检测员不能施工,检测员有现场停止施工的权力。

中铁四局南龙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2014-8-31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